浅谈经管类大学生审问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仇多利 淮北师范大学校团委
陈 浩 庄道元 张文健 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大学生审问意识的培养存在审问主体错位、审问动力不足和审问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管理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明确审问的主体、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博学资源;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审问意识;博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448-01
课堂理想的场景是——“教师循循善诱,学生踊跃回答”,但是实际的场景却是——“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授课,将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反差呢?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审问意识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关于审问的文献综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源自《中庸》,南宋朱熹以此作为“为学之序”。
“博学”强调“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多元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的兴趣是首要的问题;“审问、慎思、明辨”强调“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创新的源泉;“笃行”强调“知行合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郑万钟将其应用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与能力培养;傅首清认为,应该从“设置博学课程、创设审问环境、培养慎思习惯、经历明辨过程、培养笃行品质”等方面入手,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黄英杰对古典书院的终结及其对现代中国大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已有的研究均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整体进行研究,将“审问”与“慎思、明辨”放在一起,没有突出“审问”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审问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审问”是让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敢于怀疑,善于发现问题,并“打破砂锅问到底”;“慎思”是在“博学”和“审问”的基础上,让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明辨”是在研讨和辩论的过程中,让大学生明辨是非,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这三个环节在培养大学生“会学习,会思考”的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
其中,“审问”是“慎思”和“明辨”的前提条件。
目前,在大学生审问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审问的主体发生错位
在课堂上,教师是管理者,大学生是被管理者,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
教师按教学大纲把重点难点分解成小问题提问,答疑解惑。
审问的主体是教师,不是大学生,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审问的主体应该是大学生,教师不应越俎代庖。
2.大学生审问的动力不足
每学期的课程比较多,谈恋爱、网游、睡觉、兼职,再加上社团活动、考专业证、考公务员,大学生真正能用于“博学”的时间并不多;有的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上课得过且过;有的喜欢所学专业,但学识有限,不知如何“博学”,加上教师疏于指导,渐渐失去了审问的动力。
3.审问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考试拿到高分才是最重要的,审问不能提高考试成绩,这是应试教育思维在大学的投影。
如果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无法发挥激励大学生“审问”的积极作用。
三、培养大学生审问意识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审问意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明确审问的主体,将主动权归还给大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先列出重点和难点,除了提问,还要创设审问情境,鼓励大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旁征博引,尝试在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即教学相长。
教师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已形成惯性思维,如果没有大学生的“审问”,教师很难实现突破,思维慢慢僵化。
2.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博学”资源
除了图书馆的藏书,网络上亦有丰富的资料。
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开出书单,附上网址,比如人大经济论坛、小木虫论坛,让学生查找资料并阅读。
除了课堂的教学互动,教师在课下还可以通过QQ、短信和电话等方式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自己的问题,并带到课堂上展开讨论。
这在美国高校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在中国高校还是不常见。
3.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教师除了在试卷中增加比较灵活的试题、根据大学生课堂的审问情况给出平时成绩之外,还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比如管理学院每年都选拔大学生参加全国的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等。
通过这些比赛,使得大学生的审问意识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通过获得比赛证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重视大学生审问意识的培养,就是珍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从而学有所获。
如果大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不再审问,那么博学就是无源之水,慎思和明辨也就无以为续,笃行更是无从谈起。
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应该重视大学生审问意识的培养,为大学生多提供审问的机会并创设宽松的审问氛围,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使得大学生尽快成长为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傅首清.古代书院教育对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3(6).
[2]黄英杰.古典书院的终结及其对现代中国大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重庆,2012.
作者简介:仇多利(1981-),男,安徽寿县人,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研项目“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4zdjy190);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基于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2014jyxm162);
安徽省教研项目“地方高校应用型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3jyxm100);
安徽省教研项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zy036)的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