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个案研究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个案研究方法指导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有着特定范围的现象(如一个机构、一种课程、一个人、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的细致和整体的描述和分析。

个案研究可用来检验理论或构建理论,既可包括随机样本或有意选的样本,也可以包括量化或质的数据。

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个案研究大都是质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产生某种假设,而不是检验假设,即它是从原始资料(对某一个案全面情况的实地考察)中推断出有关这一个案的假设或理论。

质的个案研究具有以下特点:①特定性:注重于某个特定的情景、事件、项目或现象。

②描述性:研究结果是对研究对象的丰富的、极为详细的描述,包括有关该研究对象的尽可能多的变量,及诸变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互动,因而个案研究往往具有跟踪性质。

③启发性:启发我们对研究对象的理解。

如它能带来对新的含义和新的关系的发现,它能解释一个问题发生的原因。

④归纳性:它依赖于归纳推理。

从描述数据中产生新的概念和假设。

个案研究常用于被试人数很少,但要了解研究对象的全部信息时。

它主要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不太注重行为的结果或差异的比较;对研究对象控制程度很低,重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注重过程,期望所得到的结果是产生某种假设;研究的对象有特定范围,独特的情景。

幼儿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其目的主要是解决自己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
题,如对一个幼儿的深入了解与帮助,或对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运用的反思。

二、确定个案研究的问题和选择个案
任何研究都要先确定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研究的问题可来自对理论的演绎、相关的文献、当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自己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教师所涉及的个案研究问题许多都来自实践。

如班上近来有些儿童的侵犯性行为为什么增加?这些行为是怎么发生的?每次侵犯性行为都可看成是一种事件的个案。

教师通过对一次次侵犯性行为事件的个案研究来了解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找到应对的解决办法。

以一个数概念发展迟缓儿童的个案研究为例,该个案研究的目的是对这个数概念发展迟缓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分析其出现迟缓现象的原因以及提出如何对他进行帮助的假设。

研究的具体问题可确定为:xxx(儿童名)的数概念发展情况怎么样?为什么他的数概念发展出现了迟缓?通过什么样的教育干预可以帮助这个儿童?个案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也可以包括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

确定了问题以后,就可以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确定个案,即根据研究目的抽取那些能为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个案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通过对多个个案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比对一个个案研究得出的结论更有
说服力。

本文所举的研究实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在本班数概念发展处于低下水平,需要进行教育干预的儿童。

三、个案研究中的资料或数据的收集方法
个案研究不同于教师日常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要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收集客观的数据或有关现实状况的客观文字记录(资料),继而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

一旦个案决定以后,研究者就要考虑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怎么收集的问题。

个案研究中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对儿童有时也运用面试或测查。

1.观察。

观察是获取个案研究数据(资料)的重要来源。

观察有特定的目的,是事先计划好的,需要用系统的方法来做记录。

一般情况下,有可能作为观察的对象包括:环境、在场的人员、活动与互动、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其他微妙的因素如非正式、非计划中的活动等。

有关观察的具体方法,可参阅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一书。

2.访谈。

访谈是收集质的研究资料常用的方法,也是个案研究中用得较多的方法。

其目的是要从对象那儿获得那些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信息,如想法、态度、愿望等,或那些已经发生过但研究者不在现场的事件。

质的研究中的访谈一般是指对成人的访谈,当然访谈的对象也可包括儿童。

有关对成人
访谈的具体方法,可参阅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一书。

3.文本分析。

访谈和观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被试群体有某种直接的影响,而文本分析却没有这种局限性。

文本包括用各种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或图片,如书报杂志、档案、备忘录、官方统计资料、广播电视资料、单位的各种记录、备课笔记以及私人保存的资料(如书信、日记、家庭记录、照片等)。

文本的长处是比较容易得到,又不需花费很多钱和时间,且对研究过程不产生任何干扰。

其不足在于它并不是为做研究而特别准备的材料,因此缺乏研究数据所需要的详尽性;有的不易看懂,或与要研究的概念不相吻合;有时缺乏权威性和准确性。

以对一个数概念发展迟缓儿童的个案研究为例,我们可以采取观察、访谈、面试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收集有关这个儿童的资料。

观察有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两种。

这两种方法在本研究中都可采用。

参与性观察是指参加儿童的活动过程,并作为该活动群体中正常的一员对儿童进行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做记录。

当教师针对本班做个案研究时,可借助其他的人力资源,如同年级的教师同行、家长、学生等,请他们帮助做观察记录。

这种观察可采取定期定时的办法,如每周2次,
一次半小时,观察的时间可定于每周的数学课和区角活动中的数学或其他认知活动。

观察记录就是把这个儿童的行为(包括语言)尽可能如实、详细地记下来。

如果是课堂观察,最好是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包括语言)也记下来,便于分析这个儿童的课堂行为。

本案例中的访谈对象是这个儿童的家长和教师。

在访谈前,可准备一个详细了解该儿童数概念发展情况的访谈提纲。

如向家长了解他们对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认识,对自己孩子数学学习兴趣与水平的了解与评价,在家中对孩子数的学习方面的影响等。

这些因素都与儿童数概念发展有一定关系。

针对教师的访谈则要更细致地了解这个儿童在数概念和其他方面发展的具体状况以及教师对该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的评价。

访谈的次数根据需要而定。

对访谈的过程要做尽可能详细的记录。

本案中面试时可以对儿童的智商进行测查,以判断儿童的数学发展迟缓是否与智商有关。

如果是智商的问题,那么对该儿童的教育干预就不能仅局限于数学教育,而应该全方位地考虑。

面试时也可对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进行测查。

本案例中的文本分析是收集所有有关这位儿童数学学习方面的书面资料,如教师平时手记、评价记录、对某次教育活动的分析、照片、儿童的书面作业等等。

四、个案研究中的资料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是个案研究的一个难点。

教师往往面对一大堆的资料不知如何下手工艺。

分析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资料进行整理、简化和不断抽象的过程。

个案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是同时进行曲的。

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撰写报告这三个方面在个案研究中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每一个案都可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来做。

1.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分析。

个案研究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分析很重要,因为在质的研究中,研究问题和方法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数据演化的。

若不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进行分析,或者没有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研究问题和方法,研究者在最后很可能收集了一大堆松散的、重复的、无用的资料或数据,这时再来分析难度就非常大。

如何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进行分析,有专家提出了以下的建议:缩小研究的范围,不要试图去研究所有的东西;仔细考虑你要做什么样的研究,设计分析性问题;在一般的研究问题上提出更为具体的有助于分析数据的问题;根据已有的观察设计后面的数据收集计划;及时写下对观察内容的分析,促进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做一个观察记录的机器;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写一些感受、启发、反思之类的小文章,这些内容最后都是写报告的素材;对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了解和互动方式;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就开始阅读文献资料,这样从别人的研究中可借鉴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分析的角度;
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理论、概念联系起来,从中受到启发。

数据收集全部完成以后,应把所有有关的数据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性处理,根据时间、类别以及资料种类进行梳理、合并、归类、编辑之后,就可以进行集中分析了。

2.集中分析。

数据或资料的集中分析是指理解和解释自己的数据或资料,在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有根有据的结论。

分析开始时可以先回顾一下最初的研究设计及提出的研究问题。

接下来要花一定的时间反复阅读所有数据和资料,即沉浸在自己的资料中。

在读的时候可以在旁边做些笔记。

这是一个和自己的资料对话的过程,研究可以对资料进行编码、解释、组织、综合和抽象,从而完成最初的分析。

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资料中反复出现的东西,如一种特征描述,一个反复出现的概念等,根据这些描述和概念对自己的资料做进一步分类。

对数据中的最小信息单元进行分析的第一步。

最小的信息单元可以是一个词组、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

这一信息单元必须能展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且必须自成体系。

把这些最小的信息单元进行归类的结果也就是资料分析和抽象的最初结果。

一般来说,所分类别的数量越少,其抽象的程度就越高。

资料分析的水平有描述性、描述和解释、推断和建构理论三种。

建构理论也就是对资料中出现的类别和概念进行进一步整理、综合,使类别的数量越来越少,越来越
精练,然后再用尝试性的假设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

对资料的分析需要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对此,专家们提出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建议:①数量:对各种信息单元进行计数,比较出现得最多的信息单元是什么?它有助于了解数据的一般倾向性;能检验或证实逐步明了的假设;能减少研究者的偏见。

②模式和主题:在数据中有意识地去发现模式(有规律的东西)和对数据进行分类。

③可能性:通过直觉,对研究结果的可能性产生预感和最初的印象。

④同类合并:把看起来相似的东西归类在一起。

⑤隐喻:是从经验事实到概念层次的中间站,如消费者、产品、输入、输出等。

⑥分解变量:原有的一个变量太大,需进一步分解。

⑦细节归类:某一细节是否可归入到更大的类别中去。

⑧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

以对一个数概念发展迟缓儿童的个案研究为例,我们通过一个学期的资料收集,手头的文字资料最终包括:15~30次每次半小时的观察记录;教师、家长的访谈记录;教师手记、平时的评价以及教师平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分析与思考;儿童的数学书面作业;儿童的面试记录。

对这些资料可以先分别进行处理和分析,即对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编码,找出资料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和用语。

对这些概念和用语,特别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概念和用语,进行分类与合并,逐步抽象,井摸索出这些概念和用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整理
出各方面资料的概括性主题。

最后再把各方面资料的主题内容综合起来,得出初步的结论。

五、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个案研究报告一般包括:要研究的问题、有关研究方法的介绍、对研究情景的仔细描述、对这一研究情景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或过程的详细描述、对研究中的关键元素的深入讨论、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组成部分的排列取决于报告的观众是谁。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有关方法的详细介绍可作为附录。

但在正式发表的文章里,方法部分要放在文章的前面。

研究报告中也可运用图表、表格和图像来呈现数据和结果。

个案研究报告中有很多描述性的东西,包括细致的描述、一般性描述和解释性评论。

细致的描述主要指直接引用的内容,如被访谈人的讲话、实地记录的描述等;一般性描述介绍这些特定的描述在整个数据中的典型性;解释性评论多为作者的看法,给读者理解全文提供一个背景框架。

使读者不至于迷失在对实际情况的详细描述中。

个案研究报告写作中的难题是:具体的描述和分析解释各占多少比例?直接引用的材料占多少?如何把描述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容易出现的一个极端是引用和描述过多,还有一种是分析和解释过多。

专家提出,一般的个案研究报告中理论性东西只应占报告的30-40%。

但那些以建构理论为目的的个案研究除外。

一份个案研究报告应把读者带入该个案的情景
中或带入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生活中去,即对情景和实际现象的描述是报告的一个重头。

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亲身体验个案的生活和评判研究人员从中得到的数据是否可靠。

另外,研究报告中的理论观点当然应来自第一手资料。

正式的个案研究报告还包括对研究中的效度与信度的检验。

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情况?是否能适用于其他情景?信度是指所获得的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或前后的一致性。

信度和效度问题不作为本文讨论的内容。

研究报告的成文方式有多种。

以对一个数概念发展迟缓的儿童的个案研究为例,研究报告可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研究背景介绍(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研究方法(个案该如何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研究持续多长时间,参加研究的人员有哪些?)、结果和分析(课堂观察资料的描述、分析与概述,教师与家长访谈记录概述,面试与测查结果,被试数概念发展的概述)、讨论与建设(被试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团数学教育、师生互动及家庭教育对被试数概念发展的影响,有关幼儿园与家庭如何进行数学教育干预的建议)。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