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是对学生位论文选题工作的论证和审核,是高校生培养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汉语国际教育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题目:二语习得理论促进中国外语教学的完善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在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二语习得理论在全球内蓬勃发展。
但我国的外语教学仍是外语课堂教学,并非二语教学。
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外语教师仍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不屑一顾,以致课堂教学呆板传统,学生积极性不高。
本课题通过提出二语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指导原则与意义,以此为我国教师提供外语教学实践活动的灵感和启示,改革创新外语教学方法,促使我国外语教学日趋完善。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国外二语习得研究原著不时出版,国内学者将该领域与中国外语教学相结合撰写了许多关于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的研究专著,还通过论文或书评形式将有关专著完善与传承下去,研究领域日益拓宽,队伍日益强大。
2002年,杜文捷提出:外语教学应借助于二语习得理论作为指导,来提高外语教学
质量,即让学生沉浸于教师创设的目标语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
另外,周平、张吉生在2003年指出:二语习得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教学应遵循这一规律,同时希望我国的外语教师充分了解二语习得过程,将二语习得研究结果及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
国外学者在关于二语习得的领域中也相继提出独特的见解。
2001年,Richards和Rodgers提出两个领域:过程导向和条件导向。
语言学习过程导向论和条件导向论影响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和应用。
2003年,Doughty和Long认为,广义的二语习得研究涵盖了
儿童和成人在自然或教学环境中习得的现象。
纵观国内外学者深刻独到的见解,他们强调学习者应沉浸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愉快地学习。
所以,我国的教师应突破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真实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自然习得的机会。
在我看来,突破传统并非是完全抛弃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通过反复练习使正确的外语形式内化,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适用性。
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水平等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可以语法翻译法为基础,结合交际法、人文主义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具交际功能的教学法,灵活运用,完善教学。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二语习得理论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发与指导,引导中国教师正视二语习得理论成果,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首先拟介绍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史,分析二语习得理论引入我国所带来的重大意义;
2、拟分析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史,分析中国外语教学的现状、不足及原因;
3、拟分析二语习得理论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发与指导意义,结合我国的教学实情,
分析二语习得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方案,提出论文的主题;
4、拟分析中国外语教师如何根据二语习得的原则与规律,突破传统教学,根据教学
内容、学生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借用自然的语言环境促使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系统、正规的学习语言;
5、拟结合前面的综合论述,进行总结,同时重申论文的研究目标以及对未来中国外
语教学的展望。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阅读关于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方面的文献,总结该论题相关的研究进程。
2、描述性研究法
通过描述中国外语教学现状,揭示中国外语教学的不足处,提出改善方案。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和指导,提出完善我国外语教学方法,提出各种解决对策。
理论依据:
1、 Ellis的普遍假说、监察理论、文化迁移模式、文化适应模式、话语理论、多语言能力理论;
2、 Richards﹠Rodgers的过程导向论与条件导向论;
3、 Krashen的自然顺序假说。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查阅书籍,做好相关笔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相关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进度:
搜集材料、开题阶段:20XX年10月初到12月底
初稿写作阶段:20XX年3月初
论文修改:20XX年3月中旬
定稿阶段:20XX年3月底至4月中旬
预期效果:
能对课题进行系统阐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启发中国外语教师完善外语教学。
5.已查阅: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Cohen ,A.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3]Doughty ,C.J.&M.H. Long(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Oxford: Blackwell ,2003
[4]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48-306
[5]Foster-Cohen ,S. Relevance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Behavior [J]. Second Research ,2004[20]:189-192
[6]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7]Krashen ,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1981b
[8]Larsen-Freeman ,D.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2nd edition) Oxford: OUP,2001
[9]Littlewood ,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0]Littlewood ,W.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From Past Prescriptions to Present Principles [J]. Foreign Teaching in Schools ,2008,31(4)
[11]Richards ,J.C.& Rodgers ,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2n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2]戴炜栋,周大军.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国语,2005(6):62-70
[13]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4]杜文捷.论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法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54-55
[15]田贵森.导读: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6]乐眉云。
二语习得研究的多学科前景[J].外语研究,2001,(4)
[17]文秋芳.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2004,(4)
[18]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