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PPT课件
请欣赏同学们的作品,想一想,小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拼摆出了什么造型?
让我们在大自然中 观察和寻找,巧妙利 用材料独特的形状和 颜色,有目的地摆放 出各种有趣、新颖的 图形,创作出有趣的 作品。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尝试因材造型:看看柚子和橡皮泥是怎样被利用在作品中的?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作业要求: 试一试,用找到的材料做一件有趣的作品。 (1)根据材料的形状和颜色构思; (2)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摆放; (3)可变换角度完善并简单装饰。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作业讲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你用什么材料拼摆出了什么图形?试着取个名称。 (2)你发现还有哪些材料可以进行拼摆和造型?
看一看:孙悟空和花果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想一想:这么漂亮的房子是用什么材料搭建的?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说一说:下面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组内交流:你能从大自然中找到哪些材料用于创作?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艺术创作源自总结拓展走进大自然
ZOU JIN DA ZI RAN
-.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欣赏这两幅作品,想一想艺术家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
艺术家是根据大自然中各种材料的形状和颜色,进行拼摆,从而创作出美术作 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近大自然》一课,去大自然中寻找美、创造美。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二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针对大自然的不同元素,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们认为大自然中最美丽的是什么?”“怎样用画笔表现大自然的和谐?”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借鉴,共同完成创作任务。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倾听意见的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欣赏、现场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借鉴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4.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2. 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观察大自然的心得,分享创作想法和绘画技巧。
3.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建议和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并发表意见。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强调大自然主题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五、案例亮点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本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创作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美术创作中勇于表现自我,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自然在实际生活中的美术创作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任务和角色,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协作和交流。 Nhomakorabea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大自然美景?”比如,路边的花草、天空的云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如花草、树木、天空、小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形状和纹理;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具体内容包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大自然是指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山水等。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心灵享受,是我们美术创作的源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描绘大自然美景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如何观察大自然,并将之美化为艺术作品。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走进大自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观察确实很感兴趣,但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色彩的运用和形状的描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
1.走进大自然(教案)(2)
1.《走进大自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一、激情导入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二、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2《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1)可以合理的利用材料的形状、颜色巧妙拼摆、大胆组合。
(老师指导过程中可以以拍照片的形式保留学生的作品。优秀作品可以专门制作幻灯片给同学们分享并永久留存做为教学资源)
(2)选择团队合作的,要注意分工明确、材料工具共享。
(3)制作完成后,组织排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欣赏并互评。(教师巡回辅导,对于好的作品及时鼓励和肯定,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引导。)
5、引导学生用手中现有的材料进行一个简单的拼摆创作。
(此活动引导学生熟悉自然物的加工和拼摆创作的操作流程,为下一步室外活动中找一找、拼一拼、摆一摆的拓展交流与同学间合作做一个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季节变化的色彩美,以及利用这些自然物创作的新的形象的美,体验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的丰富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本课和后面即将学习的第4课《分一分 变一变》、第5课《有趣的半圆形》第6课《摸一摸 画一画》、第8课《瓢虫的花衣裳》这5课可以做为一个以“面”与“线”结合,绘画与工艺结合,多种造型表现体验为主的“造型·表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对于美术的一些基本应用已经掌握,但以绘画方式居多。本课教材中呈现的作品材料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轻松获取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既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借鉴并启发思维,又能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打开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走进大自然
材料的选择:1.形状
2.颜色
3.质地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简明、直观的凸现本节课创作的核心,就是围绕自然物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展开观察联想,进而构思、组合完成作品的创作)
教学思路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探寻的兴趣。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去探寻发现美。
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歌曲
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歌曲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歌曲以下:
1、《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是欢快的一首歌曲,描述了每个人与大自然的博大和
浩瀚的爱情。
歌声虽然简单,但却有着很大的启发性,它可以激励孩
子热爱大自然,去体验森林纷繁多彩的美好景色,去体会茂密森林中
让人心旷神怡的气息。
2、《爱上音乐》:
《爱上音乐》是一首慢歌,充分展现了音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让
我们懂得不论生活中如何艰难,只要开始欣赏音乐,认真聆听,就会
获得心灵的宁静。
通过这首歌,可以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
他们的艺术天赋,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3、《神奇的森林》:
《神奇的森林》是一首节奏感十足的歌曲,介绍了森林里多重奇妙的
环境,对孩子来说,它能够激发他们去发现,提升他们对森林的兴趣,他们还可以把握住机会在大自然中找到快乐,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
4、《太阳的梦》:
《太阳的梦》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歌词深情浓厚,极具感染力,给孩
子们带来莫大的心灵感悟,让孩子们知道,每一个太阳的梦都有它的必然走向,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太阳的梦!
5、《足球之歌》:
《足球之歌》是一首充满活力的音乐,勾起孩子们对足球的记忆,唤起了他们热衷于运动和体育锻炼的思想。
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运动,发现健康的乐趣,让他们正常成长,充实生活。
6、《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是一首极具动感的歌曲,歌词具有启发性,带给孩子们勇敢坚持的精神激励,让他们知道只有勇往直前,毅然决然的去做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改变失败的局面,成就自己的未来。
幼儿园大班特色活动教案《走进大自然》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特色活动教案《走进大自然》第一课时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自然事物,如花朵、树木、小草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事物。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实物等。
2. 环境准备:户外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提问幼儿对大自然的感受。
2. 主题活动:让幼儿分组观察不同的自然事物,如花朵、树木、小草等,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
3. 实践环节:让幼儿动手触摸自然物体,感受它们的质感和美。
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践体验,总结大自然的特点和美好。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大自然中的物品,如树叶、花朵等,制作手工艺品。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大自然主题的作品,让幼儿持续关六、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特色活动教案《走进大自然》第二课时七、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雪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然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八、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实物等。
2. 环境准备:户外活动场地。
九、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如风、雨、雪等,提问幼儿对这些现象的了解。
2. 主题活动:让幼儿分组观察不同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雪等,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 实践环节:让幼儿动手触摸自然现象,感受它们的特点。
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践体验,总结自然现象的特点和美好。
十、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自然现象主题的作品,让幼儿持续十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特色活动教案《走进大自然》第三课时十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 (4)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开始逐渐发展,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进行创作。
4.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如树叶、石头、树枝等)、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颜料、纸张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形状和材料,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来创作一些有趣的作品呢?学生:想!老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进大自然》吧!(二)讲授新课1. 认识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老师:首先,我们要认识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
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形状和材料吗?学生:树叶、石头、树枝……老师:对,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形状和材料。
第2课走进大自然(教案)
举例: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大自然,学习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培养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
(1)自然界中的规律:理解四季变化、天气现象等背后的科学原理;
难点解析:通过生动的动画、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等导致季节变化的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组成、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探索大自然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大自然的奇妙现象:理解彩虹、极光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
难点解析: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地讲解彩虹、极光等现象的形成原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四季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成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自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 (3)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如树叶、花瓣、石头、树枝等,这些材料都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素材。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构思和加工,学生可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阶段,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在美术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但对于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材料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中常见的形状和材料,学会利用这些形状和材料进行简单的拼贴、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尝试、评价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大自然中现有的形状和材料,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各种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石头、树枝等)、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2. 学生准备:各种自然材料、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如何利用大自然中现有的形状和材料创作作品。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和资源。
我们只要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就能够创造出许多美丽的艺术品。
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学生:想!教师:那我们就出发吧!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一年级科学上册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篇教学设计是围绕一年级科学课程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编写的。
本单元紧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通过对大自然的探索和了解,让学生能够增强自然保护意识,关心环境,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2.探索大自然,学会观察、发现3.关注环境,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4.了解生命的特征教学内容1.生命基本特征及分类2.感官认识的引导与启示3.植物和动物的基本认识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观察、感知、思考?2.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生命的特征?3.如何让学生增强自然保护意识?教学方法1.感性认识法2.讨论法3.游戏法4.亲身实践法教学步骤1.引入引入生命的话题,以“什么是生命”为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普遍存在。
2.概念认识回答“什么是生命”,并引导学生根据颜色、形状、气味等感官判断方法了解生命分类。
3.生命特征的发现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的生命特征。
4.生命的多样性认识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概念,以比较法让学生发现其异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5.自然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游戏和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加深对生命的认识。
2.自我评价:从生命的特征、分类等方面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研究兴趣。
教学后记本次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一、教学内容《走进大自然》是南大版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教材中的第十五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大自然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知道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2. 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3. 环保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 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要尊重大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知道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2)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
(3)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
(2)学会用语言、绘画等表达方式,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心态。
(2)教育学生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视频素材等。
2. 学具:绘画用品、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知识讲解: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2. 板书内容:(1)大自然的基本概念(2)大自然的美好(3)环保意识的培养(4)人与自然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好景色。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走进大自然》,主要介绍了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事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自然的概念,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如:太阳、水、树木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关心和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大自然的概念和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认识大自然。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但对于大自然的认知还比较模糊。
他们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描绘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事物。
例如,一张山脉和湖泊的图片。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询问学生对图片中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事物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吗?为什么?”第二环节:新课呈现1. 教师出示一张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形状和颜色。
例如,展示一张太阳在蓝天中升起的图片。
2. 教师介绍太阳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它能给我们提供光和热。
例如,教师可以说:“太阳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它发出的光和热能够照亮我们的地球,使我们能看到事物和感受到温暖。
”3. 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太阳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问:“太阳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我们提供哪些东西?”第三环节:探索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水源,如:水龙头、水杯中的水等。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走进大自然》(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走进大自然》(教案)走进大自然——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
2.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生物和自然现象,并能识别部分植物和动物。
3.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掌握些基本生物和自然现象的特点。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相关植物和动物的标本或图片。
3. 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2. 探究大自然(30分钟)a. 植物的分类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或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植物分类,如草、树、花等,让学生根据观察,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b. 动物的分类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标本或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鸟、鱼等。
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貌、行为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进行动物的分类。
c. 自然现象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认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天空变暗、风吹树叶摇晃、水蒸气变成水滴等。
通过带领学生观察这些自然现象,并激发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活动应用(40分钟)a. 走进大自然小实验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
例如:放一碗水在阳光下,观察水的变化;在风中放一张纸,看看会发生什么;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看它们是如何传播的等等。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b. 动物和植物标本展示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动物和植物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点,并试图通过观察推断它们的生活方式、食物等方面的信息。
关于大自然的诗歌(精选19首)
关于大自然的诗歌(精选19首)大自然的诗歌1《走进大自然》追着小鸟,走进密林;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蝴蝶,走进大自然;你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蜘蛛结个竖网告诉你要下雨了;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砍倒大树,从年轮中可以了解树的年龄;大雁南飞,秋天已经来到。
清澈的小溪无声流淌,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默默无闻;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大雁成群结队得飞过天际,那是在启示我们要目标一致。
大自然是美丽的,因为她有树有花有草;大自然是热闹的,因为它有狮有虎有鸟;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不要去破坏、摧毁它,让它保持原来的美丽姿态吧!大自然的诗歌2《我爱大自然》我是一个小女孩,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
我喜欢大自然的各种颜色,因为它分别代表大自然每个事物;——分别代表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心。
我爱美丽的大自然,因为它是我的家园。
大自然的诗歌3《我是一朵荷花》我是一朵荷花,生长在一方池塘。
春天来了,阳光温暖恬静,春姑娘把世界变得缤纷多彩。
同时我也降临了。
辛勤的农民伯伯把藕段埋在池塘里,等待藕妈妈把我生出来。
经过几个星期后,藕段长出一点嫩嫩的小苗,我擦擦眼睛,扭扭身体,伸了个懒腰,开始了我的奇妙之路。
我的胳膊越长越长,身体越长越壮……大自然的诗歌4《放眼看四季》放眼自然,处处有着不一样的季节。
第一丝清风拂过,是万木吐翠的春,这是一个细腻的季节。
瞧!大雁在树上歌唱。
瞧!小兔在地上蹦跳。
第一缕阳光洒下,是鱼跃荷开的夏,这是一个即火热,又清爽的季节。
瞧!桃子露出粉红的笑脸。
瞧!甘蔗酿出甜美的汁液。
第一片金黄的叶子落下,是五谷丰登的季节,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
瞧!稻谷在田野里扭动身子。
瞧!叶子在天空里翩翩起舞。
第一片雪花飘下,是凛冽萧条的冬,这是一个温馨的季节。
瞧!一片白茫茫的场景。
瞧!一棵高昂昂的雾凇。
放眼自然,处处有着不一样的季节。
大自然的诗歌5《初春》舒婷朋友,是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微笑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酊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飞溅起万千银珠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但等着吧一旦惊雷起乌云便仓皇而逃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是还有寒意还有霜似的烦恼如果你侧耳倾听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战栗的山谷呵仿佛一起嚎啕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如吹不灭的火苗使天地温暖连云儿也不再他飘友人,让我们说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大自然的诗歌6《乡村里的音籁》徐志摩小舟在垂柳荫间缓泛一阵阵初秋的凉风,吹生了水面的漪绒,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
以走进为题的作文范文 小学四年级
以走进为题的作文范文小学四年级《走进大自然》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走进过大自然呀?大自然可神奇啦!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走进了一片森林。
一进去,我就听到了小鸟欢快的歌声,“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欢迎你们!”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地上就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光斑。
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散发出阵阵香气,把小蜜蜂都吸引来了。
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哗哗”地流着。
我把小手伸进水里,凉凉的,舒服极了。
水里还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它们一闪一闪的,就像在跟我捉迷藏。
大自然真美呀!我喜欢走进大自然。
《走进图书馆》
同学们,你们去过图书馆吗?我去过,可有意思啦!
那天,我走进图书馆,哇,里面好多书啊!书架一排又一排,像士兵一样整齐地站着。
我看到有小朋友在安静地看书,他们看得可认真了。
我也赶紧找了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找了个座位坐下。
书里的故事太精彩了,我好像走进了书里的世界。
我看到了勇敢的小王子,他在努力地寻找回家的路;还看到了善良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起快乐地生活。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书,走出了图书馆。
我决定,以后要经常走进图书馆,看更多有趣的书。
音乐教案-《走进大自然》教案
音乐教案-《走进大自然》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以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走进大自然》这首歌曲,让学生增强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走进大自然》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
2.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意境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音乐欣赏和创作,让学生体验自然的美好,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自然景色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步:整体欣赏歌曲(10分钟)
播放《走进大自然》这首歌曲,让学生全程欣赏,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画面感。
第三步:分析歌曲(15分钟)
1.让学生听两遍歌曲,思考歌曲的主题和意境;
2.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
第四步:创作活动(20分钟)
1.要求学生以大自然为主题,自由发挥创作一段小曲子或歌词;
2.分组表演创作的作品,让其他同学猜测创作的意境和主题;
3.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1.《走进大自然》这首歌曲的音频或视频;
2.自然景色的视频;
3.纸和笔,用于创作活动。
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风,吹开了待放的花苞;
水,唤醒了沉睡的鱼儿。
等待了一个漫长的冬天,
现在,春天已经到来!
让我们脱下厚厚的冬装,
像小兔换下冬天的绒毛,
跳过草丛,跃过山岗,
到处都和春天在欢笑。
看到第一只燕子飞,
它引领着我的双眸;
我一直注视它,
直到它飞出我的视线。
看到第一朵花开,
我会禁不止欢呼雀跃;
小山花,你还认识我吗?
你看,我聪明了多少?
来到去年花谢的枝头,
等着它长出绿芽。
再去唤醒冬眠的小溪,
与它合唱,
和它一起赛跑。
跑累了,我就在草地上打几个滚,头顶有温暖的太阳照耀。
是谁瘙痒了我的双手?
啊,身边又钻出翠绿的小草!。
《走进大自然》课文原文阅读
[冀教版第五册课文]
1走进大自然
追着小鸟,
走进密林;
追着小溪,
走进深山;
追着会飞的花朵,
我们走进大自然。
让小锤去叩醒
每一块山石,
让画笔去访问
每一片花瓣。
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
网住一个斑斓的秋天。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
去体验大地的深沉;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把自己融进大自然吧,
这样,会发现生活更加灿烂。
[湘教版第七册课文]
1走进大自然
追着小鸟,走进密林,
追着小溪,走进深山,
追着蝴蝶,追着野花,
我们走进大自然。
让小锤去敲醒每一块山石,
让画笔去访问每一片花瓣。
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
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
去体验大地的宽厚;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吧,
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走进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
等你从大自然归来,
你会悄悄告诉小伙伴:什么是纯洁,
什么是美好,
什么是智慧,
什么是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走进大自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的常见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颜料、毛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涂、画画、喷喷、印印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体验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认识颜色,学习基本的涂色和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色彩,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溶合等方法使颜色产生丰富而奇妙的变化。
教师准备: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
学生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颜色,体验涂抹,学习使用颜料的基本方法1. 取绿色颜料涂在纸上,然后用喷壶喷湿,让颜料淌下来。
观察并发现像是下雨了。
“暖和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极了,睡了一冬的小草们揉揉眼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大地一片绿色。
(示范打开颜料盖,挤色加水调和)老师找到了绿色,让大地变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
(在画纸中间涂抹绿色——喷水)呀,是雨姑娘来了,一滴滴的小雨珠淌下来啦。
A. 观察:老师的这幅画像不像春雨绵绵的田野呢?B. 谈话:小朋友,用小喷壶来画画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也来试试?找出一种喜欢的颜色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C. 尝试:学生刷颜色,用小喷壶喷一喷雨姑娘就来了。
D. 赏析:你的画纸上下起雨来了吗?雨下的大吗……E. 小结:雨雾朦胧的大自然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蒙着面纱。
想不想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美丽容颜呢?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用颜料和画笔来感受和表现大自然的美丽缤纷。
2. 揭题“走进大自然”。
(出示课题)过渡:刚才来了一位雨姑娘,把我们的画纸弄得湿漉漉的。
现在雨过天晴,彩虹姑娘来了。
3. 复习巩固旧知识。
(红橙黄绿青蓝紫)从蜡笔盒里找出彩虹的颜色,并鼓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学生找出七种颜色后,在画纸上添画彩虹。
过渡:天空说彩虹是她美丽的发卡,不知大海深处是否也同样的五彩缤纷?二、欣赏海景,尝试表现,学习色彩拓印的方法1. 宽阔无边的大海总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小朋友你能从颜料盒中找出大海的颜色吗?(学生找出蓝色颜料,挤在调色盘中,再加水调和涂画在纸上。
)大海里还有些其它的什么颜色呢?(PPT珊瑚、海草、鱼等)学生观察颜色并从颜料盒中找到它们。
(播放PPT学习拓印方法)尝试用纸团来拓印颜色,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交流观察结果。
过渡:大海里有许多五彩斑斓的颜色,爱美的大地姑娘也不甘示弱,每个季节,她都要换上一身美丽的衣裳呢。
三、观察四季,感受变化,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1. 播放PPT,欣赏四季不同的色彩。
2. 小游戏:找出与四季相对应的颜色。
(春、夏、秋、冬与红、黄、绿、蓝)3. 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季颜色,并巩固涂色练习。
4. PPT四季近景:春——花朵——说颜色——找出颜色夏——干裂地面、荷花——说颜色——找出颜色秋——秋叶、小麦——说颜色——找出颜色冬——雪景、枯叶——说颜色——找出颜色5. 学习色彩叠加变化的小技巧:(播放PPT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小朋友,我的本领可大了!先涂一种颜色,然后在上面再加一种颜色,就会变成新的颜色。
不信你来试一试。
”请1—2个学生示范两种颜色的叠加,观察色彩的变化。
6.(PPT欣赏)学习大师画中的色彩叠加小技巧。
过渡:一起来试试色彩叠加的方法,给我们的四季图添上丰富的颜色。
7.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小技巧,把四季图添加上丰富的颜色。
8. 作品赏析: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
四、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的色彩变化1. 大自然清晨、晚霞的对比赏析。
“多彩的大自然真像一个爱美姑娘。
她一会儿披上了清新素雅的衣服,一会儿摇身一变又换上了光彩艳丽的服装。
画家大师们也发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并把她画到了图画中。
”2. 欣赏《日出印象》、《干草垛》、《黄昏》等画面中不同地点不同光线色彩的变化。
3. 比较《大教堂》阴晴的光线色彩变化(同一地点)。
4. 学生作品中也画出了大自然阴天和晴天的变化。
“小朋友也发现大自然是有小小脾气的,有时不高兴会挂上一张阴沉沉的脸,有时又变得心情愉悦。
”五、结语晨曦也好,雨雾也罢,总有它们动人的方式。
今天,我们一块儿感受和描绘了多彩的大自然。
小实验:闭上眼睛,一片漆黑。
启发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有了光的缘故,是光线让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缤纷之窗。
推开窗户,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美妙而神奇的知识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节课的学习吧!作业要求1. 第一次小练习,学习基本的使用颜料的方法,尝试调色和涂色,并借助小喷壶制造特别的画面效果。
2. 第二次小练习,辨别几种颜色,并学习用拓印的方法呈现几种认识的颜色。
3. 第三次小练习,观察自然,寻找色彩,运用色彩叠加的方法创造新的颜色。
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后发现,学生对于多样而趣味化的作业形式非常喜欢,练习过程十分投入,三次练习效果明显。
下课后还有学生拿着喷壶在画纸上使劲喷,显然对创作的兴趣是意犹未尽。
事实告诉我们,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
小喷壶、小纸团、颜料、毛笔等等,学生们的感觉就是在游戏和玩耍。
这对于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因此,我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大体至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
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观察,还应该会发表感言。
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表述观察结果,使“看-说”协调发展,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本课的作业形式多样,作业要求也同样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求描绘大自然中具象的形态,只需用涂涂抹抹印印的形式来表达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缤纷的色彩。
也许稚嫩的小手让颜料滴答下来、让颜料糊在一起,但个性化的张扬的作业效果述说了孩子们的创造。
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
这样,才是真正呵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2.《七彩生活》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色彩,感受和表现七彩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尝试用水粉颜色涂抹、拓印、色纸拼贴等方法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体验色彩的变幻无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造的创作热情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列、覆盖所产生的美感,通过实验观察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神奇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大胆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提升审美意识。
教师准备:1. 多媒体课件、数码摄像机。
2. 裁剪成各种形状的彩色纸条、纸片。
3. 水粉颜料、画笔、水桶等工具。
4. 裁剪成生活用品形状的作业纸、旧衣服等。
5. 展示牌一块。
学生准备:1. 色彩鲜艳的生活用品。
2. 准备颜料、画笔(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油画棒、吸水纸等。
3.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由彩虹导入,从前一课《走进大自然》过渡到寻找生活中的色彩。
2.(课件出示建筑、服饰、生活用品等图片)提问: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你看到了哪些色彩?3. 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说说它的颜色。
4. 揭示课题:七彩生活。
二、发展阶段1. 小实验:你知道彩虹姑娘的七彩色是哪儿来的吗?(出示三棱镜实验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三棱镜在室外进行试验)2. 贴纸游戏: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纸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将它们粘贴到大纸上。
(小组合作进行粘贴,鼓励学生随意粘贴)小结:像这样将色彩进行随意的摆放、组合,就是表现我们七彩生活的很棒的作品。
3. 走近大师:欣赏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中国画家吴大羽等人的抽象画作品。
4. 色彩相融实验:色彩组合在画面上非常漂亮,融合在一起更加神奇。
⑴学生小组合作。
⑵每组学生在一整张纸上利用画笔、喷壶等工具随意添画色彩。
⑶观察色彩融合时的变化。
⑷在观察色彩融合变化的同时,体验色彩干湿的不同绘画效果。
⑸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两种颜色、三种颜色、甚至更多颜色融合后的变化)5. 介绍更多的作画方法:(学生先介绍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再示范)⑴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
⑵课件演示吹、滴、淌的方法。
6.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出示学生作品图片)7.(出示图片)教师介绍并示范使用水粉颜料的小窍门:⑴我们要准备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画画就比较方便了。
洗笔的水要勤换。
笔洗干净后,笔上多余的水可用废布吸干。
⑵要将色彩有序地排列在调色盒或调色盘中。
⑶要从锡管颜料的尾部开始挤颜料。
⑷颜料少了以后,要将锡管尾部卷起来挤颜料。
⑸调色时,水的多少、白颜色调入的多少都会影响色彩的深浅浓淡。
8.学生作业:⑴分发裁剪成各种生活中物品形状(衣服、房屋、椅子、柜子、食物等)的作业纸和旧衣服。
⑵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
在创作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了色彩的奇妙变化,可以告诉你的小伙伴,也可以告诉老师。
⑶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拓展1. 做好的同学将作品拿到教师前面进行展示,教师用数码摄像机将展示的情况拍摄下来。
2. 将拍摄的展示场景用多媒体放出来,让学生在对别人作品进行评价的同时,看到自己作品的展示效果。
3. 平时注意观察,同样的物品在室内和在阳光下、在近处和在远处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4. 尝试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色彩装饰自己的旧衣服、玩具等。
作业要求提示学生作业的难度梯次选择;提出对学生整体和个体辅导的相同与不同要求。
第一次作业:贴纸游戏。
1. 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纸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将它们粘贴到大纸上。
2. 小组合作进行粘贴,鼓励学生随意粘贴。
第二次作业:七彩生活我做主。
1. 分发裁剪成各种生活中物品形状(衣服、房屋、椅子、柜子、食物等)的作业纸和旧衣服。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在独立完成创作过程中,与老师和同伴交流观察到的色彩变化。
反思和总结本课利用观察发现和实验探究的引导,使学生始终满怀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理解知识点。
独立完成作业、多人实验探索和两人合作完成作业方式相结合,递进式地接近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了色彩的神奇,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创造思维,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创设几个不同要求的教学情景为线索,充分运用绘画工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投影、实物、多媒体课件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并设置不同层次的联系和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体验色彩的奇妙和作画的方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