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光现象》《第五节 光的色散》综合测试试卷【4】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五节光的色散》综合测试试卷【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速不同D.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分辨不同的人的声音是通过音色,不同的人声带的结构不同,所以发声的音
色不同。
考点:声音的特性
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放映中的投影仪屏幕对光产生漫反射,自身并不发光,不属于光源,A选项错误;明亮刺眼的玻璃幕墙对光产生镜面反射,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B选项错误;播放节目的电子大屏幕自身发光,是光源,C选项正确,选填C;月亮自身不发
光,是反射太阳光,不是光源,D错误。
考点:光源
3.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
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可见光 B.红外线 C.次声波 D.紫外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光的传播的条件,注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不
需要介质。
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可见光、紫
外线、红外线都是光波,能通过真空区域,所以接收器B能接收到的信号,故选C。
考点: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看不见的光
4.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 1998年中山主城区就推行了"禁鸣"措施,进入城区
的主干道也都悬挂了"禁鸣"标识,但机动车鸣笛所产生的噪音愈演愈烈。
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所示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故选A.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在接收处.关键是将
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5.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
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
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
比实际位置浅等.影子(皮影戏、手影、人影、立竿见影、日晷)、日月食、小孔成像(树
下的光斑、针孔照相机)都属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池底变浅、看到鱼变高、筷子向上弯、光
不沿直线传播(早晨的阳光、星光闪烁)都属光的折射原理;平面镜(穿衣镜、潜望镜、水
面的倒影)、凸面镜(汽车后视镜)、凹面镜都属光的反射原理.A-光的折射现象;B-光的
反射现象;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三大现象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其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基础知识。
A.光的色散;B.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到不透明物体(手上)时,在不透明物体(手)的背后形成的黑暗的区域,就是手影;C.光的反射原理;D.光
的折射原理
7.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景物,形成“倒影”,此“倒影”是()
A.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景物,形成“倒影”,此“倒影”是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选B
8.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说法错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说法正确;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故C说法正确;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说法正确,故选A。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光的色散;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9.当乘客乘坐地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乘客所具有的的惯性会随着地铁的加速和减速过程有规律的出现或消失
B.地铁匀速行驶时,乘客相对于站台上的乘务员是静止的
C.地铁在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前行驶时,地铁中的乘客所受的重力不做功
D.地铁在匀速行驶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动力装置提供的动力
【答案】C
【解析】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所以乘客所具有的惯性不会随着地铁的加速和减速过程有规律的出现或消失,故A错误;地铁匀速行驶时,乘客相对于站台上的乘务员的位置不断的变化,故乘客相对于站台上的乘务员是运动的,故B错误;地铁在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前行驶时,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地铁中的乘客所受的重力不做功,故C正确;地铁在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摩擦力与动力装置提供的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C。
10.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于5月17至27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湖北•黄石成功举行.在百米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
A.2.5m/s B.3.3m/s C.7.0m/s D.11.1m/s
故【答案】C
【解析】解答:, 2.5m/s 3.3m/s的速度比人步行的速度(1.1m/s)稍大,相对于中学生百米赛跑平均速度来说太慢,因此A、B不正确;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中百米纪录略小于10s,即运动速度略大于10m/s,所以中学生百米不可能达到11.1m/s即运动速度要小于10m/s,所以D不正确,只有C符合题意。
二、双选题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通过平面镜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C.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是凸透镜,物体放
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
是凹透镜,故D正确.故选ACD.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12.如图所示,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时具有,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
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医院里用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答案】能量紫外
【解析】
试题分析:(1)生活中所用的超声波加湿器,即是通过超声波振动时具有能量,将水滴击
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
(2)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考点:声音的利用,紫外线
13.一般来说,男同学讲话的___ 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比女同学低,是因为男同学声带振动的___ 低。
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这是因为他声带振动的______不同.
【答案】音调;频率;响度;振幅.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
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男同学
比女同学讲话比较低沉,音调比较低,是因为男同学声带振动频率低.大声说话比小声说话
声音大,响度大,是因为大声讲话的同学声带振动幅度大。
考点:声的特性,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4.以下四个措施中能有效控制噪音污染的是()
A.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
B.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C.马路两旁植树
D.在城市设立噪声监测装置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A马路旁的房子
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城市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马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所以ABC都符合题意,D在城市设立噪声监测装
置不属于减弱噪声三种方式的任意一种。
考点:减弱噪声的方式
三、实验题
15.物理老师用矿泉水瓶为同学们演示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拧紧瓶盖,用厚毛巾包住,手握毛巾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
钟后,沙子变热,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填“热传递”或“做功”)。
(2)用矿泉水瓶从饮水机接水的过程中,听到瓶中传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
【答案】做功高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拧紧瓶盖,用
厚毛巾包住,手握毛巾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即沙子的内能增加,晃动
沙子时对沙子做功,故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
频率有关,用矿泉水瓶从饮水机接水的过程中,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发声体振动
的越来越快。
故听到瓶中传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
四、填空题
16.冬冬同学骑自行车上学:
(1)以冬冬的书包为参照物,地面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
(2)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摩擦,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以减小压强。
(3)某次上学过程中,冬冬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冬冬
同学上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4)制成自行车的金属材料号称世界“重量最轻”,这里说的“重量最轻”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
说是指这种材料的很小。
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制备得到的,室温下外形相同
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选填“硬度”、“延展性”或“磁性”)。
【答案】(1)运动(2)增大受力面积(3)4.8 (4)密度延展性
【解析】
试题分析:(1)以书包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书包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书包是运动的。
(2)表面凹凸不平,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座垫呈马鞍形,充分与人体
接触,增大受力面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强。
(3)平均速度并不是速度的平均
值,而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设总路程是s。
(4)生活
中的重量轻,是指物质的密度小,纳米铜拉长不断,说明延展性号。
考点:运动的相对性改变摩擦和压强的方法平均速度物质的物理属性
17.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
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________(填“增
大”“减少”或“不变”)。
【答案】响度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是噪声的大小;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
其测的时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若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其噪声变强,所以噪声监测器的
数字将会变大.
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应用
18.小垒在表演吉他时,用右手拨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同时左手手指不断地改变在琴
弦上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答案】振动音调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垒在表演吉他时,用右手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
而发声;同时左手手指不断地改变在琴弦上的位置,使琴弦的长短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琴弦
振动的快慢,改变声音的音调。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的影响因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熟知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难度较小。
19.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有时,不把它对准电视机,对着墙壁按按钮也能控制电视机,(如右图),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发
生现象。
小明通过学习,知道“色光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透明物体”,他想知道电视
遥控器发射的这种不可见光是否能透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那么他需要有图中所示的设备外,另外还需准备一些。
请你说出他的具
体做法:。
(做法2分)
【答案】红外线,反射。
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做法:分别用各种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包着遥控器,看遥控器是否能控制电视。
【解析】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不把它对准电视机,对着墙壁按按钮也能控制电视机,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反射现象.
探究内容:电视遥控器发射的红外线是否能透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
材料:有颜色的塑料纸、电视机、遥控器.
做法:用有颜色的塑料纸包住遥控器,对着电视按按钮,看电视有没有反映.
判断方法:若对着电视按按钮,电视有反映,说明能透过,否则不能.
答:红外线;反射;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分别用各种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包着遥控器,看遥控
器是否能控制电视.
20.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 150,那么入射角是___ ____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____________度.
【答案】 75 150
【解析】分析:根据以下内容答题: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
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
的夹角;
解答:解:(1)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15°,那么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入射角
为90°-15°=75°;
(2)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7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75°+75°=150°.
故答案为:75°;150°.
五、计算题
2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作出回答.
问题:;
简答:.
【答案】问题:敲鼓鼓面上的豆子有什么作用?
简答:放大鼓面振动幅度.
【解析】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鼓面振动会发出鼓声,但鼓面振动幅度较小,不易观察,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的物体放大鼓面的振动.
解答:解:问题:敲鼓鼓面上的豆子有什么作用?
简答:放大鼓面振动幅度.
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产生的原因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会结合物理学方法研究微小的振动问题.
22.公路上一辆公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它前方42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的自行车,求这辆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m/s?
【答案】6m/s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450m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从而求出自行车30s运动的距离,再利用公式
求出自行车的速度.
解:…………(3分)
…………(1分)
…………(2分)
考点:速度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路程的计算,难点是明白汽车经过的路程等于450m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3.把恰好设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2.0s,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问海水的深度?
【答案】1500m
【解析】分析:海的深度可由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乘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或声音从海底传到海面的时间,就是海的深度.
但要注意2.0s是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的时间,除以2才是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解答:解:声音由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t=1/2×2.0s=1.0s,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00m/s,
s=vt=1500m/s×1.0s=1500m.
答:海水的深度是1500m
24.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船底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在船底接收到回波信号。
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计算或回答出下列问题。
(1)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6分)
(2)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3分)
【答案】(1)已知:v ="1530" m/s,t="4s"
求:海底的深度s
解:(1)因为4秒是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又到海面的时间,所以实际时间为2秒
由 v得到
S=vt=1530×2=3060(m)
答:海底的深度是3060米;
(2)不能。
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略
六、简答题
25.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公路上离你很远的汽车,虽然亮着车灯,但你却不能判断它是静止的还是在行驶的,而在白天,你却很容易判断,这是为什么?
【答案】白天能看清楚参照物,所以能看清车是向你而来还是离你而去.
在没有灯的黑夜里,虽然亮着车灯,基本上看不到参照物,只能靠远处车灯的明亮度来判断.所以很难判断.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没有参照物,就像如果没有地面你也不知道太阳动不动一样.白天能看清楚
参照物;夜晚能见度低、视线不良、参照物不明显,因此无法判断
答:白天能看清楚参照物,所以能看清车是向你而来还是离你而去.
在没有灯的黑夜里,虽然亮着车灯,基本上看不到参照物,只能靠远处车灯的明亮度来判断.所以很难判断.
考点:光的反射;机械运动.
点评:茫茫黑夜中驾驶车辆,路况是非常难以判断的,因为这些道路都没有路灯,夜间能见
度低、视线不良、参照物不明显,往往给人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误差,再加上道路车辆较少、机动车车灯照射距离有限、车速过快、有侥幸心理等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夜间
行车的危险所在.夜间行车一定要小心行驶,避免强超.
七、综合题
26.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5月30日在海沃德体育馆落幕.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创
造历史,以9.99s的成绩获得男子百米第三名,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跑进10s大关,完成中
国几代“飞人”突破10s大关的夙愿.若他的质量为65kg,g=10N/kg,他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
面积为130cm2.问:
(1)他的重力是多少N?
(2)他的百米平均速度是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
(3)他在奔跑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
【答案】(1)650N (2)10.01m/s (3)5×104Pa
【解析】(1)G=mg=65kg×10N/kg=650N;
(2)他的百米平均速度v=s/t=100m/9.99s≈10.01m/s;
(3)F=G=650N S=130cm2 =0.013m2,p=F/S=650N/0.013m2=5×104 pa
八、作图题
2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
(1)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
1的力臂和阻力F
2
的示意图.(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
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3)当给螺线管通电时,小磁
针N极的指向如图所示.试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极性及电流方
向.
【答案】(1)
(2)
(3)
【解析】
试题分析:支点为点O,动力力臂为支点O到F
的作用线的距离;由分析知,先画出法线,
1
然后大致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向右,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则螺线管右侧为S极,左侧为N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由右侧流入。
考点:力臂的作图、光的折射光路图、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
点评:解决力臂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掌握力臂的概念,找到支点和力的作用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