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是两个独立的专业领域,虽存在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目标、服务对象不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分离。

而纳税人既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报告财务信息,又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要求计算纳税。

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必须掌握会计与税法的差异,然后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正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申报纳税,并进行信息披露。

关键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差异;协调;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的差异
收录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会计利润是一个会计核算的概念,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会计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会计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应纳税所得是一个税法概念,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确定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应税收入,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在实务中,会计利润是确定应纳税所得的基础,但不能等同于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目标不同,对收入和费用等要素确认的原则也不同,因此,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和必要的分离。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熟悉会计业务和税收法规,掌握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在正确核算会计利润的同时,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并
做好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差异的
协调工作,避免税务部门进行检查时可能
出现的被动局面和不应有的损失,并为企
业的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完整的、高质量的
会计信息。

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差异原因
(一)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目标不同,遵
循的原则不同。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目标不
同,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会计准则的
目标,是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投资人、债
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财
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
信息,而税法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国家的财
政收入,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标不同导致会计准则与税法遵循的原则
存在较大的差异,原则的差异进而导致会
计和税法对相关业务的处理方法不同,因
此,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必然会产生一
定的差异和必要的分离。

(二)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的确认
口径不同。

确认口径不同是指针对同一经
济业务,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
得时所确认的收支口径不同。

例如,企业
发生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支出,按所得
税法规定,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这种支出也属一种
费用支出,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应体
现在经营损益中,允许从收益中扣除。

(三)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的确认
时间不同。

对于某些收入与支出,虽然企
业在按会计原则计算会计利润与按税法
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时采用的口径一致,
但如果两者采用的确认时间不同,也会使
得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差
异。

例如,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处理,会
计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为商品交付的日期,
而税法则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批
确认收入的实现。

再如,对长期资产的分
摊的处理,会计和税法规定的摊销期限也
可能不同。

二、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差异分析
(一)会计收入与税法收入存在差异
首先,会计收入与税法收入在概念上
存在较大差异。

两者的差异表现有二:一
是税法中的收入指企业经济利益的全部
流入。

即一项流入只要能增加企业经济利
益就是收入,不论是经常的,还是偶发的,
也不论是会计上所称的“收入”,还是利
得。

二是税法中的收入包括有形的和无形
的两大类:有形收入包括营业收入(主营
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非营业收入
(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无形收入包括
各种“视同销售”收入、其他经济利益。

其次,会计收入与税法收入确认原则
上的差异。

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标准,
规定得更为原则,更加注重交易的经济实
质,而不是形式。

例如,销售商品需同时符
合五个条件时才能确认收入;提供劳务收
入要按不同情况进行确认;让渡资产使用
权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予
以确认等。

而税法收入的确认虽然以权责
发生制为原则,但税法把企业的收入分为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三种类
型,然后针对三种类型的收入分别引用会
计上的实例来具体说明如何予以确认。

(二)会计费用与税法扣除项目存在
差异
首先,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
费用的确认应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
本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
则。

而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
定,企业申报的扣除项目要真实、合法,一
般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
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见,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项目确认原则比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费用确认原则更严
格、更具体。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差异
□文/李少轩1许辉2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永泰红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财会/审计
71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1月号下(总第433期)
其次,会计费用与税法扣除项目在确认范围上存在差异。

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时,除了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支出或研发支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等项目不得扣除外,其他费用支出项目都是可以据实列支。

而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不得扣除的范围比会计上成本费用的范围要大,除资本性支出,如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等项目不得扣除外,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非公益性捐赠支出,超过规定标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各种赞助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均不得扣除。

再次,会计费用与税法扣除项目在确认标准上存在差异。

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薪酬,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用于公益性的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通常都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数额全额扣除的。

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上述费用项目要按照规定的标准扣除。

比如,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标准扣除,未超过标准的按实际数扣除,超过标准的只能按标准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缴纳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等。

最后,会计与税法在以前年度亏损核算上也存在差异。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前年度亏损不属于利润表内项目,在利润分配表内列示,也就是说会计利润不包括以前年度亏损;而税法规定,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即应纳税所得包括以前年度亏损。

三、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差异的协调
为了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避免重复纳税,企业必须对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
得差异进行有效的协调,因此,新会计准
则与新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引入了“计税
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
得税负债”等新的概念运用资产负债表债
务法对二者的差异进行调整。

(一)确定资产和负债等项目的账面
价值。

企业首先要依据会计准则,确定资
产和负债等涉税项目的账面价值。

具体而
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其账面余额或账面
净值减去已提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负债的
账面价值通常就是其账面余额。

(二)确定资产和负债等项目的计税
基础。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
计税时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从计
税的角度看,就是企业未来需要缴纳所得
税的资产价值以及为了不可以抵扣的负
债价值。

企业应根据税法的规定,确认资
产和负债等有关项目的计税基础。

(三)确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
分析比较资产和负债等项目的账面价值
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若存在差异,为
暂时性差异。

对于暂时性差异应分析其性
质,分别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
暂时性差异。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
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各自适用的
所得税税率,即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将其与期初
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
余额相比,其差额则为当期应予进一步确
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金额或应予转回的金额。

(五)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

当期
应交所得税是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
的当期应纳税所得和适用的所得税率计
算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它构成了利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

(六)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得税费用,即按照会计准则企业应确认的
当期所得税。

企业分别计算出当期递延所
得税额和应交所得税税额后,将两者的和
或差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
税费用包括了本期净损益中的当期所得
税和递延所得税。

四、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差异信息
的披露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规定向税务部
门提交所得税申报表披露差异信息明细,
以证明其应交所得税的正确性,但是,在
年度会计报告披露中,一般较为简略。


者认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不包含税
务部门)需要全面了解此差异,企业有必
要进行充分披露。

(一)企业有必要全面系统地披露会
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差异信息。

会计利润
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源于会计制度与
税法的分离,而这种分离实质上是因为国
家税收政策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原因
所造成的。

如果从经营管理角度对差异进
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很多差异都从侧面和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水平、能力、效率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
了解的内容。

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
交纳的罚款、罚金及滞纳金”,反映了企业
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而说明企业在管理上
存在的问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税法不
一致造成的差异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
“捐赠、赞助支出”则是企业关心社会、热
心公益的体现。

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全
面了解差异信息,实质上是从又一个角度
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并有助于正确实施决
策。

从发展趋势来看,企业会计政策、会计
估计可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而税法的条
款则越来越严密,这从客观上使得差异会
有增无减,差异将会更多地隐含企业的经
营管理情况等。

同时,差异信息并不包含
企业商业秘密等不宜为外部会计信息使
用者所了解的内容,披露差异信息并不会
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为满足会计信
息使用者的需要,遵循会计信息披露充分
性的要求,企业有必要全面系统地披露差
异信息。

(二)现行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
得之间差异信息披露明显不足。

目前,会
计信息使用者不能从会计报告中全面系
统地了解差异构成的信息,其原因主要是
会计报告在披露差异信息方面明显存在
不足。

一是披露要求缺乏强制性,导致企
业一般不可能披露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而支付的罚款、滞纳金,超过税法规定标
财会/审计
72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1月号下(总第433期)
[提要]我国民营经济虽然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其面临的问题也很多,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引导。

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已是影响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从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的投融资决策行为方面,基于行为财务理论,分析民营企业非理性投融资决策行为的主要原因,探讨减少投融资决策失误的途径,从而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投资行为
本文系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sk408)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28日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俨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各地民营企业发展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局面。

民营企业经济总量迅速壮大,企业素质明显提高,并且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已经进入部分垄断行业。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逐步实现多元化,上市融资取得突破。

但是,目前在我国关于民营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研究成果还
相对较少,民营企业实践的发展已走在理
论的前面,并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从而
能够尽量少走弯路。

一、我国民营企业投融资决策状况
企业的融资行为和其投资行为是密
不可分的,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因为盲
目的投资而导致企业陷入债务危机甚至
破产的案例很多。

在国际市场压力下,我
国企业一直有“做大”情结,为做大而做
大,于是圈地、加盟、连锁。

拿医药行业来
说,不止一家商业企业宣称:5年内做到
万家连锁,也就是说,每天开店5.5家;按
照一家药店最低投入50万元计算,每年
需要投入资金10亿元,而最多的也不过
开了千余家。

巨人、三株、爱多、太阳神、亚
细亚、健力宝、德隆、科龙等曾经名噪一时
的民营企业,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却迅速地
倒下。

当前在国际市场经济不景气的环境
下,很多民营企业又遭遇同样的问题。

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在以上
的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到共同一点,即
投融资决策主体的非理性(盲目或冲动
等)而导致企业最终的投资经营失败。


我国的传统文化来看,儒家文化历来被奉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圭臬,而儒家文化崇尚
的是“君君臣臣”的思想,对领导者的绝对
权威强调有余,而对民主决策重视不够,
这也是我国企业中所谓的“一言堂”现象
的根源之一。

我国传统文化所赋予领导者
的这种地位,使得决策者高高在上,他们
个人的因素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将会产生
很大的影响。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
企业的私人资本性质可能会导致其财务
控制较弱,企业主的财务决策权相对较
大,因而这种情况可能更为突出。

因此,民
营企业主非理性的投融资决策受到的限
制或干预可能更少,但是目前关于民营企
业非理性理财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我们期望能够通
过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借鉴行为财务研究
成果,从民营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投融资决
策行为入手,探讨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
并对怎样防范可能出现的投融资决策失
误提出建议。

二、我国民营企业非理性投融资决策
行为主要表现
(一)过度自信对民营企业投融资决
策失误的影响。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
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
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
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
信”。

在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当中,都或多或
少存在过度自信的问题。

行为财务学的研
我国民营企业投融资行为分析
□文/汪群
(安徽铜陵学院安徽·铜陵)
准的各种支出等不利于企业的内容;二是披露不够充分和系统,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差异信息不详细,且分散交错地散于有关项目中,如果会计信息使用者要了解差异情况,还得借助于其他资料,甚至需对其进行加工计算,这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其构成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可编制“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差异明细表”来全面系统的披露“差异”信息。

通过此表,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能够全面
系统地了解差异信息,有助于提高其决策
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此表对
利润表起着补充作用,即对利润表中的所
得税项目进行说明。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S].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
法实施条例[S].国务院令512号.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
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6]富晓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比较[J].财务与会计,2009.5.
[7]南文苹.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
异的分析[J].商业经济,2010.6.
[8]李红斌.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
[J].中国外资,2010.8.
金融/投资
73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1月号下(总第43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