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建设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AHDL
安徽电力公司企业标准
安徽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建设标准
2011-××-××发布2011-××-××实施安徽电力公司发布
目录
1总则 (4)
1.1编制目的 (4)
1.2 编制依据 (4)
1.3 适用范围 (4)
2设计 (5)
2.1 设计原则 (5)
2.2 发电厂、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
2.2.1 统调、非统调发电厂及自备电厂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
2.2.2 110kV及以上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
2.2.3 35kV及以下高供高计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
2.2.4 400V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
2.2.5 220V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及设置原则 (6)
2.3 典型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方案 (6)
2.3.1 采集终端 (9)
2.3.2 智能表 (10)
2.3.3 电压互感器 (10)
2.3.4 电流互感器 (10)
2.3.5 组合互感器 (10)
2.3.6 计量屏、柜、箱 (11)
2.4 典型设计方案 (13)
3施工前准备 (15)
3.1 专变终端 (15)
3.1.1 现场勘查 (15)
3.1.2 设备、材料准备 (15)
3.1.3 人员准备 (15)
3.1.4 安全措施准备 (15)
3.1.5 施工前期资料准备 (15)
3.2 集中器/采集器 (16)
3.2.1 施工前准备 (16)
3.2.2 准备辅材及工具 (16)
4安装施工 (16)
4.1 用电信息采集屏(箱)安装要求 (16)
4.1.1 通用要求 (16)
4.1.2 箱内接线要求 (16)
4.1.3 用电信息采集箱的安装要求 (17)
4.1.4 用电信息采集屏的安装要求 (17)
4.2 专变终端施工安装 (17)
4.2.1 施工安装内容及步骤 (17)
4.2.2 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18)
4.2.3 施工安装安全要求 (19)
4.2.4 施工安装资料要求 (19)
4.2.5 典型安装范例 (19)
4.3 集中器/采集器安装施工 (22)
4.3.1 安装内容及步骤 (22)
4.3.2 设备安装工艺要求及安装注意事项 (22)
4.3.3 施工安装安全要求 (28)
4.3.4 施工安装资料填写、归档 (28)
5调试 (28)
5.1 专变终端调试 (28)
5.1.1 调试准备 (28)
5.1.2 调试步骤 (28)
5.1.3 调试工作要求 (29)
5.1.4 调试指标要求 (29)
5.1.5 调试记录、资料 (30)
5.2 集中器/采集器设备调试 (30)
5.2.1 调试步骤 (30)
5.2.2 调试工作要求 (31)
5.2.3 调试指标要求 (31)
5.2.4 调试记录、资料 (31)
6竣工验收 (32)
6.1 专变终端竣工验收 (32)
6.1.1 施工质量验收 (32)
6.1.2 功能验收 (32)
6.1.3 指标验收 (33)
6.2 集中器/采集器竣工验收 (33)
7资料归档 (3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信息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质量,促进建设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标准。
1.2编制依据
本规范的制定依据:
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办法》
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4)《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
5)《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6)《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型式规范》
7)《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器型式规范》
8)《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Q/GDW 347-2009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92
14)《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
1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
16)《电力工程施工质量达标与质量检查验收技术标准规范及国家强制性条文》
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1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20)《安徽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箱技术规范》
1.3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供电营业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工程中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以下简称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建设。
2设计
2.1设计原则
(1)本标准中典型设计反映本省配电网的典型现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2)各市县公司应依据本标准中典型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应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方便施工、具有可操作性。
(3)采集终端与计量装置的接线设计应符合DL/T448《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技术规程》《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低压电气技术规程》、《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关的低压电气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
(4)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工程概(预)算、设备材料清册等内容。
施工图包括:配网线路条形图、公变采集终端和用电计量装置施工图、专变采集终端计量装置施工图。
2.2发电厂、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2.2.1统调、非统调发电厂及自备电厂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统调、非统调发电厂及自备电厂发电上网关口、发电厂用电关口、发电机头考核关口应配置专变采集终端、电能计量装置。
2.2.2110kV及以上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1)110kV及以上专线供电的用户,系统变电站应配置厂站采集终端,电能计量装置应配置计量屏。
用户侧应配置专变采集终端及考核用电能计量装置。
(2)110kV及以上非专线供电的用户,应在产权分界处配置专变采集终端及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专变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宜组屏布置。
2.2.335kV及以下高供高计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1)35kV及以下专线供电的用户,系统变电站应配置厂站采集终端,电能计量装置宜设置在变电站出线开关柜处,采用分体式高压计量柜,电能表、计量用互感器安装在线路开关柜上。
用户侧应设置专变采集终端及考核用电能计量装置。
(2)35kV及以下非专线供电的用户,应在产权分界处配置专变采集终端及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专变采集终端宜布置在用电信息采集屏(箱)内,电能计量装置根据现场实际应布置在高压计量柜、高压计量箱中。
(3)当用户采用2个及以上电源供电时,每个电源受电点应分别设置电能计量装置。
(4)分电能计量点应按不同电价类别分别设置,电能计量装置应安装在执行不同电价类别的受电装置出线处。
(5)具有两台及以上变压器的单电源用户宜在各个变压器低压侧设立考核用计量点。
2.2.4400V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1)10kV高供低计用户的变压器容量原则上小于315kVA。
若变压器低压出线采用封闭母线或架空绝缘电缆,可采用低压计量柜。
采用架空绝缘电缆,也可采用JP柜,安装在变压器台架上。
专变采集终端宜布置在用电信息采集屏(箱)内。
(2)公用变压器低压侧总电能计量装置宜采用集中器替代电能表。
杆变宜设置用电信
息采集箱;箱变应设置独立用电信息采集室(箱);配电房宜设置用电信息采集屏,若配电房有多台公用变压器,集中器应集中布置在用电信息采集屏内。
(3)380V供电的三相电力用户电能计量装置可采用低压计量柜或低压三相计量箱,采集器应安装在柜(箱)内。
同一供电地点,有多个计量点的,可采用多表位低压三相计量箱。
(4)各个分计量点一般设在分配电柜上。
2.2.5220V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及设置原则
(1)分散的单户住宅用电,低压计量箱应设置在用户门外和院墙门外。
(2)相对集中的单户住宅用电,其电能表宜采用集中安装方式,低压计量箱应设置在墙面或其他合适的位置。
(3)多层住宅视不同情况,电能表可采用单元集中方式设置,低压计量箱宜集中设置在一层至一层半之间的墙面上、配电间、表计间或其他合适的位置。
(4)对小高层、高层住宅电能表可按以下原则设置:每层户数在4 户及以上时,低压计量箱宜按每层或分层集中方式设置。
每层户数在4 户以下时,低压计量箱宜按分层集中方式设置。
一般10层及以下设一个专用计量间,10层以上的每3-5层设一个计量间。
(5)路灯、电梯、泵房、消防、电子门等宜由单独变压器供电,设置电能计量装置。
(6)非居民用户原则上按居民用户要求设置电能计量装置。
(7)采集器宜安装在计量箱内。
2.3典型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方案
典型用户计量设备配置方案见表1
表1 典型用户计量设备配置方案
2.3.1采集终端
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应满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型式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器型式规范》等标准的要求。
2.3.1.1、专变采集终端
高压供电用户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配置专变采集终端。
(1)一般要求:
1、新装、增容专变用户应配置用电信息采集屏(箱)。
改建、扩建专变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专变采集终端布置计量屏、柜内。
终端左、上、右空余尺寸不小于60mm,终端下部空余尺寸不小于120mm。
2、新装、增容专变用户专变采集终端应接入用户总计量点的交流采样信息。
3、新装、增容专变用户应预留光纤通道。
4、工作电源、高低压开关电动分闸接点、遥信接点、电能表脉冲接点、485抄表接点应引至用电信息采集箱(柜)端子排。
(2)断路器功能的要求:
1、用于控制高低压断路器应具备电气分闸功能,低压断路器应具有励磁脱扣功能。
2、用于控制高低压断路器应预留至少一组辅助接点供遥信专用。
3、为避免因绝缘击穿造成误跳开关及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应采取隔开一档空端子,引出遥控接点、遥信接点。
4、遥控与遥信回路应采用不小于2*1.5mm2的铜芯铠装电缆,且不应共用。
(3)电源的要求:
1、专变采集终端的工作电压为交流100V/220V。
2、专变采集终端宜由独立可靠的工作电源供电。
高供高计用户专变采集终端的电源应优先取自高压测量PT的二次100V(即指示仪表回路)。
双电源或多电源的用户必须保证在某一回路失电的情况下专变采集终端不失电。
高供低计用户专变采集应取自低压总开关上桩头。
4、专变采集终端的电源引线采用不小于4*2.5mm2的铜芯控制电缆。
2.3.1.2、集中器
公变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配置集中器,集中器可替代变压器考核电能表。
(1)新建小区(台区)宜同步敷设光缆至用电信息采集屏(箱)。
(2)集中器电压信号宜取自出线开关,采用二次电缆连接到公用信息采集柜。
2.3.1.3、采集器
低压供电用户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配置采集器。
(1)采集器的安装应根据现场实际优化配置,一般安装计量箱为单位。
(2)若计量箱内无终端安装位置,宜配置采集器箱。
(3)工作电源应取自低压计量柜、低压计量箱进线侧,电源回路的导线不小于
1.0mm2,RS485线不小于0.75mm2。
2.3.2智能表
电能计量装置应配置智能电能表,电能表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智能三相电能表型式规范》、DL/T614-2007、DL/T 645-2007等标准的要求。
2.3.3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应满足GB1207-2006、GB/T4703-2001、DL/T726-2000和Q/GDW108-2003等的要求。
(1)计量专用电压互感器或计量专用绕组的基本误差、稳定性和运行变差应符合JJG 1021-2007的规定。
(2)计量专用电压互感器或专用二次绕组的额定二次负荷应根据实际二次负荷计算值在5VA、10VA、15VA、20VA、25VA、30VA、40VA、50VA中选取。
一般情况下,下限负荷为2.5VA。
额定二次负荷功率因数为0.8~1.0。
(3)线路用计量专用电压互感器或计量专用绕组额定二次负荷一般选用10VA。
(4)计量专用电压互感器或计量专用绕组二次端子盒应能实施加封。
(5)电压互感器二次要求采用双绕组,主绕组经接线盒供计量,副绕组经接线盒供指示仪表和专变采集终端,副绕组要求与主绕组要求一致。
电压二次回路不允许装设隔离开关及辅助接点和熔断器。
2.3.4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选型应满足GB1208-2006、DL/T725-2000和Q/GDW107-2003标准要求。
(1)计量专用电流互感器或专用绕组的基本误差、稳定性和运行变差应符合JJG 1021-2007的规定。
(2)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5A或者1A。
(3)计量专用电流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专用绕组,应根据二次回路实际负荷计算值确定额定二次负荷及下限负荷,保证二次回路实际负荷在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与其下限负荷的之间。
一般情况下,下限负荷为3.75V A。
额定二次负荷功率因数为0.8(滞后)。
(4)高压电流互感器二次要求采用双绕组,主绕组经接线盒供计量,副绕组经接线盒供指示仪表和专变采集终端,副绕组要求与主绕组要求一致。
(5)应根据变压器容量或实际一次负荷容量选择电流互感器额定变比,以保证正常运行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20%。
否则应选用高动热稳定性的电流互感器,减小互感器的额定变比。
(6)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保安系数宜选5。
(7)计量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端子盒应能实施加封。
2.3.5组合互感器
应满足GB1207-2006、GB1208-2006、DL/T725-2000、DL/T726-2000和GB 17201-1997的要求。
(1)基本误差、稳定性和运行变差应符合JJG 1021-2007的规定。
(2)二次绕组额定容量的选择应根据二次回路实际负荷确定,保证二次回路实际负荷
在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与其下限负荷的范围内;电流元件额定二次容量宜不大于10V A,电压元件额定二次容量宜不大于10V A,额定功率因数一般为0.8(滞后)。
(3)额定一次电流的确定,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20%。
(4)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均应采用双绕组,主绕组经接线盒供计量,副绕组经接线盒供指示仪表和专变采集终端,副绕组要求与主绕组要求一致。
(5)宜选用浇注结构的电磁式互感器。
(6)应具备必要的加锁、加封措施。
2.3.6计量屏、柜、箱
计量屏、柜、箱及用电信息采集柜(箱)应符合GB/T 16934、GB 3906、GB 7251.1、GB 7251.3和JB/T 5777.2的规定,宜采用国家统一标准的电能计量柜,外型及安装尺寸符合GB/T 7267。
低压计量箱应符合《安徽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箱技术规范》中要求。
(1)一般要求:
1、外壳应由能承受一定的机械、电气和热应力的材料构成。
户内设备外壳材料应采用敷铝锌钢板或冷轧钢板,户外设备宜采用不锈钢板。
2、计量柜应分为计量互感器室、母线室、电缆室和计量室等金属封闭的独立隔室。
3、高压计量柜计量互感器室、母线室和电缆室均有独立的泄压通道。
4、柜、箱体应设观察窗、通风孔、吊装环、接地螺栓;采用金属材料的,应防锈。
5、户外的计量箱、用电信息采集箱应满足环境温度条件要求,锁封处应具有防雨措施。
6、柜、箱前后门观察窗应采用无色透明的防爆材料,不可在外部拆卸。
柜内应设置观察和检修用的照明灯具。
7、屏、柜、箱应具有加封(锁)措施。
计量室门锁可选择安装低功耗智能门锁,便于管理,以完善计量装置的防窃性能。
8、柜、箱应有设备铭牌和电气一次电路图,户外电能计量柜、箱应有安全警示标志。
9、柜、箱的防护等级,户内的不低于IP20,户外的不低于IP34D;特殊环境(如易燃易爆场所)下的,防护措施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满足GB50058的要求。
10、计量屏、用电信息采集柜底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计量柜底
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60mm2的接地铜排,并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11、计量箱、用电信息采集箱、采集器箱应设置接地螺栓,直径不小于12mm,并标有接地符号。
(2)二次接线要求:
1、计量室应按照“一一对应”原则,配备试验接线盒、电能表专用夹具等。
试验接线盒应满足DL/T 825附录D的要求。
电能表或试验接盒应有标签框,以标识设备单元名称、变比等。
2、二次回路导线应采用耐热、阻燃绝缘铜线,宜敷设在接线槽内。
二次电流回路的导
线截面应不小于4mm2,二次电压回路的导线应不小于2.5mm2,控制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2,信号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0.75mm2。
3、二次回路导线外皮颜色宜采用: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中性线为黑色;接地线为黄绿双色。
4、二次回路编号应符合相对编号原则,采用双重编号。
5、强电与弱电回路的端子排宜分开布置,并有明显的标志,宜设空端子隔开。
6、计量回路如需贯穿与非计量元件安装室,需设专用封闭式过能通道。
7、用户侧电能计量屏内应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专变采集终端及其二次控制、遥信和报警回路,控制电源宜与所接入的控制断路器操作电源一致,并加装5A小型断路器。
(3)计量柜、箱特殊要求:
1、计量柜与进线开关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闭锁装置或电气闭锁回路。
整体式电能计量柜应设置防止误操作安全联锁装置。
2、移开结构形式的专用电能计量柜的电能表、电流、电压互感器应装设在同一架手车内。
电源及交采线经联合接线盒至专变采集终端,二次回路连接线应接触可靠。
3、电源进、出线原则上不设置在同一侧,应优先采用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方案。
进线裸露部分应采用封闭措施。
4、电能计量柜、箱的计量室宜按三表位设计,应有足够空间安装电能表、专变采集终端、试验接线盒以及控制信号辅助单元元器件。
5、户外式组合互感器进线侧应加装避雷器、断路器或跌落式熔断器,用户侧总开关出线处应加装避雷器。
户外组合互感器一次桩头应加装绝缘塑封盒。
电能表、专变采集终端、试验接线盒以及控制信号辅助单元等安装于高压计量箱内。
6、对于需要改造的低压计量箱,要求实现用户可操作智能表复位按钮,改造后计量箱内导线安装工艺质量应符合二次接线要求。
(4)JP特殊要求:
1、JP柜内计量单元和辅助单元应分区设计,各单元之间应以隔板或采用箱形结构体加以区分或隔离,可设立计量室(可含专变采集终端)、互感器室、断路器室等,计量室与互感器室之间应无隔板,方便电缆及二次回路连接。
2、变压器低压桩头、联合接线盒、计量室、互感器室、计量柜门等处均应具有加封/锁措施。
以完善计量装置的防窃性能。
3、柜内计量室宜按二表位设计,应有足够空间安装电能表、联合接线盒以及控制信号辅助单元元器件。
4、进线采用铠装电缆。
电流互感器宜安装在进线开关之前。
JP柜安布置在变压器低压出线侧,宜安装在变压器台架下方或悬挂安装,JP柜的进线侧应设置避雷器。
进出线孔及安装方式
(5)用电信息采集屏(箱)要求:(屏、箱分开)
1、柜(箱)内分光配设备室(光设备室命名)和终端室;两功能单元相对独立,两区域内装设可独立开启的防护门,并分别加挂专用锁,以便规范设备管理。
2、光设备室内安装19英寸专用设备安装支架,便于不同光设备的安装。
3、用电信息采集屏终端室内至少预留安装四只集中器或二只专变采集终端及相应接线盒和端子的位置;用电信息采集箱终端室内至少预留安装二只集中器或一只专变采集终端及相应接线盒和端子的位置。
4、门箱体门应为内嵌式,无需开观察窗;
5、进线位置:
a)交流一二次进线位于箱体的底部左侧,预留4路进线的安装孔,开孔为Φ44mm;
b)光纤接入线引入孔位于柜(箱)体的底部右后侧,开孔为Φ90mm;
c)采集终端天线引出孔位于柜(箱)体上侧,并设安装架。
6、柜(箱)体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
7、箱体防护等极不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1993)IP30要求。
8、地基要求:落地或悬挂式安装
(6)采集器箱要求:
1、箱体必须为封闭结构,在满足散热、防雨的条件下,可开设百叶窗或采用微孔设计。
2、箱体材质选用冷扎钢板喷塑,保证箱体工艺质量;
3、箱体板厚不小于1.0mm;
4、箱体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5、箱体外部应具有“有电危险”警示标识,位于箱体的中下侧;采集器箱必须有完整的铭牌,标明制造商、制造年月、出厂编号、执行标准等。
6、箱内需配置采集器电源、RS485接线端子及安装采集器的标准件。
2.4典型设计方案
典型布置图
3施工前准备
3.1专变终端
3.1.1现场勘查
1)在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查询记录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号、用户名称、
用电地址、所属线路、合同容量、计量方式等内容。
2)到用户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工作核对:线路、变压器、电能计量装置、开关等信息;
根据现场实际确定:安装位置、通信方式、线缆敷设走向、遥测量、遥信量、遥控
量方案、电源和接地线方案等内容。
若为预购电客户,要根据《用电信息采集预购
电协议》,确定受控开关及受控轮次。
若通信方式采用230MHz无线专网,还应确
定天线、馈线的安装方案。
若通信方式采用光纤方案,还应现场确定光缆通道施工
和光设备安装方案。
3)逐项规范填写《专变终端安装现场勘查单》。
4)根据《专变终端安装现场勘查单》和勘查确定内容,在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
中制定采集点方案。
3.1.2设备、材料准备
1)根据采集点方案准备相应型号、规格和数量的专变终端设备。
2)根据勘查结果准备电源线、通信线、控制线、套管等材料。
3)准备相关工作工器具。
4)准备相关安全工器具。
3.1.3人员准备
1)施工安装人员确定、派工。
2)施工安装人员培训。
3.1.4安全措施准备
制定并审核《专变终端施工安装“三措一案”》。
3.1.5施工前期资料准备
施工前应准备好以下资料,确保施工安装工作规范、有序。
(1)《专变终端安装现场勘查单》
(2)《设备材料清单》
(3)《专变终端设备安装工作单》
(4)《专变终端施工安装“三措一案”》
3.2集中器/采集器
勘查内容是施工的主要依据,所勘查主要内容有:电表信息、表箱信息、采集器箱信息、辅材信息、台变信息;需更换表箱门数量、表箱数量、表箱锁数量;小区位置、台区位置、表箱位置。
3.2.1施工前准备
1)制定施工计划
制定施工计划必须兼顾抄表例日及设备的利用效率,不得在抄表至结算期内进行换表,设备在安装当月就可以进行调试并投入使用。
2)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必须包含以下内容:综合箱施工方案、集中器上传方式、表箱改造方案、布线方式、调试方案。
3.2.2准备辅材及工具
1)材料:专用屏蔽信号线、电压线(宜采用4*2.5mm电缆),电流线(宜采用6*4mm 电缆)、扎带、端子排、绝缘胶布、PVC管、管卡、水泥钉等。
2)工具:螺丝刀(十字、一字)、斜口钳、尖嘴钳、万用表、试电笔、电工刀、安全带、冲击钻、手枪钻,笔记本电脑等
3)作业条件:配套工程的设计施工图、小区电源分配图、施工警世牌、安全护拦施工组织措施。
4安装施工
4.1用电信息采集屏(箱)安装要求
4.1.1通用要求
a.采集屏(箱)应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
b.采集屏(箱)应安装牢固,平正,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
c.接地宜采用现场已有的接地装置,若不具备接线条件,需预埋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大于4欧姆。
d.电源进线的单根线径不得小于1.5mm2绝缘电缆。
e.采用电缆进线时,箱内应能可靠固定电缆及电缆接头。
采用导线进线时,应采用穿管敷设,其穿管插入箱内进线开关室内不小于2cm 并能可靠固定。
4.1.2箱内接线要求
a) 箱内导线安装工艺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接线正确,电气连接可靠,接触良好,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