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驱故障维护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驱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早期的286、386机器中我们就以5英⼨的软驱进⾏⽂件资料传递、重要信息备份。
现代,软驱已演进到3.5英⼨,虽然它的作⽤已不及原先那么重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软驱的功⽤仍不可替代。
软驱在使⽤⼀段时间后,可能会突然出现⼀些故障,让⼈不知所措。
此时,劝诸友是沉着应战。
我将带领⼤家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
1、灰尘引起的软驱故障
在软盘驱动器中,有些信号是通过光电耦合原理产⽣的,如写保护信号、索引信号、Ready信号。
这些信号⼀般都是采⽤发光⼆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来传达。
如果发光⼆极管发出的光能有效地照到光敏三极管上,则光敏三极管导通。
反之,则截⽌。
在实际⼯作中,随着使⽤时间增长在发光⼆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堆积了灰尘,使得光敏三极管不能正常地导通和截⽌。
灰尘积聚常常是产⽣故障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故障现象有:
①能读写但不能格式化。
原因:没有索引信号。
因为在格式化中需要索引孔作位置参照,标志信息在第⼀个脉冲来了之后才写到盘上。
由于⽆索引信号送到软盘控制器中,导致控制器⽆法确定写⼊信号的起始位置⽽不能进⾏格式化。
由于发光⼆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损坏的可能性不⼤,⼀般是发光⼆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灰尘堆积所致。
②“写保护”错误。
对没有“写保护”的完好软盘进⾏写操作或格式化时,计算机提⽰“Write Protect Error”。
这种情况⼀般也是由于发光⼆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表⾯被灰尘覆盖,使光敏三极管不能接收到发光⼆极管发出的光,其效果相当于软盘的写保护⼝被封,⼆极管发出的光被截⽌,从⽽作出了盘被“写保护”的判断。
③“没有准备好”错误。
对软盘进⾏操作时有时提⽰“Not Ready Error”。
原因:当软驱主轴电机转动之后,检测有⽆索引脉冲以及信号是否正确,如果没有索引脉冲或信号不正确。
则会出现以上错误。
这种问题⼀般出现在检测索引的发光⼆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这两个元件上灰尘过多,造成索引脉冲被灰尘隔断,检测电路⽆法检测到两个连续索引脉冲,从⽽导致“没有准备好”的错误。
④“⽬录滞留”现象。
开机后,第⼀张软盘能正常操作,但换盘后,运⾏盘上存在的⽂件时提⽰“Bad Command or Filename”或列⽂件⽬录时显⽰的仍是第⼀张盘上的内容,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录滞留”,这也是发光⼆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表⾯被灰尘覆盖所致。
以上的软驱故障,只须⽤软驱清洁盘清洁发光⼆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即可排除。
清洁后如果问题依旧,可打开软驱⽤棉球蘸⽆⽔酒精擦洗⼲净。
2、机械性故障
电脑常出现的软驱、光驱问题,其实在很多的情况下主要是机械性故障,⼀般都可以修复。
光驱和软驱机械性故障常出现在光头组件、磁头组件等机械部位。
只要我们细⼼观察就能发现问题,及时修好。
故障现象:在Win98的资源管理器中双击驱动器A(软驱中已插⼊了磁盘),软驱指⽰灯亮,接着屏幕上出现“磁盘未格式化”。
另换⼀张已格式化并且已有⽂件的完好磁盘,读盘同样出现“磁盘未格式化”的字样。
从显⽰的“未格式化”的指令来判断,引起此故障的原因是软驱的磁头组件不能运动或磁盘不转动。
修理⽅法:先关闭计算机,⽤螺丝⼑拧下固定软驱的螺钉,将软驱取出(不必拔掉电源线和数据线,否则在观察软驱⼯作状况时,⼜必须插上),取下软驱的外壳,就可以看到软驱的磁头运动组件了。
这时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启动计算机,看计算机在启动的过程中软驱的磁头组件是否运动。
经观察发现:启动时软驱的磁头组件不动,这时在软驱中插⼊⼀张磁盘,读盘⼀试,结果磁盘旋转,磁头组件还是不动,屏幕上继续出现“磁盘未格式化”字样。
软驱磁头组件不运动的原因有两个:⼀是驱动磁头组件的电机损坏;⼀是没有使电机旋转的正负电压。
再次启动计算机,在计算机读软驱时,⽤MF47型万⽤表直流1伏档,测得软驱的1、4针脚处约有正负电压约0.1伏。
再关闭计算机电源,拔掉软驱上的电源线和数据线,测驱动电机电路的四个焊接点的内阻,若有电阻则可知软驱的驱动电路、电机不存在问题。
那么,看来电机不转动的原因是电机的螺杆轴卡死,因电机马⼒较⼩,阻⼒略⼤,螺杆轴就会转不动。
问题找到,修复就容易了。
在电机的螺杆轴上滴少许机油,⽤⼀把摄⼦夹住螺杆轴,⽤⼒向右旋转,磁头组件开始向中⼼移动,反复移动⼏次,感到转动较灵活了,就可开启计算机试软驱了。
这时看软驱的磁头组件在软驱指⽰灯亮时是否运动,结果能运动了,然后在软驱中插⼊磁盘,磁头能读到磁盘的数据,再拷贝⼀个⽂件到磁盘。
OK,⼀切正常。
3、软盘零磁道损坏
软驱不能读盘,也部分原因可能是软盘的零磁道损坏。
当软盘插进软驱,在“我的电脑”下打开A盘时,光标在屏幕上颤动⼀会即显⽰:“⽆法访问A:\.系统⽆法读取指定的设备”。
软盘零磁道损坏,可⽤以下⼏种⽅法修复:
(1)。
⾸先在Win98桌⾯上双击“我的电脑”,打开后在软驱图标下点击右键,选择“属性”,点击“⼯具”,选择“查错检查”。
如果经检查后显⽰“严重损坏……”,就应该放弃修复。
(2)。
试⽤PCTOOLS 9.0修复。
打开DISK菜单,选取“Format”项,将坏磁盘插⼊A驱,再在屏幕上选取“A:1.4M”→“OK”,出现配置菜单,选择“Safe Format”选项,然后根据原磁盘容量选择合适的磁盘空间。
格式化完成后,⽤“Unformat”命令将软盘
中原来的内容恢复。
(3)。
利⽤Norton中的Disktools修复。
在DOS下启动Disktools后,出现⼀个主菜单,菜单第三项是“Revive a Defective Disk”(救活⼀个有缺陷的磁盘),然后出现⼀个对话窗⼝,选择坏盘所在驱动器和磁盘类型,然后回车即可修复。
(4)。
应⽤HD-COPY修复。
HD-COPY可在软盘上每磁道不超过⼀个坏块时,另取⼀个好块替补,将此坏块从FAT表中剔除并完成格式化的功能。
因此,可利⽤此功能进⾏修复,具体⽅法如下:
进⼊ HD-COPY,选Options menu.设好源盘和⽬标盘(此处均设为1.4MB),然后将Options-4菜单设置如下:
选Format destination,在Format菜单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磁盘规格作格式化。
先选80×18即标准1.44MB格式,失败,提⽰Bad CRC Error……。
再选82×18,1.476MB格式时格式化成功,系统提⽰在FAT区发现⼀个坏块并⽤另⼀个好块替补,然后顺利完成格式化。
格式化完成后,⽤DOS 5.0以上的Scandisk作磁盘检查,并要注意作Surface Scan(磁盘表⾯检查)。
然后反复拷贝,证明格式化完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