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2 点到直线的距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必修2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B 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第§2.2.4节,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课程标准
探索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3、地位与作用
本节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了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直线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基础上的学习,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研究,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几何问题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及其应用,能用公式2
2
21B
A C C d +-=
求两平行线间距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的数学思想,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能力,以及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2)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探索和推导过程,渗透算法的思想。

(3)通过问题获得数学知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学生的体验性认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确定依据:由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确定依据:学生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进行推导,思路自然,但运算繁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此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整体代换的思想简化推导过程。

三、教学方法
发现法: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归纳、论证等,从而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

确定依据: (1) 美国教育学家波利亚的教与学三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性原则。

(2)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

四、学法指导
发现法: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经过观察、练习、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1、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交流互助学习的能力;
2、渗透转化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索实践,合作交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变式训练,深化理解——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六、几点说明
1、板书设计:
2、时间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