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8分)1.下列生活用品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A.
陶瓷杯B.
不锈钢碗
C.
塑料盆
D.
玻璃茶壶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利用这一知识结合具体的材料判断解决.
解答:解:A、陶瓷杯由陶瓷制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不锈钢碗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塑料盆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玻璃的茶壶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主要是由硅酸盐制成,不属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金属材料的考查,认识金属材料的范围,结合选项中关于材料的描述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B.一氧化碳C.烟尘D.氮的氧化物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污染空气,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烟尘是固体小颗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氮的氧化物一般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
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
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A正确
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4.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B.C.D.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解答:解:A、手不能直接接触药品,以免被腐蚀;故A错
B、块状药品加入试管中时,试管要平放,故B错;
C、粉末状固体药品加入试管时,试管要平放用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故C错;
D、粉末状固体药品加入试管时,试管要平放用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D.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
考点:水资源状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水的作用分析;
B、根据蒸馏水不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分析;
C、根据水是常见的溶剂分析;
D、根据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分析;
解答:解:A、人们的生活离不了水,故A正确;
B、蒸馏水不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故B错误;
C、在生活中,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C正确;
D、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6.江西武宁白钨矿储量丰富,有望成为世界钨都.白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 x),其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X是()
A.2 B.3 C.4 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钨酸钙(CaWO x)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得:(+2)+(+6)+(﹣2)x=0,x=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2O2)会使人体皮肤肿痛.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蚁酸是氧化物B.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本题是描述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意义有: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原子的个数比等.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蚁酸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C、蚁酸中碳、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错误;
D、蚁酸中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最小,因此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和氧化物的识别,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⑤D.④⑤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猜想,铁粉生锈成红褐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稳定.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在脱氧时,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稳定;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锈,呈红褐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如果铁全部生成了铁锈,这包脱氧剂中只有Fe2O3和C;若果铁粉部分生成铁锈,这包脱氧剂中Fe2O3、C和Fe.
A、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脱氧后的物质中不可能含有铜,故A错误;
B、由铁生锈可知,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3O4,故B错误;
C、由脱氧剂的脱氧情况可知,②⑤猜想合理.故C正确;
D、由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知,这包脱氧剂中不可能含有Fe3O4,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铁锈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9.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依据溶液加水会被不断稀释而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原理分析解决;
B、依据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粒时硫酸锌的量不断变大直至反应结束分析解决;
C、依据酸碱的pH分析判断即可;
D、依据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硝酸钾溶液加水会被不断稀释溶质的质量分数会不断变下,而溶质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是一条水平线,故错误;
B、依据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粒时硫酸锌的量(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变大直至反应结束,但反应开始时
硫酸锌的质量应为零,所以该图象起点不正确,故错误;
C、由于盐酸的pH小于7,氢氧化钠的pH大于7,两者反应时溶液的pH图象应从小于7→等于7→
大于7,故错误;
D、因为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量会不断变大直至反应结
束形成一条水平线,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能把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选择填充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粉笔折断 B.香蕉腐烂 C.冰雪融化 D.菜刀生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粉笔折断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香蕉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举出一例是化学变化的事实即可,如菜刀生锈,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
故答案为:B;菜刀生锈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1.下列能源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
A.风能 B.煤 C.石油 D.太阳能.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比较环保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水能等.
解答:解:A、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
B、煤属于化石能源,故选项错误;
C、石油也属于化石能源,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氢能、地热能等均可;
故答案为:A;太阳能、氢能、地热能等;
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1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A.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合碳量不同.
B.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酸根离子.
C.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
D.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生铁和钢;酸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生铁是指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指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硬而脆,钢韧性较好;
B、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属于酸,都含有氢离子;
C、H2O和H2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H2O2和H2O的分子构成不同.
D、石的碳原子形成正八面体结构,石墨中的碳原子形成平面层状结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
了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解答:解:A、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生铁含碳量高,表现出硬而脆;由于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而表现出性质差异;故A正确;
B、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属于酸,都含有氢离子;故错
C、H2O和H2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H2O2和H2O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错
D、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故选:A;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点评: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3.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C
选項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紫色石蕊试液
C 软化硬水煮沸
D 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镁、银和硫酸铜的溶液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依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分析判断;
B、依据酸碱度的测量方法进行分析;
C、依据加热对硬水的作用进行分析;
D、依据检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解答:解: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采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会得不到氧化钙,正确的方法是高温加热使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
B、使用酸碱指示剂能对溶液酸碱性进行确定,但不能反映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测定溶液的酸碱
度一般是采用pH试纸完成;
C、煮沸硬水可以使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成沉淀,从而使硬水达到软化的目的;
D、三种金属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两头金属中间盐,中间
金属两头盐;这三种金属中有两种氢前一种氢后,也可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方法,因此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时可采用镁、银和硫酸铜的溶液(合理即可),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从而可知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镁>铜>银;
故答案为:C;镁、银和硫酸铜的溶液(合理即可)
点评:要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利用“三取中”的方法,即选取活动性处于中间的金属与其它两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外两种金属单质反应.
三、填空与说明题(共6小题,满分35分)温馨提示:本大题的选择填空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给1分,错选、多选不给分。

14.请从指定的H、N、O、S、Al五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下列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
(1)金属元素Al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3)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
(4)中和反应2Al(OH)3+3H2SO4=Al2(SO4)3+6H2O (写一个).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以上五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3)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依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表
示为:H2;
(4)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由以上五种元素形成的酸和碱可以为:H2SO4和Al(O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3H2SO4=Al2(SO4)3+6H2O.
故答案为:(1)Al;(2)N2;(3)H2;(4)2Al(OH)3+3H2SO4=Al2(SO4)3+6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5.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索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
(1)紫薯中维生素 C (选填“A”、“B“或“C”)可预防坏血病;
(2)紫薯中还缺乏一种能给人体供能的营养素是油脂;
(3)紫薯中的硒元索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C.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18 D.硒元素在化合物中可能显﹣2价.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维生素C缺少时,就会得坏血病;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索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没有油脂;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省略不写;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硒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因此X=18;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因此可能显﹣2价.
解答:解:(1)故维生素C缺少时,就会得坏血病,答案为:C
(2)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索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没有油脂;
故答案为:油脂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省略不写;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硒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因此X=18;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因此可能显﹣2价.故答案为:C、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等,要会识别题目给出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古代诗词中边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烬中含有的K2CO3属于 C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B、C ;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4)“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琉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1)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2)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3)根据蜡烛燃烧的过程考虑;(4)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解答:解:(1)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不用风吹就能闻到味,说明粒子在不断的运动;
(3)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使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即所说的泪,蜡烛燃烧既包含化学变化,又包含物理变化;
(4)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直接平了.
故答案为:(1)C;(2)不断运动;(3)B、C;(4)Fe+CuSO4═Cu+FeSO4.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第(3)小题,往往忽略C答案.
17.如图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大于t1℃;
(3)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度溶液,至少需要25 g物质a;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b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情况;
(2)根据物质a、c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对比,找出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
(3)根据t2℃时物质a溶解度进行计算;
(4)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答:解:(1)由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由物质a、c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对比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大于t1℃;
(3)由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50g,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度溶液,至少需要 25g物质a;
(4)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a、b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要析出晶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答为:(1)减小;(2)大于t1℃(3)25;(4)a、b.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8.工业上常用“碳捕捉”技术将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反应②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制冷剂;
(2)反应①在“反应分离室”内进行.将NaOH溶液与CaCO3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AD .
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B.“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D.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干冰易升华分析;
(2)根据固液分离的方法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方程式;
(4)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判断;
解答:解:(1)因为干冰升华易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常用作制冷剂,故填:制冷剂;
(2)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一般用过滤的方法,故填:过滤;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A、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A正确;
B、因为以上反应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以不会存在吸热现象,故B错误;
C、在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故C错误;
D、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反应可以看出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是反应复杂且能耗大;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离的方法,前几题比较基础常见,而最后一题对学生的对题的解读解能力的考查.
19.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作导线;
(2)B的化学式为H2;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4)如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注意审题时对转化关系的理解,由C到EF是C和某种物质反应,同时生成了EF等,而不是C可以生成E、C可以生成F.同时注意其他提示条件,A是紫红色金属,所以A为同,而C是人体胃液中的酸,所以为盐酸.
解答:解:
由于A为紫红色金属,所以A为铜;而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为盐酸;而C可以得到气体B(可能为氢气或者二氧化碳),而B能够转化成A即得到紫红色的铜,所以B为氢气.由于C是盐酸,而A是同,所以可能含有C的成分,也含有铜的成分,可以推断D为氯化铜.C可以同时得到E 和F,即盐酸和某种物质反应的时候能够同时得到EF,而EF之间能够反应,说明EF在一中物质中可以分解得到,而该物质不稳定,所以该物质为碳酸,EF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两者无法确定具体对应关系).关系如图:
(1)A是铜,具有导电性、导热性等,可以做导线等.
(2)B为氢气,是非金属气态单质,所以其化学式为H2.
(3)EF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为:.
(4)发生的反应:置换反应有:Zn+2HCl=FeCl2+H2↑;CuCl2+Fe=FeCl2+Cu;H2+CuO Cu+H2O;
复分解反应:2HCl+CuO=CuCl2+H2O;CaCO3+2HCl=CaCl2+CO2↑+H2O;
化合反应:CO2+H2O=H2CO3.(其他合理反应也可).没有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作导线;(2)H2;(3)H2O+CO2=H2CO3;(4)分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