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压监测系统产品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一、产品介绍
接收机:显示内容:
1 —多功能按键(左键) 1 —压力数值显示
2 —多功能按键(右键) 2 —压力单位标识
3 —液晶显示屏 3 —电池图形标识
4 —外接电源接口(miniUSB) 4 —接收机电池电量指示标识
5 —底部电池安装盒 5 —传感器异常警示标识
6 —汽车外形显示标识
7 —行驶轮胎位置标识
8 —备胎位置标识
9 —温度数值显示
10 —接收机工作模式标识
11 —温度单位标识
胎压监测传感器Ⅰ型:胎压监测传感器Ⅱ型:
1 —传感器 1 —传感器
2 —胎压专用防爆铝质气门嘴 2 —胎压专用橡胶铜质气门嘴
3 —安装螺钉 3 —安装螺钉
备注2:两种型号胎压监测传感器只是气门嘴组件使用的不同,其余全部相同。

用户在安装时可以根据喜好或轮毂尺寸匹配要求进行选择。

二、产品安装
产品在车辆上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安装位置图2 传感器安装方式
1、接收机安装:
打开接收机底部电池盒盖,将2节5号电池按照正确电池极性装入底部的电池盒中,再将电池盒盖上,完成接收机初步安装,接收机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待完成传感器安装调试标准轮胎压力后,再将接收器放置在驾驶员直视区域或容易取阅的位置固定安放。

建议用户在驾驶台上放置汽车饰品防滑垫,将本胎压接收机放置在防滑垫上,接收机无线数据接收和使用效果最佳。

接收机内部设置振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启动振动立即自动进入设定工作模式;停车静止5分钟后自动停机关闭显示屏。

2、传感器安装:
传感器出厂编号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安装轮胎位置定义为:A—左前轮、B—右前轮、C—右后轮、D—左后轮、E—备胎(选装件),字母前面的数字是生产流水号,字母后面的数字是生产时间。

传感器安装方式:
1)确定需要安装的轮胎位置,根据传感器出厂编号找到对应位置的传感器,并将传感器与随机附送的胎压专用气门嘴组装在一起形成轮胎监测传感器总成。

2)用更换轮胎气门嘴方式将轮毂上原气门嘴撤除,用轮胎监测传感器总成按照图2所示安装方式替换原来气门嘴安装到轮毂上即可。

3)安装传感器后轮胎需要充气设定轮胎标准压力。

将接收机放置在待充气轮胎附近,并使接收机处于循环工作模式;轮胎充气后胎压上升,接收机接收显示充气轮胎的压力值,当显示的压力值达到该轮胎型号规定的标准压力值时停止充气,再稍等观察接收机显示压力值是否符合标准
轮胎压力要求。

如果胎压偏差较大,请在限定时限10分钟内将轮胎压力调整到要求。

4)如果在规定时限内没有配置好标准压力值或想改变已经配置好的标准压力值,必须先将轮胎完全放完气后(接收机显示胎压为0),再按照上述第3)步骤重新充气配置。

5)其余位置轮胎监测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参照以上第1)~3)步骤完成安装与标准压力值配置。

6)轮胎安装胎压监测传感器后在装车前需要重新做动平衡测试,否则可能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

三、使用与操作
1、上电自检
接收机上电屏幕字画全显、背光点亮和蜂鸣器鸣响亮约1秒时间进行开机自检,之后自动进入循环工作模式。

上电自检用于判断显示屏和蜂鸣器是否完好。

图3 自检显示示意图
2、循环工作
接收机检测到振动后自动开机进入循环工作模式,默认从左前轮开始顺时针方向循环显示所有在接收机上注册配置过的轮胎压力和温度值数据。

当显示某一轮胎位置时,其对应轮胎位置标识填实,左边数字显示压力值,右边数字显示轮胎内温度值,每个轮胎位置显示停留时间约2秒左右。

图4所示是当前显示轮胎为左后轮、胎内气压为2.4Bar、胎内温度为温度10℃的显示图例。

图4 有传感器数据显示
图5所示是当前显示轮胎为左后轮没有接收到数据显示图例。

图5 无传感器数据显示
3、轮胎气压温度异常报警
本产品监测轮胎有四个异常报警状态:气压偏低、气压偏高、快速漏气、温度偏高,胎压监测传感器内分别设置了四种异常状态报警门限值。

图6、图7、图8所示分别是左后轮“气压偏高”、“气压偏低”、“温度偏高”显示图例,“快速漏气”报警状态可以通过气压显示数值不断减小来判断。

图6 气压高报警图示图 7 气压低报警图示
图8 温度高报警图示
4、传感器故障报警
接收机在工作状态下如果连续在10分钟内没有接收到某个传感器发送的无线更新数据,会及时报警该轮胎位置传感器可能出现故障,图9所示为左后轮无信号故障报警图例。

图9 传感器故障报警图示
5、传感器电池低电压报警
当某个传感器工作电池电量消耗到电压偏低时,传感器主动向接收机发送电池低电报警信号;接收机收到传感器电池低电信号后,循环显示到该传感器位置时,同时闪烁显示电池图形标识和传感器异常状态警示标识,提醒用户需要及时更换该轮胎监测传感器。

图10 传感器电池低电报警图示
6、接收机电池低电压提示
当接收机电池电量不足时,电池图标内的电量指示标识全部不显示,并且电池图形标识闪烁,但传感器异常警示图标不会显示,提示用户需要及时更换新电池。

图11 接收机电池低电量显示图例
7、显示屏背光点亮操作
在光线较弱环境下,为了更清楚观看接收机显示情况,需要点亮显示背光。

短按一下左键点亮背光,背光点亮后10秒自动关闭,以节省电源消耗。

在外接电源工作模式下,长按左键3秒,背光常亮,再次长按左键3秒关闭背光。

在电池供电下背光不允许设置为常亮,避免耗电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8、更换新传感器重新注册配置操作(需要操作胎压传感器)
当胎压传感器失效后更换新的传感器时,需要在接收机上对新传感器注册配置才能使用。

注册配置新传感器的方法如下:
图12 配置状态显示图示
1)长按右键3秒,使其进入配置状态。

初始显示轮胎配置位置是左前轮,数值显示标识、轮胎位置标识同时闪烁,接收机工作模式标识如图12所示。

2)短按左键,轮胎位置标识按顺时针顺序移动。

将位置标识移到需要更换传感器的轮胎位置。

3)使用“专用配置器(注1)”配置:配置器放在待配传感器附近0.3米范围内向传感器发送配置命令,触发待配传感器发送无线配置数据;接收机接收到传感器配置数据后,蜂鸣器发出一声响应,同时显示屏上出现压力和温度数值显示,表示新传感器配置成功。

新配置成功自动覆盖以前配置数据;如果新配置不成功,以前配置数据还仍然保留不会删除。

4)在配置状态下,可以使用左键移位连续配置其他位置轮胎。

及时退出配置状态需要再次长按右键3秒和断电重新上电;
工作模式转换设置:
1)同时按下左右双键后上电,接收机在“休眠”和“节电”两个工作模式之间转换。

接收机工作模式设定后具有记忆功能,重新上电按照新设定的模式工作。

2)接收机使用外接电源工作时,其工作模式自动切换到外接电源模式。

三、产品技术参数
轮胎气压测量范围: 0Bar~3.5Bar 接收灵敏度:≤-100dBm
接收机电池供电: 2节5号AA电池接收机工作温度范围: -10~+70℃
传感器存储温度: -40℃~+125℃接收机存储温度范围: -20~+80℃
轮胎温度测量范围: -40℃~+120℃传感器发射功率: < 10dBm
无线工作方式: 433.92MHz(FSK)传感器工作温度: -40℃~+105℃
接收机外接电源供电:miniUSB车载手机充电器货架产品
四、使用注意事项
1、本产品只能显示轮胎气压和温度数据,提醒驾驶者预防轮胎由于气压和温度异常可能发生的爆胎危险,并不能阻止由于轮胎磨损和损伤等原因造成的汽车事故发生。

2、当接收机压力、温度值显示异常时,可能由于当地电磁干扰比较严重(比如距离手机基站或无线电台较近),驱车离开一段距离或重新上电启动接收机的办法观察是否恢复正常。

如果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与当地经销商或生产厂家直接联系。

3、在行车时不要操作接收机按键,以免影响安全行车。

4、汽车在行驶时,轮胎气压会随轮胎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停放时会降低,属正常现象。

5、由于各轮胎摩擦系数存在差异、以及阳光照射角度不同等原因,会使各轮胎温度不完全一致,属正常现象。

6、建议用户夏季不要将胎压接收机放在阳光直射位置,长期高温环境会影响接收机使用寿命。

7、不能在轮胎内灌注修补液等化学物质,否则可能导致传感器损坏。

8、装卸轮胎时,注意传感器安装位置,避免装卸工具损伤轮胎监测传感器。

五、简易故障排除
如果在产品安装或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尝试使用表1所示的方法来解决。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请与当地经销商或厂商售后服务中心联系。

问题现象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接收机不工作电池极性装反或电压过低重装电池或更换新电池
颠簸路面行驶偶尔出现漏气报警轮胎受到剧烈冲击,引起轮
胎气压瞬时变化
正常现象,不必采取措施
出现传感器故障报警电磁环境干扰或接收机放置
位置不当
离开干扰环境或调换接收机放
置位置
六、保修条款
厂商承诺:在保修期内,将按照本保修条款对产品进行免费维修或更换(除免责条款情况外)。

1、保修期限规定:保修期限计算自用户购买产品时间开始,期限为5年或者安装本产品后汽车行驶新增里程5万公里,以这两项条件先达到者为结束保修期限的条件。

2、用户在保修期限内提出产品故障要求保修时,必须提供或出示:
1) 故障产品;
2) 未修改的原始购买凭证,该凭证能清晰显示卖方的名称、购买日期;
3) 已经适当填写的保修卡。

3、保修不适用下列情况:
1) 正常磨损;
2) 非授权拆修造成的损坏;
3) 任何未经厂家同意擅自对本产品的变更或修改;
4) 未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维护、保管而人为造成的损坏;
5) 其它非产品设计、材料、制造、质量等问题而造成的故障或损坏;
6) 产品在超出使用条件规定环境下使用损坏,或受到腐蚀、氧化等化学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