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教育学生观及其当代启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颜廷燕(1983—),女,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职业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

17SVE010)

黄炎培职业教育学生观及其当代启迪

颜廷燕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黄炎培职业教育学生观要求学生从根本上树立劳工神圣、职业平等、服务社会的观念,要在学习和生活

中做到读书得法、手脑并用、自治管理、规律生活,并最终达到知能并用、人格完整的质量规格。这对当今职业教育矫正学生职业观念、端正学校办学方向、重视学生人格培养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因此,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黄炎培;学生观;劳工神圣;双手万能;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2-0092-05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办者,现代职业教育开拓者和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奠基者。他的职业教育学生观包括职校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职业观念、职校学生应如何学习与生活、职校培养的学生应达到怎样的质量规格等重要内容,凝聚了黄炎培对职教学生、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爱与殷切期望,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发展的一片赤子之情。他的许多精辟观点闪耀着灿烂的智慧之光,对当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主要依据周汉民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双手万能:黄炎培职业思想教育读本·学生篇》一书的资料,对其主要观点及当代启迪试作探讨。

一、时代背景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面临三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被迫推出一系列“新政”,延续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于1905年被废除,民族工商业蓬勃兴起,各地新式学堂、实业学校等相继建立,我国近代化进程在民族危难中被迫加快。但

是,以“士、农、工、商”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等级划分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择业取向,各地实业学校生源不足,举步维艰。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相当严重,民国建立后亦无明显改变。一方面,新兴的民族工商业急需大量具有职业技能的从业人才;另一方面,当时各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却因用非所学而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一直秉承教育救国观念的黄炎培通过出国考察和国内调查,萌发了创办职业教育的思想,意识到“求学必求当世必需之学,教人必教当世不可少之人”

[1]

,并在学习和

实践中逐渐丰富和深化,形成了以“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而他的职业教育学生观,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黄炎培学生观的精髓

(一)职校学生应树立的职业观念

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职校学生的认识误区,黄炎培要求学生必须树立劳工神圣观念、职业平等观念和服务社会观念。

1.劳工神圣观念

针对传统社会“士农工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之类等级观念,黄炎培提出“劳工神圣”的口号,并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所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座右铭。首先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黄炎培认为,只有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劳动,对劳动者给予发自良心的尊重,才能把大批学生从盲目追逐“学而优则仕”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其次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中华职教社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要求学生入学的时候一律要写誓约书,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尊重劳动”,具体内容是:“学生除半日工作外,凡校内一切洒扫、清洁、招待等事,均由全体学生轮值担任。[2]”旧观念的转变、新观念的确立,都不是单纯的理论认识问题,而更多是一个实际践履问题。学生置身于日常的劳动之中,才能亲身感受到劳动的甘苦,让正确的观念在脑海中扎下根。这对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观念来说,绝对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2.职业平等观念

针对当时学生“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普遍心理,和社会上把各种职业分为三六九等的世俗观念,黄炎培强调:“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3]”他认为:“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来学时既无就职之诚,学成后更安有乐业之日?[4]”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游惰之习、浮夸之气,和不屑于于具体处下功夫、瞧不起具体职业的倾向,他谆谆告诫:“人不可无业,当知任何职业,必须积小为大,先轻后重。吾敢断言,今之当大任者,即昔日服微末之务而不以为小者也。吾更敢断言,今之不屑服微末之务者,即他日并微末之务而不得者也。[5]”这在当时,的确不啻为救弊的良药。

3.服务社会观念

黄炎培要求职校学生必须认识到:“求学非以自娱,人生必须服务,无论受教育至何种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6]”这与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成立时确立的职业教育目的“①谋个性之发展,②为个人谋生之准备,③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④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7]”是完全一致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就目标而言包括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要能解决个人谋生问题,否则不能自立,就会成为社会的累赘;中间层次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成就自己;最高层次是通过个人的积极贡献,推动国家乃至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所有职校学生都应树立这样的观念,首先解决自立问题,然后根据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更大价值。无论最后成效如何,只要个人尽力而为了,就可以问心无愧。

(二)职校学生应如何学习与生活

黄炎培创办的职业学校,往往采取工学结合、工读交替的培养模式,因而职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而更符合并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此,黄炎培强调职校学生必须读书得法、手脑并用、自治管理和规律生活。

1.读书得法

黄炎培告诫学生要“在需要中求学问”。即要选学国家社会需要的、急需人才的学科,否则学非所用,“在本身是生计问题,在国家是人才问题,所求不当,自己与国家都有很大的损失。[8]”学生入了职校当然是要读书的,但与传统读书或其他学校学生的读书应有明显区别。职校学生的读书,既是为了求知,更是为了应用,而求知的目的也完全在于应用。不能去读那些无益甚至有害的书,也不能去读那些只能消磨时日的书。黄炎培指导学生:“读书有三想:(一)想为什么读书?(二)想这书该怎样读法?(三)读了以后,想比未读之时怎样?凡读书提要记录大概,可以得极大帮助。[9]”这样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读书,自然能事半功倍。

2.手脑并用

在职业学校中,学生必须通过更多具体的实际操作才能掌握好一种技能。黄炎培告诫学生:“真实学问不在书本上,而在事事物物上,称求学为读书,实为错误。书本上的,是间接的知识;眼前事事物物,才是直接的知识。而且知识只是人生处世需要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技能,决非读书所能得到。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有人说,只等于陆地上学泅水,是万万学不成的。故欲得真实学问,必须在书本以外,就各人环境的接触,或生活的需求,用种种方法,研究最适当的处理方法,这就是真实学问。[10]”他特别强调:“自力求生,双手万能,即知即行。[11]”动手操作的能力、知行合一的能力对职校学生来说,实为重中之重。职校教学必须以“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