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策略
张坚豪;李熙
【摘要】建设产业学院是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产业学院具有依托产业建设、育人目标明确、匹配产业需求、企业投入资源、校企合作办学、协同内涵提升等特征,结合福建省产业学院文件的解构和对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的重构,可采用明确主要任务、理解合作方需求、签署合作协议、形成管理机制、明晰实施主体、利用业界资源、谋划项目建设和积累合作成果等策略促进产业学院建设.
【期刊名称】《三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5)005
【总页数】6页(P95-10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校企合作
【作者】张坚豪;李熙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福建厦门 361024;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福建厦门 361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4
随着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关键词渗入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吸收、内化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与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发展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的主动行为。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知识积
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产教融合已成为高校自我发展及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1](P64-68)产教融合
除了对原来的校企合作形式进行整合、升级和改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实现途径就是与合作行业、企业合办产业学院。

各地高校都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福建省各高校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其中2017年评出的一批示范性产业学院就是省内产业学院的缩影。

一、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福建省的高校在探索产教融合的实现形式上进行了诸多研究,在产业学院的组办和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实践。

比如: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龙岩学院专用机械装备学院、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新丝路时尚学院、福建江夏学院联发产业学院等。

不仅如此,福建省教育厅也对各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进行了指导、关注、分析和跟踪。

福建省教育厅专家在研究中指出,产业学院改革试点不是转型发展另辟蹊径的改革举措,也不是转型发展体系新的组成部分,而是针对现行转型发展体制机制无法“一刀切”改革、全领域突破的局面,在局部领域进行深度改革试点,实现高端突破,着力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建设的“升级版”。

[2](P44-46)结合指导思
想和改革实践,福建省教育厅的报告中将省内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大致划分为四类,分别为:校企合作模式、校地合作模式、校行合作模式和闽台合作模式。

当然,这种分法只是一种短期的概括,必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其种类和内容。

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遴选了一批示范性产业学院(见表1),分别为:福州大
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龙岩学院专用机械装备学院、武夷学院圣农食品学院、三明学院-中兴通讯ICT学院。

从这些产业学院的冠名关键词上,如:紫金、安溪、机械装备、圣农、中兴等,可以概括出其主要的合作模式。

表1 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
学院龙岩学院专用机械装备学院武夷学院圣农食品学院三明学院-中兴通讯ICT学
院合作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茶产业龙工、龙净、福龙马圣农集团中兴通讯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地合作)校地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
从收集到的合作企业(行业)的信息来看,这些示范性产业学院的合作模式大多不是单一的类型,虽然有主要的定位,但均有所延伸,有些产业学院覆盖了两三种模式类型。

因此,产业学院的合作方不局限于某个企业,还可以是企业联盟、行业协会、区域产业或地方政府。

这些典型的示范性办学模式为其他高校进行产业学院的组建和运行提供了范例,也将使得产教融合进行得更加彻底。

二、产业学院的发展及定义
在早期高职、中职院校广泛开展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模式的基础上,产教融合理念逐渐融入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实际,产生了新的合作模式。

“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培养经济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3](P3-6)广东省和浙江省是我
国经济发达、产业活跃的省份,因此当地院校也最早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与地方产业、地方企业协同探索合作之路,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批学校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产业、优势企业共同协作创办产业学院。

后来,各地前身多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地方本科高校也开始探索具有明显校企合作特征且具备更加深入内涵和广泛外延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

产业学院虽然近几年才被热议和关注,但学者专家对其已有诸多研究,从不同视角、不同功能对其进行解读,具有较高概括性且能体现其基本特征的定义是:“以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为目标,依托高校建立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新型办学机构。

”[4](P30-37)既然是服务于行业企业,产业学院则必须
非常强调有效的实践,不仅是一个新型办学机构,还是一个实践教学基地,此处所
指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在企业设立或与企业合作用于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环节需求的地方,而是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课时、教学形式、创新创业等覆盖专业人才培养的元素与实践能力提升、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就业等目标紧密联系的系统,是一个具有广泛外延且与社会经济深度勾联的教育实体。

三、产业学院的基本特征
从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的概况可以看出,产业学院的组建形式和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每个学校和产业(企业)合作的实际情况各有特点。

在产业学院的框架下,高校与行业、企业形成更加平等、密切的沟通关系,在持续的磋商过程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入创新的动能。

因此,产业学院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依托产业(行业或企业)实质建设
学校与某一类产业(或行业)、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企业行会)深度合作,从双方高层充分协商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开始,到双方(或多方)的基层执行者都非常明确共建产业学院的重要性、可行性、投入资源、实施内容及预期产出。

产业或企业作为重要投资方享有产业学院的冠名权、培养目标和内容的建议权、优秀毕业生的优选权等一系列权利,并与学校按约定分享研究设备、硬件资源和知识产权、专利权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和育人目的非常明确
产业学院的培养目标的设定以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运作管理、人才需求为基础考量,育人目的直接服务于产业人才需求和企业的生产、研发和就业。

所有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都是“呼应产业发展,对应产业需求”。

产业学院通过近距离的行业调研及企业代表的实质性参与,形成更适合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更准确的职业人才能力标准,构建更合理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更真实的学习任务。

[5](P3-6)
(三)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
产业学院的专业来源于部分学院的原设置专业,从中或单一、或打包地剥离出来,形成匹配产业链需求的专业群,整体划入产业学院,不重复设置。

应实际产业发展趋势所需,还可以基于业界资源优势和学校教师资源、实验设备资源等因素,通过新专业建设来满足产业中长期的人才培养需求。

所有专业都紧密围绕产业的长期或中短期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授课方式、考核形式、实践比例、就业方向、研究领域等内容。

与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学院有意识地进行资源的相对集聚,使主要专业与服务产业的特定对象相匹配[6](P44-47),实现更加紧密的产学互动。

(四)企业实质性投入软、硬件资源
不同于以往仅在某一集中时段将学生安排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的单一形式校企合作,行业、企业从产业学院设立之初就深度介入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的设计,不仅仅提供实习场所和岗位,还需要提前投入实际到账、达到一定金额的办学经费和一定资产净值的设施设备,同时需要指派业界资深专家和匠师对学生进行实际演示、讲授和指导,并将学生推介到业界资源可及的领域去“实战”。

对于商业行为的“逐利性”而言,投入了大量的软、硬件资源和精力,企业才会更在意合作办学的实际效果和预期回报,使得企业更专注、更在乎人才培养的先期设计、中间过程和最终质量。

(五)学院运行过程实现多赢
学校与合作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冠名权、办学场地、学生资源、学术教师、研究团队等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业界师资、实习基地、实训场所、业界合作资源、业内竞赛机会、业内就业推荐等支持。

学校从中得以深度与产业融合,企业从中得以获取研发力量和后备人才,学生从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并获得实践经验和就业机会,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在服务产业的最终目标框架下,都能获得相应
的利好和收益。

(六)校企协同合作深度融合
校企双方的协同合作不仅仅局限于人才培养,而是从顶层战略合作意向的达成,自上而下,以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为载体,实现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技术攻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就业服务等全方位的协同合作,打通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的壁垒,使教育和社会不再是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关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产业发展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

四、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
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示范性产业学院遴选工作的通知》(闽教办高﹝2017﹞14号)文件为基础,将其中的关键要素摘取出来,可以整理出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图例。

(见图1)以“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图例”为框架基础,结合各高校及合作方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所增减地进行相应产业学院的搭建,继续丰富产业学院的个性化内容。

经过阶段性建设之后,产业学院可以对建设实际情况及成效以“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表例”的形式加以检视、回顾和总结。

(见表2)
图1 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图例
表2 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表例注:《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示范性产业学院遴选工作的通知》(闽教办高﹝2017﹞14号)文件为参考产业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学院建设(成效)要素实际成立,独立设置或挂靠二级学院运行与某一或若干知名集团、行业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方在基本建设、办学经费、专用设备等方面投入折合金额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建设目标任务明确董(理)事会治理结构完善,企业深度参与决策、建设与管理产业学院下设专业且原则上不与其他二级学院重叠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企业承担专业课、实
践课时数50%以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案例库等建成1个以上省级以上平台、基地合作持续3年及以上,连续3个及以上年级学生参与改革试点并取得实
效近三年学科、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在行业企业领域中影响力大、知名度高学生受益面广,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在省级以上学科技能或创新创业大赛中成果突出获得省级以上教改项目或教学成果奖励1项以上形成较成熟、可推广的建设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图例标号1****机构设置、人员2****合作协议3 ****经费到账证明
清单4****列出目标任务5 ****董(理)事会成6****机构设置文件、专7 ****研
讨记录、培程大纲8****培养方案9****列表、实物、网10****批复文件11****年级专业、企明、就业名单12****媒体宣传、企业13****各类竞赛获奖14 15建设实际********佐证材料配备文件、货物设备立文件业名称列表养方案、课址业实习证官方评价文件或证书获奖证书或批复文件总结、报告、论文、批示件
基于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的勾画,各高校可以结合区域或地方实际情况,选择与企业、行业、行会或企业联盟进行协商,然后组建产业学院,通过对资源投入、管理机制、专业设置、基地共建、平台共享、项目共用、学用结合等环节的把控和建设,保障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保障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五、产业学院的建设策略
通过对产业学院基本特征和建设模式的总结,不难看出:产业学院在办学和建设过程中,不再是学校或企业一家独断,而是在友好协商、形成规划的框架(如战略合作协议、办学规划)下,以校企联合的模式组成决策和管理机构(如董事会、理事会、管委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吸收一定数量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

为了保证产业学院的建设质量和办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明确产业学院的主要任务
产业学院就是个小型学校,必然承载了方方面面的功能,但在每一个时期内,其任
务应分主次,有所侧重。

主要任务是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或是协同企业做好科研攻关,或是进行高层次人才交流进行项目申报,还是合理地兼而有之?在校企协商之初,应该达成共识,形成阶梯式的中短期规划或方案。

亦即,不能理想化地盲目求全,而应该根据地方产业、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合理定位,有所侧重地集中精力,有所预判地安排步骤,把产业学院做实、办好。

(二)充分理解合作方的主要需求
教育是公益事业,不强调经济利润和物质回报;但合作方一般是企业或行业,作为资金、设备和其他资源的主要投入者,他们需要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企业作为产业学院的重要投资主体,其利益应当受到重视,产业学院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者利益分配制度。

[7](P27-30)因此,产业学院的建设能为行业、企业带来什么利好,亦
即合作方的主要需求是什么,是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不能掩耳盗铃,也不能一叶障目。

应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前提下,通过友好协商和充分沟通,达成妥善合理、不相矛盾的双方共同目标。

(三)签署合法合理的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是合作各方真实意愿的体现,是合作各方共同持有并随时对照的法律文本,应非常具体地规定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明确学院如何维持常规运行、如何进行联合管理,明确合作方什么时间内应该投入多少资金或设施,明确合作方应提供哪些业界资源供学校使用,明确学校在人才培养、就业输出等方面以什么形式满足合作方的需求,明确双方何种情况构成违约以及后续的调整机制,等等。

(四)形成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合作各方的战略意图赖以强有力的执行层面去实现,清晰、明确的运行机构和管理体制必不可少。

首先,成立由学校、业界等相关方组成的(董)理事会,对产业学院办学中有关合作形式、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师配置、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和指导。

其次,理事会中的部分主要成员任产业学院的院长
(执行院长)、副院长,负责组织、协调办学实体的日常审批和常规管理,以及特殊事务与(董)理事会的联络与沟通。

最后,组建由合作各方执行层人员在内的日常运作机构,负责日常事务、师生联络、校企联络、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业务。

(五)明晰产业学院为办学行为的实施主体
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职业化导向,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团队综合校企双方专业人士,并与产业群和产业链紧密结合。

[8](P31-34)正因为此,产业学院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框架一旦确定,其实质性运行不能等、不能靠,必须作为一个具有自觉独立意识的主体组织实施办学行为。

产业学院在董(理)事会的指导下,作为机构建设和日常管理的实施主体,自主开展日常运行、内部管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联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本学院的工作主动谋划、认真落实,这样有利于明确职责和权利,激发主动性,有效作为。

(六)重视利用业界的合作资源
之所以强调产教融合,就在于教育不是无源之水,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单独存在。

通过业界视角对产业学院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出具体可行、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内容,利用业界优势邀请或聘请优秀知名的匠师或大师进行专业课或实践课的教学和带练,吸收业界的实际案例、经典案例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素材资源,发挥业界影响力和吸附力促进学生参与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或知名赛事并争取奖项。

全方位地发掘业界的合作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使得传统学校教育的藩篱得以跨越,不仅教师能够跟上科技产业前沿发展,而且学生也能够自觉参与“跟跑”。

(七)谋划项目合作和成果积累
产业学院作为各校、各地转型改革的升级形式,必然产生百花齐放的经验和成果,在探索实践中敢于试错、勇于改进、乐于完善,将催生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和教学成果。

学校与业界在所有可能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应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可供借鉴和推广的合作模式,联合开展教改项目或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并能在转型改革的研究实践中定期梳理,整合出更高层次、更成体系的教学成果。

总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企业开始思考新形势下内部结构和运作模式的优化,除了做好前端服务,做好后端蓄力也成为必要之举,与高校合作成立产业学院,成为企业寻求良性发展的优质途径之一;同时,“双创”浪潮下教育也离不开与产业的相互了解和深度合作。

高校通过产业学院的形式得以实现深入的产教融合、深度的校企合作、教育的转型升级。

通过分析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对产业学院的基本特征加以概括,在解构福建省教育厅对于示范性产业学院的文件要素并重构了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加深了我们对产业学院建设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通过明确主要任务、理解合作方需求、签署合作协议、形成管理机制、明晰实施主体、利用业界资源、谋划项目建设和积累合作成果等策略保障产业学院的建设质量和办学效果。

产业学院的组建不是最终目的,产业学院的运行也不是终极任务。

通过产业学院的载体形式,如何进一步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专业和课程改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校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产业吸收人才的效率,才是下一阶段需要专注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2]陈国龙,林清泉,孙柏璋.高校产业学院改革试点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
[3]李宝银,陈荔,陈美荣.转型发展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探究[J].教育评论,2017(12).
[4]朱为鸿,彭云飞.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2).
[5]李宝银,汤凤莲,郑细鸣.产业学院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模式[J].教育评论,2015(11).[6]邵庆祥.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理论及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4).
[7]李潭.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新型路径[J].教育评论,2017(11).
[8]沈绮云,万伟平.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主体地位——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