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一单元2晁错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晁错
谍前预习杲
文本导读
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汉文帝时,曾
任太子家令,汉景帝即位后,更受信任,历任内史、御史大夫等职。
由于他极力主张加强中央政权,推行“削藩”政策,遭到了诸侯王和朝廷亲贵的反对,因而在景帝三年,吴王刘濞
等举兵发动叛乱,以“清君侧”为借口请诛晁错时,景帝畏于七国连兵,遂错将他处死。
司马迁说:“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文章围绕晁错削藩这一主要情节,赞扬了晁错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利益着想的品格;同时也记述了其因为计策不成熟、个人在朝廷孤立无援,最后被处死的结局。
基础梳理/
一、字音
轵县(Zh 1) 雒阳(lu 0峭直刻深(qi 0)
便宜事(bi n) 与错有谷卩(x )i 噤口(j n)
卒受大戮(c i> 堧垣(ru n)(yu n)
二、通假字
①由此与错有卻.卻,通“郤”,嫌隙,裂痕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卒,通“猝”,突然
三、一词多义
①数上书孝文副词,屡次
⑴数②书数十上,孝文不听数词,几
③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副词,屡次
①吾不忍见祸及.吾身动词,牵及
(2)
及②及窦婴、袁盎进说介词,等到
①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形容词,以前的
⑶故②故请削地以尊京师连词,所以
①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连词,表转折,但是
(4)然②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①以《书》称说介词,用
②以其辩得幸太子介词,凭借
③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介词,把
(5)以④吾当先斩以.闻连词,表承接
⑤错以此愈贵介词,因为
⑥故请削地以.尊京师连词,表目的,来
①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副词,就
(6)乃②此非庙垣,乃堧中垣动词,是
③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副词,竟然
①因上便宜事副词,趁机
(7)因②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介词,凭借
①具为上言之介词,对
②击吴楚军为.将动词,做
(8)为③外为诸侯报仇介词,替
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动词,认为
⑤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介词,被
四、古今异义
①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文献经典。
今义: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②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古义:秦汉时掌管图书的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③诏以为太子舍人
古义:让……做。
今义:认为。
④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古义:凭借这个。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⑤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古义:军中之事。
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⑥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古义: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⑦因上便宜事
古义:利益,好处。
今义:方便合适。
五、词类活用
⑴名词的活用
①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名词作动词,穿
②内杜忠臣之口名词作状语,对内
③外为诸侯报仇名词作状语,对外
④错乃穿两门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
(2)动词的活用
①吾当先斩以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②别疏人骨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别疏远
⑶形容词的活用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晁错者,颍川人也判断句
译文:晁错,是颍川人。
②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状语后置句
译文: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
③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被动句
译文: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给出卖,实在是大错。
④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省略句
译文:皇上就命令晁错穿上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
细剖深析
1•文章记叙了晁错哪些方面的事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名师指津]从学习、智谋、策略、对敌斗争几个方面考虑其事迹。
[我的理解](1)被派去向伏生学习《尚书》,他学习回来后上书讲述其所学,得到文帝的
赏识。
(2)晁错善于辩论,智谋出众,深得太子宠信,称他为“智囊”。
(3)多次上书孝文帝,探讨削弱诸侯的事以及更改法令的事。
(4)多次与景帝谈论政事,景帝更改了许多法令制度。
⑸击败了丞相对自己的中伤。
⑹向景帝提出削藩策略,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诸侯以此
为借口发动叛乱。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向景帝提出削藩策略一事,此事直接引来了晁错的杀身
之祸。
2•晁错最后落得腰斩东市的结果,原因有哪些?
[名师指津]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我的理解](1)削弱诸侯势力,触动了诸侯的根本利益。
(2)低估了诸侯王反叛的后果。
(3)为人过于严肃,又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树敌过多,孤危无援。
(4)只依仗皇上的宠信,有些有恃无恐。
(5)其政敌伺机陷害。
(6)他的削藩策略还不够成熟。
3•司马迁塑造的晁错这个形象,性格鲜明,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名师指津]从表现角度、表现手法来考虑。
[我的理解](1)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通过晁错与丞相申屠嘉的矛盾、与诸侯的矛盾来
表现晁错。
(2)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
通过丞相申屠嘉的言行、晁错父子间的对话来表现晁错。
(3)通过反面衬托和侧面烘托表现人物。
用丞相申屠嘉反面衬托,用晁父的评论侧面烘
托。
4•从晁错的所作所为以及结果来看,你认为一位政治家要想改革时弊,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才可能有比较圆满的结局?
[名师指津]第一问评价应客观、公正、全面。
第二问从自身素质和变革的方式方法两个方面来思考。
[我的理解]作为政治家,大致应具备以下素质才有可能结局比较圆满:(1)心胸开阔,能屈能伸。
(2)圆融变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3)政治家必须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该坚持
的时候坚持,该妥协的时候妥协,该让步的时候让步,该迂回的时候迂回。
⑷政治家既应保
持清醒的头脑,还应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不仅要考虑一件事情是该不该做,还要考虑能
不能做,现在就做还是将来再做。
古今对译j]
晁错者,颍川人也。
学申商刑名于
晁错是颍川人。
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
轵张恢先所,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天下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
孝文帝的时候,天下
__________ 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
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来,
_____________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
太常派遣晁错前往
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
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学成回来后,趁此向皇上奏陈应当
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
办理的事情,称引《尚书》予以说明。
孝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
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
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
(晁错)凭着他的辩才
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
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
晁错多次上书孝文帝
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
说到削减诸侯势力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几十次上书,
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
孝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
当时
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都不喜欢晁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
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
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
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
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
(景帝因晃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
_________________ 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毁伤他。
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围墙里的
_____________ 堧中,门东出,不便。
错乃穿两门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
晁错便向南边开了两个门出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凿庙堧垣。
丞相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而凿开了太上庙外空地上的围墙。
丞相申屠嘉听到了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 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生气,打算就这次晁错的过失写成奏章,请求诛杀晁错。
___________________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晁错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夜请求单独觐见皇上,具体详细地向
上言之。
丞相奏事,因言错
皇上说明了这件事情。
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趁机禀告了晁错
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
擅自凿开太上庙的围墙做门(一事),请求皇上把他交给廷尉处死。
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皇上说:“晁错所凿的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
不致于法。
”丞相谢。
罢朝,怒谓长史曰:
不致于触犯法令。
”丞相谢罪。
退朝之后,(丞相)生气地对长史说:
_________________ “吾当先斩以闻。
乃先请,为儿所卖,
“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给出卖了固误。
"丞相遂发病死。
实在是大错。
”丞相最终发病死了。
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
请诸侯
晁错因此更加显贵,被提升为御史大夫。
请求按照诸侯
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的过错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
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
莫敢难,独窦婴争之,
没有一个人敢非难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
___________ 由此与错有卻。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和晁错有了隔阂。
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
_______________ 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
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
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 __________________
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
_____________ 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
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离别疏远他们的亲人,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
__________________ 何也?”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
不这样的话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
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
”晁错的父亲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
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
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
祸患连累自己。
”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
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
以诛杀晁错为名义。
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
衣朝衣斩东市。
穿上朝服,在东市处斩。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时任校尉,在攻打吴楚军队时
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被任命为将领。
回京城后,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觐见皇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皇上问道:“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死了,吴楚的军队退了没有?
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
发怒
邓公说:“吴王蓄意谋反已经有数十年了啊。
他为你削减他的
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封地而发怒,所以以诛杀晁错为名义,但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
再说我担心天下的人从此都将闭口,再也不敢进言了。
”
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
皇上说:“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
___________________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要求削减诸侯的封地,以此来使京师的地位尊崇,
______________ 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计划才开始实行,竟然遭到杀戮。
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
(这样做)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反而替诸侯报了仇,
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
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足取的。
”此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
___________ “公言善。
吾亦恨之。
”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您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
”于是任命邓公担任城阳中尉。
技法借鉴
侧面烘托
晁错的父亲为保全家族从颍川赶来劝说晃错,让他放弃削减诸侯封地的主张,但晁错根
本不为所动。
错父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吾去公归矣!”三个句末语气词“矣”连
用,把晁错父亲悲痛欲绝而又无可奈何的神情刻画出来了。
这一生动情节从侧面写出了晁错处境的艰难和危险,烘托了晁错的决心和大义凛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素材挖掘
晁错博才多学,善于分析,在汉文帝时期,他就官拜太子家令,精心辅佐太子,并得到了太子的宠信,被称为太子的“智囊”。
文帝去世后,景帝即位,晁错以其对问题的精辟见解
仍多次地与景帝在一起进行单独的国政论谈,而且景帝仍能经常地采纳他的意见,并且依据晁错的建议,修改了许多的法令,其受宠程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九卿。
当晁错提出削诸侯的建议时,景帝依然是支持的,却因此导致了“七国之乱”
,而这时一直与晁错不合的袁盎等人趁
机离间晁错和景帝,使得原本就有些后悔削藩的景帝判处晁错腰斩之刑。
而等到邓公说出“七
国之乱”的实情时,景帝才认识到晁错的忠心耿耿,默然良久。
一个帝王如此的摇摆不定,也是造成晁错悲剧的原因之一。
固提升黨
導知此卞晉躬存
一、积累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天下无治《尚书》者 A
A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外为诸侯报仇 A •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B •
■独畏廉将军哉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C
C.扶苏以数谏故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解析:选C 。
C 项,副词,多次,屡次。
A 项,介词,给,替;动词,研讨。
只;副词,难道。
D 项,连词,所以;副词,特意。
3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 •然奇其材(以……为奇,意动用法)
B .请下廷尉诛(向下,名词作状语)
C •另y 疏人骨肉(使 .... 离别疏远,使动用法 )
D •吾当先斩以闻.(使……知道,使动用法) 解析:选B 。
下:交给,交付,名词作动词。
4 •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错常数请间言事,(景帝)辄听
B •吾当先斩(晁错)以闻
C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晁错)东市
D •太常遣错受《尚书》(于)伏生所 解析:选C 。
此处省略介词 “于
)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B
'顷襄王怒而迁之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C ・
'相如奉璧奏秦王
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解析:选D 。
A 项,研究;对付。
B 项,升迁;流放。
C 项,上奏;进献。
D 项,痛恨。
B 项,副词,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
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
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
垣。
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
丞相奏事,
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
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
”丞相谢。
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
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
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国」。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另酰人骨肉,人口议多
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
而晁氏危矣。
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错乃穿两门南出穿:越过
B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驳
C.晁错曰:固.也固:本来
D .吾去公归矣去:离开
解析:选A。
穿:开。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具为上言之不足为外人道也
C.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 .错以此愈贵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解析:选B。
B•介词,向,对。
A•介词,凭借,用;介词,经由、通过。
C•副词,竟然;
判断动词,是。
D•介词,因为;介词,把。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他经常请皇上单独听取他的意见,法令因之多所改定,丞相申屠嘉心中不满,去卩无力对晁错加以伤害。
B .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墙外的空隙地上,为出入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
两个门。
丞相申屠嘉想借此事加害晁错,但没得逞。
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他的父亲为保全家族也从颍川赶
来劝说,晁错根本不为所动。
D •晁错得到景帝的信任,终于达到了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七国之乱,维护了
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解析:选D。
“终于达到了削弱诸侯的目的”有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译文:................................................................. . .........................
(2)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译文:................................................................. . .........................
答案:(1)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景
帝)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2)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
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
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
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
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
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沛,定天下,何其壮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
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子伉代侯。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B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C.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D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解析:选B。
根据标志性词语、句式结构及语意断句即可。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A .参乘:亦作“骖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 .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C.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呼其父司马谈及自己为太史公。
D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
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
书所沿用。
记录历代帝王的生平、政绩。
解析:选D。
“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
人臣。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高祖起事。
成功后,先在刘邦门下做舍人,后被封为舞阳侯。
B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
沛公见项羽,向他说明自己并没有做封锁函谷关、不
让诸侯军入关之事。
C.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 .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解析:选Co “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与原文不符。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译文: ........... ... ..........................
.............. ................................. .
(2)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译文:........ ................................. . ................ ... ..........................
答案:(1)沛公带领一百多名骑兵(来到项羽的军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⑵当初陛下率领我们一起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
当初跟从高
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
高祖做了沛公,就让樊哙当他的舍人。
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
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
……项
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
沛公带领一百多名骑兵(来到项羽的军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
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
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
当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可以在酒宴席中,樊哙在
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
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
去,站立在帐下。
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
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称赞道:
“真是个壮士。
”(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
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
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
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
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
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大王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
沛公借口要上厕
所,招手暗示樊哙一同离去。
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
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
这样过了十多天,樊哙就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