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最新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学法引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说过怎样才能算学好一首古诗吗?
生(1):会读通古诗。
生(2):会理解意思。
生(3):能理解诗的意境。
生(4):能背诵默写古诗。
生(5):能仿写诗歌。
(师相机板书)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又来学一首诗,请听:春晨,朝雨初停,天气清朗,柳翠欲滴,驿道洁净。
渭城旅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
情浓酒香,别话依依。
西出阳关。
大漠漭漭,关山漫漫,孤身跋涉,寂寞艰辛,唯愿贤弟前路珍重,珍重!听到这,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生:离别诗。
1、解诗题。
[点评:教师从学法入手,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前首先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方法,为学好古诗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清新、晰丽的语言创设情景,把学生思维想像能力调动起来,将学生带入遥远的初春客栈,构建出一幅丰富的三维画面,极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也为本诗作了定位——离别诗。
]
师:说得对。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题,有问题请举手。
生(1):我想知道谁送谁?
生(2):是王维送元二。
生(3):我想知道王维是什么样的诗人。
生(4):王维的诗、生平。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画家。
苏轼曾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生(5):西安在哪?
生(6):唐朝安西都户府,今新疆库车县。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这首诗还有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渭城曲、阳关三叠。
师:谢谢!你课外预习得真棒!知道了题意,请大家带着感情把题目再读一遍。
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诗的内容。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初读古诗就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互助地学习地位,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2、读古诗,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这首诗,圈出本课生字,注音的生字也要读准。
一会我们分组解决。
(2)检查读书情况: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抽学生读,师从音准、流利、节奏等方面进行点评。
3、(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谈谈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也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记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汇报。
师:说说自己的收获,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1):我认为“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意思是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样读?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读得很有节奏。
谁能再读读?
生读,师评:真有感情啊!
生:我认为“客舍青青柳色新。
”的意思是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舍:she四声,宿舍、校舍。
多单字,还读三声,舍不得、舍己救人。
这句描写作者当时看到的景物,读读看。
生读: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读得真美,能和上句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读后师评:听到你的朗读,老师就知道你已经体会到诗中的感情了,不错。
生:我知道“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说得对!“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他俩在喝酒,感受到古人很爱喝酒。
生(2):我也看见俩在喝酒,而且从“更尽”这个词中看出他们喝了好几杯,却不想分开,可见是多么的依依不舍。
师:你体会得好深啊!老师真高兴!读出来,好吗?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师: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生:再干一杯。
师:有个词在这里用得好妙啊!是哪个?
生:“更尽”。
说明他们喝完一杯又喝一杯,难舍难分。
师:是啊!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师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点评:歌德曾说:“人应当用两只眼睛来看书,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的故事。
”教师抓住“尽”这个关键字,引导学生透过“尽”字,“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在这个层层的探究中,“尽”字不仅仅是“完”和“干”的意思,而是幻化成了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浓浓的情谊了。
]
生:我觉得“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的意思。
师:说得好,那么“西”“故人”“阳关”又作何解释?
生: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
你品出来了吗?
生:喝完了这杯,就该走了该分别了。
师:多么难舍难分呀,来,让我们举杯,读读这名句诗,送元二程吧。
师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得真好啊!要是配上音乐,那就更动听了。
想不想一起来试试?
生:想。
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想象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体会把诗中的感情和意境,通过我们美妙的声音传达出来好吗?
配乐(古筝《知音》曲)师生共读全诗。
[点评:学生多人次的读,多形式的读,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代讲,以读为本,以读悟情的教学要求。
再和上悠扬、冥远的古筝《知音》曲,师生都情不自禁地轻轻吟诵,诗的意境,王、元二人的绵绵不舍,尽在这摇头晃脑之中。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很好地突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参与其中。
]
师:现在谁能说说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
生: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作者送别时的情景。
(师板书:景、情)
3、悟意境。
师:(播放课件)渭城的朝雨、柳色、渭城的客舍、朋友。
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奉旨出使安西。
陪伴他的是无尽的荒漠,茫茫的戈壁。
在这样的时刻,作者是多么不想和好朋友分别呀!你能体会到这些吗?
生:能。
师:好!那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出诗中的情感。
生练习后汇报读。
生诵读、小组读、轮诵、表演读、唱诵……师相机作到位的点评。
4、背诵、默写古诗。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那么多遍,记下来了没有?
生:都背得了。
师:记性真好啊!背给老师听听。
抽学生背诵。
师:能背下来只是一个方面,要能写出来就更棒了。
动笔试试?
生:好。
默写古诗,师抽查后点评。
5、总结课外作业:仿写诗歌。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离别诗?
生:高适《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
师:是啊。
这些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同学们,你们有过和朋友分别的时刻吗?
生:有。
师:老师好想年到你们和朋友分别时的情感,你能仿照这两首诗,也写一首诗歌表达给大家看看吗?
(1)、生仿写诗歌。
(2)汇报。
师:写好请举手。
送别诗朗诵会现在开始!谁先请?
生(1):融安朝雨浥轻尘,花儿美丽草儿青。
送我朋友去远方,没能喝酒茶当行。
师:很有王维之遗风!
生(2):朋友明天要远走,弄得我心直发愁。
好茶好饭吃不下,只见眼泪串串流。
师:见诗如见其离别的情景和心情,连茶饭都不思了,多么真挚的情谊,当然是难舍难分了!生(3):花儿鲜艳草儿青,小黄明天出远门。
钱财都是轻微物,诗歌表我浓浓情。
师总结谈话:好一个“诗歌表我浓浓情”!妙哉妙哉!是啊,诗歌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所思所想。
同学们,只要我们多读古诗词,多练笔写诗歌,相信我们的作品也能流芳百世,千古传唱![点评:教会学生学习并能举一反三,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利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的体会,引进高适的《别董大》成功的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设计仿写的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初试牛刀”的机会,学生跃跃欲试,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地做到了读、说、诵、写的完美结合。
]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二【设计意图】
1.主题凝聚、资源整合,以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2.比照参读、并列索解,以实现古诗解读模式的突破。
3.举象显情、借象悟情,以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同时呈现,比较题意
1.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2.自读诗题,感悟节奏,领悟诗题之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3.比较诗题,谈发现。
预设一: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凸显主题。
)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
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他们写出来的诗也特别精彩。
]
预设二:都有地名,“广陵”和“安西”。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
)
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都市;安西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出示地图)那时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从首都长安出发,要穿越几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达那里。
预设三: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提示人物。
)
师: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
元二是王维的朋友。
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
4.区别题目中“之”和“使”的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
)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读“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
3.对比“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
同是“故人”,所指却不一样。
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维自己。
“西辞”指向西告别,往东而去;“西出”指向东告别,往西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5.诵读这两首诗。
要求读得有节奏,读得有韵味。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如果你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
自己轻声读读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预设一: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1.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
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
(点明了送别的时间。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
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
2.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却无法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
为什么呢?(因为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里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令人神往。
)一齐读读这两句。
预设二:孤帆远影──品一个“孤”字
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
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
2.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此时此刻,诗人能看到的,只有那──孤帆远影;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孤帆远影;只有把他的那颗心、那个眼神牵得远远的──—孤帆远影。
3.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生齐读全句。
)
4.想象相聚画面
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
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
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
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
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
(生齐读全诗。
)
预设三:碧空长江──赏一个“尽”字
1.“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2.滚滚长江水,流不尽心中情啊。
唐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
读(屏幕显示):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韩琮《暮春铲水送别》”
3.水,迢迢不断;水,波涛荡漾;水,一逝不返。
水流无限,别情无限。
可如今这种别情离恨只能化成滚滚的东流水,向天边流去,向扬州流去。
一齐读全诗。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5.让我们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
练读──个别读(配乐)──齐读。
(二)《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展示渭城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景象。
)
自古人生重离别。
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料,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自由读诗后填空:如今,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
如今,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
如今,渭城这儿听不尽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却(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师:正因为元二此去是茫茫的大漠与戈壁,长途跋涉,此地一别,生死难料,所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除了留恋还多了一些什么?
预设一: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来陪你──(喝酒,吟诗……)
2.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朋友呢?西出阳关就没有──父母、兄弟、妻儿……
3.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预设二: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1.(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友终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2.(祝福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难料,还请您干了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3.(壮行的酒)祝愿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4.酒,可用以消愁,可递友情,可寄豪情。
但事实往往是“醉不成欢惨将别”。
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
正像另外几首诗所写的,读(屏幕显示):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贾至《送李侍御赴常州》
如今暂寄樽前酒,明日辞君步步愁。
──刘禹锡《置酒相送张员外贾》”
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送元二使安西》(配乐齐读)。
四、回顾全文,归纳升华
1.两位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呢?
2.“自古多情伤离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诗──
(齐读。
)
五、设计作业,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
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留恋
送元二使安西
担忧
友情
【备课资料】
链接:
1._d.html送别诗的四大意象:柳酒水月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三【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3、了解其他送别诗,培养热爱祖国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
(出示王维生平)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维?为什么他的这首诗流传如此之广,被世人传唱呢?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1300年前的唐朝,去亲临那一个动人的场景吧!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请大家放声朗读整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注意诗歌的节奏与停顿。
指名读。
2、指名读题。
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使”(出使);
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
3、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没有便利的交通,相隔这么遥远的路程,要再相聚谈何容易!因此,当元二将要远赴安西,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
三、领会诗意
1、苏东坡说过,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浥:沾湿)板书:雨
(2)客舍(旅店)。
板书:客舍
(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柳”是“留”的谐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板书:柳
2、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空气变得洁净清凉;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一片生机盎然。
)如此的美景,王维有心去欣赏吗?这细雨似乎也在暗中酝酿着离别的气氛呢。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读诗句。
)
3、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可以看出?(板书:故人)
4、诗中哪几句能让你感受到元二和王维确实是好朋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
)(板书:酒)那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酒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酒吗?你觉得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引读“这是一杯()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5、“劝君更尽一杯酒”,两个好朋友是否只喝了一杯酒吗?(不是)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更)是啊,一杯喝完再来一杯。
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
安西有多远?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课件显示地图。
)(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从杨柳依依的春天就要走到西风萧瑟的秋天了。
)那么遥远的路程,那么漫长的时间,一路上又会发生什么呢?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其实心里是深有感触的。
公元737年,唐玄宗曾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
大漠边关,黄沙漫漫,烽火狼烟,长河落日,这一切都让他刻骨铭心。
他深深地知道,出塞意味着一路上的风餐露宿,一路上的孤苦苍凉,而出关以后,语言不通,更觉一种无法排遣的落寞。
况且,什么时候能回来,也是一个未知数,前途一片渺茫。
而如今,他的老朋友也要经历这一番别样的生活,在这离别之际,王维有多少话要跟老朋友说啊!此时此刻,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元二又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来写一写吧!
6、老朋友啊,你将远赴荒凉的安西,举目无亲,孤身漂泊,前方的路也许会有坎坎坷坷,但你一定要珍重啊!让我再为你斟上一杯酒吧!(生读诗句)
7、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离别情,千言万语就
化作这句话吧:(生读诗句)
8、师:根据史料记载: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
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请大家站起来。
四、课外拓展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关于送别这一主题,也留下了很多名篇佳句。
让我们来读一读,感受一番那种离别的情怀吧!师:岁月穿梭了1300年,王维的这首送别诗仍然以无穷的魅力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来电视剧《大敦煌》中的一段词:秦时明月云天上,汉家宫阙在何方?阳关三叠,叠不走万千惆怅。
大漠孤烟,见证了百代沧桑。
春花谢看秋霜,驼影飘渺映夕阳。
悲欢聚散一杯酒,各自东西为情殇。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吧!这就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去热爱它,诵读它!
课后反思:
1、创设了多个与古诗对话的角度,每一个角度都是比较新颖的、独特的。
阅读的对话,基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倘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见人所之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无疑课的成功有了一半的根基。
2、以情感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给课堂注入了浓浓的人文色彩。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知识是浸润着感情的知识,过程是流淌着感情的过程,能力因了感情才有动力,方法因了感情才有灵性。
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诗面的信息”来重构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何更主动地走进古诗,与诗人共呼吸,是否还有更适合与学生对话的切入点。
3、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
那如何使自由个性的抒写浓烈起来、真切起来呢。
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
是否真正可以做到情在自己读中感,理在自己读中悟,法在自己读中明呢?
小学语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篇四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