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古平访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古平访谈
作者:
来源:《美术文献》2018年第02期
访谈人邢媛媛姚古平
邢媛媛(以下简称“邢”)姚老师,刚才聊到陈曦老师的作品中使用的皮影素材,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元素,那么您的作品中是否也有这类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您去国外做访问学者期间,感觉国外的艺术家是怎样延续他们的传统文化的?
姚古平(以下简称“姚”):传统文化对我多少会有一些影响。
在题材选定后,有时我会借用一些传统的山水符号穿插在画面里。
这种影响,可能是中国入骨子里的一个态度,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创作过程中我自然而然地会去使用这些经典元素。
因为我去的地方也不多,所以我所看到的不能代表完整的当代欧洲版画生态,仅以我访问的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为例来谈。
这是一个传统文化延续性相对较强的学校,比如可以明显感受到表现主义大师蒙克对他们在校学生创作的影响,他们画面中有明显的表现主义痕迹,画面风格比较粗犷,不一味地追求细节。
邢:那么像您刚才说的诸如蒙克这类影响,能不能说他们的版画创作相对来说还比较传统?
姚:也不见得。
国外很多院校虽然叫版画专业,但他们的作品并不局限于版画,很多学生的作品最终呈现的形态可能是难以用传统艺术门类定性的艺术形式,比如说有影像、装置、综合材料等同时存在。
版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起点,而最后呈现的形态是多样的。
真正单一研究某一、两个版种的学生,其实微乎其微。
他们只是最初了解一下版画的制作方法,最后可能会往各个方向发展。
那些小部分还在做版画的,作品会带有一些表现主义的特征,比较粗放。
邢:以您的游历经验,当下国外版画创作的最新趋势是什么?
姚:可能就我所去的那个学校而言,目前它还相对保留了一些比较传统的版画创作手法,但这并不代表国外大部分院校的趋势,如我之前说的,国外多数专业院校的版画教学与创作还是比较开放的。
邢:你觉得这种西方传统的版画技术和观念,在我们中国的学院体系里面有怎样的影响?
姚:应该说西方的传统版画中所有的版种都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比如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等,在各大艺术院校都有教学,都发展的不错。
尤其是这几年,木口木刻技法结合
铜雕凹版技法在中国发展得很快,比如朱健翔老师就比较有代表性。
这种技法的作品,近年来在重要的展览上经常可以看见。
邢:那可以说国内现在技法方面的教学水平比国外发展得还要完整或者成熟一些吗?
姚:可以这么说。
因为除了日本和东欧等少数国家,其他地区大部分都已不专注于传统的版画技法了,他们已经从架上走出来,走向综合,走向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版画本身。
这是我的理解。
邢:之前我们聊到过,国外的艺术风格都是呈阶段性的,一种流派取代另一种流派,而国画是一条线顺下来的。
是不是这个原因,版画、油画到了我国也就这样传承下去,而没有让它走出架上。
您觉得这种对架上绘画的坚守是应该保留还是打破呢?如果像国外那样发展下去,这种传统架上的方式最后会不会消失?
姚:也不见得,目前我看不清楚。
不过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很专业的版画工作室,不局限于版画教学本身,他们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作品形式也很开放,他们就比较接近于国外的高校——以版画为起点,最终走向各个方向,最后出来的作品是多元的。
但就我观察,这里面总有一小部分群体钟情于传统技法,在坚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找自己的风格。
所以我觉得,这种对架上的坚持总会在各类场所、以各种形式被延续下去。
邢:您的作品中往往强调氛围优先,氛围在你看来对作品最大的推动在何处?
姚:画面氛围或者说画面意境,可能是每个艺术家都要关注的。
如果说我有这个特点,可能和我本科时就开始接触艺术现象学,接触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有一些关系。
这使我在操作层面上形成了某些特点,比如说我接触了一些概念,如悬置概念、绝对真实以及一些类似的概念,我会落实在我的铜版画创作上面,更倾向于不是单纯地用比较严谨的技法去刻或者做,可能我会直接用毛笔沾强酸在锌板上画,有意去打破画面生硬的感觉,或者是有意地去通过痕迹、折叠痕迹的方式去营造画面的神秘感,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氛围吧。
这样的创作方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邢:似是而非的景观在您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景观的来源是什么?
姚:可能没有一个具体的来源。
如果有的话,可能也跟大多数的艺术家差不多。
我的工作方法,或者说我的创作方法,先是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就按照这个大致的方向去想象。
像我上面说的,我作品中的题材是服务于我画面的整体感觉的,所以景观的来源也很随机。
邢:那您按照的这种创作思路,工作或者生活环境的变化可能不会对您的创作造成太大影响吧?
姚:确实没有太大影响,我还是在做我的东西,但多少会有一些变化。
比如我两次去国外交流,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化对比太强烈。
我去交流的地方很安静、很平和、很和谐的,
空气很好,环境也很好,而我本来所在的那个城市相对来说比较嘈杂,生活节奏很快。
那段时间,我创作的思路会偏向对自然的思考,自然题材也使用得更多,当这种环境的变化能够真正触动我时,在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清晰的变化。
姚古平简历
1982年生于广西,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1年公派赴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交流学习。
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6年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作品曾获浙江省美展优秀奖、王嘉廉艺术奖、林风眠创作金奖、湖北省美展优秀奖等重要奖项,并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武汉美术馆、重庆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群展
2017年“第五届上海铜版画展”
(中国上海)
2017年“第六届观澜国际版画作品展”
(中国深圳)
2017年“第二十二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中国通辽)
2016年“第七届湖北省版画作品展”
(中国武汉)
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教学年会作品展”(中国重庆)
2015年“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中国重庆)
2015年“第二届湖北国际当代艺术节版画陶艺作品展”(中国武汉)
2014年“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
(中国武汉)
2014年“江汉繁星计划-2014青年艺术家研究展”(中国武汉)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年会作品展”
(中国西安)
2013年“第二十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中国哈尔滨)
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教学年会作品展”(中国广州) 2011年“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交流作品展”
(挪威奥斯陆)
2011年“2011·浙江省版画展”
(中国义乌)
2010年“雾像方舟-2010艺术春天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
(中国杭州)
2009年“第十二届浙江美术作品展”
(中国杭州)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版画作品展”
(中国南京)
2009年“经典版画走进观澜系列展——浙江版画精品展”
(中国深圳)
2008年“首届云南国际版画展”
(中国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