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家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氏家谱
一、姓氏起源于氏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即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2、据《路史》所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苏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姓。

3、为唐淳于氏避讳改姓。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

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

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于氏。

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

二、迁徙分布追溯起来,于姓的源流只有一个,既黄帝后裔。

作为于姓的发祥地,最早是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一带,而且发源于此地的于姓,后来成了于姓家族主要的组成部分。

大致上,历代于姓主要是我国北方中原地区繁衍得最为昌盛。

魏晋南北朝时,于姓才得以大举南迁。

至隋唐时,于姓在北方相继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后经过漫长岁月不断的繁衍迁徙,终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

据统计,历代于姓
是以今河南、山东、河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新疆等十一个地区。

可见历史上于姓也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郡望】“忠肃堂”:明朝忠臣于谦,任兵部尚书。

瓦剌犯大同,英宗被俘。

徐珵力主迁都,于谦为了振兴国家,坚决反对。

为了避免瓦剌以英宗要挟中原,于谦就拥景帝即位,打败了瓦剌。

不料英宗回来后,听信谗言杀了于谦。

多年后方平反昭雪,谥“忠肃”。

于姓还以“东海”为堂号。

【郡望】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自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此支于氏,大概为于氏始祖邘叔的直系后裔。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炎(今山东炎城北)。

西汉时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

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的后裔。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西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

此支于氏,亦为邘叔的直系后裔。

四、家乘谱牒
山东:淄博临淄稷下街道办韩家庄于氏族谱三卷皇城镇于家村于氏族谱十三卷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烟台于氏家谱不分卷、容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金坛于氏家谱不分卷
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八卷、兰溪于氏宗谱五卷、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
五、历史名人
于谦(1398-1457):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

巡抚河南、山西期间,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

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朝廷腐败。

蒙古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来犯,明军出兵阻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举国上下为之震动。

一些朝臣主张南逃避敌,于谦力排众义,誓死保卫京师,并拥成王为帝(景帝)。

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他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大败瓦剌军。

后官加少保,总督军务。

英宗被释放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

于谦被捕下狱,以“意欲谋逆”罪被叛处死刑,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

宪宗成化时,于谦被复官并赐祭,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于慎行(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

隆庆进士。

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

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

后起官,历侍讲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累迁至礼部尚书。

万历三十三年(1605),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寻病卒。


史馆以读书为事,明习典制,贯通百家,与冯琦并为文学名臣。

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

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于公:东海炎(今山东炎城北)人,以善于决狱而成名,他所洗雪的“东追溯源头,于姓人氏和山东有着不解之缘。

在战国版图上,山东半岛有个地名叫淳于,淳于在当时还是一个复姓,例如“淳于缇萦救父”就是一段千古佳话。

淳于在汉唐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后来因为唐宪宗姓李名淳,为了避皇帝的名讳,淳于易单姓于姓,这就是于姓的来源之一。

另一个来源也出自山东,如今的山东郯城是古代东海郡所在地。

汉代时东海有个于公后裔,在南北朝时迁往山西代县,使用鲜卑族的复姓万忸于氏,后来北魏孝文帝实行姓氏改革又恢复为于
氏。

然而于姓的主要来源和周文王,周武王有关。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把儿子封在YU国(河南沁阳县西北YU台县),于姓由此得名。

北方于姓主要分布在洛阳,隋唐时先后有于仲文等人闻名于世;唐代西安,于姓也是个望族,载入史册的人物有于志宁,于邵,于武陵等;明清两代,江苏金坛更成了于姓人才的摇篮。

海孝妇”一案,更是千古美谈。

山东省于家泗水有。


101【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民国)于春林重修民国七年(1918)钞本四册南开大
学注:谱始修於明嘉靖三十九年,此为十修。

102【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
(民国)于清中等修民国十三年(1924)为叙堂排印本二册吉林大学
103【山东壹】于氏家谱不分卷(民国)于宗洵纂民国二十四年(1935)石印本山东煙台市图
104【山东荣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民国)于锡琨于源璋重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铜字本山东荣城县堐头镇海堐村
105【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钞本江苏丰县师在乡于王庄
106【江苏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清)于树滋纂辑
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活字本十二册北京师大
107【江苏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于树滋纂辑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历史所美国
108【江苏金壇】于氏族谱不分卷(清)于嘉树修于景章等纂
清光绪六年(1880)福谦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册南京大学
109【江苏金壇】于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于廷杨等
修清宣统三年(1911)福谦堂刻本三十册人民大学中央民院注:谱初修于清康熙间,此为六修。

110【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八卷(清)于文泰等五修
清光绪十七年(1837)佑启堂木活字本八册日本美国
111【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十卷(清)于肇麟等六修
清光绪四年(1878)佑启堂木活字本浙江嵊县图
112【浙江嵊县】剡北于氏正大宗教谱四卷(清)于均士于恒吉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木活字本浙江嵊县图
113【浙江】兰溪于氏宗谱五卷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浙江兰溪县山乡
114【浙江兰溪】于氏宗谱十四卷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灵洞乡
115【浙江】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民国间木刻本浙江兰溪县长陵乡
116【湖北新洲】于是宗谱六卷(民国)于万国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湖北新洲桃源乡熊店村
117【贵州】于氏家谱不分卷(清)于德懋编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成都锓板刊本日本美国民国四年(1915)贵阳重印清光绪刊本北图、辽宁图、美
国民国八年(1919)天津新华印刷局铅印本北图人民大学河北大学日本美国
注:该族散居贵阳市、贵筑县等。

版心作《族谱》,书名业作《河内郡谱牒》。

118于氏宗谱五卷(清)于准纂修清康熙间家刻本北图
119于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于德甫于树等修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十六册北图
120【于氏宗谱一卷】钞本四川仪陇县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