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辅导浅谈论文(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朋辈心理辅导浅谈论文(2)
朋辈心理辅导浅谈论文篇二
《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探析》
摘要:
贫困大学生入学在心理适应方面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
朋辈辅导作为新型的心理辅导实践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入学适应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朋辈辅导的相关心理辅导方式。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朋辈辅导
贫困大学生入学,面临的是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家庭经济困难一定程度上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在贫困生入学初期,如果不能良好地减轻其心理压力,走出心理贫困的处境,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将会继续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大学生涯,甚至对其今后的择业就业产生负面的效果。
因此,在入学初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朋辈辅导重在预防和发现,对于发现贫困大学生入学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对大学校园生活、学习的适应有积极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心理压力
新生入学普遍面临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等,由此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应感。
如果适应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和冷漠,产生孤独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责产生自弃、逃避和破坏等消极行为[1]。
而贫困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艰难的经济处境,往往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1.由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周围环境单一,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方式单一,部分城市学生也是处于城市的最底层,父母有着微薄的收入,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金钱至上”的思想横行,同时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
对于贫困大学
生来说,就不仅是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对其心理的冲击也在加大,部分不堪经济压力之重的贫困学生极易走向心理极端,做出有伤自己和家庭的事情,甚至演变为对社会的反抗和敌视;为了凑足学费生活费,很多贫困学生在高考后就要开始打工赚钱,自尊心比较强、内心自卑的学生,会因为贫困感到羞愧难当,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拒绝接受资助和捐助,长此以往,自卑心理愈来愈重,为学习和生活埋下隐患。
2.由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由贫困、简单的生活环境进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环境的变化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带来挑战。
大学生在入学之前的生活经历比较单一,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对贫困学生来说,因为经济资源匮乏,便更没有机会接触新生的、有趣的事物,阅历浅、经验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经济状况普通的学生更弱。
之前闭塞的消息和传统的观念、习惯在缤纷的大学校园里与新潮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冲突。
环境的不适应使其心理不能随之做出平衡的动态变化,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导致心理压力,诱发心理问题。
比如自闭、孤僻,逐渐脱离大学生的主流群体,偏离大学生涯的正常轨道。
3.由人际关系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人际关系薄弱的贫困学生,初入大学,面对家庭优越的同学,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不同,很难走到一起,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社会上“见钱办事”的不良风气影响恶劣,若在学生之间盛行,则更是触到贫困学生的心理逆鳞,易对自己形成不合理的评价,陷入人际交往的困惑圈子。
因贫困而自卑,因自卑而封闭,因封闭而影响心理健康。
4.由学习活动引起的心理压力
相对而言,贫困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更为牢固,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进入高校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
而达到目标实现理想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欣喜和好奇随着经济压力和纷繁的学习任务而减退。
为了家庭的希望,他们需要在学习上有更加出色的成绩,同时,还要身兼数职来缓解经
济压力,这就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
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参与更多的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二、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辅导优势
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发生变化不是因为科学性的事实依据,而是因为最近、最信任的朋辈的意见,朋辈的行为变化为其行为变化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示范” [2]和人本主义“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主张。
朋辈辅导(Peer Coaching)的原本概念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让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3]。
那么,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朋辈辅导员即有贫困生经历或者对贫困生的情况非常了解、能够把握贫困生心理的大学生,但是能够掌握必备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语言技巧。
在朋辈辅导过程中,尽量少给或不给建议,而为其提供倾听、支持和帮助的过程。
贫困大学生朋辈辅导群体的以上特点,在贫困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辅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首先,相似的经历,在朋辈心里辅导过程中更容易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
同样是贫困大学生的身份,在辅导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心理的隔阂,使辅导双方产生友情,朋辈辅导员因为感同身受,更会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尊重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以真诚的态度积极为新生解答心理困惑,对当事人充满关切和爱护,同时,接纳自己、自信谦和,诚实可靠,真诚坦白,及时关注其生活中心理变化的发展,在新生叙述心理问题的同时,产生同感,设身处地地为新生着想,能够引导贫困大学生尽快解决心理问题,融入大学生活。
其次,贫困大学生更愿意向具有相似经历的人吐露心声,朋辈辅导的方式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辈群体,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
对于贫困大
学生而言,对自我心理的保守和矛盾的心理需求,更加倾向于向有相同经历或经验的人吐露自己的心声。
而在大学校园里,朋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比与心理咨询师方便地多。
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没有确定的时间,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和与朋辈的交往过程中会有一些具体的表现,这样便可以及时地得到解决。
再次,朋辈之间的交流方式多样,朋辈辅导简便易行。
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面对面交流,电话、网络以及新出现的各种及时通讯软件都为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
相比与心理咨询师单一的固定工作时间内面对面的咨询方式,朋辈之间的辅导就有了更多的方式。
面谈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信函辅导、现场辅导等方式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朋辈辅导的过程更具灵活性,简便快捷。
最后,朋辈辅导的交互关系,促进辅导双方共同成长。
在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求助者和被求助者的角色关系不是绝对固定的。
朋辈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问题,甚至注意到自己不曾关注过的自身心理困惑,是他们自问我总结、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压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4]。
在互帮互助的心理问题探讨和解决过程中,角色的互换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他们的共情能力,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有更多的优势。
三、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压力适应辅导方式
贫困大学生入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个人的心理特质,进行不同方式的朋辈辅导,提高辅导的效果。
1.个体辅导,“我是被重视的”
个体辅导即一对一辅导,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单一交往,对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对一切都产生排斥心理和封闭自我、自卑的贫困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朋辈辅导方式。
个体辅导要求朋辈辅导员与受助者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较深,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能够谈及内心深处的想法。
在辅导过程中,朋辈辅导员要尽量消除受助者的顾虑,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受助者内心的问题及心理入学适应过
程中所遇到的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把握事情发生的始末缘由,使受助者情感得到宣泄。
2.团体辅导,“我是真实的”
团体朋辈辅导是在多个具有朋辈关系的成员的参与情境下,借助讨论、分享的方式使成员获得支持和知识上的增加的心理帮助过程[5]。
针对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消极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贫困学生,采取团体朋辈辅导的方式,使辅导对象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其中,帮助贫困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内心的冲突,改变对贫困、自我、社会及他人的认知,纠正错误观念,增加心理自由度,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模式,改善情绪和情感体验,作出新的有效行为[6]。
要求辅导过程能够结合参与者的基本特点设计游戏环节,在游戏与合作中使心理贫困学生逐渐融入到集体,发挥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提高其人际沟通的能力。
3.社团辅导,“我们是一家人”
社团心理辅导是指以社团为载体,朋辈辅导员作为社团管理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通过观看优秀心理学电影、举行心理情景剧比赛、进行心理学论文征集以及编写心理学刊物等方式,让心理贫困学生在有心理辅导特色的系列活动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种方式操作起来要相对困难,需要社团管理者对成员的心理状态有所把握,及时发现并解答心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及时干预;同时,社团心理辅导面向的受助者群体最好是无严重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自助能力的贫困学生群体。
4.自助辅导,“我也是有价值的”
自助辅导是指贫困学生自身在入学时就能够有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态度的积极辅导方式。
其主要源于助人、自助的朋辈辅导原则。
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
对于已经接受辅导和未接受辅导的心理贫困学生来说,积极的发展和自我悦纳都能促进其本身接受外界环境,融入外界环境,适应大学生活。
以朋辈群体作为辅导主体,对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进行辅导,是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具备易接受、时效性、方便性和相互作用的特点,有助于他们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同时,在疏导自我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适当地与朋辈辅导员角色转换或参与团体活动,在自助的基础上助人。
[参考文献]
[1]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69~72.
[2]UNAIDS.Peer education and HIV/AID: concepts, uses,changes:Reportof consultion[C]. Geneva:UNAIDS.(UNAIDSbest practice collection.)1999:39.
[3]许占鲁.论朋辈教育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54.
[4]于长伟,李艳,张勇.大学生朋辈辅导的重要作用及其体系建构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6).
[5]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7~18.
[6]仲稳山. 基于高校贫困生人格重塑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J]. 教育与职业. 2012 (08).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