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检测(五)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专练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五)“中国近现代史”经济专练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上海乡土志》记载,“本邑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

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

”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B.农村奢侈之风开始盛行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剧
D.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
解析:选D 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家庭纺织业破产后农村妇女转改他业,这是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也就不能说明生产结构的变化,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奢侈之风”,B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虽是西方经济侵略的结果,但并不能说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C项错误。

2.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

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

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 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解析:选B “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体现洋务派企图用政权力量压制民间资本开办企业,体现不了“分洋利”,故A项错误;对民间资本的压制和“严格控制”反映经济垄断,故B项正确;“不择手段”夸大其词,故C项错误;洋务派办企业即“师夷长技”体现,故D项错误。

3.(2019届高三·烟台摸底)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年,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

这可用来说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潮盛极一时
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解析:选B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企业产生的代表,材料反映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用大机器生产的缫丝厂就发展为十家,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企业属于民族企业,故D项错误。

4.《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

”这得益于( ) A.清末新政的推进B.变法政策的实施
C.商品输出的加强D.清政府政策鼓励
解析:选D “在1895~1901年间”这段时间没有“清末新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其经济政策基本没有得到执行,故B项错误;“在1895~1901年间”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主要为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

5.甲午中日战争后,原有洋务企业多数进行了改制,如1896年湖北机器织布局实行股份制改造后,“竟盈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旧债外,仍余三万金”。

这一现象说明( )
A.清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危机
B.企业经营日趋具有新活力
C.洋务运动最终走向了破产
D.中国企业开始股份制尝试
解析:选B 材料反映了洋务企业经过改制后由亏转盈,这说明改制促使企业焕发新活力,B项正确;材料现象无法说明清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危机,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部分洋务企业进行改制,而不是破产,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进行改制,D项与之不符。

6.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抽样调查)》,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 )
B.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C.政府颁布多部法律,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解析:选B “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这一现象出现于鸦片战争后,而非20世纪上半期,故A项错误;从图表上看,1930和1933两年,“女工人数”比1920年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相关,故B项正确;无论从材料中还是从史实中,都无法找到颁布妇女地位提高的文件,故C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指在一战期间的史实,故D项错误。

7.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党在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

30年代后期,在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土地,实行减租减息。

这一变化( ) A.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缺乏持续性
B.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C.表明南方阶级对立超过北方地区
D.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选B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30年代后期,在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土地,实行减租减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为了最大限度争取农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为了争取地主阶级对抗战的支持,故B项正确;前者国共阶级矛盾突出,后者反映的是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是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最大限度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故D项错误。

8.(2019届高三·保定调研)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交通、材料等实行统制,对财政金融进行统一筹划,并部署有关部门立即执行。

这些举措( ) A.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B.导致物资匮乏财政困难
C.旨在进行国防经济动员
D.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C 根据材料“1937年7月”“对粮食、交通……立即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对重要物资和财政金融实行统制,旨在进行国防经济动员,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C项正确。

统制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战争是导致该时期物资匮乏、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

9.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 .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解析:选C 材料只是反映西药房门前挤购人数多,看不出得疾病者数量,故A 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药品的态度,故B 项错误;结合教材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且材料中挤购人群中甲客购物盲目抢购,故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品是哪国的,故D 项错误。

10.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C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D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解析:选C 轻工业占民族资本的比例下降,并不代表轻工业生产下降,故A 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1935年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而1941年纺织业和食品工业比例迅速下降,冶炼业、机械金属业比例急剧上升,这是不正常的,故B 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重工业占比迅速上升,结合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可推知重工业比重上升是为军事服务,故C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族工业结构的变化,不能体现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故D 项错误。

11.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四年的经济建设情况,出现表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B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C .国家经济政策的偏差性
D .新科技革命调整经济结构
解析:选C 从表中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四年的经济建设情况,包括粮食
产量、国家职工人数、国家财政收支等情况,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只能说明粮食产量的情况,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数据方面不可能严重恶化,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而“大跃进”片面发展重工业,国家职工人数不断增加,这两项运动也使国家财政收支不断恶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信息,故D项错误。

12.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

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

十年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

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

这一历程反映了(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
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
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
解析:选A 由材料1982年、1998年的时间信息,结合材料中1982年换房到1998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买房取代了换房”,可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换房到买房的发展历程,而非房屋的产权和使用权问题,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生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是执政之要,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从换房到买房的发展历程,并未涉及政府管理职能,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届高三·铜川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

当时修建的铁路主要有:1881年修建的唐胥铁路;1891年至1894年修建的关东铁路;1887年至1893年修建的台湾铁路。

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处于经济上考虑。

直到后来才逐渐认识到战备和国防才最离不开铁路事业的发展。

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

——摘编自翟光润《中国铁路的发展及影响》材料二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

现的原因。

(12分)
(2)对比材料一、二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发展的变化情况,谈谈新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得出起步晚;据材料一“当时修建的铁路主要有:1881年修建的唐胥铁路;1891年至1894年修建的关东铁路;1887年至1893年修建的台湾铁路。

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处于经济上考虑”得出规模小,偏经济目的;据材料一“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得出未形成网络,分布不平衡。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治上,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西方列强的阻碍;思想上,保守思想的束缚,不受社会重视;技术上,自身技术落后。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的表格,把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分成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是分散建设,局部建设,仅考虑经济目的,技术不高;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是全国整体建设,股份制融资,关注多重目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从经济建设、群众出行、区域协调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四个角度回答。

答案:(1)特点:起步晚;规模小;偏经济目的;未形成网络;分布不平衡。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保守势力或思想的束缚;西方列强的阻碍;自身技术落后;不受社会重视等。

(2)变化:从分散建设到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从局部地区建设到全国整体建设;从政府投资到股份制融资;从仅考虑经济目的到关注多重目的;从技术不高到世界领先水平。

影响: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拉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电影发展史(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
解析:由材料五则信息可知中国电影业的产生发展历程,折射了近代社会时代变迁,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电影发展情况结合史实进行阐述。

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电影业受外国电影双重影响,也可以结合史实进行阐述。

答题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简明扼要。

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折射了时代变迁。

阐述: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揭露和批判封建礼教的电影《难夫难妻》正是这种社会变迁的反映;电影《爱国伞》、《和平之神》反映了列强侵略和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电影《铁板红泪录》、《塞上风云》反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共两党分裂对峙及走向合作抗日的时代主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电影业必然反映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各阶级救亡图存以及近代化不断发展的时代特点。

示例二:论题:外国侵略对中国电影业产生了双重影响。

阐述: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外国影片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诞生,说明随着西方电影及电影技术传入,中国的电影业兴起。

欧洲、美国进口胶片直接影响中国电影业的生存,美国好莱坞进口影片数量巨大,沉重打击国产电影业,说明中国电影业依赖西方技术,无法独立发展以至难以和外国电影竞争。

一方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兴起发展;另一方面,西方侵略与掠夺阻碍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