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阳光下的影子》光说课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阳光下的影子
情趣导入
谜语 有个好朋友,全身黑黝黝。 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 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想跟它说话,就是不开口。
谜底:影子
情趣导入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实验探究
东升
北
西
东
南
西落
中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太阳的东升西落
实验探究
北
西
东
南
实验探究
太阳:东—偏南—西
影子:西—偏北—东
北
西
东
观察后发现:
实验方法
制作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铅笔或一根筷子、平滑的木板、白纸、橡皮泥 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 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实验步骤
1.推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如何变化。 2.介绍简易的日影观测仪,需要哪些材料。 3.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4.汇报结果。
实验探究
我们的猜测: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程度小,如果无 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相同的条件: 两边坡度一样,喷水的高度一样,降水量要 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壤有植物覆盖,一块土壤没有植物覆 盖。
我们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题目:土地坡度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测:坡度越小,土地受侵蚀程度小,坡度越大 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当堂训练
二、选择
1.阳光下旗杆影子长10米,一会旗杆变短了,这种现象
发生在( B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2.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B )
A.形状相同 B.方向相同
C.长短相同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C )最长
A.早晨
B.正午
C.傍晚
课堂小结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 变化而变化,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6.4厘米 17.8厘米 18.0厘米
实验探究
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数据制作出柱状图
实验发现: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 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知识延伸
我国地域广阔,全国采用的都是北京时间。 北京地区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最高,影子最 短的时间应该是在中午12:14分的时候。
拓展延伸
“径流”浑浊,“雨水” 较清。 这说明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我们的发现:
土地表面的泥沙和粘土被水冲走了。 土地表面形成了沟渠 雨水比较干净,径流则浑浊。
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 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说说我们的推测和理由。
我们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题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探究
北
西
东
南
实验探究
北
西
东
南
实验探究
观察时间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实验记录
太阳位置和方向 东偏南 东偏南 东偏南 正头上
头顶斜上方 偏西
南偏西 南偏西 南偏西
影长 19厘米 17.2厘米 15.5厘米 12.8厘米 14.2厘米 15.1厘米
南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
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
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
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探究
北
西
东
南
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 的高低而变化。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 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实验探究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北
西
东
南
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 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 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 晷针和晷面组成。
拓展延伸
晷针
晷面
课堂训练
一、填空
1.日晷是根据( 太阳的东升西落 )原理制成的。 2.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
时间。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影 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相反 )。 4.我国采用的是(北京时间)。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随着太阳在 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 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关于光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西——偏北——东 长——短——最长 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雨如何影响土地
比较接水器里的“径流”与“雨水”有什 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相同的条件: 两边植物覆盖率一样,喷水的高度一样, 降水量要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地坡度大,一块土壤坡度小。
我们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题目:降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测:降雨量越小,土地受侵蚀程度小,降雨量 越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相同的条件: 两边植物覆盖率一样,坡度一样的土地, 喷水的高度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地降雨量大,一块土地降雨量小。
阳光下的影子
情趣导入
谜语 有个好朋友,全身黑黝黝。 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 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想跟它说话,就是不开口。
谜底:影子
情趣导入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实验探究
东升
北
西
东
南
西落
中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太阳的东升西落
实验探究
北
西
东
南
实验探究
太阳:东—偏南—西
影子:西—偏北—东
北
西
东
观察后发现:
实验方法
制作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铅笔或一根筷子、平滑的木板、白纸、橡皮泥 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 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实验步骤
1.推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如何变化。 2.介绍简易的日影观测仪,需要哪些材料。 3.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4.汇报结果。
实验探究
我们的猜测: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程度小,如果无 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相同的条件: 两边坡度一样,喷水的高度一样,降水量要 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壤有植物覆盖,一块土壤没有植物覆 盖。
我们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题目:土地坡度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测:坡度越小,土地受侵蚀程度小,坡度越大 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当堂训练
二、选择
1.阳光下旗杆影子长10米,一会旗杆变短了,这种现象
发生在( B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2.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B )
A.形状相同 B.方向相同
C.长短相同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C )最长
A.早晨
B.正午
C.傍晚
课堂小结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 变化而变化,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6.4厘米 17.8厘米 18.0厘米
实验探究
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数据制作出柱状图
实验发现: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 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知识延伸
我国地域广阔,全国采用的都是北京时间。 北京地区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最高,影子最 短的时间应该是在中午12:14分的时候。
拓展延伸
“径流”浑浊,“雨水” 较清。 这说明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我们的发现:
土地表面的泥沙和粘土被水冲走了。 土地表面形成了沟渠 雨水比较干净,径流则浑浊。
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 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说说我们的推测和理由。
我们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题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探究
北
西
东
南
实验探究
北
西
东
南
实验探究
观察时间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实验记录
太阳位置和方向 东偏南 东偏南 东偏南 正头上
头顶斜上方 偏西
南偏西 南偏西 南偏西
影长 19厘米 17.2厘米 15.5厘米 12.8厘米 14.2厘米 15.1厘米
南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
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
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
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探究
北
西
东
南
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 的高低而变化。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 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实验探究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北
西
东
南
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 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 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 晷针和晷面组成。
拓展延伸
晷针
晷面
课堂训练
一、填空
1.日晷是根据( 太阳的东升西落 )原理制成的。 2.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
时间。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影 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相反 )。 4.我国采用的是(北京时间)。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随着太阳在 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 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关于光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西——偏北——东 长——短——最长 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雨如何影响土地
比较接水器里的“径流”与“雨水”有什 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相同的条件: 两边植物覆盖率一样,喷水的高度一样, 降水量要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地坡度大,一块土壤坡度小。
我们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题目:降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测:降雨量越小,土地受侵蚀程度小,降雨量 越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相同的条件: 两边植物覆盖率一样,坡度一样的土地, 喷水的高度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地降雨量大,一块土地降雨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