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指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广州市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指引
一、广州市能源利用现状及“十一五”节能总体目标
(一)广州市能源利用现状
1.能源生产量
广州市能源以外部输入为主,自给量低.广州市目前的能源自给主要是水力发电,2005年为35.63 ×108kWh ,折合134.32×104t标准煤,能源自给量仅占消费总量的3.33 %,能源供应主要依赖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受外部能源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能源安全存在隐患。
表1 能源生产量
2.能源消费量
2005年广州市的能源消费总量为4029.29×104t标煤,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例在50%左右,原油消费比例为40 %左右,液化石油气的消费不足 3 %,清洁能源所占比重
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煤炭比例高不但造成能源利率低,产品的能耗指数高,而且环境污染严重. 广州市煤炭消费中90 %以上是原煤,由于大量煤炭直接或间接的燃烧使用,使得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烟尘、总悬浮颗粒物成为了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此外,大气污染还来自石油的消耗,使用石油类燃料,虽然能减少烟尘,但如果燃烧技术不清洁,氮氧化物的排放增加,成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来源,目前广州市的大气污染类型已不是单纯的硫化物污染,而是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混合型污染,呈现发达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因此,广州市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3.能源利用效率
广州市单位GDP能耗近几年的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广州市能源强度
广州市的单位GDP能耗由1995年的1.28t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0.78t标准煤/万元,体现了广州市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与先进国家的能源利用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二)广州市工业能源利用现状
工业是能耗最大的产业,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广州市的工业能耗占全市总量的60%。
与国内城市相比,广州
市主要行业的能耗指标已位居大城市的前列。
2005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3吨标煤/万元)均比低于北京(1.5吨标煤/万元)、天津(1.45吨标煤/万元)等城市。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市还有很大的节能余地,我市的工业能耗约为韩国的1.4倍,美国的1.8倍,日本的4.7倍。
占工业总能耗73%的8个行业33种产品的单位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与先进的用能水平相比,相当于多用能230 Mt/a标准煤,这部分耗能占我国总能耗的15%左右。
表3 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2005年)
行业本期产值综合能
耗
(吨标准煤/万
元)
本期比上年同期
增长(%)
合计0.36
# 农副食品加工业0.29 -3.3 食品制造业0.22 10.0 饮料制造业0.25 26.5 烟草制品业0.03
纺织业0.65 -5.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19 5.6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0.17 13.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品业
0.71 7.6
家具制造业0.11 10.0 造纸及纸制品业0.90 -6.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20 17.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27 3.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96 -8.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30 -18.9 医药制造业0.17
化学纤维制造业0.30 7.1 橡胶制品业0.46 -2.1 塑料制品业0.3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8 10.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87 -15.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6 -11.1
金属制品业0.23 15.0
通用设备制造业0.11 -15.4
专用设备制造业0.1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5 25.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10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0.10 11.1
造业
0.10 11.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0.15 -6.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29 3.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36 -14.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0 -0.9
2005年底,广州市工业主要能耗指标已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
在此基础上要实现“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任务相当艰巨。
(三)“十一五”期间的节能总目标
广东省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东省节能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广东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0.79吨标煤/万元下降到0.66吨标煤/万元。
广州市副市长在全省节能工作会议上代表广州与省政府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到2010年,广州市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0.7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62吨标准煤/万元,比“十五”期末下降20%(高于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年均下降率4.36%。
“十一五”期间对于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为:到2010年,百家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五”
期末下降16%以上。
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主要耗能设备能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二、广州市高耗能行业重点节能技术
(一)电力行业
发展多种能源发电,依据一次能源和负荷中心分布,优化资源配置。
优先开发建设水电;优化发展燃煤发电;发展热电联产和热、电、冷三联产发电。
大力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建设一定规模的风力电场。
发展大容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作为电网的调峰机组。
禁止新建燃油电厂。
在有天然气供应的地方,建设城市负荷中心分布式能源服务系统。
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和大型联合循环机组。
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应尽量采用60万kW及以上大容量机组,积极采用超超临界、超临界压力等级火电机组。
限制在大电网内新建常规30万kW及以下中、小型凝汽式机组。
新建大电厂必须选用高效辅机和自动监控系统,厂用电率不得超过5.9%。
积极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重点开发并推广适合国情的循环流化床(CFBC)及整体煤气化发电技术(IGCC),包括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电、冷、热多联产技术,积极发展30万kW及以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电机组。
煤粉锅炉发电要推广小油枪、等离子等少油和无油点火稳燃节油技术。
优化供电方案,逐步淘汰单机容量10万kW及以下常规燃煤纯凝汽小火电机组和单机容量5万kW及以下的以发电为主的燃
油锅炉,发电机组。
实施节能电力调度,限制能耗高的机组发电,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优化网架结构,加强无功补偿及调节能力,提高电网潮流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潮流。
开展电网经济运行调度,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推广并加强电网线损率分级管理、分压分线(区、站)统计分析、理论计算、小指标考核等线损管理制度。
加强用电管理和计量管理。
提高用户用电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
(二)钢铁及冶金行业
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准。
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
大型钢铁企业焦炉要建设干熄焦装置,大型高炉配套炉顶压差发电装置(TRT);炼钢系统采用全连铸、溅渣护炉等技术;轧钢系统进一步实现连轧化,大力推进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工艺,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充分利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可燃气体和各类蒸汽,以自备电站为主要集成手段,推动钢铁企业节能降耗。
焦化发展型煤炼焦技术,干熄焦大型化技术。
发展超高铁,低硅,低燃烧,高还原度烧结技术,推广低碳厚料层,混合料预热,热风点火和小球烧结等节能技术。
发展高炉大型化,优化炉料结构和长寿命技术,实现精料,高风温,高喷煤比,低硅冶金,建立高炉操作专家系统。
研发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炼铁新技术。
发展炼钢节能技术。
转炉向大型化发展,逐步实现负能炼钢;电炉炼钢采用水冷炉壁-泡沫渣埋弧熔炼及高电压,低电流供电熔炼技术;推广废钢预热技术。
开发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和双壳电弧炉等节能产品。
推广高效连铸,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近终型连铸技术
发展蓄热式加热炉技术,连铸坯热装热送,直送技术,汽化冷却技术等。
炼铁系统高炉技术应向装备大型化发展,实行精料、高压、高风温和低硅冶炼技术,建立高炉专家操作系统,全面推广高炉余压发电技术,高炉长寿技术。
提高喷煤比,煤粉置换比。
积极引进、开发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炼铁新技术。
烧结工序要坚持低碳厚料层技术,研发低硅烧结技术,推广小球烧结技术,热风烧结、混合料预热和热风点火等节能技术。
降低烧结机漏风率,开发烧结矿显热回收利用技术。
采用精矿烧结的企业,应逐步取消烧结工艺,改用球团工艺。
(三)石油化工行业
发展总体和系统用能优化技术,开发应用过程能量综合技术,优化原料和生产方案及生产操作控制。
广泛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加快工艺过程模拟、先进控制系统及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
完善和推广能量回收利用技术。
对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进行综合改造,坚持“压烧油”和“以热定电”的原则,降低系统自耗率和损失率。
开发和应用油品储运系统、回收放空
气体和减少加工损失方面的技术。
石油炼制提高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操作,降低加工损失。
乙烯生产优化原料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乙烯裂解炉,优化急冷系统操作,加强装置管理,降低非生产过程能耗。
炼油常减压蒸馏装置,应用夹点技术优化换热和预闪蒸等节能型流程;催化裂化装置,推广降低焦炭产率和减少装置结焦技术;芳烃抽提工艺过程,推广高效溶剂(四乙二醇醚、环丁砜等);用氢装置发展氢能优化技术;研究开发低能耗的过滤-吸附再生法;推广应用抽提蒸馏工艺。
研究开发加氢装置热高分流程的优化技术;采用液力透平回收压力能;开发、应用新型加氢催化剂、先进的反应器内构件和循环氢脱硫措施;推广延迟焦化装置规模大型化;推广应用双面辐射加热炉;推广装置间热联合技术。
特别是新建和扩建有集中控制、装置布局紧凑的炼油厂。
乙烯采用新技术改造老炉型,新建裂解炉要求大型化。
推广高效塔盘、填料以及高效换热器等。
推广在线烧焦技术,开发加注结焦抑制剂,在改扩建中采用先进的低能耗分离技术。
开发应用燃气轮机-加热炉(裂解炉)联合供电供热。
采用自动点火系统,提高火炬气回收。
(四)化工行业
发展低能耗合成氨工艺。
改进和发展工艺单元技术,包括温和转化,燃气轮机,低热耗的脱碳与变换,深冷净化,效率更高的合成回路和低压合成技术。
发展离子膜烧碱技术和氧阴极技术;推广节能型离心膜电解槽;推广烧碱改性隔膜+金属扩张阳极+活性阴极隔膜法电解技术;推广高效节能型蒸发技术和装置。
纯碱生产推广氨碱法真空蒸馏或干法加灰蒸馏技术,蒸馏废液闪发技术;联碱法高效淡液蒸馏塔技术,新型变换气直接制碱技术,高效换热设备节能技术,氯化铵结晶工序节能技术。
(五)建材行业
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逐步淘汰机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及其它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
玻璃行业发展先进的浮法工艺,淘汰落后的垂直引上和平拉工艺,推广炉窑全保温技术、富氧和全氧燃烧技术等。
建筑陶瓷行业淘汰倒焰窑、推板窑、多孔窑等落后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卫生陶瓷生产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
积极开发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防水和密封材料。
采用高效率的立磨或辊压机终粉磨生料制备系统,采用辊压机和钢球磨匹配的半终粉磨系统磨制水泥成品,提高水泥生产粉磨效率。
建筑卫生陶瓷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采用高速烧嘴燃烧,实现窑体耐火保温轻质化、窑炉大型化。
开发和推广原料干法制粉技术、原料连续粉磨、低温快烧和余热
利用技术。
开发和推广快速干燥器、单线规模大型化的大吨位球磨机、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砖机等节能用电设备。
墙体材料推广发展节能、节土、利废、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如高强装饰多孔砖、轻质高保温烧结空心砖、空心砌块、多排孔保温复合砼砌块及轻骨料砌块,加气砼制品,轻质板材等。
综合利用尾矿、工业废渣、煤矸石、粉煤灰、烟道灰等工业废渣生产废渣砖、内燃砖,砌块等墙体材料。
推广轮窑、隧道窑保温及热工系统综合节能改造技术。
采用高挤出压力砖机,降低砖坯成型水分。
推广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如利用焙烧窑热烟气干燥砖坯等。
石灰推广连续生产机械化节能立窑,提高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
推广石灰窑保温、废气及成品石灰显热的余热利用技术,提高石灰副产品回收利用。
开发石灰深加工新产品。
利用焦炉废气生产石灰。
(六)造纸行业
造纸化学制浆向深度脱木素蒸煮工艺,氧脱木素,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方向发展;采用高浓筛浆,高效精浆技术和设备;发展高得率制浆技术(如TMP,CTMP,APMP等)及中高浓漂白技术;造纸机采用新型脱水器材,宽区压榨,全封闭式气罩,热泵,热回收技术等;制浆,造纸工艺过程及管理系统计算机控制等技术。
(七)纺织行业
推广自动化、高效化纺织工业工艺技术和装备,缩短工
艺流程,提高效率。
棉纺行业推广精密纺、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和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等新技术;染整行业推广高效节水、节能型助剂和冷轧堆一步法、一浴法等新工艺,采用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高效节能的拉幅定型机等。
采用多效多级蒸发设备与技术处理印染的减液、化纤的酸液。
在印染、化纤行业中发展热电联产。
更新改造空调系统,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等。
印染行业的碱液、化纤行业的酸液,采用多效、多级蒸发设备。
提高传动润滑效率,降低用电损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