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的阐释力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ln5由于lakoff建立认知隐喻理论的目的在于解决隐喻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思维问题这一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所以其理论主要研究隐喻概念化中一般的常规模式以揭示人类的一般认识规律因此常规隐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是其主要研究对象以弄清表征在长时记忆中稳定的知识结构
第3l卷第5期
20lO年5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
第5期
沈莉:概念整合理论的阐释力及其应用
4.CIT和二语教学 束定芳指出:“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有着 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引和概念隐喻一 样,概念整合理论也为隐喻研究和认知研究开 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方
法。
度看,中国诗词中的“意象”一词最早作为两个 独立的概念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空间。有 关诗词意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意象”这个 复合空间进行审美和文化特征的阐释,即古人 所谓的“托物言志”和“情景交融”,等等。合成 理论可以为研究“意象”产生过程中所涉及的 复杂的、不易觉察的认知活动。在人物历史典 故中,寓言故事常被借用来进行人物塑造,这两 者之间相关联系的建立也需要借助于合成空 间。另外CIT在解释汉语复合词、汉语俗语、歇 后语和幽默语言等方面也同样具有巨大的阐释 力,也有不少学者开展了上述各方面的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弥补了概念隐 喻理论的不足,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的统一框 架,同时也为研究大量的其他认知活动搭起了 一个统一框架。Fauconnier指出,以往的语言 学研究中共同的缺点是将语言分割研究。…各 分支的研究成果往往彼此不相容,研究方法的 不当妨碍了发现和建立互相联系的普遍原则。 他认为只有将各种各样的事实综合考察才能找 到统一性和一致性。概念整合网络在竞争性优 先原则的制约下可以解释大量语言现象与意义 构建过程:虚拟事实、事件整合、语法结构、概念 变化、文学与修辞创新,等等。在他看来,纷繁
复杂的语言运用背后的基本认知过程——概念
合成,是个核心的、系统的、普遍的认知运作过 程。 另外,这一理论的巨大阐释力还体现在它 同样适用于其他一些语言,如法语、汉语(如前 所述),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了概念整合理 论可以用来解释法语的某些句法结构,等 等,[81这一理论是否能适用于其他更多的语言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概念整合理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成 熟,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四空 间模型以相似性为基础表现新显结构在合成空 间中得以产生的过程,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 很好的切人点,许多学者均从语言诸方面对其 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但要真正实现该理论所 声称的揭示言语解读机制的普遍性规律,还需 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 考文献]
Fauconnier和Turner。Coulson,Rohre,Fauconnier
Lakoff在其著作中总结了许多概念隐喻映 射来说明我们的思维和语言是隐喻性的,“在 每一个概念隐喻映射中,都有一套固定的语言 表达方式。映射是传统的,是我们概念系统的 固定部分。一1而概念整合理论认为合成可以是 固定的也可以是新颖的。我们常利用固定的投 射来帮助我们进行在线的概念投射。在线的投 射和固定的投射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投射;而是 固定的投射变成了固定的在线投射。¨1 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都认为隐喻 是认知现象而不是纯粹的语言现象,都论及到 概念范围之间语言意象的系统投射和推论结 构,因此他们被认为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解 释隐喻工作机制的两个理论。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1]Faueonnier,G.Mappings
万方数据
112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Models of
等在心理空f’日J理论基础一.卜探讨了一种普遍的认
知过程——概念整合。[Ij“1其巨大阐释力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CIT的四域心理空问 Lakoff认为隐喻理解涉及两个概念范围, 即喻体范围和本体范围。隐喻可以定义为从喻 体范围向本体范围映射的一种思维模式。而 Fauconnier和Turner则认为隐喻理解过程是四 个(或更多)心理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在概念 整合过程中存在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包含两个 输入空间的抽象结构的普遍空间,两个输入空 间将各自的元素部分地投射到一个合成空间,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意义和自发的结构。p’ 2.CIT有选择性的投射 Lakoff认为隐喻可以理解为从一个喻体范 围向一个本体范围的映射,映射是一整套本体 论的对应,根据这一套对应,本体范围的实体系 统地与喻体范围的实体相对应,因此,映射是有 方向性的。而Fauconnier&Tumer则认为结构 之间的投射是中心的认知科学思想,这样的投 射一般来说不是直接、单向和绝对的,输入空间 (1)的元素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再由 此射向输入空间(2);合成空间是一个平台,来 自两个空间的元素在此组织整合而产生新的结 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向普遍空间投射并在 此形成抽象结构;再投射回输入空间;两个输入 空问之间存在部分的对应连接,这样形成整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l-3l
No.5
Mav 2010
[文章编号】1004m5856(2010)05—0109珈4
概念整合理论的阐释力及 其应 用
,、,——-
பைடு நூலகம்


210046)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务管理系,江苏南京
[摘
要】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
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成为目前解释隐喻工作机制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的两域 模式可以为常规隐喻的工作机制做出合理的阐释.而Faue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模式却表现 出更强大的阐释力,它不但可以解释常规隐喻,而且可以解释虚拟空间、语法结构、谚语、新词、文学与修 辞等非常规隐喻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阐释力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概念整合是人们进行思维和活动,特别是进 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Fau— connier认为,整合过程是在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 基础之上进行运演产生第三个空间,即合成空 间。DI它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有选择地提取部分结 构,并形成层创结构。这样实施隐喻过程中的意 义构建就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概念隐喻理论的提 出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概念整合 理论则弥补了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的不足,二 者结合起来构成了比较完整的认知隐喻理论,同 时为研究大量的其他认知活动搭起了一个统一的 框架。B1概念隐喻理论的两域模式可以为常规隐 喻的工作机制做出合理的阐释。而Faueonnier的 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模式却表现出更强大的阐 释力,它不但可以解释常规隐喻,而且可以解释虚 拟空间、语法结构、谚语、新词,文学与修辞等非常 规隐喻的工作机制。
网络o¨1
3.CIT概念的在线投射
二、概念整合理论的巨大阐释力
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 形成的心理空间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是认知语 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 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 而构建的概念包。心理空问可建立起一系列的 概念,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位置、 现实等。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不断建立心理空 间,他们的建立要受到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制 约,这就为探究人们如何阐释与建构意义开辟 了新视野。但是这一理论只揭示了意义构建的 一些基本原则,对它们之问的内在联系、系统的 工作机制等问题还未来得及做深入的探索,
实际上。在二语教学中,CIT可以在以下几 个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1)语法中非真 实条件句的教学。实证调查表明,学生在学习 这~语法点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CIT 能很好地阐释此结构的意义构建,如果把这一 理论应用到语法教学中,相信学生能更好地理 解这一语法结构并掌握它的用法。(2)英语教 学中谚语、新词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在 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谚语和新词, CIT能挖掘出隐藏在其背后的文化等方面的背 景知识,并做出合理的阐释。该理论与大学英 语词汇教学息息相关,隐喻是使词汇意义发生 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解释“同音词、同义 词、一词多义”等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意 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CIT发展学生的深层 词汇知识,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加深学生 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词汇的 兴趣,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3)作为一 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操作,合成空间为理解英语 古典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有力的、不可或缺的认 知工具。从认知层面探究意象构建和解读的过 程中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和品位文学作品中深 层寓意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也能帮助学 生培养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4)翻译教学。 西南大学外院的朱响艳¨¨和渤海大学的王梅 等发表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其中王梅认为 “翻译作为特殊的语言使用形式和文化交流手 段,其本质是不同思维模式及文化层面的转换。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说明,译者同时拥 有源语和译入语两种思维模式是顺利将其进行 转化的前提条件;并指出翻译中的不同思维模 式及其不同表现形式的讲授是翻译课的重要内 容”。 5.CIT和中国古典诗词 CIT的巨大阐释力还体现在它能从认知层 面对中国的古典诗词意象的构建以及历史典故 中的人物塑造进行分析阐释。从概念整合的角
一、概念整合理论巨大阐释力的理 论基石
传统隐喻研究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
[收稿日期】2009一07—20
[作者简介】沈莉(1975一),女,江苏淮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和二语教学研究。
万方数据
110
哈尔滨学院学报
出了明确的界限:对“互相作用”的机制做出了 较为详细的描述;指出了隐喻的认知和创新功 能。但是他在隐喻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上存在着 一些问题,没有能够提供一套辨认隐喻的规则, 并且没有具体描述隐喻意义到底是如何产生 的。这些问题在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中得到 了解决。 在体验哲学观(embodied philosophy)的基 础j二,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也称映射 论)具体描述了隐喻的工作机制,即隐喻是由 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Lakoff&Johnson总结 了三类最常见的隐喻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 及本体隐喻。nl(n5’由于Lakoff建立认知隐喻 理论的目的在于解决隐喻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思 维问题这一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所以其理论主 要研究隐喻概念化中一般的、常规模式,以揭示 人类的一般认识规律,因此常规隐喻(即结构 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是其主要研究对 象,以弄清表征在长时记忆中稳定的知识结 构。(4】(p101)但是Lakoff的映射理论在解释新创 隐喻、新创词语、谚语、漫画、卡通等非常规隐喻 方面显得不够充分,无法揭示语言运用背后的 实时意义构建过程。Lakoff等人的隐喻理论促 使语言学家着手探究隐喻现象背后的认知过 程,特别是隐喻的意义构建与推理机制。20世 纪90年代以来,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Faucon. nier和Turner开始着手将两领域映射模式改进 为四空间模式,使之更具有解释力。
期,以亚里斯多德的“对比论”(theory parison)和昆体良的“替代论”(theory
of com-
of substi—
tution)为代表。传统隐喻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独 立于人的意识,语言是由一整套任意的符号构 成,这些符号本身不具有意义,但因它们对应于 客观存在的物质、特征或者关系,也便具有了意 义。但是这两种理论都将隐喻看作是词语层次 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将隐喻的功能看作是一种 “附加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同时他们都认 为隐喻就其结构和形式来看,都是正常语言规 则的一种偏离。 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始于Richards的“互 动论”。Richards提出人们使用隐喻时有两种 不同事物的思想在一个词或短语中活动。他分 别用tenor(本体)和vehicle(喻体)来指称这两 种互相作用的“思想”,隐喻则是用来指本体和 喻体发生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特殊语言现象。 Black在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发展完善了Rich— ards的“互动论”。Black为描述隐喻陈述结构 撰写了一套较为精确的术语;在“互相作用理 论”与古典的“替换理论”和“对比理论”之间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