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刘胜祥人生262022-11-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刘胜祥人生262022-11-10
寻找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
作者:刘胜祥朗读:李鹏琪
音频制作:刘亮
编者按:2022年11月6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气候落实峰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开幕,百余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峰会。

古特雷斯在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踏上了通往气候地狱的高速公路,我们的脚踩在了油门上。

”“面对气候变化,每个人都在为生命而奋斗,地球正在为气候变化付出代价”。

古特雷斯说,人类必须有决心行动起来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战。

面对气候破坏,我们必须实施适应计划。

目前约有35亿人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

温室气体排放正在威胁地球,本届气候大会必须商定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路线图,为生命而战。

我们如何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呢?请朋友们抽空听听下面的故事朗读!
由于人们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甚至大型养殖场动物们放的屁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并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称为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温度上升,全球变暖会使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这个过程尽管十分缓慢,但是冰川和冻土消融的那一刻还是让人惊心动魄! 特别是对生活在海岛中的人们,一谈到全球气候变暖的话题,他们一定会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

可能有一天他们一觉醒来,房子已经泡在海水中了。

通过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否能够寻找到全球变暖的证据呢?下面的故事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我和武汉大学胡鸿兴先生是忘年之交。

先生大我20多岁,开评审会时,他谈鸟,我说花,时间一长,我们成了好朋友,经常交流一些学术问题。

有一次,我和先生在神农架关门山前一张石桌旁相遇。


来,先生带着十几个学生每年都到神农架开展全球气候变暖的课题。

他向我详细询问了常见的几种攀缘植物,他突然问我,是否见过原来在地面攀援的植物现在改变了攀援方向,向空中攀缘了?我听后心中一惊,的确见过,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是何原因。

当我用目光寻求答案时,先生静静的喝着茶,一双深邃的目光看着面前的群山,这种表情我十分熟悉,这个答案需要我自己来回答。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努力地去寻找这个答案。

2010年,我和高艳娇、张垚、李妮娅等人在调查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过程中,发现葎草这种植物改变了原来在地面攀爬的习性,它向高达3米左右的芦苇林攀缘,最后葎草在芦苇林上方形成了厚厚地一层植被,大片的芦苇因得不到阳光而逐渐死亡。

芦苇是湿地动物麋鹿主要的栖息地,芦苇面积的减少直接威胁着麋鹿的生存环境。

保护区的同志们看到后也十分惊呀,他们以前没有见过这种奇观!
葎草攀缘到芦苇林上使芦苇林大片死亡(石首 2010)
2010年这次的调查,我还没有气候变暖与植物之间相联系的想法,在与胡鸿兴先生交流这个问题后,我对身边的植物开始留心起来。

2015年,我和长江大学胡蝶老师在调查汉江中下游湿地资源时,发现了一种在热带雨林中常常发生的植物绞杀现象在湿地也同样发生着。

葫芦科植物盒子草为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细,生长于山地草丛中或路旁水边。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盒子草茎上的卷须紧密缠绕在水生植物香蒲植株上,通过茎卷须缠绕香蒲或互相缠绕的方式向上生长,最终覆盖在香蒲顶端,使得香蒲因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不足,从而导致香蒲大片死亡。

我们还观察到,这种陆生的植物利用近岸水面生长的浮叶植物作为载体,用茎卷须作为支撑点,一点一点离岸向水中央攀缘。

《汉江中下游湿地植物绞杀现象初探》论文已经发表,但是盒子草生长习性的改变是什么原因却一直是个迷团未能解开。

科学的解释有时是来自大胆地猜想。

这里,我不仿也猜它一把。

一般而言,地表温度比气温要高。

当地面温度规律发生变化时,如温度升高后,地面攀缘的植物因为不适应高温而寻找温度比较低的区域,
向空中或者从陆地向水面攀援可能是一种生存的方式,这和我们人类在大热天从平原跑到山上去避暑是不是一个道理呢?
推理是在一个既定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能够找到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它的行为,那就使人信服多了。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攀缘植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观察它的习性发生了改变,则猜想和推理就有可能会发现真理。

非常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证据。

大麻科植物葎草家族中有三个种:葎草,我国除新疆、青海外,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

常生于沟边、荒地、废墟、林缘边。

啤酒花,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伊犁草原等地。

滇葎草,产云南禄功、富民、砚山等地,它们都是攀缘植物。

2017年7月,我和程智、叶勇和蔡丹亚等老师在新疆伊犁草原一座森林公园的边缘找到了啤酒花。

它和葎草一样,是多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和叶柄密生绒毛和倒钩刺,它的果穗供制啤酒之用,使啤酒具有清爽的芳香气、苦味和防腐力、形成啤酒优良的泡沫。

啤酒花强烈的酒花味道能够平衡麦芽汁的自然甜度并激发食欲。

伊犁草原上没有大量的汽车排放尾气、森林没有被砍伐、牧民们住在毡房里,没有钢筋水泥的房子,成群的牛羊放的屁被草原上的大风不知吹到哪里去了。

总之,伊犁草原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变化不大。

尽管离它很近的地方有大片的灌丛,啤酒花植物静静地攀爬在地表,没有出现向空中攀缘的现象,这与长江中下游同属植物葎草改变攀缘习性的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啤酒花(刘胜祥,新疆伊犁,20170730)
大尺度的环境对比似乎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在实验室里能否定量地测定全球变暖对攀缘植物习性的改变呢?想了很久的问题被思维敏捷的湖北大学李中强教授提出的一个设想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用不同功率的地暖线做实验,在不同的地温条件下看葎草和啤酒花植物攀援方向是否发生改变?或许能定量地说明这个问题。

我期待着这项科研成果早日问世!
20181026上午,我和伊美净公司桂柳柳工程师到武汉蔡甸沉湖
国际重要湿地考察。

保护区七壕保护站的尤行技术员告诉了一件令我十分吃惊的事情。

今年从北方来的大雁在这里盘旋了一阵,没有停下来就飞走了。

沉湖由于豆雁数量达到了近万只,加上其它的鸟类,总数超过了2万只,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2013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2000年我受武汉市林业局陈本哲处长所托,曾经对武汉市湿地资源进行过一次全面地调查。

其成果收录到《湖北湿地》一书中。

为了搞清沉湖豆雁的实际数量,在12月初的凌晨四点钟从学校出发,和武汉市林业局野保处副处长刘启垣(已去逝)赶到豆雁的集中分布区。

天还没有亮,但是我们在堤上一冒头,就被豆雁群的哨鸟发现,等我们走到它们停歇的地方时,除了一堆堆鸟粪外,大雁全部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我和刘家武老师通过数粪堆计算鸟的数量时,发现鸟儿喜欢吃的红穗苔草仅仅高不到10公分,上面的嫩叶都成为了大雁的美歺。

今天当我们到了红穗苔草集中分布区时,我不感相信我的眼睛,眼前是一片茂盛的草原,红穗苔草高达40公分高,河滩地完全看不见了,只见有积水的地方一小群白鹭和鸬鹚在那里游荡,昔日万雁齐飞、在很远的地方就听见大雁的叫声的景观完全消失了。

从历史记录来看,2018年红穗苔草萌发的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等到冬候鸟飞来的时候,此草的叶片已经纤维化程度很高了,对喜欢吃嫩草嫩根的豆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尤行技术员介绍,豆雁的腿比较短,它们无法在深深的红穗苔草里落脚。

湿地植物物候期的改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吗?它对冬候鸟的影响是如此严重,远飞的大雁还能够飞回到它的老家吗?
我不是气候方面的专家,或许是瞎猫碰到了一只死老鼠,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或许是张冠李戴,我的判断荒谬可笑。

但是,我仍然满怀感激之情写下了这一篇回忆文章来悼念我尊敬的老师和朋友,我国著名的湿地鸟类专家胡鸿兴教授,是他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引导我思考和观察了一个我不熟悉的科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