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学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娜丽莎之约》学习要点
第一篇:《蒙娜丽莎之约》学习要点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要点
一、词语积累
交涉: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
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
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
近义词
λ探访(询访)
交涉(商量)λ风采(风范)
淡雅(优雅)λ捉摸(思索)
衬托(烘托)λ幻觉(幻想)
深远(深刻)λ清晰(清楚)
细腻(细致)
λ朴素(俭朴)
温柔(温和)
反义词
λ暂时
(长久)
杰出(平庸)λ朴素(奢华)
悄然(明显)λ大方(拘谨)
温柔(暴躁)
λ清晰(模糊)
细腻(粗糙)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情景。
(2、接着具体介绍《蒙娜丽莎》画像。
(3、最后说《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给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质疑:课文以介绍《蒙娜丽莎》为写作目的,为什么
还要写大家排队等候欣赏画像的情景呢?朗读1-4自然段,三、细心体会
λ文章通过人们的等待的情景来衬托《蒙娜丽莎》的巨大魅力。
朗读5-7自然段,感受名画的魅力
课文是怎样介绍《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呢?请指出作者介绍的顺序。
感受画的整体
λ这是一个鲜活的女子,我们终于和她面对面了,虽然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λ我们仿佛看到她那一头的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这个画面似真似幻。
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λ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λ紧抿的嘴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的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1.画像概貌(尺寸、颜色)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
(2.面部表情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3.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
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4.优雅的身姿、交叠的双手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
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
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
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
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5.空旷深远的背景
达.芬奇精湛的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
λ重点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
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λ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神韵,让我们感到她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四、选读课文,理解句子
①《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λ“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点明了《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
能亲睹她的风采真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就有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慕名而来的长龙一样的队伍,于是队伍之长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②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λ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蒙娜丽莎”的心情。
③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λ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
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了人们无尽的猜测。
④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λ“我”亲睹了《蒙娜丽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
她的生动,她的温柔,她的美丽,她的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以
及深刻的印象。
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λ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λ(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
λ
能亲睹这幅画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就有了慕名而来的长龙一样的队伍,队伍之长远远地超出我们的想象,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λ(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周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
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挂了多年。
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
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
这幅画能够来纽约展出是多么地不容易,也是人们渴望的事情。
六、课外拓展:课文下面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
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27、蒙娜丽莎之约课堂练习:
一、选词填空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听不到一点声响。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用关联词组织成一句话)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缩句)第二篇:蒙娜丽莎之约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合作型教学法、图文对照法。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世界名画。
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预习检查,学生简单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画
2、激情导入。
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有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
板书:蒙娜丽莎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自由读文,读通顺、读正确。
检查读词: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指名读,正音。
)
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词语积累,选择4—5个自己认为需要记住词语写一写。
)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反馈交流。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⑴ 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
这是一个鲜活的女子,我们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谁来读一读?(指导读“那幅画不大……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老师仿佛看到了她那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这个画面似真亦幻,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
“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到这儿,你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称奇,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⑵ 引导学生观察肖
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
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指名读,评价(围绕“舒畅温柔”“略含哀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再指名读,齐读。
小结并过渡: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⑶ 引入资料: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
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
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
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⑷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⑸ 达·芬奇精湛的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
)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
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
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
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来介绍这幅画呢?请你准备一下,等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做讲解员介绍。
)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⑴ 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看出来的。
⑵ 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⑶ 队伍移动很缓慢。
五、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
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2、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激情朗读:(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
教师导引:我已经看到了蒙娜丽莎,我看到了她迷离的眼神,我看到了她迷人的微笑,我感受到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教师导引: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是她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灵,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
教师导引:我相信蒙娜丽莎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灵,已经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4、引入达·芬奇资料: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
(出示图画《最后的晚餐》)
六、课堂总结,谈谈收获
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她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1.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资料卡片,把从课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来。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
大小______
作者______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感受------------------------------2.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研究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和《说不尽的蒙娜丽莎》。
3.了解《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4.积累《蒙娜丽莎之约》中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11语3
张雅琴
第三篇:蒙娜丽莎之约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四)课前预习:
1、请同学们收集世界名画。
2、熟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
1、预习检查,导入新课。
(1)学生简单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画。
(2)词语检查。
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指名读,正音。
)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词语积累,选择4—5个自己认为需要记住词语写一写。
)(3)导入新课。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过。
在这座著名的宫里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今天我们就来见识这三宝中的一宝——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
2、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反馈交流。
3、细读课文,欣赏名画。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自然段是正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哪几自然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5—7段是正面描写。
1、2、3、8自然段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细读课文5—7自然段,说说作者怎样从正面具体描写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4)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A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这幅画的魅力? 师板书:不像是……而是……怀疑…… 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B蒙娜丽莎那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
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师板书:有时……有时……有时……有时……
问:有时……有时……有时……有时……说明了说明? 课件补充资料: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
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
83/100,厌恶 9/100,恐惧 6/100,愤怒 2/100。
读了这份资料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又有什么话想说?把你这种感情带入文字中读一读吧。
C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
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
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
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这段话是按什么观察顺序写的?身姿、脸、颈、双手、衣服、背景
D过渡:刚才我们从正面领略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魅力,作者还从哪些侧面对这幅世界名画进行描写?学习1、2、3、4、8自然段。
随机交流。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师朗读指导:拍着像长龙的队伍,为什么大家还能静静的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请他读。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队伍之长,人之多,从而显示了《蒙娜丽莎》的魅力。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我虽然在她面前之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为什么“在她面前之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
5、回读课文,写法迁移。
刚才我们在字里行间,从正面和侧面感受到了《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作者之所以能把这幅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放佛随同作者亲眼目睹这幅名画,是因为作者不仅把自己看到的名画进行描绘,更重要的是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让这幅画赋予了生命,请同学们再读全文,看看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出示图画《最后的晚餐》,师讲述壁画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情景。
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你也能学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写一段话吗?你也可以选择一幅自己收集的名画进行描写。
《蒙娜丽莎之约》教后反思
学校举办家长开放周,我是六年级老师,准备的课文是《蒙娜丽
莎之约》。
为了完成这个设计任务,我把这篇课文读了很多次,虽有一点想法,但是还是理不出什么头绪。
于是我就翻阅一些课文的相关资料,但是资料看的越多,受到干扰也就越多。
本来自己还有一点想法,被这些教材分析,教材建议一看,觉得自己那点想法很肤浅。
设计又搁浅了。
正当我无从下手时,忽然想起我们今年继续教育时陈老师在怎样开展教研课的评课会上谈起对阅读教学的看法,他说,阅读教学应该从习作的角度来教阅读。
回想他的话,我回过头再读读课文,仔细研究一下课文段落结构和写作特点,忽然有了设计思路,何不以写作的思路来教这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尤为重要。
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假如有所侧重,训练才有所落实,学生才有所得。
基于这样想法,我觉得高年级学生的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要教给学生的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和了解作者有序观察和描写事物方法,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定位“从写作的角度来教阅读”。
无论是字词的斟酌推敲,还是画面人物片段的解读,力求使人物立体鲜明。
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螺旋上升,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目标。
于是我马上行动起来,把教学环节分为五个板块,首先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利于课文学习,对名画有初步认识。
接着环节是:明确要求,完成自学,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不能盲目去学习。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自学,初识魅力。
这个环节,在学生交流自我学习中,引领从文章多方面描写中感受这篇名画的魅力所在。
第四个环节是感受魅力,体会写法:这部分教学是这课的重点,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即: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时注意勾画出插图描写的文字,引导学生交流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并从中感悟写作方法和有序观察和表达。
最后的教学环节是迁移写法,提高能力。
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课文习得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迁移到描写其他的名画或其他事物,致力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