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
告
作者: 伍小燕 (小学数学 广西钦州灵山小学数学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1 / 1433
发表日期: 2012-11-21 21:49:27
| 优秀 一、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具体表现:
1、学生目标
敢问: 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自身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
A、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B、善于启疑,提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学习背景,学习情境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
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C、教师要有热忱的工作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教师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我们课题组旨在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科研能力。
3、育人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研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4、科研目标:
(1)通过研究,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新体系,逐步摸索出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实用的做法。
(2)通过研究,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典型课案、课例、课件、论文、反思等。
二、课题研究内容:
1、问题意识理论。
2、问题意识,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研究。
3、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
4、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三、实验参与人员:
全校师生
五、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课题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2、负责课题研究指导的教导主任是学校课题研究主管
3、学校在活动组织相关制度制定、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筹备阶段
1、选题、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明确课题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水平。
3、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积累理论材料。
(二)、课题实验探索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2、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3、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推行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是师生平等相处,密切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教育方式。
"尊重、信任、沟通、理解、宽容、赏识"是实施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经验结晶。
(2)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我们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人、因时制宜地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修改,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巧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
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
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当然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情境的设置也迥然不同,方式是多样的,我们感到大致有: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点,触发学生产生问题;创设呈现带有问题意识的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学生通过观察产生问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趣味性的故事,使学生在联想中产生问题等。
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
(4)拓宽数学学习的领域,加深问题的深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深刻性。
例题教学后,通过探究质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例题,掌握规律,同时还可以促进其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加强思维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提问步入更深层面。
(三)、课题总结验收阶
1、收集、整理各种材料,完成材料存档工作。
2、撰写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及总结报告。
七、研究方法、措施:
(一)调查法:
1、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座谈、网络小调查、分类整理。
2、学生之间调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
(二)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教师经常更新教学观念,获取一些有关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经
验,珍惜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接受--反思--提升的反复探索中逐步整理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三)交流法:
定期(每月一次)开展20-30分钟的课题小结会,教师之间互动式的交流,及时吸取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做法,丰富每个人的自我认识。
(四)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八、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一)对问题意识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几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二)整理和归纳了一些实用的做法。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2、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在存钱时,让学生先合理的设计自己的存储方案。
4、布置实践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等等。
如:学习了升和毫升,让学生到超市观察各种饮料的容量情况;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算一算给家里的餐桌配玻璃,需要多大的面积?并鼓励学生"采集生活问题"活动。
这些活动的切实开展,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渐养成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学习兴趣浓。
5、拓宽数学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
如:让学生每周阅读一篇数学小故事,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成长的历程,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的程度,适当介绍数学史上的名题,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能力提高了,学生不满足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变得学习非常主动,学生经常能自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课堂上呈现着"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新气象。
而且这种学习品质会
迁移到其他学科。
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养成的想问、敢问的大胆品质直接影响到语文、英语等学科,他们所获得的质疑问难品质将带他们走向成功。
(四)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由于课题组成员的大胆实践,勤于探索,先后撰写出十几篇论文,形成了多篇教学叙事及反思。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中,课题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涵,翻阅各种相关资料,制作电子教案,制作课件,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课题组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意识得到了提高,教师也通过学生的提问,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地方,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促使实验班级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本次课题的研究为他们的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的促进了他们的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