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2008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4)
2008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5)
2009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12)
2009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13)
2010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18)
2010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19)
2011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7)
2012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8)
2013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9)
2013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30)
2014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37)
2014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38)
2015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44)
2015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45)
2016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50)
说明:本考试科目最新科目代码及名称为“802经济学二”,之前年份为“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008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规范经济学
2.供求定律
3.生产者剩余
4.洛伦兹曲线
5.自然失业率
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7.奥肯定律
8.汇率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试对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分析。
3.简述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4.试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分析。
三、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市场总供给函数是p=100-0.5(q A+q B),q A、q B分别是寡头企业A、B的产量,并且假定他们的生产成本都为零,试求寡头企业A、B的古诺均衡产量和市场均衡价格。
2.假定市场总供给函数是y S=2000+p,总需求函数是y D=2400-p,求:
(1)供求均衡点。
(2)总供给曲线有何形状?属于哪种类型?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2.试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2008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规范经济学
答: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规范经济学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经济事物应该如何运行,而不考虑经济事物的实际运行状况,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为个人或政府实现某种目标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方针和政策处方。
简而言之,规范经济学的目的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做出价值判断,回答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并提出“应该怎样”的问题。
凡陈述应该怎样的命题,成为规范命题,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2.供求定律
答:供求定律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内容: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要下降。
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
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
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
3.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 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图1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
令反供给函数为P S =f (Q ),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 0,厂商的供给量为Q 0,则生产者剩余为:
()0000d Q PS P Q f Q Q =-⎰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
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的部分。
4.洛伦兹曲线
答:洛伦兹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因此得名。
它是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是洛伦兹曲线。
如图2所示,ODL为洛伦兹曲线。
图2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如果所有收入集中在某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则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如果任意人口百分比都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线OL。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线OL,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且凸向横轴的曲线(如ODL)。
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兹曲线越凸向横轴,越接近折线OHL;反之,就越靠近45°线OL。
5.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
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
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
需求。
7.奥肯定律
答: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y-y f)/y f=-α(u-u*)。
其中,y为实际产出,y f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α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也就是说,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8.汇率
答: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
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减少,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增加,表示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
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
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交换的外币数量。
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
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机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
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
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q),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dMU(q)/dq<0。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或者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2.试对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分析。
答:(1)短期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
具体而言,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
如图3所示:第Ⅰ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劳动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
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 L、MP L两曲线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3的区间。
第Ⅱ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
这一阶段是从AP L、MP L两曲线的交点到MP L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L3到L4的区间。
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是递减的,这一阶段是MP L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L4以后的区间。
图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2)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Ⅲ阶段进行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
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Ⅰ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
因此厂商通常会在第Ⅱ阶段进行生产,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
即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是平均产量递减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区间。
3.简述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根据IS-LM模型,只要经济不是处于凯恩斯陷阱,政府支出的增加就会提高利率。
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提高,则投资下降。
即政府支出增加,减少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如图4所示。
图4挤出效应
在图4中,若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E,此时利率为r0,国民收入为y0。
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两种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此时经济均衡点变为点E′,利率上升到r1,国民收入增加为y1。
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
若不存在挤出效应,利率保持为r0不变,则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到y2的水平,而实际增加到y1,故挤出效应为y1y2。
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从挤出效应作用机制看,挤出效应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
如图4所示,IS曲线向右移动,如果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越大,而其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越小,LM曲线就越陡峭,则会导致利率上升越大,使得私人投资减少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
4.试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分析。
答: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如图5所示。
图5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图5中,总供给曲线AS 起初呈水平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当总产量达到y 1以后,继续增加总需求,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当总产量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 f 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
价格水平从P 1上涨到P 2和P 3的现象被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 f 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 呈垂直状。
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例如,图5中总需求曲线从AD 3提高到AD 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y f ,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 3上涨到P 4,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三、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市场总供给函数是p =100-0.5(q A +q B ),q A 、q B 分别是寡头企业A 、B 的产量,并且假定他们的生产成本都为零,试求寡头企业A 、B 的古诺均衡产量和市场均衡价格。
解:对于寡头企业A 来说,其利润函数为:πA =TR A -TC A =[100-0.5(q A +q B )]q A ;
企业A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A /∂q A =100-q A -0.5q B =0;
从而得出寡头A 的反应函数为:q A =100-0.5q B 。
寡头企业B 的利润函数为:πB =TR B -TC B =[100-0.5(q A +q B )]q B ;
同理可得寡头B 的反应函数为:q B =100-0.5q A 。
联立寡头A 和寡头B 的反应函数:
1000.51000.5A B B A
q q q q =-⎧⎨=-⎩
解得:q A =200/3,q B =200/3。
即寡头企业A 、B 的古诺均衡产量分别为200/3、200/3。
从而可得市场均衡价格为:p =100-0.5(q A +q B )=100/3。
两个寡头企业的利润为:πA =πB =pq A =pq B =20000/9≈2222.22。
2.假定市场总供给函数是y S =2000+p ,总需求函数是y D =2400-p ,求:
(1)供求均衡点。
(2)总供给曲线有何形状?属于哪种类型?
解:(1)供求平衡时,y S =y D ,即:2000+p =2400-p 。
解得:p=200,y S=y D=2200。
即供求均衡点为(2200,200),此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2)由于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故属于常规总供给曲线。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答: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幅波动,对农民收入和城乡居民生活,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①农产品成本因素
根据成本推动理论,农产品成本上升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种子费在农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但种子费对农产品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不可轻视。
人工成本是推动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些年在逐年攀升,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和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土地成本(地租)也是促进其总成本上升的另一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土地要素的稀缺程度提高,导致土地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迅速上升。
同时,化肥费、农药费之所以越来越成为推动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其与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涨有密切关系。
②农产品供求关系
商品价格波动幅度与其供给和需求弹性密切相关。
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小,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反之越小。
从供给来看,农产品生产既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又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其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不容易改变,因而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短期较小,所以无论源于供给方还是需求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农产品价格较大幅度的变化;从需求来看,其需求弹性一般较小,所以农产品价格呈“蛛网发散型模型”波动,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大起大落。
农产品生产有一定周期性,许多农产品具有自然属性的大小年差别,这同样会影响农产品价格涨落。
③市场信心不对称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忽高忽低或是部分农产品长期价位居高不下,这些无不是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多数种植者对市场需求信息又匮乏,使得农户本期的生产决策往往根据前期的市场价格,卖上高价位的盲目追风种植,“谷贱伤农”,当年没挣到钱或是赔了本的,就马上大量减少种植或不种植此品种,这些种植观念一直长期存在着,所以造成农产品价位与货量过盛或短缺的恶性循环。
④恶劣气候的影响
另一个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恶劣的气候打破种植成长周期与收成规律或是造成大量减产,收获期往后延迟或是由于气候影响颗粒无收。
我国疆域辽阔,极端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使得农产品生产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
⑤投机因素
我国农产品价格时涨时落,发生波动的原因与农产品中游资投机也有很大关联。
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不少国内外游资对农产品进行囤积推高价格,而政府对这方面的监管和处罚并不到位,使得农产品市场上投机行为经常发生,其后果是农产品的大起大落。
(2)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了农民收入的波动,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的投入均有影响。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加大了农民收入增长波动的频繁性。
由于农民预期价格而引发的产量变化,也会影响农民收入。
价格与总产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农业收入出现较大波动,从而影响了对农业的投入。
②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居民的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③农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农产品价格变动会引发下游产品,尤其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价格波动。
尤其是当农产品价格连续上涨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价格占比较高,所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往往会放大物价上涨的压力。
(3)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对策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极其剧烈的,因此必须稳定农产品价格,具体措施有:
①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同时用好调控这只手,在稳住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合理调整品质结构、种植结构;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加大对农户和消费者的服务,向农户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搞好农超、农社对接,搞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