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串级控制系统的优点,在设计实施控制系统时,还应当合理设计主、副回路及选择主、副调节器的控制规律。

1、主、副回路的设计原则
(1)副参数的选择应使副回路的时间常数小,控制通道短,反应灵敏。

通常串级控制系统是被用来克服对象的容积迟延和惯性。

因此,在设计串级控制系统时,应设法找到一个反应灵敏的副参数,使得干扰在影响主参数之前就得到克服,副回路的这种超前控制作用,必然使控制质量有很大提高。

(2)副回路应包含被控对象所受到的主要干扰。

串级控制系统对进入副回路的扰动有很强的克服能力,为发挥这一特殊作用,在系统设计时,副参数的选择应使得副回路尽可能多地包括一些扰动但这将与要求副回路控制通道短,反应快相矛盾,应在设计中加以协调。

在具体情况下,副回路的范围应当多大,决定于整个对象的容积分布情况以及各种扰动影响的大小副回路的范围也不是愈大愈好。

太大了,副回路本身的控制性能就差,同时还可能使主回路的控制性能恶化。

一般应使副回路的频率比主回路的频率高得多,当副回路的时间常数加在一起超过了主回路时,采用串级控制就没有什么效果。

(3)主副回路工作频率应适当匹配。

由于串级系统中主、副回路是两个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回路。

如果在某种干扰作用下,主参数的变化进入副回路时,会引起副回路中副参数振幅增加,而副参数的变化传到主回路后,又迫使主参数变化幅度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就会使主、副参数长时间大幅度地波动,这就是所谓串级系统的“共振现象”。

一旦发生了共振,系统就失去控制,不仅使控制品质恶化,如不及时处理,甚至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引起严重后果。

为确保串级系统不受共振现象的威胁,一般取
T dl =(3~10)T d2
式中: T dl为主回路的振荡周期;T d2为副回路的振荡周期。

要满足上式,除了在副回路的设计中加以考虑之外,还与主、副调节器的整定参数有关。

2、主、副调节器的选型
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和副调节器的任务不同,对于它们的选型即控制规律的选择也有不同考虑。

(1).副调节器的选型
副调节器的任务是要决速动作以迅速消除进入副回路内的扰动,而且副参数并不要求无差,所以一般都选 P 调节器也可采用 PD调节器,但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在一般情况下,采用 P 调节器就足够了,如果主、副回路频率相差很大,也可考虑采用 PI 调节器。

(2).主调节器的选型
主调节器的任务是准确保持被调量符合生产要求。

凡是需采用串级控制的生产过程,对控制品质的要求总是很高的,不允许被调量存在静差。

因此主调节器
必须具有积分作用,一般采用PI调节器,如果控制对象惰性区的容积数目较多,同时有主要扰动落在副回路以外的话就可以考虑采用 PID调节器。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