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它对我国的经济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及主要模式也是关注的焦点。
一、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关于它的内涵尚无统一界定。
准确定义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还是要挖掘金融的本质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现实。
从金融本质意义上看,互联网金融是资金供需双方摒弃实体中介机构的介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直接交易,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资本流动效率,实现金融资产灵活高效配置的商业模式。
在理想的状态下,互联网金融可以让资金以直接、自由的状态流通,不再依赖于金融中介,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控制信用风险,以达到公开、透明的理念。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第一,大数据分析。
互联网金融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之上,使得金融服务和产品定价的精度和效率提高。
在海
量的数据资产驱动下,前期积累了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整合自身拥有的数据库资源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传统金融行业的目标客户群。
第二,平等性。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客户,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却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网络金融模式下,人人都能够运用互联网金融的平台进行一定的投资借贷等金融活动。
第三,服务模式多样化。
目前网上金融服务模式主要表现为B2B(Business to Business)、C2C(Customer to Customer)及B2C(BusinesstoCustomer)三种模式。
目前金融服务的多数领域已被现代网络技术所融入,服务模式多样便捷。
(三)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大致可分为四个重要的模式:
1.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采用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借助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虚拟账户、虚拟货币等网上支付工具,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衔接的交易支持平台。
代表产品是支付宝。
2.P2P收集小额信贷,需要乞贷的人群和有出借能力的人群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资金流的借贷。
代表产品是大家贷。
3.众筹,其本质是利用网络良好的传播性,每个投资者只贡献少量资金,通过互联网向众多投资者筹集资金,向网络投资人募集资金的金融模式。
代表产品是众筹网。
4.金融收集营销,将既有的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特点结合开辟出新的投资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进行收集销售的行为。
代表产品是融360。
二、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用自身的优势为其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它高效、灵活,比拟传统金融,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1.低成本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一旦在前期通过高投入完成平台、信息收集模型与分析模型的建设后,其后期的运行成本将很低;另一方面,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信用评估、合同签约等交易成本上可以进行有效的节约。
2.金融产品创新性
互联网金融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崛起,有一个极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创新能力。
作为传统领域的金融行业多年来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发展法则,整个行业虽不时有所谓创新出现,但几乎无
颠覆行业盈利模式的大动作。
互联网金融一经诞生即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在为客户衍生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行业的细分拓展上展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
3.便捷性
利用互联网金融,客户进行交易和转账不再高度依赖于物理的营业网点,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实体网点,仅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终端或计算机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资金的划转和信用借贷,这就节省了排队等待的时间。
人们可以在闲暇时间浏览理财产品,办理理财业务,很好地运用了碎片化的资金和时间。
4.信息对称
在传统金融模式中,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资金需求方很难获得资金,资金提供者找不到好的融资项目。
商业银行会因为获取信息的成本高而放弃这些客户,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需求双方可通过人人贷、众筹网这些平台来查找匹配信息,从而使得交易要素透明、信息对称、定价合理。
(二)互联网金融劣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凸显出了一些弊端。
1.安全问题突出
金融服务分歧于普通的服务,评价的标准也不仅仅是服务本身,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否能够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
而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题目就是安全性没有保障。
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用户注册时,对客户的实在身份难以确认,尤其是在大额资金汇划时,只需输入设定的密码,风险性高,难以取得人们的信任。
2.没有政策红利
我国的商业银行享受国家体制和政策的红利,垄断和控制了大多半金融业务,在金融市场处于强势地位。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取得银行营业的牌照,不得不依靠商业银行来进行资金的存取和转账。
除此以外,商业银行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国家信誉支持,在金融这个关乎国家命脉的特殊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易陷入流动性问题
互联网金融除了具有金融属性外,还兼具一些互联网行业本身的特性,因此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更多。
此外,互联网金融业务缺乏有效监管,没有保证金和资本充足率等严格资本要求,资金的循环利用效率高,但是资金流相对脆弱。
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的用户大多把闲置的资金转入余额宝以获取较高的收益,但是余额宝可以进行“T+0”交易,用户可以随时对
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支取转账,一旦有突发情况,用户集中把余额宝内的资金大规模转出,那么余额宝就会因资金短缺而陷入流动性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分析
1.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恰恰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田,其发挥的“鲶鱼效应”所引发的自主利率市场化进程,要比监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容易得多。
例如:余额宝推出以后,让用户们看到了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真实市场利率,并帮助他们取得了更接近市场利率的收益,客观上又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与商业银行合作共赢
XXX关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既有合作的大概,又有合作的机会。
因而互联网企业应寻找与商业银行合作共赢的开展机会。
一是与传统金融业融合,将资金风险控制归入线下银行账户监管。
部分地域可通过资本运作、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引入成熟收集金融企业,帮助其开展中央收集金融,带动当地收集金融的开展。
因而,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二是在小微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创造了一种新的信贷模式,商业银行可以将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作为授信评级的指标,使小微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平台来增长存款额度。
(四)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威胁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威胁。
网络犯罪,黑客攻击的频繁出现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旦用户的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他们的资金将面临巨大的隐患。
1.收集系统风险
网络金融的大量业务的风控工作都是由计算机程序和软件完成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电子设备安全管理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运行最重要的技术风险。
又由于互联网的TCP/IP 协议过于简单,很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改造攻击,泄露个人信息,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调查表明,不同行业的网络黑客攻击速度有所增长,黑客可通过网络漏洞进入主机,窃取客户重要信息,破坏计算机系统等。
与传统金融相比,安全风险不会是局部的损失,一旦遭到攻击,将导致整个网络中止,造成安全风险。
此外,中国具有自主产权的互联网金融设备缺乏,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大多为进口,对金融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
2.用户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突破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机制。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开放的环境中生长,相互关联的单位很多,在与关联单位的合作中信息保护方面容易出现隐患。
比如,用户在一些非安全的环境下,来使用几个人的账号以及密码,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主体无法进行传统的盖章和签字,这样极易造成用户的敏感信息泄露。
此外,我国广大用户对自己的信息缺乏保护意识,常常让自己的信息如信用卡密码,交易账号在不经意间泄露给不法分子,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这些操作风险时刻威胁着互联网金融的安全。
3.法律监管风险
首先,互联网金融开展到现阶段,行业并没有同一标准的行为规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还处于起步阶段。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制度不多,关于一些重大题目的规定不敷深入,条则的可操作性不足,不克不及顺应收集金融业务的开展实践。
其次,由于监管的缺失,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会让一些监管不到位,难以监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以外,一旦发生题目,除了会威胁到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以外,还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业。
最后,我国的电子合同制不敷完善。
电子合同相关于普通的书面合同来说,
具有独特的无形性,很容易对其进行修改,从而使得电子形式的合同、签名的可执行性具有肯定的争议,容易导致法律纠纷。
因而,法律制度必须在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为实际合同纠纷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法律依据。
三、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对策
(一)完善配套征信系统建设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征信大多是通过线下完成的,不克不及面对面的审核。
因而可以将互联网用户的信用信息纳入到银行授信范围内,这样可以形成信息数据库。
从而进步融资效率和社会效益,便于金融监管和政策实施。
(二)进步风险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