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中小学有效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中小学有效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中小学有效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
学科教研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着眼“县域教学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名县”的工作目标,秉承对学校、教师、学生专业发展尽心尽职的指导思想,县教育局明确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教研意识、夯实教研实效的工作思路,强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和完善“以校为本、以研促教”的有效教研制度,发挥“教师自我反思、同伴真诚互助、专家点拨引领”的力量,创新各类教研形式,加强有效教学研究,打造“有效、高效、精品”课堂,努力开拓卢龙中小学教研活动新局面。
故此,为克服各校教研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有效教研的形式体现
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和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进行实践性研究活动。
各校要结合县学期初教研工作计划,明确学校、教研组学期教研重点,确保单周学校集体教研、双周教研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合理设置教研分工,融合集体备课任务,实现教研活动的计划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一脉相承。
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案例分析、反思交流、问题跟进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合作型教研
强化合作意识,确保教研活动时间,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准确把握课标,深入了解学情,促进教师对教材教学重难点的剖析、教法学法的精选、教具学具资料的搜集、教学流程的预设等相关事宜的沟通交流,互帮互学,变“孤军作战花自赏”为“集体奋斗果共享”。
(二)反思型教研
要求讲课教师在教研组公开课后三天内将教学反思整理上交,实
现自我点评,总结教学得失,一周内教研组要进行观课后的议课改进教研活动。
引导教师将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平时教学中学科教师也要主动反思、客观审视自己的常态课,及时提炼经验,内化后形成文字积极向省市教研报刊投稿。
在反思中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养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人。
(三)会诊型教研
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市局倡导的“主题式跟进教研”活动方式,实现教师“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研形式转变。
大力开展学科小课题研究,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研究思路,提高“科研促教”的实效性。
1.问题征集,即每位教师人手一张“问题征集表”,随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2.问题搜集,即教研组长定期将学科教师遇到的问题进行搜集,归类整理。
3.集体会诊,即通过领导与学科教师商议后确定会诊主题与形式,每学期一至两项,进行集体会诊。
4.课堂实践,即问题提出者通过教研组商讨的解决策略,找出可行办法,再经课堂实践进行效果验证,之后总结提炼,成效显著的可着力在全校乃至总校进行推广。
县教研室将结合“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对各学科进行教学策略的指导,利用市、县级各学科观摩课机会进行全县性的示范点评,让老师们理解好在哪里,今后努力方向,优点发扬,不足说透,以便教师具体教学中借鉴改进,努力实现既有理论提升的指导,也有实践操作的引领的双重功效。
二、有效教研的活动策略
(一)营造情境环节
本校本学科常规固定教研活动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提高教研实效。
如果是一学期两次左右的跨校跨学科集体备课、总校学科联片教研、县“一托三”城乡教研联谊时,教研组长(主持人)应让学科教师有开口介绍、彼此熟悉的机会,帮助部分教师纾解怯场心理。
比如教师
可先做自我介绍,或根据原定的研究目的,提出这堂课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等类似的问题,经过这样轻松宽松的“短时热身”,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深入教研交流做好铺垫。
(二)互助交流环节
在观课议课中,引导教师思维碰撞、引发不同观点争辩是高效教研活动的理想呈现状态。
就学校、学科教研而言,大多数教师自感理论底蕴不足,不太敢与人直接辩论;因此如何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秉持“各抒已见、集思广益、同异共存、内化吸收”的真诚态度,实现有序交流中“表达、倾听和互动”的环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收获教研实效是我们开展各类学科教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关键。
1.“我说我的”—各抒已见。
在上课教师作了教后反思之后,所有观课者人人对这堂课发表改进建议。
要求有三:一是依次说,可按一定的顺序;二是限时说,在规定的时间讲完;三是只说自己的,不对他人意见发表看法。
由此促使每个人都能学会精确、简洁、有序地表达思想,都能独立而不受干扰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2.“我说大家的”—集思广益。
在“我说大家的”过程中,每个观课者边“倾听”他人意见,边归纳这些建议,并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归纳”的低要求:一是罗列所有的看法,不遗漏;二是去掉重复的;三是说明不同意见的。
“归纳”的高要求是将意见适当分类与综合后再说,如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习效果呈现甚至教师板书等。
由此促进每个人都去高度关注、高效倾听别人说话,避免因对某一方面的意见有兴趣而“偏听”。
3.“大家互动说”—反思提高。
这里的“说”指向课堂中的教学细节,更多的是对课堂流程、细节改进的讨论交流,少有教学思想的孤立争辩。
当然,细节后面也有理念的支撑,这需要每个教师尽可能自己去思忖。
这里的“说”首先是一种换位思考,把自己作为上课老师,设想授课的改进;其次是主动结合自我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可作为改进依据。
不同的或有些区别的观点,在“柔性碰撞”中互相吸取、交融,或仍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不损害他人。
个人认识的改变是通过教研互助、教师的再次自我反思实现的,
而群体智慧就在这一轮轮的表达、倾听、互动中受到激荡、得到提升。
这一模式主要解决教研活动中教师如何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真诚教研的问题。
它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加工能力,让教师通过交流获取他人的智慧。
其中的关键是,每位教师在参加教研组研讨之前,必须对本次活动主题、观课内容及学段训练目标做足课前功课,这样才能在研讨交流时每个教师都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情表白,让更多教师从“默默无闻”的教研守望者成为研究主体。
这种交流方式不仅评课议课时可试行,学习或讨论某个专题(问题)时也可采用,应该用这种形式改变当前时间长、效率低的教研弊端。
(三)尝试改进环节
1.二次设计。
上课教师吸纳教研组交流中提出的建议,融合个人反思心得,按新课标理念进行设计,并在下一轮上课前向大家说课——新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已经作了怎么样的改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估计课堂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在达成教学目标上自己的把握等等。
这些观课者听课前必须获取,这样才能对照上课教师的预案有目的地听课,感受这节课的成败得失。
2.重点观察。
观课者按学生是怎样学、教师是怎样教的,将课堂事实与预设教学设计进行对照。
观察的重点:体现设计新意的地方,针对上课教师教学风格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联系本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等。
观课者还要注意依托教材及课标,准确把握课堂关键之处,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发现或疑虑,记下头脑里突然闪现的改进思路。
(四)反馈分享环节
在一个专题(课例、问题)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集思广益,把“怎样的改进更好”作为中心话题,让大家分享研究成果:变一个人的经验成为共同财富,使一个人的教训成为共同警觉,化一个人的困惑成为共同课题。
反馈可以现身说法,把自己摆进去,也可以由推己及人再到推人及己;可以在正式教研活动中进行,也可以通过平时三言两语的课间交谈实现;可以在口头交流中分享,也可以在学科主题的共同研究中达成共识。
教研组长的作用是敞开心扉,用自己的教
学经历(成败蕴于其中)作铺垫,引领教师反思。
三、有效教研的基本要求
(一)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各总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心教研组或教研组,实行“总校视导员统领、学校教学领导主抓、各教研组长负责”的三级责任机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研制度。
各总校要强化对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设管理,每学期每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至少开展两次。
县城实验小学和农村乡镇总校以自愿结对的方式建立的“一托三城乡教研联谊校”,每学期至少活动一次。
城乡联谊校、中心教研组活动之前要电话通知教研室,县学科教研员要主动参加城乡教研联谊校、中心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两次。
(二)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要努力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教学研究状态,凸显集体备课和团队研究的教育智慧。
学期初,要依据县教研室、本总校的工作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联谊校、总校中心教研组、学校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联谊校活动内容根据双方需要共同协商安排,中心教研活动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总校自行安排。
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重要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
教研组活动内容及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研究课、观摩课等。
活动时间、地点要提前通知相关教师。
真正让每位教师参与活动全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切实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做好记录,及时整理资料
城乡联谊校、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提倡采用县教研室统一编制的表格式记录,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统计、学期教研要点、具体活动安排表、每次的活动记录(时间、地点、人员、主题或专题、过程及摘要、总结与反思等)。
活动结束后,由教研组长负责及时搜集整理活动过程材料。
(四)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每学期临近结束,各所联谊校、各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要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研主题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从而使每次教研活动都能成为开展学科专题研究的途径,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
(五)各类教研组职责
1.成员职责
视导员职责:协调、指导、督促、落实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确立各学段的教研思路,参加中心教研组的活动。
教研员对本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工作负总责。
城乡联谊校、中心教研组长、学校教研组长职责: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命题研究计划等,在视导员指导下确立本组活动内容,对本组成员的出勤、活动情况做好记录,以及学期末教研活动的各项总结,及时进行教研资料存档。
乡镇兼职教研员职责:配合视导员、中心教研组组长,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提出的建议和问题,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性地撰写教育随笔,在本总校内及时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2.考核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作用,使各类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教育局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评估范畴,统一考核学科教研组成员的出勤、学习、活动效果等情况。
根据考核结果,每学期教研室将对教研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人员优先奖励,学校要在年度考核、职务评聘等方面予以适度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