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协会2017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协会三模考试
历史题签
考号:姓名:
一、选择题(从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
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帝。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的黄帝陵,因为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华侨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2. 西汉政府设立的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机构是:
()
A. 宣政院
B. 伊犁将军
C. 驻藏大臣
D. 西域都护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汉政府设立的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史称()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朝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唐太宗的繁盛时期称为“贞观之治”,B项为正确答案;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和景帝开创的,A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开创的,C错误;康乾盛世是清朝开创的,D错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4. “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此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答案】B
5. 以下人物中,不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①岳飞②文天祥③戚继光④林则徐⑤邓世昌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属于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民族英雄通常是指抗击外来民族的侵略的英雄人物,而选项①岳飞、②文天祥属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不属于民族英雄;而选项③戚继光(抗击倭寇);选项④林则徐抗击英国侵略;选项⑤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属于民族英雄。
因此只有选项①②不属于民族英雄,符合题意,故选A。
6.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7.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民主”与“科学”
B. “自强”与“求富”
C. “民主”与“共和”
D. “扶清灭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8. “戊戌变法”中甘为流血变法牺牲的人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李大钊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甘为流血变法牺牲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光绪帝授谭嗣同四品卿衔,担任军机处章京,参预变法。
变法失败,他拒绝劝告,不肯逃亡,被杀于北京。
因此只有选项C 符合题意,故选C。
9. 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地概括遵义会议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 ()
A. 开天辟地
B. 焕然一新
C. 生死攸关
D. 光明前途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概括遵义会议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会后又由毛泽东等负责军事指挥,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才使得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0.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日军南京大屠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浴血奋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他谈论的
是:()
A. 井冈山会师
B. 西安事变
C. 百团大战
D. 重庆谈判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在政治上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2. 20世纪50年代人们“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
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董存瑞④雷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旨在考查识记能力。
①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期间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口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②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遵守潜伏纪律,最终被烈火吞噬的英雄人物;③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期间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人物;④雷锋是20世纪60年代艰苦创业年代的模范人物;所以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包括黄继光、邱少云。
故选A。
1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于1953年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提前完成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列不是“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是:()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D. 青藏公路通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是“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1953年—1957年,选项ACD取得的成就是在这一期间的;而选项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因此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14. 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汕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厦门的相关史实。
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15.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加以运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新时期。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16.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的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
B. 民主集中制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律平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有利于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7. 阿拉伯数字现在被世界广泛使用,它的发明者是: ()
A. 中国人
B. 印度人
C. 波斯人
D. 阿拉伯人
【答案】B
18.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是:()
A. 莎士比亚
B. 达•芬奇
C. 但丁
D. 伏尔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在是,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的长诗《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但丁的地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因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的长诗《神曲》,所以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成为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
A. 柏林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关系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最后遭到全歼的惨败,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
不久,法西斯
轴心便开始瓦解。
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0.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 “北约”成立
B. 马歇尔计划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冷战的相关基础知识。
美苏冷战自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开始,到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最终形成。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二、组合列举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7分)
21.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
他是。
(3)就任大陆军总司令并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是。
【答案】( l)蔡伦 (2)袁隆平 (3)华盛顿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因此回答是蔡伦。
(2)根据题干信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育成了世界上第一批强优势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因此回答是袁隆平。
(3)根据题干信息“就任大陆军总司令并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美国独立后,依据《1787年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因此回答是华盛顿。
22.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秦朝(2)三大改造的完成(3) 萨拉热窝事件 (4)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回答是秦朝。
(2)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回答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3)根据题干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因此回答是萨拉热窝事件。
(4)根据题干信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因此回答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三、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3. 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晋文公。
错误:改正: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
错误: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美国。
错误:改正:(4)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错误:改正:
【答案】(1) 错误:晋文公改正:齐桓公
(2) 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改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错误:美国改正:英国
(4) 错误:马歇尔计划改正:杜鲁门主义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在春秋争霸中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
因此错误:晋文公,改正:齐桓公
(2)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决定放弃进攻城市,转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此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改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根据题干信息“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
应运而生,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英国一度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因此错误:美国,改正:英国
(4)根据题干信息“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因此错误:马歇尔计划,改正:杜鲁门主义
四、史料解析题:(24题6分,25题7分,26题7分,27题5分,共25分)
24. 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
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显得特别耀眼,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哪一事件?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
《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成为哪一变法运动的序幕?
(3)20世纪初我国发生了一场反帝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做出重大贡献,这场革命的名称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什么?
(4)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什么事件?
【答案】(1)洋务运动
(2)“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
(3)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
【解析】(1)由“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3)由“20世纪初我国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由“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到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称为新文化运动。
2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往今来,沧桑巨变,台湾与祖国大陆始终血脉相连。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余光中《乡愁》材料二: 2005年4月29日15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这是六十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历史性的会谈,开辟了两岸关系新的前景。
材料三: 1980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渐渐被打破。
到大陆探亲、访友、旅游、经商的台湾同胞不断增多。
目前,台湾当局也开放了大陆民众赴台湾旅游观光。
...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元朝时加强对(今台湾)的管辖。
清朝时在台湾设置,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
(2)中国历史上台湾曾三次与祖国分离,又两次回归。
①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②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③第三次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3)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答案】(1)琉球台湾府
(2)①郑成功②《马关条约》
③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①由“元朝时加强对今台湾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今天的台湾称作琉球。
②由“清朝时在台湾设置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
(2)①由“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
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
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②由“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
③由“台湾第三次分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形成今天局面。
(3)由“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的基本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代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构想,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
(4)谈谈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26.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革命或改革。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欧、北美兴起了一股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他们通过革命和改革,纷纷扫清了资本主义前行中的障碍。
在这股时代的浪潮中,日本、美国、沙俄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改革和革命使他们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直到今天,他们仍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美、日、俄三国都进行了哪些革命或改革。
(2)通过改革和革命,美、俄分别扫清了资本主义前行中的什么障碍?
(3)在这三个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中,哪两个国家更为相似?
(4)美、日、俄的革命或改革,使他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3)俄国和日本
(4)顺应潮流的改革和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和革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等。
(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1)由“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俄三国都进行的革命或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861年美国总统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②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③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由“通过改革和革命,美、俄分别扫清的资本主义前行中的障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美国南
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3)由“在美、日、俄三个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中,更为相似的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是俄国和日本,因为他们都是通过改革的,而美国是战争。
(4)由“美、日、俄的革命或改革给我们的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应潮流的改革和革命是推动社
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和革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等。
(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27.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
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
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
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
材料三: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
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材料四: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在1789年的一天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监狱,法国
大革命开始了………
——摘自《人类与社会》
(1)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请据材料一指出相关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的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用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文献为它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4)根
据材料四,请写出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献。
【答案】(1)公民大会
(2)《权利法案》;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
(3)1787年宪法。
(4)《人权宣言》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伯利克里时期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