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超重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超重与失重》是一节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课。

本节的授课是针对的学生,学生的基础很薄弱。

学生对超重失重的认识很模糊。

授课时想增加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同时纠正一些日常错误观念。

课堂从带孔的水瓶静止时有水流出,而当同样的水瓶做自由落体时水就不再流出引入课题。

提出一个问题:
1、平时用弹簧测力计侧物体重力的时候,物体应该处于什么
状态?
2、为什么应该处于平衡状态?
3、弹簧测力计测的是什么力?
4、不处于平衡状态的话,示数还等于重力吗?为什么?
本节课就以这四个问题为主线,在对四个问题的解决中展开教学,利用实验观察定量推理等多种方式,得出超重、失重概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得出新知识;总结新规律。

再利用新规律解释新现象,利用体验、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影音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了一次:“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到科技,到社会”的探究过程。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素养培养。

二、学习任务分析
1、全体学生去体验“电梯中测体重”,发现现象,整理数据,提出困惑。

2、分析并思考测力计测的到底是什么?
3、观看视频,完成表格,得出超重失重的定义以及总结归纳物体处于超失重的条件。

4、用牛顿定律定量推导人对秤压力的表达式,进一步通过理论
推导验证总结何时物体会出现超重状态何时物体会出现失重
状态。

5、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究和实验探究,共同协作,再通过几个
趣味探究实验,让学生正确利用超重和失重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同时让学
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6、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但学生对相关新事物新情
况了解较为片面,不能很好地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应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成为终
身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2)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3)知道超重和失重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4)体验“下蹲起立过程中测体重”
(5)学生通过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6)学生体验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7)学生通过交流,提高协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矿泉水瓶,体重计
2.视频资料:电梯的升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以及太空授课
五、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学生对解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对定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将超重、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

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容易把生活中说的有些“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把物理学上的失重误认为是物体“失去重力”;容易把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联系。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
手与合作能力,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以下目标:
1、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超重失重,理解了超重失
重的实质,知道了物体处于超重失重的条件。

对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应用进一步熟练。

加强了小组合作,培养了团队意识,培养了爱国情怀。

锻炼了认真观察记录的习惯,并从中发现总结规律。

2、学生参与度高: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能学有所获。

还有一部分同学能够主动走上讲台给其他同学展示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3、在交流体验活动中,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掌握
情况还是不错的,令人满意的。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

《超重失重》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表现其一: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但生活中的一些认识可能是错误的,在纠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其三,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意在激发学生情感价值。

《超重失重》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2.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板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最小的是()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以加速度大小为g/2匀加速上升
C.升降机以加速度大小为g/2匀减速上升
D.升降机以加速度大小为g/3匀加速下降
3、质量是50kg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作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示数是多少牛顿? (g=10m/s2)
(1)升降机匀速上升;
(2)升降机以0.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3)升降机以0.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4)升降机以重力加速度g加速下降;
《超重和失重》教学反思
在上《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的时候,我以探究式教学法贯穿整个课堂,穿插使用启发式和引导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
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其科学精神。

为了让学生能在任务驱动之下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我在课前给学生发了学案,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且根据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学习过程设计好表格,使课堂教学能做到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引导学生从超重失重的现象归纳出本质。

下面是我课后的一点体会和感悟:
1、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从哪入手,因此要求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提示学生从运动和力这两方面去进行分析,如果疏于引导,就会拖延时间,导致后面教学被动。

2、完全失重的演示实验,在这里采用矿泉水瓶自由下落,让学生观察漏水的情况,由于下落太快难于观察,本节课采用了让两个学生面对面站好,亲自体验是否有水溅到身上。

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并能引发思考:为什么静止时水能流出,自由落体时,水就不再流出?
3、最后交流体会的几个问题算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及提高。

不足之处:如果电梯升降的视频换做是每个学生亲自体验记录的结果,学生印象会更深刻,效果一定会更好。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成功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他们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讨论、交流、体验,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仅掌握了应学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超重失重》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

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2)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3)知道超重和失重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4)体验“下蹲起立过程中测体重”
(5)学生通过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6)学生体验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7)学生通过交流,提高协作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