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谈一谈你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
题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
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2、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反映世界的认识活动,是意识活动,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在意识指导下的人的实践活动因意识
的参与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其次,意识活动有能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描摹、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因其主观性能够超越现在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并创造一个现在世界中没有的理想世界或幻想世界。
意识能超越经验,超越时间,从而能创造新事物。
意识如果不会复制现实、不会创造,那么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
再次,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
意识先是在观念范围内把知识和价值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现实世界上所没有的、理想的、人所需要的事物,这种理想的事物以理论、观念的形态存在着。
这理论、观念可以变成实践的目的,通过指导实践,然后转化成现实的东西,精神变物质。
这个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过程。
因此说意识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
意识通过实践对世界的改造使“自在自然”变成“人化自然”。
人越来越生活在意识所创造的“人化自然”世界之中。
意识,尤其是意识中的科学在近现代世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最后,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灵魂和肉体、意识和身体的关联极为密切。
身体好坏会影响情绪、思维、态度;反过来人的情绪、思维、态度也反过来影响和控制人的身体及其生理活动。
许多疾病是心因性疾病。
负面的情绪,心态会对人体的生理过程产生消极影响,而乐观的情绪,健康的理性,崇高的精神境界则对人体生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答案2:
辩证关系: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Q物质决定意识,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
1、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2、辩证关系是什么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IOO分,共100分。
)
“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是在冷战结束后逐渐流行起来的,但它所表达的经济发展趋势早已开始出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1: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已经出现了。
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美国和苏联对抗带来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要素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世界真正进
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
除了波音飞机、莱曼汽车等生产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国,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看“松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政治统治与管理面临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局部经济波动极易波及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危机和社会动荡,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货币金融连锁式的崩溃,以及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对待经济全球化,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
国家、每个民族。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2: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20世纪末期,随着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从仅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各国经济日益融合成一个全球经济的整体.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各个国家.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某种变动,都难免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来看,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首先,是世界经济的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电脑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大量普及,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到全世界,把全球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不仅信息产业本身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新产业,而且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都已经或正在实现信息化.其次,是世界经济的市场化.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愈益深化。
4、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和渗透性越来越强,任何国家要想置身于这一潮流之外而求得较快发展
是不可能的.就整个世界经济而言,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间加强经济协调与合作,从而能缓解经济发展中的重重困难,能完成一国力量所难以承担的重大发展项目;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有可能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各国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全球范围的专业化协作.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它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全球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热切关注的热点.该文从政治学、经济学的角度和层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标志、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全人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应如何趋利避害,共同发展.最后,作者用发展的眼光,站在长元的高度,表明了自己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的观点.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IOO分,共100分。
)
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1:
(1)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3)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4)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各国之间也有较大差别。
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
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人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
3、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每个国家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参考答案2: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
无论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都极其深重,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
革命的主观条件也已成熟了,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成熟壮大,能够正确地分析革命的客观条件和和革命队伍的自身状况,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运用各种斗争形式,直到发动武装起义,进行武装斗争,取得了革命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熔铸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它在实践中产生,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并且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
力。
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给我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不断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IOO分,共100分。
)
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1: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得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Q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还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
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节的控制,人类早就有所认识。
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限制的。
首先,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
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现实生活规律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发挥能动的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则只能导致行动的失败。
其次,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约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一个时代的实践只能实现特定的目的,试图超越时代实践水平的限制,只能流于空想。
参考答案2: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即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俗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多少反映了这个道理。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IOo分,共100分。
)
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但与此同时承
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和能力。
这种作用和能力具体表现为:
第一,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即根据人的需要和价值取向能动地选择认识对象,不仅能认识对象的现象,而且能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意识能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即意识使实践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更成功、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特别表现在它的创造性上。
无论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都不是简单地重复或再现客观世界,而是意识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这个过程融进了人的价值评价和对美的追求,使得客观世界能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地加以发挥。
第一,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无论做什么工作,只有把握了这项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性,我们才能有自由,才能将工作做好,而不能任意蛮干Q不尊重事物的规律,为所欲为,就不是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会导致挫折和失败。
第二,在实践中要正确发挥意识认识世界的能动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以用于指导实践。
第三,正确发挥意识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Q这就要求我们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规律提出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计划、目标,并通过实践一步一步地加以实现。
总之,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把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既要反对盲目夸大意识能动性的唯意志论,又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
参考答案2:
意识的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