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之中见真情——欧亨利小说《麦琪的礼物》之美学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难之中见真情——欧亨利小说《麦琪的礼物》之美
学意蕴
在美国的文学史上,作为家喻户晓的、有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之誉的欧·亨利,原名叫威廉·悉尼·波特。
他素以诙谐幽默著称,其高超的写作技巧给人印象深刻。
他的作品多取材于普通人物,用细腻的文笔勾勒出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讴歌真善美,抒发对美好人性的关怀。
1899年圣诞节前夕,他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在监狱中完成问世,作品极为畅销,从此欧·亨利的名字也就名声鹊起,广为人知。
他之所以以欧·亨利为笔名,主要是为了纪念他在药店里当学徒的叔父,当然也是因为他当时还在监狱服刑,采用笔名发表易于被人接受。
此后,直到1910病逝为止,他的佳作应运而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欧·亨利以其杰出的艺术才华和聪明智慧创作了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白菜和皇帝》。
这些作品中,《麦琪的礼物》可谓他的巅峰之作,脍炙人口。
下面笔者将从他小说巧妙的故事情节、精湛的艺术特色以及独特的主题寓意来展开论述。
一、情节剖析
这篇小说通过一对年轻夫妻在圣诞节日来临之际,双方都想方设法送什么样的礼物给对方来展开。
小说的取材看似并不特别新颖,但却耐人寻味。
深爱着丈夫的德拉,卖掉了自己多年留着的长发,只为了能在重要的圣诞节买上一条能和丈夫的金表所能匹配的链子。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同样深爱着妻子的吉姆,却以卖掉祖父传给他的金表为代价,在大商场给妻子买了一把她一直梦寐以求的梳子,好让她梳理那一头秀丽的头发。
小说在这个啼笑皆非的场面中戛然而止,带给我
们深刻的对真爱无尽的反思,意犹未尽,回味不已,充分展示了欧·亨利式的“含泪的微笑”,具有强烈的美感。
故事的开头以一段简洁的话语来说明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氛围。
通过德拉的人生观来侧面说明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通过视角的不断切换,如对他们家走廊邮箱的投递情况来显示他们生活的落魄。
贫穷的人在拜金主义为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很难交到朋友,邮箱都是冷冷清清的。
这也反衬出小说的主旨“患难之中见真情”,这个情既有朋友情,更有亲情和爱情。
德拉一直在思索着给自己心爱的吉姆买件什么样的能够衬得上丈夫的圣诞礼物。
小说是这样描写的:“她两眼闪闪发亮,可不到二十秒钟,便黯然失色。
”从中我们可以想象,既然她对自己的秀发有如此狂热的爱,到底是什么能让她的神态有如此快速的转换?从惊喜到失望,那真是人生中的一大悲剧。
德拉自认为家里最值钱的两件宝贝是自己的秀发和丈夫的传家之宝金表,那头如瀑布般的秀发能让希巴女王的珠宝和珍贵的收藏品都黯然失色;丈夫完好保存的从祖父留传下来的金表,哪怕是所罗门见了,也要翘胡子呢。
夸张手法在这里的运用已达到了极为幽默的效果。
直到德拉恋恋不舍地出门,进入了一家经营各类美发产品的商店。
“索芙朗尼夫人,经营各类头发商品”,原文中是这样描绘的:夫人长得肥胖而略显苍白,可面若冰霜,同“索芙朗尼夫人”这个名字一点也不沾边。
原来,在史诗《被解放了的耶鲁撒冷》里,索芙朗尼是个舍己救人的大英雄,她承认了自己并未犯过的罪行,换来全城基督徒生命的安全。
此刻,我们再对比回想起这个店的主人索芙朗尼,将形成鲜明的比照,贻笑大方。
卖掉了自己珍贵的长发换得了二十块钱。
她想着可以用这个钱去为丈夫买礼物了。
接下来是她不畏艰险跑遍全城所有商店,给丈夫挑选了她自己认为最匹配金表的表链,直到心满意足地回到家。
可见德拉对丈夫的爱,让人感到极为温暖。
回到家后,通过她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描写,体现了她的矛盾心理和现实的冲突,不能肯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能为吉姆理解。
在这里,德拉纯真、善良而美好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当吉姆准时回到家,看到德拉的那一瞬间,“那神情不是愤怒,不是惊讶,不是反对,也不是厌恶,不是德拉预料中的任何一种表情。
他只是带着这种奇特的神情怔怔地盯着她。
”德拉轻描淡写地说:“亲爱的,你不要为我感到难过,不要介意我的长发,它会很快长出来的……。
”德拉的善良在那一刻,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让人珍惜、动容,让人备受感动的呢?
“你把头发剪了?”字面的含义是吉姆不大愿意去相信自己的妻子已经没有长发的事实。
实际上,那把新买的梳理长发的梳子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至此,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体现得淋漓尽致。
“剪了,卖了钱给你买礼物。
”面对吉姆的再一次疑问,德拉只得承认自己的秀发已经卖掉换钱的事实。
“但是没有人能比得我对你的爱……。
”在这里,德拉对吉姆的爱既是深沉的,也是用实际行动去体现的。
接下来文中首次出现了麦琪的礼物这个提法。
让人啼笑皆非的戏剧化一幕出现了:当德拉打开吉姆送给她的圣诞礼物,发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梳子在自己剪掉长发后奇迹般地出现了。
接着是德拉给吉姆礼物的时候了。
互相交换礼物在西方的圣诞节是个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的礼节风俗。
吉姆的一系列动作是“倒在旧
睡椅上,双手枕在头后,微笑着”。
这句话的背后暗含的是丈夫对妻子的爱,通过卖掉金表才能给妻子买圣诞礼物,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
在这里,丈夫不急着表明自己,而是以一种不紧不慢的描绘去展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爱。
最后,文章用“三博士”的历史典故来借喻现实生活中的这一对小夫妻,他们按照一种礼貌原则和习俗交换了礼物。
尽管这个礼物是暂时派不上用场的,这和当年耶稣出生时,东方三圣带来的礼物是一样的,是耶稣暂时也用不上的,但是还是充满了爱,令人动容。
二、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夸张的表现手法
在小说的第九个自然段里,欧·亨利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极具夸张的笔法来渲染人物形象,以期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
当叙述到吉姆的那块金表时,不禁惊叹道:“哦,那是块从祖父那辈流传下来的宝贝,相比之下,所罗门所看管的珍贵物件,明显都相形见绌了,都能让他嫉妒恨到眼热,直接上翘胡子……。
德拉的秀发若能有机缘让希巴女王见识,那么女王的珠宝和那些名贵的收藏品也会为德拉秀发的美所惊叹的。
”通过对情节的具体分析,读者可以感受到这是欧·亨利在对全文主题的一个铺垫。
如此柔美的秀发和饱含深意的金表以及对这些珍贵的身外之物的舍弃,显出真爱的宝贵和高尚。
也就是有了这些铺垫,小说的结局才不至于显得突兀,而是在人意料之中,也在想象之内。
(二)借喻对照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题目是《麦琪的礼物》,相传在耶稣降生的那天,共有三位来自东方的智者为了庆贺耶稣的生辰,带来了三件礼物,分别是金子、乳汁和药。
据说这
三个东方智者的行为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圣诞节馈赠礼物的习俗。
在西方社会,作为和中国的传统节日同等重要的节庆日,现在是要相互馈赠礼物传情达意的。
这种对耳熟能详的《圣经》典故信手拈来的描写,也是他的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巨大魅力所在。
在文中,德拉和吉姆因为生活窘迫,艰难苟活,可他们都深爱着彼此,都想为对方在如此意义重大的节日里准备一个好的礼物,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在小说的最后一个段落,欧·亨利借用麦琪的这个历史典故褒扬了这对身处难处,可依然相爱的年轻夫妇。
这在当时的社会下,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他们就是麦琪的化身,就是现实的麦琪。
(三)形象生动的细节描绘
文中多次出现细化的数钱次数,小说的第一个段落就数了不下三遍,“一块八角七分,其中的六角还是硬币勉强凑出来的”,而且还是从日常贫困的生活中抠挤出来的。
圣诞节在西方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国人的春节,过个节都没钱买个像样的礼物,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难过。
第八段落里,从女主人公站在镜子前面形影自怜的画面,“两只眼睛闪闪发亮,可不到二十秒,便又暗淡下去了。
”德拉内心深处为自己的长相还有那柔美的秀发而自豪,可是为了深爱的丈夫又不得不做出牺牲,这便是爱的奉献,无私而伟大。
一个善良、体贴的美好妻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顿时鲜活起来,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三、独特的主题思想
永恒的爱情在创作中一直都是作家趋之若鹜的话题。
在欧·亨利众多的短篇小说中,各个层面均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普通下层的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富翁、资本家、流浪汉、警察等,涉及到爱情这一主题的短篇还有《爱的牺牲》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故事》以及《财神和爱神》等。
作为欧·亨利的爱情名篇之一,《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被收录到小说集《四百万》中。
在文中两个人都深爱对方,愿意为对方全力投入奉献,他们是不求回报的贫穷青年男女。
他们分别用实际行动卖掉心爱的头发和祖传之宝金表,最后真相大白。
文章结构和主题通俗易懂,感人肺腑。
爱情的正能量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欧·亨利的另一篇爱情小说中,《爱的牺牲》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当你热爱着什么东西的时候,没有什么牺牲是做不到的。
”通过文章最后的点题,我们知道这是欧·亨利在用褒义的情感去赞扬这对小年轻刻骨铭心的爱情。
让我们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欧·亨利——这篇小说作者的部分人生的情感经历:1887年,他与新婚妻子亚瑟尔·艾斯德斯结婚,育有一子一女。
随着大儿子的不幸夭折,随着他的夫人艾斯德斯由于身患严重的肺病于1897年与世长辞,女儿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这篇《麦琪的礼物》发表于1906年,不同的学者对不同的作品主旨有不同的诠释,笔者更赞同这是欧·亨利借用故事中的这对身处困境的青年男女的真爱,来缅怀他过世的发妻艾斯德斯。
描述小市民的普通生活是欧·亨利一贯擅长的手法,通过对美国下层社会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侧面烘托,来揭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差距。
后来,欧·亨利的情感经历也颇受折磨。
在1907年,在遭遇了和自己青梅竹马的女孩闪婚闪离的爱情苦果后,现实的苦楚和烦闷很快地击垮了欧·亨利的身心。
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冷漠的,通常的价值取向是向钱看,崇尚拜金主义。
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正如另一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曾说过的那样:“世界上的任何一处地方,贫穷总不是那么方便的。
但也就是在美国,贫穷被指为耻辱。
”
文章中多次重复的“一块八角七分”,还有吉姆的复姓,验证了那句“虎落平阳被犬欺”的真理。
在有钱的时候,连信箱上的名字也多点。
相反,当作为一家生活来源承担者落魄的时候,连复姓的字体也变得模糊了。
这些都是为了揭示主题,在这篇小说里,交织着友谊和爱情,爱人之间首先要是朋友,真爱的伟大和不求回报的奉献,这才是闪着光辉的内核人性之美,永不褪色。
四、结语
小说《麦琪的礼物》延续了欧·亨利惯有的风格。
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物,为了放大这种真挚而伟大的爱,而让它处于困境。
同样有着也来自于社会底层的阅历,欧·亨利对小人物多舛命运同情的同时,也是在影射着自己的生活,饱含了身处逆境仍然不屈不饶的精神面貌。
生活的不易和情谊的伟大通过比照,要表达的爱情主题得到了深化。
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再艰难,再困苦,最后也会变得美好而幸福,这时候,困境只能为人世间的内在真爱所让路。
小说的主人公为了对方,都愿意去主动奉献,做出伟大的牺牲,为了对方,都暂时失去了自己心爱之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但是他们得到了世间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真情。
金钱买不到爱,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虽然文中最后描写的是两个“笨人”,但是在所有馈赠的礼物中,他们的礼物是最为珍贵的,这同样也是他们伟大爱情的见证。
用小说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本文的分析吧:他们就是麦琪,他们的礼物,也就是麦琪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