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_科学类书籍推荐及理由-科学类的书有哪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类书籍推荐及理由-科学类的书有哪些
科学类书籍推荐及理由
一、《自然的魔法》
[英]理查德道金斯著,[英]戴夫麦基恩插图,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魔法”是五花八门的。

在科学方法出现之前,我们祖先用超自然的魔来解释世界。

古埃及人说女神奴特吞噬了太阳才有黑夜。

维京人相信彩虹是神通向地球的桥梁。

日本人猜想世界被驮在一只巨大鲶鱼的背上,当它摇摆尾巴时,地震就发生了。

这些都是奇异的魔法故事。

但还有一种魔法,它在我们发现那些问题的真正答案的愉悦里,那就是自然的科学的魔法。

《自然的魔法》由理查德道金斯所著,《自然的魔法》融合了清晰的思想实验、眼花缭乱的插图和稀奇古怪的事实,解释了奇异多彩的自然现象。

物质是什么构成的.?宇宙有多老?为什么大地像零碎的拼图?海啸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那么多动物和植物?第一个人是谁?这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图解探秘故事,它不仅从各门学科寻找线索,还让读者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

二、男孩的冒险书(6册)
[英]康恩伊古尔登,[英]哈尔伊古尔登,男孩的冒险书编委会编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男孩的冒险书》是一本从8岁到80岁的“男孩”都需要的冒险书,书中既有吸引孩子的有趣玩意,也能触动成年人的怀旧之情。

让你学会如何搭建一间树屋,如何把燧石打磨成箭头,如何制作隐形墨水,如何用纸来做一个水“炸弹”,如何才能折出世界上最好的纸飞机,甚至造一辆滑板车。

告诉你一个优秀男孩应
该具有的品质:怀有好奇心、勇敢、懂礼貌、勇于接受挑战……然而,这些品质对于当代男孩来说似乎已渐离渐远。

人们不禁陷入深思:我们该如何把男孩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
三、《故事中的科学》(11册)
郭晶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本套丛书入选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
提起“科学”,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它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人只能“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科学并不高深莫测,科学早已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都处处可以发现有科学之原理蕴于其中。

即使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其中也往往蕴含深奥的科学知识。

这本书将带你发现你身边的科学奥秘。

四、汤川秀树合集
[日] 汤川秀树著,于康译,译林出版社
这部合集包括《眼睛看不见的东西》、《现代科学与人类》、《人类的创造》、《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四本书。

这四本书全部出自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这位科学家从小长在日本普通文化家庭,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喜爱中国古籍。

在所有获得过诺奖的物理学家中我们少有机会深刻了解经历东方文化熏陶的人是如何看世界的,四本书中虽然有时会介绍自己关于介子(mesotron)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生活的感受和顿悟。

五、《写给小学生看的相对论》(4册)
[日]福江纯著,[日]北原菜里子绘,肖潇、李秀芬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吴岳良院士审定推荐,伟大的科学从小学开始学起!包括《月亮与苹果的法则》《变慢的时间》《黑洞谜团》《爱因斯坦的梦想》四册书。

光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呢?时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每个人的时间都不一样?运动得越快,时间过得越慢?去宇宙旅行能够让人保持年轻?宇宙中真的有黑洞吗?黑洞真的会吞掉所有的东西吗?谜一样的黑洞到底有哪些奇特的性质呢?相对论会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六、《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英]托尼赖斯著,林洁盈译,商务印书馆
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艺术家联袂演绎一幕幕迷人的自然历史冒险故事,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携您加入未知领域的探险,与历史伟人一起遨游世界 !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

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

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

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

你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

七、《3D打印打印未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D打印:打印未来》介绍了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的模式,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直接制造产品,从而带来了制造工艺和生产模式的变革。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二十几年,但是已经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国防军工、工程教育、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得到应用。

增材制造作为一项新技术,尤其是不同于传统生产模式
的新技术,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业界高度重视,特别是将其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更成为近一个时期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八、《数学之美》
吴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几年前,“数学之美”系列__原刊载于谷歌黑板报,获得上百万次点击,得到读者高度评价。

读者说,读了“数学之美”,才发现大学时学的数学知识,比如马尔可夫链、矩阵计算,甚至余弦函数原来都如此亲切,并且栩栩如生,才发现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这么有趣。

这本书就是把高深的数学原理讲得更加通俗易懂,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数学的魅力。

读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学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如何化繁为简,如何用数学去解决工程问题,如何跳出固有思维不断去思考创新。

九、《心外传奇》
李清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忌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

外科医生李清晨以冷静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揭示了这一独特历史进程中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

一群与死神展开殊死拼杀的拓荒者,为拯救万千生灵的性命毅然走进一片荆棘丛,为原本必死无疑者开辟了一条生之路,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心脏外科。

十、《有趣的科学》(8册)
[英]温斯顿著,金蓉译,科学普及出版社
科学就是高不可攀的吗?科学探究就是神秘而枯燥的吗,科学教育就是“板着面孔”的吗?才不是呢!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

《有趣的科学》系列正是以不大的篇幅,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科
学世界。

在这套书中,科学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还可以在动手做中切身体会其中的道理,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

10本值得推荐的科普书
人们通常会忽视科学的趣味。

这种心智的享受,有人从学习科学、研究科学中得到,也有人从阅读科学、欣赏科学中得到。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对此十分看重,他的两部口碑甚好的科学读物《别闹了,费曼先生:科学顽童的故事》(吴远程译,三联,)、《发现的乐趣》(张郁乎译,湖南科技,),便是贯穿这种享受的极佳范本。

其共同特点是将作者天马行空的思想、“逢场作戏”的调侃、恶作剧与不同凡响的见闻经历融汇一炉,故事引人入胜,语言生动诙谐,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科学人生景象。

曾与费曼有过较多交往的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是一位深具远见卓识与人文情怀的智者。

他的代表作《宇宙波澜: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邱显正译,三联,1998),以丰富的科技“案例”和细腻的个人体验,对科技应用与发展的过失进行了真诚的反思,并提出了因应之道。

《反叛的科学家》(肖明波等译,浙大,)收入了戴森的近作。

它彰显出作者对人心与科学史的深刻洞察,以及探讨科学、伦理和信仰时的新视角,行文典雅,立论高妙,值得一读。

除了费曼与戴森,西方其他一些著名科学家撰著的综合性科学读物引进我国后亦广受青睐。

这些科学家兼作家的共同特点是知识广博、学养深厚、叙事技巧娴熟,并且都善于利用自己所专长的研究与观察体验,引导读者去思考周边事物及现象背后所蕴涵的道理。

推荐阅读5部:理查德道金斯著《解析彩虹》(张冠增等译,上海科技,),史蒂芬杰古尔德著《干草堆中的恐龙》(传神译,江苏科技,),史蒂文温伯格著《仰望苍穹》(黄艳华等译,上海科教,),刘易斯托马斯著《细胞生命的礼赞》(李绍明译,湖南科技,),利昂莱德曼等著《上帝粒子》(米绪军等译,上海辞书,)。

国内知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撰写的科学读物,也不乏精彩之作:路甬祥院士著《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中国科技,),以科学家的敏锐眼光和洞察力,回顾了科学的多个重要领域的创新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杨焕明著《“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科学,),以给第一位“克隆人”的信开篇,用科学、生动、有趣的语言诠释了生殖、生命、生育、克隆、克隆人等问题。

陈润生、刘夙合著的《基因的故事》(北京理工,),以清晰的线索、简练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反映和解读了基因科学进展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活变化。

微波技术专家甘本祓的《航母来了:从珍珠港到东京湾》(科学普及,),将大量的科普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所描述的美军轰炸东京湾不仅是军事历史,也是科技历史的篇章。

科学阅读,科学史方面的作品自然不能缺席,但这类读物真正能让人读得酣畅并咂摸出味道来的却不多。

下面推荐阅读的这5部作品,均以其充满感性和魅力的笔触,饶有意味地表达出探索之趣与理性之美。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雷斯潘根贝格等著《科学的旅程》(郭奕玲等译,北大,),江晓原著《科学外史》(复旦,),赵致真著《造物记》(北大,),卞毓麟著《追星》(湖北科学,)。

要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妨翻翻R.格罗斯等著《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孙雍君等译,北大,)。

该书被看作是科学家阵营对人文类学者的各种“科学批评”展开反批评的开山之作,其中涉及许多严肃而又深刻的学术问题,比如:如何看待科学的价值与社会功能?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精髓是什么?科学权威的________与合理性何在?
田松的《警惕科学》(上海科技,)稍显“另类”。

书中对核电、转基因、营养学和中西医等问题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并公然提出:科学和科学共同体已经成为一种危害社会的力量,需要警惕;人类社会需要建设一种机制,对科学共同体进行有效的约束、监督、防范,以防止科学危害社会。

作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双料博士,田松的激进观点固然有其学术研究作为后盾,但在圈内一直争议颇
多。

尽管如此,他的__仍因视角独特、新见迭出而受到一些读者的追捧。

比如书中所收《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一文,一度流传甚广,竟然还真有人因为看了这篇__而不再喝牛奶。

从科学阅读中感悟科学、了解科学,当然还可以有其他路径。

这里再推荐两部风格独特、饶有趣味的科学随笔集:《宇宙秘密》(吴虹桥等译,上海科教,),《不羁的思绪》(江向东等译,上海科教,),作者是美国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高产作家具有非凡的阐释能力,深奥的科学知识与复杂的社会话题经他的妙笔点拨,读来毫无生硬之感。

进入他笔下的科学世界,你感觉到他仿佛是在跟你聊天,而不是对你说教。

读他的书,相信你在感悟美妙的“阿西莫夫文体”的同时,更能得到许多知识、智慧和启迪,还有理性思考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