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矫正策略的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高职教 师职 业倦 怠成 园透 视
19 年起至今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 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绝 99 无先例的跨越式、 常规 的规模扩张。 超 如今 大学生分为两种 , 即 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 。而高职院校的在校大 学生 已占半壁江 山,有的省份已超过二分之一。它是培养数以 千万计的生产 、建设、管理 和服务等一线技术应用型 专门人 才 和熟练劳动者 为目标的教育类型 。在新 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承 载者 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而要发展好高等职业教育 ,加强教师 队伍 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乃是重 中之 中。教师素质的优 劣已成 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期望职业教育改革取得预期 结果 ,就 必须关注教 师对职业教 育改革的反应和行动 ,以增强教师实际 参与职教改革 的动机和 能力。 1高职教 师的社会地位不 高。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看 , . 重点保证 “ 1 工程”和中小学 ,对高职院校投入不足 。因此, 21 高职院校往往靠 自己 “ 找米下锅” 影响了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 。 , 2 高职 院校 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国家希望职业教育为 . 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 各行业急需 的技术型应 用人 才, 而另一方面,社会 的用人制度又不规范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或 者不能学以致用 ,或者待遇偏 低,或者发展前景不乐观。高职 院校既要满足 国家的需要 ,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否 则 ,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 5 高职 院校 教 师 的社 会 角 色不 十 分 清晰 。 为 了适 应 职 业 教 . 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办学既要体现职教特色 ,又要适应 高校科 研要求,而使得教师既要 “ 师型” 双 ,又要 “ 科研型” ,这就要 求教 师既要钻研专业知识 , 又要探索教育方法,既要搞好教学 , 又要搞好科研 。 面对压力大 、 冲突多、 责任重、 要求高、 待遇低的复杂情况, 高职院校有相当多的教师出现职业倦 怠。 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的心 理 ,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 , 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素质 ,有利于 高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有利于高职教 育事业的健 康发展 。
维的 习惯态势 ,是人 的情绪和意志的调控器 ,它决定人生 的方 向和质量 。心态有两种 :一种是积极心态 ,它和 自信 、快 乐相 伴 ,适应现实 ,勇于奋斗 ,它是心灵的 良药 ,将吸引成功 、快 乐 、 康和财富;另一种是消极心 态 , 健 它和自卑 、 烦恼相伴 , 抱 怨环境 ,消极懈怠,它是心灵 的毒药 ,将排斥成功 、快乐 、健 康和财富 ,甚至夺去人 的生命 。高职教师要 消除攀 比心理 ,忠 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甘 为人梯 ,燃烧 自己,照亮他人 。高职院 校往往都是 由中专校升格或合并而成 ,缺少科研意识 。而进入 高校行列后 ,教学 、科研犹如乌之两翼、车之两轮 ,缺一不可 。 高职教师必须认真补好这 门课 ,学写、爱写、会写、写好 ,不 断提高理论 水平 ,使其教学、科研双丰收。 5校 园环境要和谐 。自古 以来 ,构 建和谐社会 ,就是仁人 . 志士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华民族历来崇 尚和谐 , 追求天人和谐 、 人 人和谐 。 民间素有 “ 家和万事兴” “ , 以和 为贵” 凡事讲 求 “ , 天 时、地利 、人和” 。高职 院校属于大学的范畴,但又与普通大学 有所不 同,有一定的特殊 性。因此 ,构建高职和谐校 园,必须 坚持 以教师为本。从政治文明角度看应该是平等交流 、关系融 洽 社 团活跃 ,民主气氛 浓、学术氛围好的校园 ;从精神文 明 角度看 , 应该是书声朗朗、充满活力、生机 勃勃 、奋发 向上 , 校 风 、教风 、学风正的校园;从物质文 明角度看应该是绿树成荫、 花草相问、小桥 流水 、整洁卫生、图书齐全 、健体场所宽敞的 校园。在这样 的校 园环境 中,教师心情愉悦 ,对 消除职业倦怠 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内部 机制要公平 。公平理论 (q i hoy 是美国心理 . eut ter ) y 学家约翰 ・ 亚当斯 1 6 年提出的。该理 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 5 9 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 多少有关 ,而且与人们对报酬 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人们总会 自觉或不 自觉地将自 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 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 ,并对公 平 与否做 出判断。 因此 ,从某种意义来讲 ,动机的激发过程 实 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 ,做 出公平 与否 的判断 ,并据以指导行 为的过程。社会公平是社会文 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 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公平是个历史范畴。人类孜 孜追求的社会公平 ,从根本上是指社会对利益 的分配原则。公 平是一个社 会和谐 的基本要求 ,任何社会一旦在利益 的分配上 显失公平, 社会正义就无从体现 , 社会的和谐秩序就会被打破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 伸, 也是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 “ 最伟 大的工具” 。高等教 育公平 ,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 主义教育 的本质规定 ,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内部 的公平机制 ,是消除 教师职业倦 怠重要举措。 基 金项 目:江苏省哲 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 《 构建和谐学校
课题 项 目专 栏 。 *
一 uΒιβλιοθήκη 》 CARE H0Rl ER Z0N ~ 。 一
教 高 职 师职 业 倦 怠成 因及矫 正 策略 的分析
陈 友放
摘要 面对压力大、冲突多、责任 重、要求高、待遇低的 二 、高职 教 师职业 倦 怠矫正 策略 复杂情境 ,高职 院校有 相 当多的教 师出现职业倦怠。克服职业 1教 育投 入要加 大。高职教育是国家教 育事业的重要组成 . 倦怠,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 有利 于高职教 师师资 队伍建设 , 有 部分 ,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是促进经济建设、 社 利 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矫正策略有 :目标定位要准 会发展和 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因此 ,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加 确 ,专业特色要鲜明 ,教育投入要增加 ,教师心态要调 整,校 大对 高职院校硬件的投入 ,美化校 园环境 ,提高高职教师的社 园环境 要和谐 ,内部机制要公平 。 会地位 ,增强 高职教 师的荣誉感 、使命感 和责任感 。 关键 同 职业倦 怠;矫正策略 ;高职教 师 2 教 师心 态 要 调 整 。心 态是 人 们 的 内心 活 动 ,是 一个 人 思 .
职业倦怠也称 “ 工作倦 怠” ( b b r u) j u o t,其研究始于 2 o n O 世纪 7 年代 Fedne e 1 7 )和 Mal h(96 O ruebr r{9 4 g s s 17 )等人。最 a 初源于对从事 人际服务职业 ,如护士、教师等 的研究 ,他们往 往在工作中寄予一种期望 ,觉得应该在 工作 中为他人提供热情 优质的服务。而正是 由于这种期望的存在 ,使他们在进入职业 角色之后,不得不持续地投 入大量 的工作热情和精 力来 满足服 务对象 的要求 。长此 以往 ,形成了身心俱疲 的一组 负性症状 。 M ss a l 等用三维模型将这种现 象定义为工作倦 怠 ,即指一种情 a 绪衰竭 (moinI xasi ) e t a e hut n 、人格解体 (eesn Iai ) o o dpr ai t n 、 o z o 个人成就感低落 (i n hd pr nlacmpi met dmise e oa co lh n)的现象 。 i s s 有资料显示 ,有 3 %- 5 0 3 %的美国教师对 自己的职 业强 烈不满 , 而5 %-2%的人已存在工作倦怠状态。而在 国内,职业倦 怠现 0 象 日益严重 , 0 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网发布中国 “ 20 年 职业倦怠” 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七成 中国人 出现职业倦 怠,其 中在 1 种职 5 业的职业倦怠程度排名中, 师以5 .4 1 教 0 3 % ̄ 第三。而高职教 师 J 更是职业倦怠 的易发群体 。
、
高职教 师职 业倦 怠成 园透 视
19 年起至今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 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绝 99 无先例的跨越式、 常规 的规模扩张。 超 如今 大学生分为两种 , 即 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 。而高职院校的在校大 学生 已占半壁江 山,有的省份已超过二分之一。它是培养数以 千万计的生产 、建设、管理 和服务等一线技术应用型 专门人 才 和熟练劳动者 为目标的教育类型 。在新 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承 载者 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而要发展好高等职业教育 ,加强教师 队伍 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乃是重 中之 中。教师素质的优 劣已成 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期望职业教育改革取得预期 结果 ,就 必须关注教 师对职业教 育改革的反应和行动 ,以增强教师实际 参与职教改革 的动机和 能力。 1高职教 师的社会地位不 高。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看 , . 重点保证 “ 1 工程”和中小学 ,对高职院校投入不足 。因此, 21 高职院校往往靠 自己 “ 找米下锅” 影响了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 。 , 2 高职 院校 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国家希望职业教育为 . 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 各行业急需 的技术型应 用人 才, 而另一方面,社会 的用人制度又不规范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或 者不能学以致用 ,或者待遇偏 低,或者发展前景不乐观。高职 院校既要满足 国家的需要 ,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否 则 ,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 5 高职 院校 教 师 的社 会 角 色不 十 分 清晰 。 为 了适 应 职 业 教 . 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办学既要体现职教特色 ,又要适应 高校科 研要求,而使得教师既要 “ 师型” 双 ,又要 “ 科研型” ,这就要 求教 师既要钻研专业知识 , 又要探索教育方法,既要搞好教学 , 又要搞好科研 。 面对压力大 、 冲突多、 责任重、 要求高、 待遇低的复杂情况, 高职院校有相当多的教师出现职业倦 怠。 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的心 理 ,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 , 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素质 ,有利于 高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有利于高职教 育事业的健 康发展 。
维的 习惯态势 ,是人 的情绪和意志的调控器 ,它决定人生 的方 向和质量 。心态有两种 :一种是积极心态 ,它和 自信 、快 乐相 伴 ,适应现实 ,勇于奋斗 ,它是心灵的 良药 ,将吸引成功 、快 乐 、 康和财富;另一种是消极心 态 , 健 它和自卑 、 烦恼相伴 , 抱 怨环境 ,消极懈怠,它是心灵 的毒药 ,将排斥成功 、快乐 、健 康和财富 ,甚至夺去人 的生命 。高职教师要 消除攀 比心理 ,忠 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甘 为人梯 ,燃烧 自己,照亮他人 。高职院 校往往都是 由中专校升格或合并而成 ,缺少科研意识 。而进入 高校行列后 ,教学 、科研犹如乌之两翼、车之两轮 ,缺一不可 。 高职教师必须认真补好这 门课 ,学写、爱写、会写、写好 ,不 断提高理论 水平 ,使其教学、科研双丰收。 5校 园环境要和谐 。自古 以来 ,构 建和谐社会 ,就是仁人 . 志士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华民族历来崇 尚和谐 , 追求天人和谐 、 人 人和谐 。 民间素有 “ 家和万事兴” “ , 以和 为贵” 凡事讲 求 “ , 天 时、地利 、人和” 。高职 院校属于大学的范畴,但又与普通大学 有所不 同,有一定的特殊 性。因此 ,构建高职和谐校 园,必须 坚持 以教师为本。从政治文明角度看应该是平等交流 、关系融 洽 社 团活跃 ,民主气氛 浓、学术氛围好的校园 ;从精神文 明 角度看 , 应该是书声朗朗、充满活力、生机 勃勃 、奋发 向上 , 校 风 、教风 、学风正的校园;从物质文 明角度看应该是绿树成荫、 花草相问、小桥 流水 、整洁卫生、图书齐全 、健体场所宽敞的 校园。在这样 的校 园环境 中,教师心情愉悦 ,对 消除职业倦怠 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内部 机制要公平 。公平理论 (q i hoy 是美国心理 . eut ter ) y 学家约翰 ・ 亚当斯 1 6 年提出的。该理 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 5 9 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 多少有关 ,而且与人们对报酬 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人们总会 自觉或不 自觉地将自 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 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 ,并对公 平 与否做 出判断。 因此 ,从某种意义来讲 ,动机的激发过程 实 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 ,做 出公平 与否 的判断 ,并据以指导行 为的过程。社会公平是社会文 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 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公平是个历史范畴。人类孜 孜追求的社会公平 ,从根本上是指社会对利益 的分配原则。公 平是一个社 会和谐 的基本要求 ,任何社会一旦在利益 的分配上 显失公平, 社会正义就无从体现 , 社会的和谐秩序就会被打破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 伸, 也是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 “ 最伟 大的工具” 。高等教 育公平 ,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 主义教育 的本质规定 ,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内部 的公平机制 ,是消除 教师职业倦 怠重要举措。 基 金项 目:江苏省哲 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 《 构建和谐学校
课题 项 目专 栏 。 *
一 uΒιβλιοθήκη 》 CARE H0Rl ER Z0N ~ 。 一
教 高 职 师职 业 倦 怠成 因及矫 正 策略 的分析
陈 友放
摘要 面对压力大、冲突多、责任 重、要求高、待遇低的 二 、高职 教 师职业 倦 怠矫正 策略 复杂情境 ,高职 院校有 相 当多的教 师出现职业倦怠。克服职业 1教 育投 入要加 大。高职教育是国家教 育事业的重要组成 . 倦怠,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 有利 于高职教 师师资 队伍建设 , 有 部分 ,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是促进经济建设、 社 利 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矫正策略有 :目标定位要准 会发展和 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因此 ,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加 确 ,专业特色要鲜明 ,教育投入要增加 ,教师心态要调 整,校 大对 高职院校硬件的投入 ,美化校 园环境 ,提高高职教师的社 园环境 要和谐 ,内部机制要公平 。 会地位 ,增强 高职教 师的荣誉感 、使命感 和责任感 。 关键 同 职业倦 怠;矫正策略 ;高职教 师 2 教 师心 态 要 调 整 。心 态是 人 们 的 内心 活 动 ,是 一个 人 思 .
职业倦怠也称 “ 工作倦 怠” ( b b r u) j u o t,其研究始于 2 o n O 世纪 7 年代 Fedne e 1 7 )和 Mal h(96 O ruebr r{9 4 g s s 17 )等人。最 a 初源于对从事 人际服务职业 ,如护士、教师等 的研究 ,他们往 往在工作中寄予一种期望 ,觉得应该在 工作 中为他人提供热情 优质的服务。而正是 由于这种期望的存在 ,使他们在进入职业 角色之后,不得不持续地投 入大量 的工作热情和精 力来 满足服 务对象 的要求 。长此 以往 ,形成了身心俱疲 的一组 负性症状 。 M ss a l 等用三维模型将这种现 象定义为工作倦 怠 ,即指一种情 a 绪衰竭 (moinI xasi ) e t a e hut n 、人格解体 (eesn Iai ) o o dpr ai t n 、 o z o 个人成就感低落 (i n hd pr nlacmpi met dmise e oa co lh n)的现象 。 i s s 有资料显示 ,有 3 %- 5 0 3 %的美国教师对 自己的职 业强 烈不满 , 而5 %-2%的人已存在工作倦怠状态。而在 国内,职业倦 怠现 0 象 日益严重 , 0 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网发布中国 “ 20 年 职业倦怠” 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七成 中国人 出现职业倦 怠,其 中在 1 种职 5 业的职业倦怠程度排名中, 师以5 .4 1 教 0 3 % ̄ 第三。而高职教 师 J 更是职业倦怠 的易发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