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艺术中的审美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 17意蕴的就是华彩、慢板再现和尾声三个部分。
华彩部分是由古筝进行独立完成的,与快板部分的紧张相对比,它显得悠然而寂静,似乎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愿意用生命换取自己心爱的人平安的这种高尚爱情,随后通过琴声的由慢而快和用古筝摇指、刮奏的手法,来展现主人公纠结和痛苦的心情。
慢板的再现表达了这首筝曲“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深切情感,尾声部分通过运用古筝和钢琴的配合演奏,使欣赏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对爱情真切的呼喊和遥远的相望,曲终人散的意境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引人进入无限的遐想。
《云裳诉》这首古筝作品增添了筝曲艺术的另一种音乐魅力和色彩,婉转的腔调和凄冷的音调传达出了主人公哀怨、悲惨的情感和凄冷结局。
(二)把握古筝演奏中作品的内涵每个乐曲都有其不同演奏风格和内涵,古筝表演中蕴含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3]《云裳诉》这首筝曲的音乐内涵表现在它的创作背景和演奏的技法特色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三个方面。
《云裳诉》是在周煜国先生的《乡韵》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因此它比《乡韵》所表达出的哀怨、婉转、缠绵、细腻的情怀更具深刻性和富有意蕴;全曲通篇运用了“碗碗腔”的演奏特点,“碗碗腔”是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由陕西皮影戏发展而成,唱腔特殊,属于板腔体,唱起来腔随字走,四声严明,这种腔体唱腔旋律别具一格。
为了表现整首乐曲悲痛伤感的情绪,时常会用到“4”和“7”两音,这里的“4”音略高但不及“#4”,“7”音略低而不及“b7”,使得整首作品极具陕西风味。
(三)与古筝演奏中的作品引起共鸣古筝,这件我国的古老民族乐器,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能够经久不衰,它的许多优秀的筝曲能从众多乐曲中可以流传并脱颖而出,这就不得不说古筝艺术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和它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娄树华先生的《渔舟唱晚》就是古筝艺术曲目中一颗璀璨的星。
在欣赏到这首作品的第一部分时,它的音色柔美、如歌,指尖出来的音浓厚,力度沉稳,听到此曲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远处的湖水水面波光粼粼,湖面上的点点白帆,稍稍抬头就可以看到在天边的夕阳正发着橘色的光,这时吹过一阵微风,轻抚杨柳,湖边山色,给我们一种无尽美好的图景。
在由弱渐强,由快到慢的五声音阶模进中慢慢进入到这首乐曲的第二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它由慢到快,由弱及强的过程中感受到那种渔船慢慢归来,岸上的人们喧闹、喜悦的欢乐场景。
用心体会《渔舟唱晚》这首筝曲,能让人感受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深远意境。
三、如何培养和提高古筝审美理念
(一)提高古筝审美理念的意义
提高古筝审美理念的根本意义是促进人的审美发展,就是要使人成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并且可以通过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而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对培养我们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具有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素养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通过感受美和鉴赏美来培养和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古筝是一门地地道道的民族器乐艺术,[4]在其流传和发展的过程中,演奏技法在不断丰富,曲目的演奏情感日益浓厚,它的乐曲旋律,节奏以及音色的变化和舞台效果等这些动态的美,越来越可以满足欣赏者的听觉审美和视觉审美,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古筝成为了现在人们学习音乐的首要选择,深受当代人的喜爱。
那么,当今社会对于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也就日渐重要,对于审美,我们不仅仅可以通过绘画、诗句、书法或是舞蹈等具像的事物去感受,音乐也能够满足我们的审美需要。
以筝曲《渔舟唱晚》为例,它的慢板以优美典雅的曲调和舒缓的节奏开始,意在描绘湖上渔船摇曳,渔夫划桨悠扬而歌的宁静画面;随后渐渐引出曲子的第二部
分,通过逐层向下移位,清角音转到下属调性来表达渔人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第三部分是整首乐曲的高潮段,它的旋律由递升转入递减,且速度不断加快,加以多次的反复来表达渔人们满载而归,岸边的人们欢歌笑语的欢快场景。
我们在欣赏筝曲《渔舟唱晚》的特色也可以感受到这首乐曲的情感和情境。
(三)通过评价美和创造美来培养和提高古筝的审美理念我们感受古筝演奏的作品中的美,并且鉴赏这些作品美在何处,其根本目的是让我们进一步评价和创造古筝演奏中曲目的美。
所谓评价和创造美其实就是通过聆听古筝曲目想象筝曲要描绘的画面和情境,进而联想到作曲家在这首筝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高山流水》这首筝曲就是通过右手运用相隔两个八度的“大撮”来向听众展示巍峨的高山,并且在曲子后半部分运用大量刮奏使听者仿
佛可以看到潺潺的流水。
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想象到钟子期一直没有遇到可以听懂自己琴曲的人,而俞伯牙却能够将这些景象听到真真切切,进而我们可以联想到《高山流水》这首筝曲的作者旨在表达茫茫人海知音难觅的情感。
■参考文献[1] 杨柳.论古筝演奏的三要素[J].当代音乐,2016,(06).[2] 牛茹.浅析河南筝乐的艺术特征[J].当代音乐,2017,(09).[3] 魏月明.论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J].当代音乐,2017,(07).[4] 段莹滢.新时期下古筝艺术发展方向探寻[J].当代音乐,20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