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经验与启示:湖南教育70年发展审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就、经验与启示:湖南教育70年发展
审视
作者:蒋书同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20年第4期
* 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重点资助课题“湖南教育70年发展的回顾与审视研究”(编号:JJ1944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蒋书同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教育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体系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学前教育、民办教育
的发展等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逐步积累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党政重教,人民群众倾情支教;敢为人先,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等根植湖南本土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这些成就与经验,
对新时代持续办好湖南教育,使之实现新突破有重要启示,即加强党的领导,统筹规划,科学
决策;坚持优先发展,抓好改革,保障投入;推行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促进教育
公平,均衡发展,利民惠民;优化师资队伍,师德为先,提高素质。

[关键词]湖南教育70年;成就;经验;启示;审视
[作者简介]蒋书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史志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教育战略研
究中心理事,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地方教育史与宏观教育理论(长沙 410005)
湖南作为内陆省份,位居南北要冲,区域文化特色鲜明。

在百年近代史上,湖南人的作为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涌现了一大批以魏源、曾国藩、谭嗣同、黄兴、毛泽东等为
代表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使湖南的地位一步步从边缘走向中央。

湖南近代出
现的独特人才群体现象与近代湖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教育
在近代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跨越,正在
迈向教育强省。

1949年,湖南近3000万人口中,八成是文盲半文盲。

经过70年的发展,全省
各类学校数均有几倍到几百倍不等的增长,达到2.7万余所;在校学生由207万增加到1350多万;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2年[1]。

立足新起点,全面总结70年来湖南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找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既是检视过
来路、继续往前走的应有之义,更是为了在新时代把湖南教育办得更好、更有成效的迫切之举。

一、成就:湖南教育70年发展的诸多“跨越”
综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教育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既有高歌猛进之时,也有折腾
受挫之日,呈现出经验与教训并存、成绩与失误同在的相生局面。

全面总结和展示湖南教育改
革发展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有助于从厚重的历史积淀中汲取继续前行的丰富养料,
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湖南教育新的辉煌。

1. 教育体系与体制机制实现了由单一到多元、由广度向深度的拓展
经过70年的调整、整顿、优化、改革与创新,湖南教育种类已基本完善,形成了从幼儿
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前班到博士后,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妇女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
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较为完整、相互沟通衔接的教育体系;各类教育的数量规模、层次结构、
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和地域分布基本合理,与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体适应[2]1-2。

同时,湖南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逐步实现了政府职能由“大政府、小社会”向
“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转变。

基础教育方面,落实了省市县政府分级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加大了市州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责任和管理权限,实现了属地管理。

高等
教育统筹推进“双一流”“双高”建设,本科院校落实了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体制,高职高专实行省市(部门、行业集团)共建共管、以市(部门、行业集团)为主的体制,进一步落
实和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和释放了学校办学活力。

人事管理方面,大力推进义务教育
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试点,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下放普
通高校职称评审权。

招生考试方面,制定了改革总体方案、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以及高中学业水
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文件,新高考从2018级高一新生开始实施。

督导评估方面,在全国率先实行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率先建立覆盖全省的督学责任区,率先实施“在线督导”与“现场督导”相结合的督学新模式,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3]。

2.义务教育实现了从“没学上想上学”到“人人免费上好学”的跨越
湖南义务教育在70年间发生的变化,用一组数据来佐证更有说服力。

1949年,湖南和平
解放时,全省小学虽有32,684所,但校均规模小,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47%;全省有初中224所,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初中生仅24.7人。

[4]261-2622018年,全省小学7335所,在校学生521.98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99.98%;全省初中3331所,在校学生240.46万人,初中毛入学率达110.6%;义务教育年均巩固率达到98%;全省特殊教育学校85所,在校学生36544人,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1.8%。

[5]1,7-9,25
在教学条件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几十年,湖南义务教育很多地方办学设施设备简陋、合格师资缺乏。

即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黑屋子、土台子、泥凳子”依然还是许多农村中小
学教学设施简陋的形象概括。

在“普九”过程中,湖南一手抓入学率、巩固率,一手抓办学条件,要求至少做到“一无两有”(即无危房,有教室和课桌)[6]11。

2002年,全省“普九”
任务全部完成后,为继续巩固成果,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湖南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00%
将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收归县管,100%将教师工资发放到县里统一归口”[6]13;200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8年,全省“两免一补”资金总额达到5.8
亿元;2011年,完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1168所。

2012年,出台《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办法》,打破了长期以来阻挡外地生源
的户籍限制;2013年开始,努力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14年,启动“全面改薄”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016年,正式颁布《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从硬件设施、师资
力量等方面对标准化学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至2018年,全省完成合格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14,600多所;2019年,全省已有107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学有优教”正在三湘大地逐步成为现实。

[7]
3.普通高中实现了从“没有高中上”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跨越
1949年,全省仅有普通高中学校97所,在校学生4万余人[4]261,意味着一些县市连1
所高中学校都没有,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没有高中上。

经过新中国成立初两次大规模的“劝学
运动”,到1952年,全省在校中学生增至12.34万人,其中高级中学11,797人。

“一五计划”完成后,1957年,全省共有普通中学285所,在校高中生3.33万人、初中生19.83万人
[8]121。

在“大跃进”“浮夸风”“教育革命”“大干快上”等的鼓噪下,普通中学盲目发展,1977年,全省高中学校数达到了史上最高峰4514所,在校学生“突破百万”有104.5万余人[2]323,有的班学额甚至有70~80人。

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调整、整顿、合并,一大批“滥竽充数”“虚肿”的高中被“砍去”。

1981年,全省普通高中减至1346所,在校学生43.28万人;同年,湖南省教育厅决定,进一步控制高中,规定每10万人口左右的范围内设1所高中,高中全部由县办。

到1985年,全省普通高中减至918所(其中省重点中学55所),在校学生
48.33万人,为新中国成立初的16.2倍;全省每万人口中有在校高中生87人,居全国第13位。

20世纪90年代,全省普通高中数稳定在900所左右。

1999年开始,因高校持续多年扩招,全省普通高中年招生以14.9%的速度递增,多数高中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显现。

到2007年,全省高中在校生达到了130.73万人[6]15。

党的十八大以后,湖南高中教育稳健发展,2018年,全省有高中阶段学校1098所,在校学生183.37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2.54%,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5]1,16-18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已成为
引领湖南基础教育的旗帜。

4.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湖南仅有5所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566人。

到2018年,全省高等学校增加到121所,在校学生177.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83%,[9]871-872,874早已完
成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这条跨越式转型之路走得较为艰难。

到1957年,湖南仍只有高等学校5所,本科
专业30个,在校学生13,557人,教职工3923人。

1958年“大跃进”,高等教育领域刮起
了“浮夸”风,到1960年高校数猛增到59所。

后经过整顿,“文革”前保留了15所。


1976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6所,在校生数25,415人,教职工17,863人。

1977
年恢复高考后,湖南新建或恢复了不少高校。

到1985年,全省有各类普通高校52所,其中本
科17所、专科35所。

1991年,全省高校合并为45所,招生27,454人。

1999年第三次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后,湖南高等教育试行扩大招生。

2000年开始大面积扩招,当年毛入学率达到15.6%,标志着湖南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05年,全省除军事院校外,共有普通高
校113所,教职工87,093人,招生34.71万人,在校生96.98万人,奠定了湖南作为“教育大省”的基础。

[8]152-156到2018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9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
36所、高职高专73所,共招生41.62万人,在校生132.68万人。

[5]27-28
5.职业教育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的转型
相较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湖南职业教育呈现出起点低、发展快、特色强的个性特征。

湖南和平解放后,原有的职业学校被接管和整改。

到1957年,全省共有中等专门学校24所,
在校生14,230人;共有技工学校10所,招生8974人。

1958年后,湖南出现大办职业教育
的局面。

到1966年初,全省半工(农)半读职业中学增至3141所,在校生达30万人。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职业教育不断规范发展。

1978年,全省有13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
校(含技校63所),在校生3.1万人。

到1985年,全省共有全日制中职学校92所、技工学校128所、农职业中专212所,在校生共14.5万余人。

[8]181-1831999年,随着高校扩招,中职教育规模明显下滑。

针对这种情况,湖南省教育厅采取措施,改革招生体制,完善办学条件,
逐步扭转了中职下滑趋势。

2007年,中职学校达807所(含技校),招生36.1万人,占高中
阶段招生人数的48.4%,中职和普高实现了“齐步走”。

[6]20到2018年,全省中职学校472
所(未含技校),在校学生65.82万人,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36.03%。

[9]871-872,874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但速度快。

1998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全日
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标志着湖南高职教育正式起航。

经过10年发展,到2007年,湖南高职
学院已达62所,招生13.2万人,在校生43.9万人,高职高专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到全省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的58%、54%[6]20。

到2018年,湖南共有高职高专73所,招生22.63万人,在校生60.31万人,高职高专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到全省普通
高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的54.36%、45.45%。

[9]871-872
在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后,湖南特别注重内涵提升与特色发展:一是组建职教集团,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

2008年,湖南成立第一个职教集团。

到2018年,全省建有42个职
教集团,加盟企业达1890家。

二是开展督导评估。

2009年起,湖南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两
项督导评估”体系,在全国首创性地建立县级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10]。

三是
建立专业技能抽查制度。

2009年起,湖南省教育厅开发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建立技能抽查制度,促进学校把专业办出特色。

四是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

依托个人学习空间建立云服务平台,积
极探索以空间教学为核心的职教新模式,形成了“湖南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五是
实施省级重点项目建设。

从2011年起,湖南相继建立了一批旨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示范(骨干)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群)、特色专业和卓越职业院校。

至2018年,全省已立项建设省级卓越校49所、示范校153所;正积极建设45所国家示范校,38个国家示范专业点。

湖南
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所数、全国高职示范专业点数分别排全国第5位、第1位。

6.终身教育实现了由单一的“扫盲”和成人“补偿教育”向全民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转变
湖南和平解放时,在全省总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80%以上,很多干部职工文化程度总体
偏低,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因此,除“扫盲教育”是湖南实现“两基”前一直坚持的“主打曲目”外,开办成教、自考、电视大学等多种形式的成人“补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据1981年统计,全省当时急需技术补课的共有84万人。

事实证明,在普通高校扩招前的相当长时间内,湖南成人高考录取人数远比普通高考录取人数多,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成为人们梦圆高等教育
的最佳渠道。

到1999年,湖南已开展自学考试15年,共为社会培养本专科生10.5万人。

同时,湖南自1979年建立广播电视大学开始,为社会培养了数十万名毕业生。

2010年,《中共湖
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了湖南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011年以来,湖南已建成省
级示范性社区教育实验区16个,其中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立
项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15家。

到2018年,全省开展社区教育的基础平台基本建立,已建成77个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100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有市州社区大学13所,
县市区社区学院41所,乡镇社区学校642所,村(社区)学习中心2280所;有各级老年大学177所,老年学校1034所,老年教育学习体验基地20个。

终身教育网络已覆盖全省70%以
上人口,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
7.学前教育发生了从幼儿园“资源稀有”到普惠园“遍布城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全省接管幼儿园仅有19所,共256名教职员,在园幼儿976人。

[4]267到1957年,全省有各类幼儿园223所,在园幼儿1.6431万人。

20世纪60年代初,全
省农村幼儿园几乎全部停办。

1963年,全省仅有346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57万人,教职工3757人。

[8]86-87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一段时期,因受制于当时经济社会条件,湖南幼儿教育是非常薄弱的,全省能入园的幼儿占比很低,且幼儿园主要是在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学前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除幼儿园所数、在园幼儿数量急剧增加外,幼儿园在办园水平、保教质量、教师素质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1985年,全省共
有幼儿园6705所,入园(班)幼儿25.9602万人;小学附设学前班17,568个,入班幼儿
44.8740万人,[8]88形成了湖南幼儿教育的首次“峰顶”。

其后,大多数市县着重培训师资和提高质量,规模发展较少。

到2000年,全省共有幼儿园5743所,在园幼儿62.8744万人。

200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世纪湖南学
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12]。

到2010年,全省幼儿园数增加到7829所,在园幼
儿141.9053万人。

2018年,全省有幼儿园15,166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占比67.47%;在园
幼儿225.2213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72.89%;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2.93%。

[5]1,3-4幼儿园“遍布”三湘大地,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正大步向“普惠性”幼儿
教育迈进。

8.民办教育破茧成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撑起一片蓝天
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的私立学校逐步改为公立,国家办学一度“一统天下”。

但在1958—1960年的“大跃进”期间,曾兴起一阵“民办教育”热潮,而1961年调整国民经济后,这些民办学校又大多被撤并。

自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2年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湖南民办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取得了长足发展。

据有关统计,自1978年长沙业余文化学院成立,到2000年9月底,全省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达2046所(个),其中幼儿园706所,普通中小学259所,职业中学(中专)、成人中专和普通中专254所,高等学校2所,高等专修学院30所,其他教育机构795所(个);拥有专兼职教师、管理人员2.05万人,在校学生30.13万人,历年毕、结业学生206万人。

[2]799-800进入21世纪后,湖南民办教育更是发展迅速。

到2018年底,
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未含培训机构)1.3306万所,其中幼儿园12,553所、小学150所、初中244所、普通高中148所、中等职业教育196所、高等学校15所;教职工
26.79万人,专任教师14.81万人,在校学生达296.1万人。

[5]35-36全省民办教育已覆盖整
个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门类齐全、灵活多样的办学新体制,
撑起了湖南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另一片蓝天。

二、经验:湖南教育70年发展的主要做法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湖南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有湖湘文
化的催生孕育,有湖南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倒逼压力,有国家和省
战略对教育的指引作用,有各级党委政府适时推出的地方性法规政策措施保障,有广大民众对
教育的认知不断加深,等等,这些都是湖南教育不断发展进步、取得突出成就的具体因素。

全面总结提炼70年来湖南教育发展的经验做法,是为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更好地走好未来之路。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70年来湖南教育发展的前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湖南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依照教育规律办学,
适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推进教育改革。

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教育的改革发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与经济社会
发展合拍,共同进步。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对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认识不够,加之国际国内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影响,“左”的思想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湖南教育界执行的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进而演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文革”时走向极端,否定知识,否定人才,摧残教师,致使湖南教育发展停顿倒退,元气大伤。

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教育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倾向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至此,湖南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正常轨道。

湖南
社会各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教育结构、办学体系、管理体制、投入机制、教学内容和方法、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艰
难而卓有成效的探索,湖南教育发展高潮迭起,典型频出,从一个台阶跃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进而造就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

[2]12-13,349-35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办高质量的教育,力求教育高质量是湖南教育人的不懈追求。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头20年,湖南教育领域主要致力于在“量”和规模的供给方面扩容,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教育发展的重点已逐步转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

在这方面,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成效渐次显现。

对于基础教育,早在1996年,湖南就及时总结汨罗已坚持12年的素质教育主要做法,形成引领全国的“汨罗
经验”。

可以说,汨罗素质教育经验是湖南当代教育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不仅影响了湖南甚
至波及全国教育的格局和理念变迁。

正是在素质教育洪流的推动下,“湖南基础教育好,高等
教育基础好”成为全国不少权威人士的深刻印象[6]14。

对于职业教育,如前所述,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湖南特别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仅拿技能竞赛来说,2019年,湖南参加全国职
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48个、二等奖98个、三等奖103个,所获一等奖数居全国第
4位,获奖总数居全国第5位,参赛选手获奖率超过全国平均获奖率26.8%,国赛成绩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而在高等教育方面,2011年,全省共有“985”工程高校3所,“211”工程高
校4所,分别居全国第3位、8位和中部地区第1位、2位;2017年,湖南共有4所大学入选
教育部“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近年来,湖南高校承担了省内80%以上的国家科技重大专
项和“973”“863”计划项目,诞生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海牛号”深海钻机等多项
国际国内领先的重大成果[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让优质教育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教育公平是湖南教育人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六大以来,湖南把教育公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大事来抓。

通过
实行把基础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专项
经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做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以及高等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通过采取调整农村地区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
建设合格学校、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完善农民工子女入学办法
等措施,逐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的差距[3],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达到89个,占比73%;全省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55.19万人[13]。

2.党政重教,人民群众倾情支教,是70年来湖南教育发展的基础
湖南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70年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党政领导,一贯重视教育。

一方面,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真抓实管。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湖南省人
民政府主席的王首道提出“尊师重教”,到“教育革命”中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
舟挺身而出维护教育;从时任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要求各级党委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各级党委
要“做到全党抓经济,同时全党抓教育”,要求教育“特事特办”,到时任省委书记熊清泉将
实施“科技兴湘”战略改为“科教兴湘”;从时任省委书记王茂林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教育工作”,到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亲自出席全省建设教育强省工作会议,同时强
调“建设教育强省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础”;从现任省委书记杜家毫强调“要加强党对教
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到现任省长许达哲要求要把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与创新开放、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工作统筹起来谋划
部署[14],正是各个时期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稳稳传递着“教育优先发展”这根接力棒,才推动
了湖南教育车轮滚滚向前。

另一方面,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出台系列政
策措施,为湖南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桃江会议、东
安会议、长沙会议、郴县(今郴州市苏仙区、北湖区)会议、全省建设教育强省工作会议、全
省教育大会等十余次重要会议,对不同阶段的全省教育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时刻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和改革普通教育的决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湖南省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
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
决定》《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及《湖
南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改革的协同性、整体性和科学性,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教育的协调发展与质量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