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材料撰写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成果及新产品鉴定材料
撰写规定
一、鉴定材料内容
鉴定材料包括:目录、鉴定大纲、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技术水平对比分析报告、检测报告、相关技术条件及标准、经济效益分析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科技查新报告。

注:①各个报告的排版顺序以上述为准。

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技术水平对比分析报告均要有结论,分条列出。

③相关技术条件及标准是指报告中涉及到的、相应规定在鉴定过程中能用到的,不必要的技术条件、标准及工艺规程的文件不需要在鉴定材料中体现。

二、鉴定材料页面设置
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页眉1.5cm,页脚
1.75cm。

三、材料书写格式
1、材料中数字、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

包括封皮、目录、标题、正文。

2、材料通篇行距设置为25磅。

3、封皮
空三行书写项目名称:36号、黑体字、加粗、阴影,根据名称长短可适当调整字体大小。

空两行,书写“鉴定材料”, 50号、黑体字、加粗、阴影。

在距离页脚1行位置书写“本溪钢铁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换行书写“××
年××月”,小二、黑体、加粗、阴影。

在落款上方适当为主放置本钢图标,
样式以右图为准,大小应与图示相当。

4、鉴定材料中的各报告均要设置独立
的封皮。

格式如下:
空三行书写项目名称:36号、黑体字、不加粗、不加阴影,根据名称长短可适当调整字体大小。

空两行,书写“××报告”, 40号、黑体字、不加粗、不加阴影,根据报告名称长短可适当调整字体大小。

在距离页脚1行位置书写报告出具单位,如:鉴定大纲、技术报告等为“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查新报告为“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换行书写报告出具时间“××年××月”,小二、黑体、不加粗、不加阴影。

5、页眉
从“鉴定大纲”直到“技术水平分析报告”都要设置页眉(包括独立封皮),目录及其余报告不要设置页眉,以保证其真实性。

样式:“项目名称××报告”,有下划线,两端对齐,五号字,黑体,加粗。

6、页码
从“鉴定大纲”直到“技术水平分析报告”要通篇设置页码,“鉴定大纲”独立封皮为起始页“1”,格式“-1-”,5号字,加粗,居
中。

其后报告,如无电子版或者不适合添加页码,则作为附件。

7、目录
空两行书写“目录”,黑体,小二,不加粗,两字之间空8格。

空一行为目录正文,样式:
“××××鉴定大纲…………………………………….…1”,两端对齐,对应的页码为各报告独立封皮的页码。

从“鉴定大纲”至“技术水平分析报告”均要如此设置。

其后报告,如有页码,则也按上述设置。

无页码作为附件的报告,要标清附件序号,不必对应页码,样式:
“附件1:××××报告”,以此类推。

正文汉字:小四,宋体,不加粗。

以下针对“鉴定大纲”至“技术水平分析报告”,不包括其他单位出具的报告及证明。

8、标题
一级标题:于每个报告的开头书写报告名称,小二号字,黑体,不加粗,居中,不空格,前面不空行,后面空一行书写二级标题。

二级标题:序号后面空2格书写题目,如:“1 ××××”,三号字,黑体,不加粗。

三级标题:序号后面不空格书写题目,如:“1.1××××”,小三号字,黑体,不加粗。

四级标题:序号后面不空格书写题目,如:“1.1.1××××”,四号字,黑体,不加粗。

二~四级标题均要顶格书写。

原则上只排到四级标题,如还有下级标题,应采用“●、①、⑴”等其它形式。

此类标题应空4格书写。

9、正文
统一采用小四,宋体,不加粗。

10、图片
排版采用“四周环绕”形式,调整到大小适当。

图标在图片下方正中,五号字,黑体,不加粗。

序号要对应报告及本报告中的顺序,如:第3个报告中的第5张图片,则编号为“图3.5”,后空一格书写图片名称。

如果图片有其它注解,在图标下方书写,书写宽度以图片为准,字体:小五、黑体、不加粗。

11、表格
排版采用“三线表”形式,自动调整到窗口大小。

表头在表的上方正中,五号字,黑体,不加粗。

序号要对应报告及本报告中的顺序,如:第3个报告中的第5个表,则编号为“表3.5”,后空一格书写表的名称。

表中字体为:五号、宋体、不加粗(数字仍为“Times New Roman”,如果内容非常多,可调小到小五号字)。

如果表有其它注解,在表的下方顶格书写,字体:小五、宋体、不加粗。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科研管理处
2008年11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