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第12课长江三日教案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长江三日

青玉案

苏 轼

三年枕上吴中①路,遣黄犬②、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鸯,四桥③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④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⑤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 ①吴中:此指苏州。②黄犬:《晋书·陆机传》:机有犬名“黄耳”,其在洛阳时,曾系信于犬颈,致松江(亦属“吴中”)家中,犬又系带回信还洛。③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④《辋川图》:唐诗人王维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⑤小蛮:唐白居易侍女名。此指词人侍妾朝云。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松江的怀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苏坚回吴后及时来信的心情。“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把自己的珍重之情写到了极处,充满了“伴你同行”的亲切。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地表达出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

【思考】 “呼小渡”几句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启碇.

(dìnɡ) 绿茸.茸(rónɡ) 暮霭.

(ǎi) 漩涡.(wō) 翡.

翠(fěi) 瞿.塘峡(qú) 云蒸霞蔚.

(wèi) 缥缈.(miǎo) 阴霾.

(mái) 宁馨.

(xīn) 熠.

熠闪亮(yì) 2.多音字

曾⎩⎪⎨⎪⎧曾.经(cénɡ)曾.子(zēnɡ) 泊⎩⎪⎨⎪⎧停泊.(bó)湖泊.(pō)

拓⎩⎪⎨⎪⎧开拓.(tuò)拓.片(tà) 隽⎩⎪⎨⎪⎧隽.秀(jùn)隽.

语(juàn) 二、字形辨认

⎩⎪⎨⎪⎧茸rónɡ(绿茸茸)葺qì(修葺)

耷dā(耷拉)

⎩⎪⎨⎪⎧壁bì(峭壁)璧bì(璧玉)譬pì(譬如) ⎩⎪⎨⎪⎧峙zhì(对峙)持chí(坚持)侍shì(侍奉)

⎩⎪⎨⎪⎧篷pénɡ(帆篷)蓬pénɡ(蓬草)缝fènɡ(缝隙)

三、词语辨析

1.浩荡·荡漾

“浩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荡漾”,飘荡;起伏不定。 例:走进云南、江西,山山钟灵毓秀,湖湖碧波荡漾,城城千古流韵。真是“千里高原风浩荡,无边春色倍还人”啊! 2.庄严·庄重 “庄严”,庄重而严肃。 “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例:每天清晨,在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都会伴随着庄严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武警战士和所有的游客都神情庄重,向国旗行注目礼。

四、词语释义

①雷霆:雷暴,霹雳;比喻威力或怒气。

②亭亭笔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③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④隽秀:秀丽。

⑤神妙莫测:非常高明、巧妙,不可推测。

⑥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

⑦怪诞:奇怪,古怪。

1.走近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

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

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

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

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作品以散文为主,著有散文集《红玛瑙集》《海天集》《刘白羽散文选》,小说集《刘白羽小说选》等。

2.写作背景

《长江三日》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3月,是一篇优美的日记体游记性散文,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刘白羽散文集》。这篇文章撰写于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作者的主要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我国人民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渡过难关,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斗志的作用。

1.作者在叙写西陵峡“这一节江流虽险,却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时,为什么重点表达了对屈原和王昭君的怀念之情?

【点拨】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揭示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哲理: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他们的形象将世世代代永记在人民的心中。

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点拨】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作者在第一日的描写中是怎样体现很强的思想性的?

【点拨】文章首先摹写了一幅清淡的水墨画,表达了夙愿能了的激动心情。接下来写了下午“天转开朗”之后长江两岸的“山峰”“苍松翠竹”等景物。然后文章重点描写了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