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复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C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C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
解析:C
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由图知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D.由于不能确定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D
解析:D
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是由于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物态变化相同,都会放热。
故选D。
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A.a B.b C.c D.d C
解析:C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并且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c点附近温度都保持不变,那么c点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选C。
4.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
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C
解析:C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酒精在常温下易蒸发,酒精蒸发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气体液化由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因为水蒸发时要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即有小水珠产生),说明降低温度可使气体发生液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所以其他条件相同时通风条件好的地方
的酒精先消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C
解析:C
A.纸的燃点是183℃,酒精点燃的火温度是500℃-600℃,则烛焰的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故A错误;
B.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D.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锅均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A
解析:A
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图乙,纸锅烧水,水量减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综上所述,甲乙两幅图中物态变化与题目中的物态变化均为吸热。
故选A。
7.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
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
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
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C
解析:C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要用甲液体来加热使乙液体沸腾,条件是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故C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C
解析:C
【分析】
考查物态变化中吸放热问题
夏天吃雪糕凉爽,雪糕是熔化吸热;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冷水汽化吸热,手不烫;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霜是凝华放热;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干冰升华吸热。
故选C。
9.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气液B.固液气
C.气液固D.液气固D
解析:D
由于固体吸收热量变为液体,液体吸收热量变为气体,故能直接吸收两次热量的是固体,而此图中能够连续两次吸收热量的是丙状态,丙状态吸收热量变为了甲状态,甲状态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