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第⼀部分概述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发⽣椎体⾻质增⽣硬化、边缘⾻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呕吐、⼼悸,甚⾄⼤⼩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痹”、“⾻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不和所致。
⼀、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长期低头⼯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内上⾓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减弱和肌⾁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显⽰:钩椎关节增⽣,张⼝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显⽰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质增⽣,韧带钙化,斜位摄⽚可见椎间孔变⼩。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西医分型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民卫⽣出版社)
(⼀)颈型颈椎病
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颈椎⽣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数⽆明显外伤史。
⼤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指放射,且有⿇⽊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鸣、⽿痛、握⼒减弱及肌⾁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
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引起⽰、中指感觉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X 线检查: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
X 线⽚可显⽰椎体增⽣,钩椎关节增⽣,椎间隙变窄,颈椎⽣理曲度减⼩、消失或反⾓,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等改变。
(三)脊髓型颈椎病
缓慢进⾏性双下肢⿇⽊、发冷、疼痛,⾛路⽋灵、⽆⼒,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
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便失禁或尿潴留。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增⾼,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X 线摄⽚显⽰颈椎⽣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赘,椎间孔变⼩。
CT 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椎管前后径缩⼩,脊髓受压等改变。
MRI 检查可显⽰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减弱、⽿鸣、听⼒下降、眩晕,可见猝倒发作。
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特点。
椎动脉⾎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
X 线检查:可显⽰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增⽣。
(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眼部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睑⽆⼒,瞳孔扩⼤或缩⼩,常有⽿鸣、听⼒减退或消失。
⼼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律不齐,⼼跳过速。
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
(六)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临床症状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的症状。
三、中医病因
(⼀)外邪侵袭,经⽓不利
经脉闭阻不通,风寒湿邪外袭,客于太阳经脉,⽽使太阳经⽓不利;颈项部为太阳经所主,故⽽出现颈项肩部筋脉强急⽽疼痛。
(⼆)长期劳损,筋脉损伤
长期伏案低头⼯作,如书写、缝纫等,久劳伤筋,⽽致筋脉失⽤,或劳则
耗⽓,⽓虚则⾎运不畅,筋脉失其所濡,导致项背强痛。
(三)体质亏虚,筋⾁失濡
中年以后,肝⾎亏虚,肾精不⾜,筋⾁失濡,⾻质不坚,组织退化⽽发病。
(四)⽓滞⾎瘀
扭挫损伤,或由⽓虚⾎⾏不畅,⽇久⽓滞⾎瘀,经脉闭阻不通⽽发为本病。
四、中医证候分类
此部分参照1994 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风寒痹阻证
颈、肩、上肢串通⿇⽊,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淡红,苔淡⽩,脉弦紧。
(⼆)⽓滞⾎瘀证
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
⾆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证
头晕⽬眩,头痛如裹,四肢⿇⽊不仁。
⾆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证
眩晕头痛,⽿鸣⽿聋,失眠多梦,肢体⿇⽊,⾯红⽬⾚。
⾆红少津,脉弦。
(五)⽓⾎亏虚证
头痛⽬眩,⾯⾊苍⽩,⼼悸⽓短,四肢⿇⽊,倦怠乏⼒。
⾆淡苔少,脉细弱。
五、中医药综合治疗⽅法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按:《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
“项背强⼏⼏”,就是项背部肌⾁拘紧、疼痛、不柔和的⼀种感觉。
邪⽓在经较重,太阳经脉⾏于头项后背,所以寒伤肩背。
其病理特点与太阳病“项背强⼏⼏”类似,故历代医家多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随证加减,治疗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葛根30 克,桂枝12 克、⽩芍12 克、炙⽢草10 克、⽣姜10、⼤枣10 克。
⽅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舞胃⽓上⾏,以濡润经脉,解除项背拘急,且有助于解肌发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葛根黄酮苷有缓解肌⾁痉挛、扩张脑⽪外周⾎管作⽤。
本⽅能降低⾎流阻⼒,增加脑⾎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椎动脉-基底动脉供⾎,从⽽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
1.风寒痹阻证: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药: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2.⽓滞⾎瘀型:
治法:⾏⽓活⾎,通络⽌痛。
⽅药:桂枝加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
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药: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术天⿇汤加减。
4.肝肾不⾜型: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药:桂枝加葛根汤合独活寄⽣汤加减。
5.⽓⾎亏虚型:
治法:补⽓养⾎、舒经活络。
⽅药:桂枝加葛根汤合⼋珍汤加减。
(⼆)按六经分型辨治
颈部上撑头颅,下连躯体,为经脉所过之要道,头⾝⽓⾎相贯之要冲,是经络、⽓⾎、筋⾻肌⾁等的综合枢纽。
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病证关乎全⾝,涉及诸多经络,临床运⽤六经分型辨证内治颈椎病,亦可取得很好疗效。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如丹参注射液、天⿇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舒⾎宁注射液等。
(四)⾮药物治疗
1. 针刺治疗:颈夹脊⽳、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阿是⽳。
操作⽅法:根据病症选取⽳位,⽤毫针刺⼊⽳位得⽓后,每⽇取⼀定腧⽳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 分钟,每⽇⼀次。
2. 其他外治法:
(1)灸法:根据部位艾灸,每次20-30 分钟,每⽇⼀次。
(2)拔罐:适量,在肩背部肌⾁丰满处⾏拔罐疗法,每周1 ⾄2 次。
(3)颈椎推拿:在颈部及周围⾏点、按、揉、提、滚、斜扳等⼿法治疗,每⽇⼀次。
(4)中药蒸汽浴疗法:每次30 分钟,每⽇⼀次。
(5)TDP 照射:局部,每次30 分钟,每⽇⼀次。
(6)针⼑疗法:颈部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部位有痛点、关节挛缩的,⾏⼩针⼑治疗,隔五天⼀次,⼀般3 ⾄5 次。
(7)⼿法整复定点旋转复位⼿法及整脊疗法能够快速的改善椎体错位及⼩关节紊乱等疾病。
六、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恢复正常活动和⼯作能⼒。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
作能⼒改善。
⽆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明显改善。
(⼆)评价⽅法
颈椎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障碍两⼤症状,故本⽅案以颈部疼
痛和颈椎活动度为疗效评定依据。
1.颈部疼痛变化采⽤视觉模拟
评分法。
2.颈椎活动度颈椎
屈曲:00~450颈椎伸展:00~
450颈椎侧屈:00~450颈椎旋
转:00~600
七、预防与调护
合理⽤枕,选择合适的⾼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
长期伏案⼯作者,应注意经常作颈项部的功能活动,以避免颈项部长时间处于某⼀低头姿势⽽发⽣慢性劳损。
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也可⽤颈围或颈托固定1~2 周。
慢性期以活动锻炼为主。
颈椎病病程较长,⾮⼿术治疗症状
易反复,患者往往有悲观⼼理和急躁情绪。
因此要注意⼼理调护,以科学的态度向患者作宣传和解释,帮助患者树⽴信⼼,配合治疗,早⽇康复。
第⼆部分案例分析
⼀、中医辨证分型案例
(⼀)风寒痹阻证:
1.案例:
某男,40 岁,头痛,枕项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头疼牵涉⾄肩背痛,
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淡红,苔薄⽩,脉细弦。
2.辨证⽴法:
患者平素体虚,阳⽓不⾜,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
阻经脉、肌⾁,⽽致营卫⾏涩,经络不通,发⽣疼痛,⿇⽊,活动⽋利,且患
者⾆淡红,苔薄⽩,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3.⽅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桂枝12 克葛根30 克⽩芍12 克防风15 克
羌活15 克独活15 克藁本10 克川芎15 克
⽢草6 克威灵仙20 克桑枝40 克
(⼆)⽓滞⾎瘀型:
1.案例:
某男,52 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疼痛。
⾆暗,⾆体有少许瘀点,苔⽩,脉弦涩。
体查:颈椎⽣理曲度变直,颈活动受限。
2.辨证⽴法:
患者素喜低头,且⼯作多低头负重,久⽽颈项部筋⾻受损,经脉受损,⽓⾎运⾏不畅,⽓滞⽽成瘀,不通则痛,故见颈项痛,上肢刺痛。
⾆暗,苔薄⽩,脉弦涩均为⽓滞⾎瘀之象。
治法:⾏⽓活⾎,通络⽌痛。
3.⽅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桂枝12 克葛根30 克防风15 克⽢草5 克
地黄15 克当归15 克⽩芍10 克川芎8 克
桃仁9 克红花6 克
(三)痰湿阻络型:
1.案例:
某男,46 岁,颈项痛,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伴上肢⿇⽊、头晕、欲呕。
⾆质紫暗,⾆边有齿痕,苔⽩腻,脉弦滑。
2.辨证⽴法:
患者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津液输部失施,⾎滞为瘀,津停为痰,瘀阻经脉,⽽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质紫暗,苔⽩腻,脉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3.⽅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术天⿇汤加减。
桂枝12 克葛根30 克防风15 克⾚芍12 克
半夏9 克⽩术9 克天⿇9 克橘红6 克
⽢草6 克⽣姜6 克⼤枣3 枚
(四)肝肾不⾜型:
1.案例:
某⼥,66 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活动不利,⾏⾛吃⼒,头晕,⽿鸣,⾆⼲红少苔,脉细弱⽆⼒。
2.辨证⽴法:
患者素体⾃虚,肾精亏虚,不⾜以濡养经脉,经脉失养⽽发⽣疼痛,活动不利,且患者⾆⼲红少苔,脉细弱、虚⽽⽆⼒为肝肾不⾜之征。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3.⽅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独活寄⽣汤加减。
桂枝12 克葛根30 克茯苓6 克⽢草6 克
独活9 克桑寄⽣6 克细⾟3 克秦艽6 克
防风6 克⼈参6 克⽜膝6 克杜仲6 克
地黄6 克当归6 克川芎6 克⽩芍6 克
(五)⽓⾎亏虚型:
1.案例:
某男,42 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痛,⾝软乏⼒,纳差,颈部酸痛,双肩疼痛。
⾆淡红,边有齿痕,苔薄⽩⽽
润,脉沉细⽆⼒。
2.辨证⽴法:
患者素体⾃虚,⽓⾎⽣化不⾜,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运⾏不畅,⽽致关节、筋脉、肌⾁失养,且患者⾆淡红苔薄⽩⽽润,脉沉细⽆⼒为⽓⾎两虚之征。
治法:补⽓养⾎,舒经活络。
3.⽅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珍汤加减。
桂枝12 克葛根30 克防风15 克⽢草5 克
⼈参3 克⽩术10 克茯苓8 克当归10 克
川芎8 克⽩芍12 克地黄15 克
⼆、六经分型辨治案例
(⼀)太阳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导致太阳经不能宣发卫外、阳不化⽓、或⽔液代谢失调,以致头项强痛连及后枕,或有肩背腰及肢体太阳经所过见症,⾆淡红苔薄⽩,脉浮者,为太阳型颈椎病。
脉浮缓者,治宜解肌舒经,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脉浮紧者,治宜散寒舒经,葛根汤主之;脉浮⽽滑数,苔黄腻者,宜清利通络,越婢汤合葛根芩连汤主之。
如兼夹痰者,加⼆陈汤;见肾阴虚者,加六味地黄类;肾阳虚者,加肾⽓丸类;⽓虚者,加党参、黄芪。
2.案例:
刘某,⼥性,45 岁。
病史:项背疼痛板滞,双上肢疼痛⿇⽊3 年,每于春夏之交加重。
X 线⽚⽰,颈椎⽣理屈度改变,颈5-6 椎体后缘⾻质增⽣。
⾎常规及⾎沉正常。
曾服芬必得、⼄酸哌⽴松、弥可保,颈复康冲剂配合颈椎牵引及局部封闭等治疗,⽆明显效果。
颈项背部按之板硬,肩胛内上⾓压痛,左上肢后外廉疼痛。
⾆淡苔薄⽩,脉缓⽽⽆⼒。
兼有失眠。
诊断:颈椎病。
证属太阳型颈椎病。
治法:解肌舒经,宁神通络。
3.⽅药:
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桂枝10 克⽩芍30 克葛根30 克炙⽢草10 克
⽣姜10 克⼤枣10 克当归15 克炙黄芪30 克
全蝎5 克珍珠母30 克地黄15 克⿇黄3 克
附⼦5 克细⾟3 克太阳与少阴相表⾥,病久累及太阳之⾥,⾆淡脉缓⽽⽆⼒,故加地黄、附⼦益肾,使桂枝疏太阳之经⽣源有继。
黄芪、当归益⽓养⾎,珍珠母宁神。
葛根为治颈椎病要药,升津疏经。
重⽤⽩芍、葛根以助疏经解挛之⼒,全蝎以通络。
(⼆)少阳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少阳经所过见症,并具有少阳枢机障碍特点者,称为少阳型颈椎病。
少阳主枢,主持调节太阳、阳明的开合。
太阳为开指太阳阳⽓的输布开放,阳明为合指阳明阳⽓的收敛下降。
开合的作⽤是由枢机的转动来维系的。
所以调节枢机便能调节开合,调节开合便能调节升降出⼊。
故枢机对于⼈体⽽⾔,可触⼀发⽽动万机。
少阳包括⼿少阳三焦经及⾜少阳胆经。
《灵枢·本脏》提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其应。
”若三焦⽓机调畅,则太阳表⽓调和。
胆之精汁排泄有常,则阳明之⽓可降,太阴之⽓可升,其纳运正常。
故凡颈椎病,⽽见颈强项痛连及头者,或胸胁苦满,或⼝苦,头晕⽬眩,或⼲呕,颈肩背及肢体少阳经所过之处疼痛酸⿇,⼿⾜温⽽渴,⾆淡红苔薄⽩,脉弦者,为少阳型颈椎病。
治宜和枢利颈。
柴胡桂枝汤加葛根主之。
随证加减:如兼⽿聋如塞者,加《医林改错》之通⽓散(柴胡、⾹附、川芎);兼肢体⿇⽊者,加桑叶、鸡⾎藤、全蝎;头眩⽬痛者,加⽯决明、菊花、龙⾻、牡蛎等。
夹瘀加三棱、莪术等;夹痰加半夏、浙贝母等。
2.案例:
姚某,⼥,58 岁。
病史:颈头侧肩背部及双上肢疼痛⿇⽊半⽉,以右为甚。
右⽿如塞,上肢可见结节红斑,疼痛较剧。
伴有眩晕。
⽆风湿及关节炎病史。
⾎常规及⾎沉正常。
抗O 正常。
夜寐不安,⼤便溏。
X 线⽚⽰颈椎3~6 钩椎关节⾻质增⽣,⽣理屈度反⼸。
⾆淡苔薄⽩。
脉弦。
诊断:颈椎病。
证为少阳型颈椎病。
3.⽅药:
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0 克桂枝10 克葛根30 克⾚⽩芍各15 克
⼲姜3 克⽣姜6 克⾹附10 克川芎10 克
⽩菊10 克全蝎5 克酸枣仁10 克
(三)阳明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阳明经所过见症,并具有阳明合机障碍特点者,称为阳明型颈椎病。
阳明之⽓收降之谓合。
阳明合机障碍主要表现就是阳⽓不收和失降。
阳⽓不收则热郁,不降则腑⽓不通。
若⽇久则“⽓⽆所⽌息,⽽萎疾起矣”。
凡颈椎病,头部沉重感,伴头晕头痛,⾯⾚⽬疼,或⽛疼,胸腹灼热,腹满⾝重,或颈僵易疲,⼼烦急躁,或失眠多梦,或易汗出,偏肢或偏体出汗,或肢体痿废不⽤,以及阳明经所过见症者是谓阳明型颈椎病。
若上腹胀痛,恶⼼,呕吐,⼝⼲,⼝苦,下利或便秘者,⼤柴胡汤加葛根主之;若肌⾁萎缩,肢体沉重,抬举⽆⼒,步履困难,眩晕腰酸,⾆淡红,脉弦细⽆⼒者,宜建中益肾。
黄芪建中加地黄、葛根、⿅⾓、补⾻脂、⾁苁蓉等。
若肌⾁萎缩,肢体不遂,⾯⾊萎黄,或肢体⿇⽊,⾆淡紫或有瘀斑,苔⽩,脉细涩或虚弱。
宜益⽓活⾎通络。
2.案例:
段某,男,48 岁。
初诊⽇期:2012 年3 ⽉20 ⽇。
病史:颈头侧肩背部及双上肢疼痛⿇⽊半年,头部沉重感,伴头晕头痛,⾯⾚⽬疼,⽛疼,胸腹灼热,腹满⾝重,颈僵易疲,⼼烦急躁,失眠多梦,易汗出,便⼲,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颈椎病。
证为阳明型颈椎病。
3.⽅药:
⼤柴胡汤加减。
柴胡12 克黄芩12 克⼤黄5 克枳实12 克
半夏9 克⽩芍9 克⼤枣9 克⽣姜6 克
⽵茹12 克川芎6 克黄连6 克
(四)太阴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太阴经所过见症,并具有太阴开机障碍特点者,为太阴型颈椎病。
太阴属⼟,主养藏。
太阴之⽓开启,阳⽓内⼊以温煦脾⼟,运养诸脏,是为太阴开机之⽣理。
若阳不暖⼟,脏失温养,是为太阴开机之障碍。
故“太阴之为病,腹满⽽吐,⾷不下,⾃利益甚,时腹⾃痛。
”凡颈椎病,肩背痛⽽畏寒,时腹⾃痛,腹胀善噫,⾷不下或呕,⼤便溏泄,⾝体重,或有太阴经所过
见症,⾆质淡,边有齿痕,脉濡,或缓者,为太阴型颈椎病。
治宜温养太阴,疏通经脉。
桂枝⼈参汤加葛根主之。
若头项强痛、发热⽆汗、⼼下满微痛、⼩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朮汤主之。
2.案例:
孙某,⼥性,55 岁。
肩背痛⽽畏寒,脘腹胀满疼痛,不思饮⾷,⼤便溏泄,⾝困体重,⾆质淡,边有齿痕,脉濡。
诊断:颈椎病。
证为太阴型颈椎病。
3.⽅药:
桂枝⼈参汤加减。
桂枝9 克炙⽢草6 克⽩术9 克⼈参9 克
⼲姜9 克葛根20 克茯苓12 克陈⽪9 克
(五)少阴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少阴经所过见症,并具有少阴枢机障碍特点者,为少阴型颈椎病。
少阴主枢,能调节太阴、厥阴之开合。
太阴开启,阳⽓涵养于脾,以养四旁者,为太阴之开。
厥阴合启,阴尽⽽阳⽣发,以启⽣长收藏者,为厥阴之合。
少阴包括⼿少阴⼼与⾜少阴肾,阳⽓涵养⼼肾,⽔⽕既济,少阴枢机运转正常,则有利于太阴之开与厥阴之合。
故少阴枢机障碍则⽕⽔未济,太阴厥阴之开合不利,可导致湿、⽔、⽕、风诸病。
凡颈椎病,肢体沉重,抬举⽆⼒,活动牵强,筋惕⾁瞤,头⾝摇,步履不稳,肌⾁萎缩,⾝倦形寒,腰脊酸软,头晕⽬眩,⾆淡苔薄⽩腻,脉沉细;以及少阴经所过见症者,为少阴型颈椎病。
治宜温补⼼肾。
真武汤加葛根、⿅⾓膏、补⾻脂、杜仲、半夏、莪术、炙黄芪、丹参、地龙主之。
若伴⼼悸胸痛,失眠多梦,⾆红,脉弦细数者,杞菊地黄合黄连阿胶汤加葛根、天花粉主之。
夹瘀者加三棱、莪术、川芎、丹参、三七等。
夹痰者加⼆陈汤、浙贝母、胆南星等。
2.案例:
祝某,男,70 岁。
病史:因患脊髓型颈椎病住某院拟⼿术治疗,术前谈话并已签字,定于次⽇上午⼿术,是夜越想越恐,翌⽇坚决拒绝⼿术,并签字出院。
要求中医治疗。
就诊时不能单独⾏⾛,由两⼈扶腋⽽⾏,⾏步不稳,⾃述头晕⽬眩,夜寐不安,四肢⿇⽊,⼆便能⾃解。
查体:双下肢肌⼒Ⅳ-,踝阵挛阳性,⾃带MRI ⽰C3-4、C4-5、C5-6 间盘后中央突出,⾝倦形寒,腰脊酸软,⾆淡苔薄⽩腻,脉弦滑。
属少阴枢机障碍,⽕⽔未济,以致开合不利,导致痰、瘀、虚、风等。
诊断:颈椎病。
证属少阴型颈椎病。
治宜温补⼼肾、祛痰化瘀。
3.⽅药:
真武汤加减。
附⼦6 克⽩术10 克葛根30 克⿅⾓⽚15 克
补⾻脂10 克杜仲10 克茯苓10 克半夏10 克
莪术10 克黄芪30 克丹参15 克地龙10 克
全蝎5 克
(六)厥阴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厥阴经所过见症,并具有厥阴合机障碍特点者,为厥阴型颈椎病。
厥阴藏阴⽽内寄相⽕,阴尽⽽阳⽣者,阴阳之⽓交接有序,为厥阴之合机正常。
阴尽者,阴之终极也,阴尽⽽返,则阳始⽣矣。
尽有精粹之意,阴之精粹得充,则⽣化有源,阳⽣之基陇。
厥阴合机障碍,则阴阳⽓不相顺接,阳⽓不顺接,不与阴交则内郁⽽热,阴⽓不顺接不与阳交则内凝⽽寒,常见寒热虚实错杂之证。
凡颈椎病,颈项不适连及巅顶,头晕⽬眩,或眼球震颤,⼝⼲夜盛,⽓上撞⼼,⼼中疼热,饥⽽不欲⾷,下利,⾆质淡,苔薄黄腻。
或肢厥怕冷,紫绀肿胀,上肢疼痛⿇⽊,脉细者。
以及见厥阴经所过见症者,为厥阴型颈椎病。
前者治宜滋阴清热,温阳通降,柔筋通络。
乌梅汤加葛根、天花粉主之。
后者治宜养⾎散寒,温通经脉。
当归四逆汤主之。
2.案例:
周某,⼥,41 岁。
病史:患者胸胁痛,脘部不适,觉有⽓上冲咽喉,⼝渴引饮,尤以夜间明显,每晚要饮⼀热⽔瓶多开⽔,夜寐不安,时作⼼悸,眩晕便溏,不欲饮⾷。
⼼电图正常,胃镜⽰:胃浅表性胃炎。
曾求诊于内科多医,有⽤⽵叶⽯膏汤者,有⽤泻⼼汤者,有⽤温胆汤者,亦有⽤栝楼薤⽩半夏汤者,有配西药斯达舒、西⽐灵等等,共3 ⽉不效。
经介绍求诊于余,作X ⽚⽰:颈椎⽣理屈度改变,C5-6,⾻质增⽣,C3-4,C4-5 钩椎关节增⽣。
颈部压痛,颈部旋转时眩晕加剧,⾆淡,苔黄腻,脉弦细。
诊断:颈椎病。
此属厥阴型颈椎病。
治宜滋阴清热,温阳通降,柔筋通络。
3.⽅药:
乌梅10 克细⾟3 克⼲姜6 克黄连6 克
当归15 克附⼦5 克川椒3 克桂枝10 克
党参10 克黄柏10 克葛根30 克天花粉3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