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新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清检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这一主张()

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思想主张

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可见王夫之肯定人的正常欲望,显然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故选D。A过于绝对化。BC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2. 右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朱熹的画像,今年是他诞辰885周年。下列关于他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他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

C.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D.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的是汉代儒者董仲舒,故选C。ABD项都是对于朱熹的正确表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3. 汉宣帝时,有美丽而罕见的大鸟出现在彭城,民间认为这是凤凰降世,是圣明天子在朝的祥瑞。侍中宋翁一却认为,祥瑞不降临在天子所在的首都,却降临在彭城,不值得当作祥瑞。朝中儒生对宋翁一群起攻之,他们反驳说,天下一家,凤凰降临在京城和降临在彭城有什么区别呢?激烈争辩后,宋翁一磕头认输。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得的历史认识不包括

A.祥瑞是古代帝王神化自己的一种手段

B.分封制对思想的影响在汉代未能完全消除

C.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念在汉代逐渐占据上风

D.这番争辩反映了儒家的派系斗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民间认为这是凤凰降世,是圣明天子在朝的祥瑞”可见A认识正确,“祥瑞不降临在天子所在的首都,却降临在彭城,不值得当作祥瑞”可见B认识正确,“天下一家,凤凰降临在京城和降临在彭城有什么区别呢”可见C认识正确,排除ABC。“朝中儒生对宋翁一群起攻之”可见并非儒家的派系斗争,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诸子百家,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但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共同认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采取的专制独裁政策。造成这种解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人标新立异来提高知名度

B、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干扰

C、史料缺乏造成学者认识不足

D、传统史学界研究方法的局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力图通过思想革命来挽救民族危亡,因此抨击传统儒家文化,故选B。ACD都脱离当时的特定时代背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魏晋玄学探究的基本问题,经历了“名教出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和“名教即自然”三个阶段。这反映

A.两汉经学仍然是主流思想 B.哲学倾向影响学术思想

C.传统儒学哲学思辨化

D.儒、佛、道三教合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名教”是指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儒家封建礼教,“自然”是指道家学说,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反映了哲学倾向影响学术思想,故选B。A与题干不符。C应是指宋明理学。题干没有体现佛教思想,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的关系。

6.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道家学说导致了汉初的社会动荡

B.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

C.道家学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信奉推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黄老之学使汉初迅速恢复了元气,故A项错误;客观讲董仲舒新儒学

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儒学成为正统,故B项正确;黄老之学推动了汉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汉武帝即位,进一步拓展大一统事业,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的需要被采纳,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 牟复礼在《中属思想之渊源》中论述战国某学派时指出:“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主张“克己复礼”,与题目中的信息“嘲讽礼仪”不符,故排除A项;先秦时期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法家学派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不符,故排除B、C两项;由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某学派......嘲讽礼仪和正名......呼吁......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可知这应为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主张放弃差别观念,获取精神上的自由的思想。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8.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B.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C.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D.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世俗文化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宋明理学为明朝的官方哲学思想,它重视儒家四书五经的道德教化,材料中却反映了民众对于历史故事的关注,所以A项与材料不符。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士人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参与政治活动,材料强调民众的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