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之岭南园林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桥,突兀假山,映带屋宇。细察剔透的湖石,像虎,像狮,像鬼怪, 姿态各样。再望山上苔藓斑驳,藤萝掩映,好像幽壑中微露出一条羊 肠小径,穿过去又别有洞天,使人越发感到这座小屋的情趣。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 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而作为我国三大园林之一的岭 南园林有什么样的特色呢?在园林以及建筑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岭南,即五岭以南,始称于唐贞观年间的岭南道,古时候也称岭 表、岭外、扬越、百越、南粤,岭南有两大水系,一是珠江水系,二 是韩江水系。在近2000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占全国总面积不到5% 的岭南地区,创造了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文化,成为世 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中国古代虽无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 著作则十分浩瀚。特别是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 时便形成了独立的画种,至盛唐,则已经确立 了自己的基本理论。画论所讲的虽然是绘画的 心得体会,但由于触类旁通,也可视为造园活 动的指导原则。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③倾心于自然 美的追求。他们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如花木、 虫鱼等是不能加以改变的,否则就破坏了天然、 纯朴和野趣。但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 融人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 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炼 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1 岭南气候特点 1.1温度 岭南全域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年平 均气温在22.0~ 24.5℃ ,最高温度为 38.7℃(广州,8月),最低温度为一 4.3℃(韶关,1月)。冬短夏长是岭南园林气 候的第一特征。大部分地区夏天所占有的时间 很长,这就是岭南园林建筑把通风纳凉作为主 要功能目的的原因。 1.2 降水 降水岭南多雨,更胜于江南,年均 降水量达1 500 mm。雨多而植物生长茂盛, 成为四季繁花的基础;雨多则冲刷厉害,于是 就有“有石必有泉”之说。因泉而生瀑,因瀑 而生潭,岭南园林几乎所有的园林都在塑造崖 瀑局,崖潭局、潭瀑局就是岭南多雨造成的地 形特征的直接表现。
布,再配以山石、花木和亭、阁、轩、榭等园林建筑,形成明净的水 面、峭拔的山石,精巧的亭、台、廊、榭,复以浓郁的林木,使得虚 实、明暗、形体、空间协调,给人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又以 庭院与小景区构成疏密、开敞和封闭的对比,形成园林空间中一幅幅 优美的画面。园林中偶有半亩水面,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 无疑为园林艺术增添无限生机。欧洲园林中的人工水景丰富多样,而 以各种水喷为胜。 再次是植物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盛誉,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诗经》曾记载了梅、兰草、海棠等众多花卉树木。数千年来,人们 通过引种、嫁接等栽培技术培育了无数芬芳绚烂,争奇斗妍的名花芳 草秀木,把一座座园林,打扮得万紫千红,格外娇美。 园林中的树 木花草,既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树木 花草不仅是
临山池建半亭、水阁和小桥,皆低凌水面,居高临下,可见流水潺潺; 立足桥上,会引起寻觅流水源头的意思,望去有广远不尽之意,尺幅 天地也就不感局促了。 中国园林还讲究借景,如无锡的寄畅园为山麓园林,身临其境,满法 人代表法人代表目是山,正是纳野外自然山景于园内,起到园外有景、 景内有景的效果。借景常见以水为镜,水中现景,称为借镜。还有远 借、邻借、仰借和俯借等构景手法。通过建筑的门洞、花墙和窗口都 可达到借景,以丰富园景。苏州沧浪亭,大门外沿河用黄石假山叠为 驳岸,在园内复廊上开数十个花窗,观景仿佛分不出园内园外。这是 为实现借景而采取的一种造景方法。而小中见大、实中求虚的造园手 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特点了。扬州园林小盘谷,面积不大, 充其量不过一湾池水,一座假山和一幢楼舍。然而造园通过叠石堆山, 给人造成一种园景深远的错觉。园中用玲珑湖石临水造景,架起
关于园林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西晋以后经场出现在诗文中。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运用更加广泛,常用于各种休憩境域。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园林”这个历史悠久风格 独特的园林体系。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中国园林艺术已经取 得了辉煌的成就,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启迪。中国园林有“凝固的 诗,立体的画”之称,它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集了 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精华,融合我国叠山理水、建筑艺术、花草栽培以 及文学绘画艺术为一体。在波光岚影中掩映着亭台楼阁,是自然美和 艺术美的统一。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一、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许多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 参与下经营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 色彩。这之中,犹以绘画对于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从某种意 义上讲,产生园林的先导是绘画。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 展起来的。
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 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文化更有着一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在园林方面表 现于古典园林中大量用现代化的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天 壤之别。 3 造园手法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臵石、周边 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 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 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 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 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 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 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论中国古典园林之岭南园林
摘要:文章主要从中国古代园林在精神内涵上和中国古代园林在实体 内容上以及在布局上的特点这三方面对中国园林进行简单而概括的阐 述。并通过对岭南园林的气候、文化、造园手法进行分析,介绍了中 国岭南园林文化的园林设计建设特色,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诗情画意;岭南园林;文化;意境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 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即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 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 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 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这一观点 是目前所见有关园林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定义,它试图从园林的选址、 兴造方法、构成要素、主要功能等方面全面诠释园林,似乎可以作为 “园林”一词的经典式定义了。
亭、廊、桥、舫、景门、花窗

岭南庭园的园内空间虽然也是围合封闭的,但在景观的组织上, 视线的组织上,又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园外景色, 达到丰富空间层次的效果,产生空间的扩散感。因此选址大多在自然 景色优美的地方,利用环境景观最好的面向采取开敞的方式进行布局。 较多借用水面,利用水面平坦开阔,视野宽广的特点增添园林魅力, 如东莞可园。而且,园林的边界常建有假山,楼阁,较好地把园外空 间和景色引入园内,使园内外空间紧密结合,扩大视域范围。 岭南宅园空间和建筑结构都很注重自然通风降温,如东莞可园: 可见坐北朝南的长廊引疏栏,前水后山,凉庭冷巷。建筑多见有支柱 层、吊脚楼等岭南建筑特有的技术措施。岭南园林建筑的功能与其形 式密切相关的:以荫棚骑楼防晒防雨;以住宅的锅耳山墙来防火防台 风:建筑基础以石础来防湿防虫;用夯土墙来防蚀防漏。 岭南庭园喜用几何形式或图案方式组织空间,这点完全不同于江 南园林的迂回含蓄。但这种几何形式又并非简单的圆或方,而是通过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既由文人画家所代庖,自然就免不了要反映 这些人的趣味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会受到当 时社会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此外,它在崇尚自然,追 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方面,似带有更浓 厚的浪漫色彩。凡此种种,汇合在一起便塑造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 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或许这些 就是造就中国园林独特风格的原因之一吧。 中国园林和其他建筑是区别对待的。园林建筑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力图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相结合。它所抒发的 情趣可以用“诗情画意”来概括,但这些原则、特征却并不见于其他 建筑。基于这个特征,中国园林于是就少不了这些要素。
二、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首先是山石 中国园林讲究无园不山,无山不石。早期利用天然山石,而后注 重人工掇山技艺。掇山是中国造园的独特传统。其形象构思是取材于 大自然中的真山,如峰、岩、峦、洞、穴、涧、坡等,然而它是造园 家再创造的“假山”。堆石为山,叠石为峰,垒土为岛,莫不模拟自 然山石峰峦。峭立者取黄山之势,玲珑者取桂林之秀,使人有虽在小 天地,如临大自然的感受。欧洲和伊斯兰园林中没有中国园林那样的 掇山叠石技艺,主要依靠选择天然石材,进行人工改造。
1.3 风 岭南的风受亚洲季风影响,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则偏北风。 所以园林建筑多南北向,利用风压原理降温的“长廊冷”或“高墙冷
就是基于对夏季风的需要。岭南气候因此潮湿,故利用于栏、高台、 檐廊来抬高生活面,这也是岭南园林中水面距地面较高的原因。 2 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 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 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 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 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 此外,岭南人远离北方的政治中心。所 谓天高皇帝远,岭南园林必然会表现出一定 的反叛性。例如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园 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等。另长期处于南疆的 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为清 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岭南文化还有一定的远 儒性。这一点从品味上看可以说是俗气,即 世俗文化。但这就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 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
组成园景的重要题材,而且往往园林中的“景”有不少都以植物命名。 我国历代文人、画家,常把植物人格化,并从植物的形象、姿态、 明暗、色彩、音响、色香等进行直接联想、回味、探求、思索的广阔 余地中,产生某种情绪和境界,趣味无穷。在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 中,有些园林植物早期被当作神灵加以顶礼膜拜,后期往往要整形修 剪,排行成队,植坛整理成各种几何图案或动物形状,妙趣横生,令 人赏心悦目。 园林中的建筑与山石,是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水体 则是整体不动,局部流动的景观。植物则是随季节而变,随年龄而异 的有生命物。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不仅使园林建筑空间形象 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还可产生空间比例上的 时问差异,使固定不变的静观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 候感。此外,植物还可以起到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作用。
三、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 手法造园。园林不在大小,都强调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大观园属大 园林,然而在观览中,又不断出现幽趣小景。像颐和园万寿山上出现 谐趣园一样,那就是寓动观中以静观所在,游人在此可以得到调剂休 息,不能老是走着看景,也要驻足领略静观的妙趣。 园林离不开叠山理水,苏州网师园是一个小型园林,园内仅有半亩方 塘,但环水池叠石成山,崎岖有致,形成若干洞穴,使人不感单调。
在园景的组织方面多以湖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布再配以山石花木和亭阁轩榭等园林建筑形成明净的水面峭拔的山石精巧的亭台廊榭复以浓郁的林木使得虚实明暗形体空间协调给人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又以庭院与小景区构成疏密开敞和封闭的对比形成园林空间中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中国传统园林之岭南园林
2011.12.27
姓名: 班级: 学号:
其次是水体 园林无水则枯,得水则活。理水与建筑气机相承,使得水无尽意, 山容水色,意境幽深,形断意连,使人有绵延不尽之感。中国山水园 林,都离不开山,更不可无水。我国山水园中的理水手法和意境,无 不来源于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在园景的组织方面,多以湖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
最后是动物

远古时代,人类祖先渔猎为生,通过狩猎熟悉兽类的生活。进入 农牧时代,人们驯养野兽,把一部分驯化为家畜,一部分圈养于山林 中,供四季田猎和观赏,这便是最初的园林——囿,古巴比伦、埃及 叫猎苑。秦汉以降,中国园林进入自然山水阶段,聆听虎啸猿啼,观 赏鸟语花香,寄情于自然山水,是皇室贵族适情取乐的生活需要,也 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自然无为的仙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