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不
分版本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
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我从来没见过他们像现在这样________风发,斗志昂扬。

②我绝不有谁来代替,因为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③经典经受了长时间的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____________,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④阅读杰作使我们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____________的生动联系。

A. 义气企望牢不可破休戚相关
B. 意气期望牢不可破休戚相关
C. 意气企望颠扑不破息息相关
D. 义气期望颠扑不破息息相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义气,刚正之气,也指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当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第一句中,说的是人的意志和气概,应使用“意气〞。

企望,企图盼望,希望;期望,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

第二句中强调盼望,应使用“企望〞。

“牢不可破〞,巩固、紧密不能摧毁或拆开,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决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颠扑不破〞,比喻言论或学说正确,经得起检验。

第三句中,是说经典中传递的道理经得起考验,应使用“颠扑不破〞。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第四句中,是强调个人与整个人类之间的关系之密切,没有强调“利害〞“祸福〞,应使用“息息相关〞。

应选C。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资深专家认为,教育的真谛和目标,应当是帮助人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进而自我发现,并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高考也不应当例外。

B. “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缺乏,图书行业的出版和消费呈现出不对称开展的态势。

C. 石黑一雄在五岁时就和父母一起移民英国,但一直没能解决自己的民族认同问题,或许正是最能打动诺贝尔奖评委们的地方。

D. 中信证券表示,公司有几名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有关问题,他们的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之中,公司将予以积极配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局部,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题中,A项,“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进而自我发现〞语序不当,应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进而自我实现〞。

C项,表意不明,“最能打动诺贝尔奖评委们的地方〞是“一起移民英国〞还是“没能解决自己的民族认同问题〞不明确。

D项,“他们的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之中〞表意不明,“他们〞指代不清,是指“几名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还是指“公安机关〞不清楚。

应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以下诗句分别反映了我国四种传统节日习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③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④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把握传统文化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要求选出“分别反映了我国四种传统节日习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然后分析所给的诗句,圈出
诗句中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明确涉及的节日,最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题中,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新桃〞“旧符〞可知,这是春节;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由“乞巧〞“秋月〞“穿红丝〞可知,这是七夕。

③“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由“寒食过〞“坟上〞等可知,这是清明。

④“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由“桂花〞“正月〞可知,这是中秋。

按照时间先后应为春节、清明、七夕、中秋,应选D。

4.楹联出自名人故居,与故居主人对应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
①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②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当思求己胜求人。

③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④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

A. ①苏轼②梁启超③李清照④ 侯宝林
B. ①苏轼②李叔同③晏殊④梅兰芳
C. ①杜甫②梁启超③晏殊④侯宝林
D. ①杜甫②李叔同③李清照④梅兰芳【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楹联内容,把握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此题要求选出楹联“与故居主人对应恰当的一项〞,然后圈出楹联中与名人有关的内容,再回忆与哪位名人有关。

题中,①“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由“忧民〞“爱国〞可以联系杜甫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情怀,由“颠沛〞可以联系杜甫的颠沛流离的生活;②“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当思求己胜求人〞,楹联是说爱惜食物爱惜衣物,不是爱财,是因为珍惜幸福,欲使幸福长久,追求名追求利,只需要求自己,不需要去求别人,这与李叔同佛家的观点一致;③“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金石录〞是由李清照和赵明诚二人合作的集册,“漱玉词〞是李清照的作品集。

④“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亮节〞指的是梅兰芳的节操,“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也是梅兰芳在京剧作品中常常扮演的角色。

应选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受现代的学科分类与西式教育影响,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

因此,两者实有大的区别。

理想地说,自然是兼收并蓄为好,但结果也许是两方面都不行。

①而钱穆的传统治学是纵横贯穿式的
②而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
③进入古人知识世界去阅读与体会
④其目标旨在会通
⑤要求学者破除现代知识的分割边界
⑥研究上的要求是专业分割的。

A. ①④②⑥③⑤
B. ⑥①⑤③④②
C. ①⑤④②③⑥
D.
⑥①④⑤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段前后谈到两种治学区别,〔5〕〔6〕正好相对,应该分属两种方式,结合前文“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可以判断〔6〕紧承其后比拟合理。

〔1〕中“而〞表转折,“纵横贯穿〞与“学科分类〞相对,〔5〕中“要求〞的主语是“传统治学〞,〔3〕中“进入〞的主语是〔5〕中的“学者〞,两句中“古人的知识世界〞与“现代知识〞相对,答案容易确定。

应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假设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假设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假设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那么。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
6.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匿为优.人优:优伶
B. 署.羽伶师署:官署
C.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工:擅长
D.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鬻:卖
7. 以下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
例句:貌寝,口吃而辩
A. 人非生而知之者
B. 蟹六跪而二螯
C.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 其隙也,那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8.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一和尚在河边拾得收养。

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B. 陆羽在苕溪边,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他虽然说话结巴,却很善变。

C. 陆羽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叶专著——《茶经》。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

D. 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危坐效群儿嗫嚅假设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2〕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3〕以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答案】6. B 7. C 8. D
9. 〔1〕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

〔2〕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3〕〔我〕认为但凡这个州中形态特异的山水,都被我游览了。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此题“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题中,B项,“署羽伶师〞,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而且从语法结构来看,“羽〞和“伶师〞都是名词,当名词加名词的时候,前面的名词应该活用为动词,所以“署〞应为动词,意思是“任命〞“授予〞,解释为“官署〞错误。

应选B。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题中,例句“貌寝,口吃而辩〞中“而〞是连词,前面说“口吃〞,而后面却说“辩〞,“而〞在此处应表转折关系,却;C项,“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中“而〞也是连词,却。

A项,“人非生而知之者〞中“而〞是连词,承接关系;B项,“蟹六跪而二螯〞中“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其隙也,那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中“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应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拟分析。

题中,D项,“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当时以比接舆也〞,可见应该是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他并未避世是妄加之词。

应选D。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存、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那么“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存〞;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题中,〔1〕中,“危〞,端正;“效〞,效仿,学习;“嗫嚅〞,念念有词;“假设〞,好似;“状〞,样子;“拘〞,抓住;“之〞,代词,代他;“令〞,让,后面省略代词“之〞;“剃〞,割。

〔2〕中,“愧〞,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羞愧;“更〞,改变,改换;“著〞,写作。

〔3〕中,句首添加主语“我〞;“以为〞,认为;“但凡〞,古今异义,大凡这个;“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应为“有异态的山水〞;“有〞,动词本身包含被动,〔被〕拥有,〔被〕游览。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忆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

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

〞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

幼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

当他记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似有所丧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禅师鞭打他,陆羽感慨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他泣不成声就逃走了,成为优伶藏了起来,撰写了《谈笑》一万多字。

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

这就是古人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

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

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快乐。

与别人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

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

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

他驾着小舟在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流。

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

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

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

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
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渐渐懂得喝茶了。

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

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

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

李季卿说:“陆先生精于茶道,天下了解。

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时机啊。

〞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交好,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

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那么,遥远的别馆,孤零的岛屿,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矶之处,可随意前往。

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当这朝廷节钺的重任。

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照顾,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假设耶溪的月而已呢?〞
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流传至今。

三、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以下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

②阳月:指农历十月。

〔1〕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

【答案】〔1〕两联主要运用了比照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故土和亲人团聚;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

〔2〕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土,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抚慰家乡亲人。

运用这一典
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技巧,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诗歌的题目、内容、结合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诗歌情感。

题干问的是“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前两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到达什么效果,表达什么情感。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这四句是说“十月份南飞的大雁,听说到这就往回飞。

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开头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接下来两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可以按时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

由雁而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题干要求考生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分析这一典故的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注释来分析使用这一典故的目的。

陆凯的诗歌中提到折梅相送,表示思念远方亲友;宋诗的尾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说“明晨登高望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红梅〞,五岭是那里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北方家乡,待到翻过山岭,遍是丛林浓密,就看不到家乡了,不过应该能看到岭上的梅花。

虽然家不可归,但诗人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抚慰家乡的亲人。

这时诗人内心的苦辣酸甜是一言难尽,无限凄凉油然而生。

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

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

由此可见,诗人在最后暗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思乡之情,强化诗歌主旨。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比照; (4)白描。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衬托等。

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

〔1〕青,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赤壁赋》〕
〔5〕位卑那么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 (1).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道之所存(4). 师之所存也 (5). 苟非吾之所有 (6). 官盛那么近谀 (7). 凌万顷之茫然(8).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忆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鳝、寄托、苟、谀、凌、顷、茫、昔、峥嵘、稠。

五、名著阅读
12.以下关于《红楼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中,与甄士隐常有往来。

甄士隐赞赏他的才华,便在中秋之夜,邀他饮宴。

席间慷慨解囊,赠银送衣,助他上京赶考。

贾雨村受了银子和衣服,略谢了一声,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B. 黛玉来到贾府,先去拜见了贾母等女眷,又在两位舅母的带着下去拜见两位舅父。

大舅贾赦因斋戒去了,所以没见到。

二舅贾政因连日身体不好,恐怕见了黛玉,彼此伤心,故也未见。

黛玉回到贾母处,又先后与凤姐、宝玉相见。

C. 门子原是甄士隐家旁边葫芦庙中一个小沙弥,因此认得贾雨村。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后,门子向他出示“护官符〞。

贾雨村由此得悉了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害关系,便徇私枉法,胡乱断了此案,并写信报告了贾政和王子腾。

D. 秦可卿死后,因尤氏卧病在床,不能料理家事,宝玉便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后,忙得连茶饭也没工夫吃,坐卧不能清净,心中却十分欢喜。

这是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