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原各乡镇名字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原xx名字的由来
关键词:
xxxx易俗xx花石┊文字┊推荐:
┊
有意思吧┊收藏第一种传说
1、花石镇:
位于湘潭县南部,涓水中游东侧,距县城车程58公里,历为我县南路重镇。
该处地质多为红砂岩,潭水深处花纹石历历可见,“花石”由此得名。
清嘉庆县志载:
“汉置湘南县,故城今湘潭县南90里,俗名花石城”,足见其花石之称由来已久。
花石冶锅着名,附近盛产拳荠和香莲(即莲子),特别是莲子,为历朝历代向皇帝进贡的食品。
花石镇为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地。
花石豆腐,细嫩可口,远古有名。
花石有汉城桥等古迹及十八罗汉山等着名风景。
2、xxxx:
两种说法:
一是:
相传明正德皇帝游江南时在此地赊姜而得名。
二是:
很早以前姜姓人氏在此烧荒垦地而得名。
村镇均因驻地而得名。
姜畲:
位于湘潭县西北方向,紧倚涟水下游北岸,距县城车程15公里。
清光绪县志载:
“姜畲,湘驿之大市也。
……南方以烧田为畲,畲有赊音,转呼为车,姜氏垦畲之地。
”姜畲形成集市由来已久,为县境西路物资集散之地。
姜畲地处要衡,为湘潭县城西大门,历来兵家征战,必先占姜畲,威胁县城。
湘黔铁路、潭邵公路横过其境。
涟水可通木帆,水陆交通称便。
3、xx桥镇:
此地一桥命名云湖桥,飞架云湖河上,而云湖河又是传说中的云湖演变而来,据清康熙十九年《湘潭县志》记载:
“古云沿湖受鸟石48象,灌田4000佘亩,四山环绕。
潴水不浅,间云气滨蒙,故云云湖,”镇因此得名。
4、xx:
xx:
位于湘潭县西部,涟水下游南岸,距县城车程28公里。
滨涟水中有一深潭,水清见底,潭下有石户龙床,潭旁一石横卧,名“仙人石”,故取名“石潭”.镇因潭名。
明代礼部尚书李(李膀芳)湘州回湘省亲,途经此地,曾题“古潭仁里”四字,故又名“古潭”.当年潭口还有一右洞,曲径幽深,进入街区半公里,现已污塞。
石潭历为县境西路商业交通中心,是我县重要集镇。
涟水可以通航,1969年建成石潭大桥,有汽车来往于湘潭、韶山、射埠、花石、黄荆坪等地。
5、xx:
位于湘潭县东南部,距县城车程66公里。
“石潭坝”因地形及所筑坝基而得名。
此处过去交通闭塞,山多田少,晓霞山耸立于东,紫荆山横亘于南,芙蓉寨延伸于西。
解放以后,兴修水利,生产有所提高。
在公鲐旁形成了小集市。
6、xx:
位于湘潭县西部,距县城车程41公里。
乌石由于其西面与景泉乡交界处所耸立的乌石寨而得名。
主峰乌石峰,海拔373米,其石乌黑。
峰上有祠,为祀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亮之参政易华而立。
现祠庙破败,祠前横额题,“乌石峰”门联模糊可辨,题:
“鸟飞将近月,石乱欲撑天”.东麓彭家围子为彭德怀元帅的故居。
军委主席邓小平亲笔题写:
“xx同志故居”,并附设xx。
7、xxxx:
此地有一湖,名清湖。
湖较大,人们要过湖,及不方便,民国初期,有一杨姓大户为倡首结合群众在邓家坝处建有一座麻石拱桥,原名为“杨家桥”,后双方为桥名争讼多年,经判由杨家桥改称“杨嘉桥”.所以地名得名“杨嘉桥”.杨嘉桥,位于湘潭县中部,距县城车程20公里。
当地是有名的煤矿产地。
原在新河街形成集市,自湘潭至石潭公路通车以来,街坊及集市移至邓家坝。
8、易俗xx:
取名源自易俗xx:
位于湘潭县城南部,湘江与涓水汇合处,距县城车程19公里。
据清嘉庆《湘潭县志》载:
“易俗河即涓水也,所历皆易俗乡,故名。
俗称一宿河,声之转也。
”传说乾隆在河边上歇了一宿故名:
“一宿河”久之就成了“易俗河”.“易俗”二字寓移风易俗之意。
唐天宝八年
(749),县治设洛口,即易俗河下摄司城塘。
唐时称涓水为洛水,今之易俗河地域古称洛口。
易俗河历为县内重要商埠。
解放前,以米市着称,解放以来,兴办了各类企业,成为县新兴工业基地。
水陆交通便利,潭衡公路经此可进入县境东南各乡镇。
9、xx:
xx又称xxxx:
位于湘潭县中部,地处湘江、涟水汇合口,故称湘河口,简称“河口”,距县城车程13公里,历为我县重要口岸之一。
解放后,治理湘、涟、涓三水,附近
筑有卓江大堤。
1965年,涟、涓两座公路大桥建成后,潭花、潭衡公路在此分岔,汽运频繁,船运亦在此停靠。
10、xx:
相传宋将高怀德常在此习射,箭射花圃,故名射圃。
后演变为射埠。
11、响水乡:
因响水坝而得名。
xx:
因驻在地名而得名。
12、xx:
位于湘潭县正西边境,与湘乡横铺乡接壤,距县城车程47公里。
“黄荆坪”得名于灌木黄荆树丛生之地。
黄荆坪是我县西路通往青山桥地区的要道,历为县境西南重要集镇。
附近产白芍有名,现发展了百合生产。
13、xx:
位于湘潭县西南部,距县城车程55公里。
四围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自松梓至仓冲形成十里长冲,一片平畴。
相传过去为严姓聚居之处,故称“严冲”.
14、排头乡:
位于湘潭县南部,距县城车程54公里。
此处地属丘陵,山皆南北走向,唯一山横亘其间,“排头岭”之名源出于此。
此处历为墟场。
传统手工业产品“排头禾镰”很是有名。
15、龙口乡:
龙口港入涓水处有龙口市,市因港名,乡因市名。
位于湘潭县南部,濒临涓水东侧,距县城车程63公里。
龙口小街上端有一水井,终年溢水,注入渭水,后有蜿蜒山丘,状若游龙,人们按其地形特点,取名“龙口”.龙口历为小集镇,四境及衡山边境村民均来此赶集。
16、xx:
现合并至龙口乡。
位于湘潭县正南端,距县城车程70公里。
日华冲有琵琶山矗立中央,主峰海拔327米,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清初,衡山彭俊赴京应试,途经琵琶山,站立山巅“观日出,曾题”日照九州,华光万里“之句,后彭得中状元,名声大噪,”日华“由此得名。
日华竹椅,美观大方,金桥草席,行销省内;境内还有铅锌矿藏。
17、xx乡:
现合归花石镇管辖。
位于湘潭县南端,与衡山接壤,距县城车程7l公里。
紫荆、天马两山隆起东部,沟溪纵横。
此处原建有红砂岩石坝一座,坝边有山,依山筑屋为集市,名曰”石坝“.石坝米酒,颇为着名。
18、xx:
现合归花石镇管辖。
位于湘潭县南部,濒涓水东岸,距县城车程48公里。
据《湘潭县地理图说》载:
”盐埠东北有盐浮冲,或谓地常产盐,盐埠其销场也,“故名”盐埠“.盐埠历为涓水沿岸小集镇之一。
19、xx桥镇:
位于湘潭县西南隅,距县城车程75公里,历为我县西南重要集镇。
青山河西来东去,在此建石桥一座。
据清嘉庆《湘潭县志》载:
青山桥为元赵康读书处,赵后中省元,号青山,村民纪其荣耀,故将该桥命名曰”青山桥“.村因桥名。
由于公路连接,青山桥已成为通往湘潭、衡山、湘乡、双峰的交通枢纽。
20、锦石乡:
锦石,位于湘潭县中部偏南,紧倚涓水西侧,距县城车程42公里,相传境内涓水河中曾有五颜六色的石头,故名锦石。
锦石之名,取涓水潭中有花纹石块而来。
历为涓江沿岸小集镇之一。
自潭花公路通车后,集镇中心移至东风街。
21、石鼓镇:
因当地田间有一个形似鼓形的大麻石,因此而得名。
22、分水乡:
分水有个着名的分水坳,顾名思义,是因自然地势导致水流分向而形成涟涓两个不同的流域,分水坳上涟水与涓水的分流点就在湘潭湘乡交界处的一丘田,名”分界丘“,分水因而得名。
23、xx桥镇:
又名枚林桥,位于湘潭县东部,距县城车程31公里。
枚林桥取”梅林“命名。
潭衡旧驿道经此,历为小村镇。
原紫荆河流经此处,架桥称梅林桥,日久简化为”枚林桥“.
24、谭家xx:
位于湘潭县东部,距县城车程37公里。
清时,有楚石林在今茶园乡旁塘村叫谭家山的地方采煤,民国以来,扩充开采,建”中湘煤矿“.已经变化,现称”谭家山煤矿“.在叫土地庙的地方建有谭家山镇
25、xxxx:
此地是乾隆下江南时,从株洲县的绿口开始至衡山,10里1铺,该镇位于中间位置,因而得名中路铺。
中路铺:
位于湘潭县东部偏南,距县城车程48公里。
该地居旧潭衡驿道之中点,北去湘潭县城和南去衡山县城驿程各90华里,故名”中路铺“.按旧时驿道设置,十里设小铺,三十里设大铺;中路铺系在我县境内设置的较大驿站,历为我县中路重要集镇。
原址离公路较近,市镇中心移至公路两旁
26、xxxx:
因白石铺而名,白石铺,位于湘潭县东南部,距县城车程59公里。
旧为潭衡驿站之一。
铺后小山,是驿路必经之地,上下山均有白石砌成的石级,计南112级,北64级,故名”白石铺“.现集市中心移至公路旁。
”湘莲“始产于此,历史攸久,现仍为湘莲产地。
此地又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现代绘画之父,着名国画大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的家乡,齐白石在此度过了晚清
和民国两个时代,直到57岁才离开家乡,正式定居北京,因此,当地的村,镇又均因齐白石老人而得名。
27、茶xx寺镇:
因明代建茶茶恩寺(已毁)而得名,茶恩寺:
位于湘潭县东南边陲,距县城车程70公里。
寺早被毁,但地名沿用至今。
此处为潭衡公路我县最南端的边境集镇。
”茶恩禾镰“过去颇着名。
28、继述桥:
亦称桎木桥,位于湘潭县中部偏南,距县城车程46公里。
据清嘉庆《湘潭县志》载:
”明齐国英及其子正彩相继修建此桥故名。
“此处地处丘陵,为风化叶岩,盛产油茶,我县重要油茶产地。
历为小村镇。
29、xx桥:
位于湘潭县中部,涓水西岸,扼潭花要衡,距县城车程28公里。
清嘉庆《湘潭县志》载:
”衡岳志称古铜塘,石秀水清,涓江胜地。
“当地有古塘涧子,涧上立桥叫”古塘桥“.历为县内着名集镇。
附近黄狗岭曾挖掘出早期铜鼎、铜箭、铜簇等历史文物。
30、双板桥:
位于湘潭县中部,距县城车程18公里。
旧因架有双石板桥而得名。
历为小集镇。
31、xxxx:
位于湘潭县东部,距县城车程29公里。
此地遍布石灰岩,有如麦粒状故称麦子石,因烧石灰着名,1975年建水泥厂。
历为集镇。
32、xx铺:
位于湘潭县东部,距县城车程39公里。
按其地形命名为”长岭铺“.旧时为潭衡驿道中途驿站之一,历为小集镇。
现乡政机关及商业服务移建公路两旁,称新长岭铺。
33、xx:
位于湘潭县东南角,接近衡东,株洲县界,距县城车程62公里,是我县东南隅着名的集镇。
该地处湘江回流河边,地势低洼,天然成堰,因马姓在此聚居,故取名”马家堰“.解放后,开渠筑堤,根除了旱涝灾害。
每逢墟赶集,商旅云从。
34、xx:
位于湘潭县最南端,距县城车程74公里,是当地通往南岳的要道。
原此处溪上建有一座石拱桥,科刻飞禽走兽,彩绘于上,故名”花桥“.袭为地名,沿用至今。
花桥历为小集市,是我县林木基地之一。
当地盛产板栗。
35、龟头市:
位于湘潭县最北端处,距县城车程30公里。
此处为沟通湘潭、望城、宁乡三县交通要道,紧倚靳江河畔,河床有一天然大石,其状似龟,俯伏河中,故以”龟头市“命名。
又因”龟“与”碑“音相近,转呼为碑头市。
36、罐子窑:
位于湘潭县东北部,临湘江河边,距县城车程5公里。
此地盛产陶泥,质地优良,历为陶器产地,旧以制作瓦罐有名,故有”罐子窑“之称,历久成为地名。
37、七里铺:
位于湘潭县西北方向,距县城车程19公里。
旧时为潭宝驿道中途驿站之一,原称”戚里铺“.此处距姜畲镇七里,后称”七里铺“.原址在现湘黔铁路旁,称老七里铺;潭宝公路修建后,即现在潭邵公路和七韶公路连交处另建店铺,称新七里铺,即鸦雀坪。
1976年在改造潭韶沿线时,此处房屋拆建至山边。
38、xx:
位于湘潭县出城西向,距县城车程11公里。
附近泉塘坳有水塘一口,内有一股清泉,经年累月,外引不断,故名”泉塘“.后袭为地名,历为小集镇。
39、楠竹山:
位于湘潭县西部,距县城车程28公里。
曾因盛产楠竹而得名。
其地理位置在市属楠竹山镇内。
国家在此建有”江南机器厂“,因而远近闻名。
为袭用旧地名,我县另建楠竹山乡。
40、xx:
位于湘潭县中部偏西,列家桥乡的上月和烈马山两村交界处,距县城车程30公里。
原桥是三墩麻石桥,系群众集资兴建,故取名列家桥。
烈雁金河修建后,改为五孔砌石拱桥,长43米,宽2.5米,石潭至射埠公路经此,成为交通要道。
41、xx:
位于湘潭县西部偏南,距县城车程47公里。
景泉乡有景泉潭,潭光皎洁,泉涌珠翻,山水掩映,故名”景泉“.潭面长约5米,宽4米,潭水冬暖夏凉,能荫田400亩;水系矿泉,有人曾取之治病,颇有疗效。
42、xx:
位于湘潭县西部偏北,距县城车程34公里。
地跨光荣、草塘、文佳滩、白托四个村。
据传昔有陈、刘、李三姓居此。
为解除干旱,就地造托,约700亩水面,司灌田3000亩,是当地农田主要水源。
远望托面,白茫茫一片,故称”白托“.
43、晓南港;晓南港,原名晓岚港。
位子湘潭县西南隅,为潭衡两县交界处,距县城车程70公里。
这里山环水绕,涓江穿行其间,两县来往帆船至此停泊,取名晓岚港,现名”晓南港“.
44、较场坪:
位于湘潭县西南部,距县城车程64公里。
此处地处交通要塞,历为青山桥(十四都)去湘乡横铺乡道的中途小集镇。
相传为昔日比武卖艺场所,故名”较场坪“.现青山桥至湘乡公路在此经过,地位日显。
45、石鼓湾:
位于湘潭县西南部,距县城车程83公里。
青山河自西北来,至此南折,旋成弯道。
其侧岸突出一巨石,立于扶椅山前,形状似鼓,引人注目,”石鼓湾“因而得名。
此处历为县内着名集镇。
1977年5月,百年罕见的山洪暴发,街道、河坝、田土俱毁,灾后重修青山河,再建石鼓桥,新建”石鼓新村“,逢场赶集,甚为热闹。
46、xx:
位于湘潭县西南边陲,歇马乡境内,距县城车程91公里。
此处为去湘乡驿道必经之地。
溪边桥侧,露出巨石一尊,拟似”歇马“.旧时我县竹木、雨伞、皮纸、棕笠产品集散之地,现仍为我县重要墟场。
第二种传说(部份)
1、龙口乡龙口港入涓水处有龙口市,市因港名,乡因市名。
关于龙口的传说:
湘潭民间传说有地下有一条巨龙(乡音”骝子“),尾在碧泉潭,头在”骝口“(即龙口之意)。
如”骝子“发威,则大地也要抖三抖。
另有”白龙潭“的地名(靠近花石镇涓江之畔),传说为白龙所伏之渊。
骝口即龙口之意,因无对应之词,官方文书就写成”龙口“.但在本地老人的口里,仍然称为”骝口“.
2、锦石乡相传境内涓水河中曾有五颜六色的石头,故名锦石。
认同此解。
曾经有人以锦石和花石两地名出上联(方言对子):
花石锦上添花。
至今无恰当xx。
3、响水乡:
因响水坝而得名。
估计响水坝也有来历,可能是存在类似”继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的较高河坝,但我没有时间去查证。
4、xx:
境内涟水有深潭,潭傍有仙人石,得名石潭。
镇因潭名。
明祟祯礼部尚书李膀芳曾题”古潭仁里“,故又名古潭。
乡中亦有绝妙地名对子:
xxxxxx坝我试以地名对之:
响水响塘响水塘。
5、xx桥镇:
此地一桥命名云湖桥,飞架云湖河上,而云湖河又是传说中的云湖演变而来,据清康熙十九年《湘潭县志》记载:
”古云沿湖受鸟石48象,灌田4000佘亩,四山环绕。
潴水不浅,间云气滨蒙,故云云湖,“镇因此得名。
此地飞架云湖河之桥为现代所修韶山灌区之云湖天桥,而地名远在桥名之前形成。
可能是古代还有一座桥。
近代历史学家王闿运为此乡人氏,曾筑有湘绮楼,不知如今安在否。
6、青山桥镇;镇南有青山桥,村因桥名。
因为桥比较容易辨识,所以古代南方多以桥为地名。
加上地处山区,故有青山桥的称呼。
可能是青山桥地名的原始来历。
简单理解就是”有山有桥山青水秀的地方“.叫”青山桥“的地方还有很多,光湖南就有几处。
7、花石镇:
相传涓水河底有石,花纹历历可见,因以名地。
俗名花石城。
这是官方说法。
花石历史十分悠久,为汉代古镇,曾为湘南县治所。
现留有汉城桥遗址。
亦有得名于”花石纲“的可能。
原花石镇包括:
龙口乡、日华乡、石坝乡、盐埠乡(以上各乡为湖南中湘姜姓聚居地)、留田乡、排头乡、黄荆坪乡、花石乡。
现有些些乡已合并。
花石镇特产香莲。
花石镇是全国唯一的香莲之乡,全国各地使用的莲子大多经花石加工(莲子:
做月饼、点心及中药才之用,原为向皇帝上贡的贡莲,非常有名气,现畅销全国并销往国外。
)现全国其他的地方产的莲子,为了提高身价,都要先运到花石镇重新包装就变成香莲,但购买者只要随便一看便知,小而圆的是真正的香莲。
只有花石镇当地产的莲子才叫香莲,因地质原因,所产的莲子一煮会变成稀粥一样,而其他地方产的莲子不论你怎么煮,煮多长时间,它还是一粒的,大粒的不是香莲。
8、xx:
相传宋将高怀德常在此习射,箭射花圃,故名射圃。
后演变为射埠未必如此。
射埠的得名更可能是因为涓江边上的射埠码头商埠(原来乡民”赶场“的地方)。
古代南方陆路交通不甚发达,而涓江水运历史悠久,沿江有多个古码头,由此形成商埠。
射埠就是其中的一个。
古文以”一射之地“形容地方狭小,”埠“本来就是码头的意思,射埠在古代的意思就是小码头。
类似的来历还有我乡盐埠,经考证确系古代涓水流域食盐中转交易之码头商埠。
9、杨嘉桥镇此地有一湖,名清湖。
湖较大,人们要过湖,极不方便,民国初期,有一杨姓大户为首建造了一座桥,而得名”杨嘉桥“.
10、茶xx寺镇:
明代xx寺(已毁),地以寺名。
11、排头乡:
排头乡山丘多系南北走向,一山横巨在前,人称”排头岭“,排头岭由此得名。
12、畲镇:
两种说法:
一是:
相传明正德皇帝游江南时在此地赊姜而得名。
二是:
很是以前姜姓人氏在此烧荒垦地而得名。
村镇均因驻地而得名。
以上黑字部分基本认同。
13、易俗xx暂缺
位于湘江之滨,古称洛口,曾为湘潭县治(后迁昭潭,1990年代复迁易俗河),着名米市之
一。
据说有某皇帝曾住过一宿,赐名”一宿河“(方言与易俗河同音)。
但此说未经考证。
14、分水乡:
分水有个着名的分水坳,顾名思义,是因自然地势导致水流分向而形成涟涓两个不同的流域,分水坳上涟水与涓水的分流点就在湘潭湘乡交界处的一丘田,名”分界丘“,分水因而得名。
认同此说。
从地图上看,分水位于一个巨大的陨石坑状盆地地貌之内。
环行山和盆地涌突非常明显(临近一乡名环山)。
加上有铅锌矿(铀的衰变产物),故红网网友”云山飞鹰“和本人均推断为陨石坑。
15、xx乡:
此地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现代绘画之父,着名国画大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的家乡,齐白石在此度过了晚清和民国两个时代,直到57岁才离开家乡,正式定居北京,因此,当地的村,镇均因齐白石老人而得名。
似乎搞反了。
白石铺之名在齐白石出生之前就有了。
齐白石本名齐纯芝,后改为齐璜。
”白石老人“本为号,有纪念家乡的味道在里面。
而且古人尊称有姓氏加地名的习惯(如康南海,谭浏阳)。
撤区并乡时期白石乡与临近的马家
堰乡(马鹤凌出生地马英九籍贯所在)合并,虽然马家堰的经济实力要强,但考虑到齐白石的知名度,就沿用了白石乡的称呼。
16、xxxx:
此地是乾隆下江南时,从株洲县的绿口开始至衡山,10里1铺,本镇位于中间位置,因而得名中路铺。
17、xx:
因驻在地而得名。
18、xx桥镇暂缺
补充:
辖区内有地名xx桥而得此名。
19、石鼓镇地据前辈传说,近镇政府1公里处田间有一个形似鼓形的大麻石,因此而得名。
20、xx:
因境内有一山峰名乌石峰,镇因峰名。
为彭德怀元帅故里。
21、谭家xx:
为煤炭产地。
谭氏曾为当地望族,居民中谭姓人口较多。
故得此名
22、河口镇::因湘潭县境内两条重要的湘江支流涟水和涓水均在此汇入湘江,故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