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华山复式岩基大夫峪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
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的成因:锆石U-Pb年
龄-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是一种具有明显拉斑结构的深源岩石。
研究表明,这种岩石是由地幔上升熔融形成的。
首先,通过锆石U-Pb年龄测定,可以发现西安里角闪辉长岩
的形成年代为早白垩世,大约为1.29亿年前。
这个年代与其
他在该区域发现的岩石年龄相近,也与太行山脉形成时期相一致。
其次,通过研究西安里角闪辉长岩的Hf同位素特征,可以推
断出其来源地为地幔。
长岩中的锆石Hf同位素主要来自亏损
地幔,证明了岩浆的来源为地幔上升物质。
此外,西安里角闪辉长岩中具有高TiO2、高Al2O3、高MgO
以及低Na2O、低K2O等特征,说明其为常规岩石类别中典
型的辉长岩。
这表明该岩浆的物质来源于地幔,其成分为较典型的典型陆壳物质。
综上所述,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是由地幔上升熔融形成的,岩石化学成分表明来源于典型陆壳物质,锆石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也支持了这一结论。
陕西南秦岭柞水岩体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s t r a t e s L a t e T i r a s s i c a g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p l u t o n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i t i s t h e m e t a l u mi o u s I - t y p e g r a n i t e o f
L I L E( e . g .R b ,K) , H F S E( e . g .Z r ,H f ) ,a n d a s e v e r e d e p l e t i o n i n B a ,S r ,P ,T i a n d l i g h t l y d e p l e t i o n i n
L I U Z h e — d o n g ,S UN F e n g . y u e , MA F a n g . f a n g ,Z HANG Be n . 1 o n g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
学特征及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著名的花岗岩地区。
该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具有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该区域的地质演化历程非常重要。
锆石U-Pb年龄研究表明,该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时间
约为 5.85亿年前。
同时,对该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富含SiO2、Al2O3等硅铝含量高的元素,并缺乏Nb、Ta等高场强元素,这表明该花岗岩系列可能是由地幔源岩熔
融和部分地壳熔融混合而成,且未受到板内异常的污染。
此外,早古生代花岗岩的矿物组成多样,并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成分分布。
其中,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斜长石等,这些矿物形成了复杂的岩石结构和纹理。
总的来说,黑龙江霍龙门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是由地幔源岩和地壳熔融混合而成。
其锆石U-Pb年龄表明该地区存在早古
生代的岩浆活动,这对研究该区域的地质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区内花岗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多样,是岩石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将对理解东北地区的地质演化和岩石学问题有一定的贡献。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时毓;于津海;徐夕生;唐红峰;邱检生;陈立辉【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1(27)10【摘要】本文对陕西华山岩体南侧一个太华群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原岩为中酸性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稀土含量较低( ∑REE =83.13×10-6),但富集Pb和LILE元素(如Rb、Ba).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变化于0.281258~0.281404,具明显负的εHf(t)值(-6.86~- 11.23).锆石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2.96 ~3.24Ga)表明原岩是由中太古代地壳演化而来.对比显示小秦岭太华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与鲁山地区的太华群具有相似的中太古代地壳源区,但它们的形成时代可能不同.锆石内部结构、Th/U比值以及定年结果显示小秦岭地区的太华群在~1.91Ga经历了一期重要的变质热事件,该事件与Columbia超大陆拼合时的全球性碰撞造山事件相关联.小秦岭太华群为华北克拉通块体南缘的地质单元,但各地区太华群在原岩组成、形成时代和变质时代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太华群应是一个杂岩体,至少可以解体为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两部分.%This paper presents new geochemical, LA-ICPMS U-Pb zircon dating and LA-MC-ICPMS zircon Hf isotopic results for a biotite plagioclase gneiss from the Taihua Group at the South of Huashan pluton, Shaanxi Province. Geochem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tolith is intermediate-acidic calc-alkaline granitic rock, with low REE content ( £ REE =83. 13 x 10 ~6) and high Pb and LILE element contents (e. G. Rb, Ba). The l7*Hf/l77Hf ratio of zircons from this sample varies from 0. 281258 to 0. 281404 withobviouslynegative em (t) values ( - 6. 86-----11. 23 ). The Hf model ages vary from 2. 96 to 3. 24Ga, indicating that the original magma of theprotolith derived from Mesoarchean crust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biotite plagioclase gneiss of Xiaoqinling area has similar source of Mesoarchean crust with the Taihua Group in Lushan area, but the timing of formation may be different Structure of zircons, the Th/U ratio and age indicate that the Taihua Group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experienced an important thermal event at ~ 1. 91Ga, which h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global collision event during convergence of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The Taihua Group of Xiaoqinling area is part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but the Taihua Group in different area has distinction in composition, timing of formation and metamorphic age. Therefore, the Taihua Group is the complex and may be at least separated into two units with Neoarchean and Paleoproterozoic ages, respectively.【总页数】14页(P3095-3108)【作者】时毓;于津海;徐夕生;唐红峰;邱检生;陈立辉【作者单位】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室,贵阳550002;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45;P597.3【相关文献】1.南秦岭华阳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对五龙岩体群成因的约束 [J], 孟旭阳;王晓霞;柯昌辉;李金宝;杨阳;吕星球2.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花岗岩的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Hf 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高昕宇;赵太平;高剑峰;薛良伟;原振雷3.华北克拉通甘陶河群南寺组碎屑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构造意义[J], 崔笛;陈岳龙;李大鹏;王善辉;陈雪4.小秦岭地区太华群锆石U-Pb年龄及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演化 [J], 时毓;于津海;杨启军;刘希军;冯佐海;朱昱桦5.扬子陆块西缘云南东川地区澄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物源和地壳演化的约束 [J], 高永娟;林仕良;秦雅东;任光明;庞维华;楼雄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秦岭蟒岭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演化
北秦岭蟒岭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演化北秦岭蟒岭岩体是北秦岭中的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岩体,该岩体岩石类型丰富,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辉长岩等。
为了研究该岩体的形成演化过程,科学家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包括锆石U-Pb年龄研究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等方面的研究。
锆石U-Pb年龄研究是通过对岩体中锆石的U-Pb定年,来确定该岩体的形成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的时间为约1.96亿年前至1.92亿年前,属于中侏罗世早期,这一时间段为北秦岭地区内部构造事件和岩浆活动的高峰期。
同时,该岩体的年龄结果表明,它可能与另一岩体——蜜蜡溪岩体有一定的关联性,两个岩体的形成时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也表明了北秦岭地区在中侏罗世的岩浆活动进程。
此外,岩体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研究也是了解该岩体演化过程的关键。
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较低的TiO2和Al2O3含量,表明该岩体属于高硅钙碱性岩质,该岩体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明显的地壳来源特征,显示出高度的岩石交代作用和岩浆混染作用。
所有这些特征表明,蟒岭岩体是由壳源物质长期深部交代作用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深部物质的强烈影响。
总之,北秦岭蟒岭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的研究,丰富了北秦岭构造演化的信息。
这个研究结果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该岩体演化过程,以及北秦岭地区的地质演变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数据。
相关数据:- 北秦岭蟒岭岩体形成时间为1.96亿年前至1.92亿年前,属于中侏罗世早期;- 该岩体地球化学元素组成为高硅钙碱性岩质,具有较高的SiO2、较低的TiO2和Al2O3含量;- 该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明显的地壳来源特征,表明该岩体是由壳源物质长期深部交代作用形成的。
分析:北秦岭蟒岭岩体的形成时间为中侏罗世早期,这一时间段是北秦岭地区内部构造事件和岩浆活动的高峰期。
因此,该岩体的形成与北秦岭地区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它和其他研究得到的岩石体年龄数据一起,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北秦岭岩浆演化历史的基础数据。
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
Q U A N R u i , D O N G G u o . c h e n ,L I Y u — c h e n g , L I U X i n . y a o , r A N G r a n g , R E N L o n g
(1 . S c h o o l o f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G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j i i n g 1 0 0 0 8 3,C h i n a; 2 . N o . 1 G e o l o g i c a l T e a m fH o e b e i B u r e a u f o G e o l o g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H a n d a n ,H e b e i 0 5 6 0 0 1 ,C h i n a)
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花岗质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花岗质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
征及其地质意义的报告,600字
《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花岗质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
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报告》
本报告用来讨论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中花岗质岩体的锆石U-
Pb年龄以及Hf同位素特征,并对其进行地质意义的讨论。
在碧口块体的研究中,采用了SHRIMP-RG锆石U-Pb测年方法,结果显示,花岗质岩体的U-Pb年龄为444.00 ±3.51亿年。
此外,芯片选择28个锆石样品,用MC-ICP-MS进行Hf同位
素分析,测定出平均εHf (t) = 11.97 ± 3.53,平均εHf (T) =
8.30 ± 4.68。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花岗质岩体的U-
Pb年龄大约为444亿年,而Hf同位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该岩
体的原始锆石δ18O值为11.97±3.53‰,γ18O值为
8.30±4.68‰。
从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的结果可以推断,碧口块体属于古生
代岩浆岩,属于I-type的复杂成因岩,块体的岩石成因可能是
来自混染火山岩体的地幔柱,其形成时间可以估计为大约444
亿年前。
此外,Hf同位素分析可以进一步指示出碧口块体的
形成条件和深部源区。
总之,本报告用SHRIMP-RG锆石U-Pb测年和MC-ICP-MS
Hf同位素分析的结果,以及相应的地质解释,证明了扬子西
北缘碧口块体花岗质岩体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证明了碧口块体的古生代岩浆岩成因特征和深部源区。
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的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的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许晨;陈衍景;周振菊【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22(68)6【摘要】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类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广泛分布,记录了区域岩石圈演化的重要信息。
通过对小秦岭地区南部沿小河断裂出露的花岗岩类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晚期的地壳演化提供了依据。
自西向东,小河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小河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贵家峪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31±32 Ma、1860±13 Ma和1811±10 Ma。
3个花岗岩体均以富硅(67.4%~76.0%)和高碱(7.47%~9.33%)为特征,属于高碱钙碱性到钾玄岩类。
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个小河花岗岩体属I型花岗岩,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特征,其中形成年龄为1831 Ma花岗岩具有高的Sr/Y(26.56~49.52)和(La/Yb)N(31.35~236.71)值、Eu负异常(0.42~0.68),表明源区残留有石榴子石和少量的斜长石;贵家峪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FeO^(T)/MgO值(17.7~29.2)和10000Ga/Al值(2.95~3.17),表现出造山后A2型花岗岩特征,与1831 Ma的地壳相比,地壳厚度明显减薄。
3个岩体的岩浆锆石ε_(Hf)(t)=-10.5~-4.5,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2781~3122 Ma,全岩的ε_(Hf)(t)=-7.5~-4.5,T_(DM2)=2667~2888 Ma,均指示了其物质来源于中到新太古代古老基底的部分熔融。
这期岩浆事件可能是小秦岭区域对1.85 Ga吕梁运动的响应,反映了碰撞造山作用地壳增厚向碰撞后地壳伸展减薄这一演化过程。
【总页数】21页(P2053-2073)【作者】许晨;陈衍景;周振菊【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相关文献】1.南秦岭竹山地区粗面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2.西秦岭天水地区太白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3.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花岗岩的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Hf 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4.东秦岭丹凤地区黄龙庙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5.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是赣东北地区典型的花岗岩体,广泛分布于江西省东北部和安徽省南部。
该岩体主要由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等组成,其中以花岗斑岩为主要岩石类型。
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显示,其形成时间为1.92~2.02亿年前,这表明蒙山岩体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晚中生代晚期。
同时,该岩体中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表明,该岩体的成岩物质主要
是来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岩体中的花岗质岩石。
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
其中,富集K、Rb、Th等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
同时,该岩体具有相对高的富集轻稀土元素和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点。
此外,该岩体富含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并且
具有较高的Nb/Ta比值。
从上述岩石的成因特征来看,蒙山岩体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前寒武纪基底的长时间演化和晚-古生代地幔岩石的加入。
同时,
通过造岩物质的沉淀-结晶作用,形成了岩体的珍珠岩、辉长
岩和花岗岩等不同的岩浆岩相。
在造岩物质组成和演化过程中,随着地壳和地幔的作用,对熔体的物源、压力、温度等造岩条件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赣西北蒙山岩体的形成与地壳和地幔演化密切相关,同时其岩石化学特征表明了其成因机理。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认
识该岩体的地质演化历史,推测区域构造演化历史以及矿产资源发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豫西崤山东部中河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特征
代增生的具有弧岩浆特征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了早白垩世的中河岩体。
关 键 词 地 球 化 学 ; 锆 石 U -P b 年龄;L u-H f同位素;中河岩体;崤山;豫西
中图分类号:P518.12 +1;P597 +.3
文献标志码:A
Zircon U-Pb age, geochemistry and Lu-Hf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Zhonghe intrusion in eastern Xiaoshan,Henan Province
! 本 文 得 到 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地 质 调 查 项 目 (编 号 :2120114035201) 和 中 国 矿 产 地 质 与 成 矿 规 律 综 合 集 成 和 服 务 (矿 产 地 质 志 )项 目 (编 号 :DD20160346) 的联合资助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肖 建 辉 ,男 ,1 9 8 2 年 生 ,硕 士 ,工 程 师 ,应 用 地 球 化 学 专 业 。Email:1 8 5 3 4 7 9 0 5 @ ! ! 通 讯 作 者 武 广 ,男 ,1 9 6 5 年 生 ,博 士 ,研 宄 员 ,矿 床 学 和 地 球 化 学 专 业 。Email:wuguang6 5 @ 1 6 3 .com 收 稿 日 期 2017-09-07;改 回 日 期 2018-02-20。赵 海 杰 编 辑 。
- 3 4 . 4 ~ - 2 3 . 2 ,平 均 为 - 2 6 . 9 ,H f 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2485 ~ 3 1 8 2 M a,平 均 为 2 71 4M a。岩石地球化学特 征 及 H f 同位素组成表明中河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新太古代地壳物质,并有少量的中太古代地壳物质,中-新太古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是中国江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大型侵入岩体,岩体主要由长英质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石岩和二长岩等岩石组成。
近年来,对该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与演化。
锆石U-Pb年代学是研究岩石成因和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
究表明,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 1.82~1.86亿年,属于晚侏罗世。
该岩体形成的时期是区域构造背景演化的关键时期。
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赣西北蒙山岩体具有明显的亏损型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较低的Rb/Sr比值和较高
的Nb/U值。
这些特点表明该岩体是源区亏损型的岩石来源。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成因主要跟岩石圈地幔深部地幔柱上升和板内剩余物质有关。
研究表明,蒙山岩体来源于古老且已部分熔融的下地壳物质,深部地幔柱的熔融物质与板内被动伸展形成的剩余物质相混合,形成了赣西北蒙山岩体。
岩石的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起源于壳幔混源岩浆。
总之,赣西北蒙山岩体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岩,并展示出下地壳物质和深部地幔柱熔融物质混合的典型特征。
对其成因、演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也可以为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的成因:锆石U Pb年龄-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附表2)
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的成因:锆石U Pb年龄-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附表2)
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是由一系列地质作用结果所形成的。
这些作用包括岩浆侵入、结晶和变质,涉及到岩浆来源、岩浆混合和变质过程等方面。
根据锆石U-Pb年龄的分析结果,这些岩石的形成时间距今约
为1.20亿年前。
这也意味着,这些岩石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
和化学作用所形成的。
通过分析岩石中的Hf同位素,可以推断出这些岩石大部分是
来源于地幔圈的流体,而且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接触交代。
同时,还通过岩石地球化学证据发现,这些岩石富含SiO2、Na2O、K2O等元素,并且在SiO2与MgO之间的铝质
标准化均值高于早白垩世大多数环境中相应的岩石。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岩石的成因来源于地幔圈的部分熔融,并受到了富含铝元素岩浆的混合干扰。
同时,在形成过程中,这些岩石还可能遭受了变质和矿化过程的影响。
云开地区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云开地区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韩坤英;许可娟;高林志;丁孝忠;任留东;刘燕学;庞健峰【摘要】华夏陆块西南部云开地块变质杂岩主要由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以及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组成.天堂山岩群主要由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等岩石组成,变质程度较深;云开群主要由片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等岩石组成.应用LA-ICP-MSU-Pb微区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本文对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变质沉积岩进行了研究.在阴极发光图像中,变质沉积岩的锆石显示岩浆震荡环带,但普遍遭受重结晶改造及存在变质增生边.由于变质增生边普遍较窄,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几乎都在具岩浆环带和重结晶结构的成分域上完成的.具岩浆环带和重结晶结构的成分域的Th/U比值普遍大于0.1.年龄变化从>3000~500Ma,但主要集中在600~ 1200Ma之间,主峰值为960Ma左右.碎屑锆石的ε Hf(t)值在-25.6~15.4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在972~ 4496Ma之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δEu =0.55 ~0.71),天堂山岩群与云开群REE配分模式一致,反映源区物质相似,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得出如下结论:天堂山岩群与云开群形成时代没有明显差别,虽然它们在变质变形方面存在较明显区别;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沉积时代为古生代早期-新元古代;格林威尔期岩浆岩为主要物源区,新元古代时期华夏陆块处于格林威尔造山带内与之相邻;华夏陆块存在太古宙古老陆壳.%The Yunkai metamorphic complex in the southwestern Cathaysia block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Tiantangshan Group,the Yunkai Group and the Paleozoic granitic rocks.The Tiantangshan Group is mainly composed of high grade metamorphosed gneisses,leptynites and quartzites.The Yunkai Groupmainly consists of schists,slates,phyllites and metamorphosed sandstones.This study conducted LA-ICP-MS U-Pb and Lu-Hf isotopic analysis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analysis on the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Tiantangshan and Yunkai groups.Zircons from the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rocks show magmatic oscillating zoning and are also subjected to recrystallization with presence of metamorphic rims in the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es.U-Pb dating and Hf isotopic analysis are almost performed on the magmatic and recrystallized domains due to the very thin metamorphic rims.Th/U ratios of the magmatic and recrystallized domains a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0.1 and their ages range from 3000Ma to 500Ma,but mainly in the range of 600 ~ 1200Ma with the main peak at about 960Ma.εHf(t) values of the detrital zircons are between-25.6 and + 15.4 with two-stage Hf model ages of 972 ~4496Ma.Whole rock geochemical analysis show LREE enrichments and HREE depletions with obvious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δEu =0.55 ~0.71).Similar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Tiantangshan and Yunkai groups suggest similar source rocks of bined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we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on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Tianshenshan and Yunkai groups,although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ir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The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two groups is the Early Paleozoic-Neoproterozoic and their major provenances are Grenville-aged magmatic rocks.In the Neoproterozoic,the Cathaysia block is adjacent to the Greenville orogenic belt and had an Archean continental crust.【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7(033)009【总页数】18页(P2939-2956)【关键词】云开地区;碎屑锆石;年龄;Lu-Hf同位素;天堂山岩群;云开群【作者】韩坤英;许可娟;高林志;丁孝忠;任留东;刘燕学;庞健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自从Grabau (1924)提出“华夏古陆”的认识以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时期研究,但是对华夏陆块是否普遍存在古老结晶基底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
秦岭山阳-柞水地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组成
秦岭山阳-柞水地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组成吴发富;王宗起;闫臻;陈雷;夏长玲;郭延辉;彭远民【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2【摘要】秦岭山阳-柞水地区广泛出露燕山期中酸性花岗(斑)岩体,并有大量与其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Fe、Cu-Au-Fe矿化.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斑岩体形成于144.6~141.5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斑)岩体SiO2含量为55.73%~ 67.80%,K2O含量为2.52%~6.40%,Na2O含量为1.94%~5.19%,Al2 O3含量为14.61%~16.10%,FeOT含量为2.1%~9.0%,MgO含量为1.32%~ 5.52%,主体显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特征.A/CNK<1.1,P2 O5与SiO2负相关,Mg#平均为49,含有角闪石、黑云母、榍石、磁铁矿等矿物,属Ⅰ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无明显Eu异常;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Ti、P和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属后碰撞型花岗岩.岩体的锆石εHf(t)为-4.5~ +1.78,平均为-0.87,表明其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熔融岩浆与幔源岩浆的混合,且以地壳熔融成份为主;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9~ 1084Ma,表明其壳源源区物质可能形成于中晚元古代(1.4 ~1.0Ga).【总页数】21页(P451-471)【作者】吴发富;王宗起;闫臻;陈雷;夏长玲;郭延辉;彭远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3总队,商洛726000;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3总队,商洛726000;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3总队,商洛7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1;P597.3【相关文献】1.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和梨园堂花岗岩类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与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 [J], 刘春花;吴才来;郜源红;雷敏;秦海鹏;李名则2.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J], 陈高潮;史冀中;姜亭;张慧元;李渭;王宝文3.大兴安岭十八站—韩家园地区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柴明春;赵国英;覃小锋;王泉;高溯;曹昆4.赞比亚班韦乌卢地块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组成[J], 左立波; 任军平; 王杰; 古阿雷; 孙宏伟; 许康康; Alphet Phaskani Dokowe; Ezekiah Chikambwe5.北秦岭孤山坪地区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组成[J], 翟文建;赵焕;崔霄峰;何凯;翟文芳;杨俊峰;李承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太华杂岩副片麻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小秦岭太华杂岩副片麻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王敬宇;龙晓平;李振华;何艳红;杨潇潇【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18(53)3【摘要】小秦岭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南缘早前寒武纪基底重要分布区,可见大量构造抬升剥露的基底结晶杂岩带。
太华杂岩是小秦岭出露最古老的地质体,对于探讨华北克拉通南缘早期地壳形成和演化及其构造归属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被划分为正片麻岩系和以孔兹岩系为主的表壳岩。
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表壳岩中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屑锆石的源区物质主要形成于2.40—2.11Ga,经历了两期的古元古代晚期变质事件(-2.04Ga和-1.91Ga),限定该套表壳岩的沉积时代介于2.11—1.91Ga。
结合锆石Hf同位素特征,我们认为该表壳岩的碎屑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中条山的沫水杂岩体及绛县杂岩体、熊耳花岗岩体、小秦岭古元古代花岗岩体等,其初始的源区物质可能为太华杂岩的新太古代正片麻岩系。
此外,本研究揭示华北中部造山带可能记录了一个长达约250Ma(-2.05—1.8Ga)持续的俯冲一碰撞过程。
【总页数】27页(P1027-1053)【作者】王敬宇;龙晓平;李振华;何艳红;杨潇潇【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P597【相关文献】1.黑龙江鹿鸣钼矿区花岗质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2.松潘甘孜长沙贡玛盆地古近纪地层碎屑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碎屑磷灰石(U-Th)/He年龄的地质意义3.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4.秦岭富水杂岩的变辉长岩中斜锆石与锆石U-Pb 同位素年龄的差异及其地质意义5.秦岭富水杂岩的变辉长岩中斜锆石与锆石U-Pb 同位素年龄的差异及其地质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南秦岭曹坪复式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
陕西南秦岭曹坪复式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
化学制约
姚肖博;高峰;蔡文春;张小明;秦臻
【期刊名称】《云南冶金》
【年(卷),期】2024(53)1
【摘要】南秦岭曹坪复式花岗岩体U-Pb同位素年龄为204.6~206.6万年,时代为晚三叠-早侏罗世。
岩石地球化学显示曹坪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的准-过铝质I型花岗岩。
微量元素Nb、Ti、Ba、Ta、P元素为负异常,Th、Pb、K、Rb元素为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相对亏损,K、Rb相对富集;稀土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铕正异常的相对平缓右倾曲线模式。
Nb/La比值为0.63~1.21,Nb/Ta为7.3~11.9,显示物质来源为下地壳和地幔混合形成。
曹坪岩体的形成是由秦岭造山带发生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引起,在印支晚期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属性从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开始转换。
【总页数】9页(P1-9)
【作者】姚肖博;高峰;蔡文春;张小明;秦臻
【作者单位】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263
【相关文献】
1.湘东邓阜仙花岗岩成因及对成矿的制约:锆石/锡石U-Pb年代学、锆石Hf-O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特征
2.东秦岭花山复式岩基中蒿坪与金山庙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
3.福建漳浦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制约
4.西藏冈底斯带昂仁县差绒—丁欧复式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
5.冈底斯中段达居复式花岗岩体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与Hf同位素制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熊耳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小秦岭熊耳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呼延钰莹;路玉【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6(35)5【摘要】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获得小秦岭地区熊耳群火山岩LA-ICP-MS锆石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 810±41)Ma(MSWD=0.16)。
综合河南和山西等地熊耳群火山岩测年结果,笔者认为熊耳群火山岩的时限很可能为1.81~1.75Ga,属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碰撞作用晚期。
该套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组成,具有较高的K_2O、FeO和低的A1_2O_3、MgO、CaO含量,反映岩石具有高钾弱碱性的特点;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高,REE分配曲线呈右倾型,具轻微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
火山岩具有与"岛弧型"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为典型的俯冲成因类型。
【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熊耳群火山岩;U-Pb锆石;华北克拉通;哥伦比亚超大陆【作者】呼延钰莹;路玉【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相关文献】1.南秦岭竹山地区粗面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万俊;刘成新;杨成;刘万亮;李雄伟;付晓娟;刘虹显2.西藏冈底斯带西段狮泉河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付文春;康志强;潘会彬3.西藏冈底斯带中部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J], 张运昌;陈彦;杨青;王廷栋;毛双喜4.西藏罗布真矿区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赵亚云;杨春四;吕金梁;刘晓峰;刘波;郑常云;刘远超;李莉;付海龙5.西藏冈底斯东段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刘富军;秦松;孙传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西天山呼斯特杂岩体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新疆西天山呼斯特杂岩体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章永梅;张力强;高虎;李卫东;胡志军;万阈;袁鹏【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6(032)006【摘要】呼斯特岩体是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岛弧带上的一个与矽卡岩成矿有关的复式杂岩体,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花岗细晶岩、闪长玢岩、辉长岩和中基性包体等组成.本文对该岩体不同岩相岩石开展了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80.2±4.6Ma、372.8±5.9Ma、367.7±4.5Ma和366.2±4.5Ma,岩体侵位时代为晚泥盆世,在大约15Myr期间,至少发生了3~4次岩浆侵入.在地球化学组成上,除辉长岩外,岩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的Ⅰ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Eu负异常;富集Th、U,亏损Ba、P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Zr、Ti),为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俯冲于伊犁地块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二长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εHf(t)值为1.3 ~3.0,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171~1280Ma,远大于成岩年龄,说明原始岩浆从地幔分并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地壳滞留.研究认为,高钾中酸性岩(花岗岩、闪长玢岩和中基性包体)由元古代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成,伴有受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的幔源岩浆混合.低钾花岗闪长岩高Sr、低Y和Yb,属O型埃达克岩,与同源的辉长岩一起由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形成,源岩为低钾的拉斑玄武岩.【总页数】21页(P1749-1769)【作者】章永梅;张力强;高虎;李卫东;胡志军;万阈;袁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武警黄金部队第四支队,辽阳111000;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西安7101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乌苏833000;新疆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乌苏833000;新疆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乌苏8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P597.3【相关文献】1.新疆西准噶尔玛依勒山地区阔依塔斯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J], 靳松;荣桂林;张兆祎;李天刚;彭朝晖;吴立昂2.马达加斯加Bemavo铬铁矿区基性岩中锆石的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李鹏;刘善宝;李建康;施光海3.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纪凝灰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J], 吴素娟;张永生;邢恩袁4.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中段Ⅰ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舍建忠; 贾健; 邸晓辰; 彭戈; 段旭杰; 肖孟; 董国盛; 刘凯旋5.西天山察哈乌苏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王建中;赵军;段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地区太华群锆石U-Pb年龄及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演化
小秦岭地区太华群锆石U-Pb年龄及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演化时毓;于津海;杨启军;刘希军;冯佐海;朱昱桦【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36)1【摘要】Geochemical,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feldspar gneiss from Taihua Group in Xiaoqinling area were analyzed.Geochem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tolith is high K calc-alkaline granitic rock with high REE content (229 × 10-6 ),obvious fractionation (w(La)N/w(Yb)N=45.39)of LREE and HREE and obvious negative Eu anomaly (0.43).The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spider diagram shows that it is enriched in LILE (e.g.Rb,Ba,Th and U)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HFSE (e.g.Nb,Ta,Sr,P and Ti). The results of zircon U-Pb dating indicate that the forming age of protolith isearly Paleoproterozoic (2.47 Ga).The results of zircon Hf isotope indicate that the range of initial N(176 Hf)/N(177 Hf)is small (0.281 284-0.281 328),εHf(t)values are positive (0.93-5.18);th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are 2.70-2.89 Ga,and new continental crust (modern island arc volcano)Hf model ages are 2.54-2.73 Ga,which are close to the crystal age of zircon (2.47 Ga), so that new crustal growth is obvious in this period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tectono-thermal events in early Neoarchean (2.7-2.9 Ga),late Neoarchean-earlyPaleoproterozoic (2.2-2.5 Ga)and middle Palaeoproterozoic (1.8-2.1 Ga)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New crustal growth is obvious in early and late Neoarchean (εHf (t)>0), and new crustal growth is obvious for magmation in late Neoarchean-early Paleoproterozoic and middle Palaeoproterozoic,accompanying with recirc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ncient crustal material (εHf (t)>0 orεHf(t)<0).%以小秦岭地区太华群二长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 Hf同位素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 国地 质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资 源 学 院 ,北 京 1 0 0 0 8 3 )
摘
要
大 夫 峪 岩 体 位 于 华 北 陆块 南 缘 小秦 岭 地 区 , 是 小秦岭地 区华 山复式岩 基的重 要组成部 分 , 其L A- I C P -
MS锆 石 U— P b定 年 结 果 显 示 : 粗 粒 黑 云母 二 长 花 岗 岩 和 中 细 粒 黑 云 母 二 长 花 岗岩 的 成 岩 年 龄 分 别 为 ( 1 4 2 . 6 ±1 . 4 ) Ma 和( 1 4 0 . 1 ±1 . 2 )Ma 。 岩 体 的 训( S i o 2 ) =6 9 . 1 2 % ~7 3 . 5 8 %, 叫( N a 2 0) =3 . 9 5 % ~4 . 4 0 %, 大于 3 . 2 %, K’ ( ) / N a 2 0=0 . 9 2 -1 . 2 2 , A / C NK=1 . 0 3 ~1 . 0 4 , 小于 1 . 1 , 属 于弱过铝 质高 钾钙碱 性 I 型 花 岗 岩 。岩 石 的 2 R E E 含 量 较
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时间基本一致 , 说 明 整个 中 国 东 部 晚 中 生 代 岩 浆 活 动 可 能 受控 于 统 一 的 大 地 构 造 背 景 , 即 古 太平 洋 板 块 俯 冲 欧 亚 板 块 , 从 而 使 整 个 中 国 东 部 发 生 了构 造 体 制 的 大 转 变 。 大 夫 峪 岩 体 就 是 在 这 种 构 造 体 制 转 换
过程中形成的 。 关键词 地球化学 ; 锆 石 U— P b 年龄 ; H f 同位素; 大夫峪岩体 ; 华 山复 式 岩 基 ; 小秦 岭
中图分类号: P 5 8 1 ;P 5 9 7
文献标志码 : A
Zi r c o n U- Pb a g e s , Hf i s o t o p i c c o m po s i t i o n a n d g e o c he mi s t r y o f Da f u y u g r a ni t o i d po l u t o n f r o m Hu a s h a n c o m pl e x ba t h o l i t h i n Xi a o qi n l i ng
新 生地 壳 组 分 的 参 与 。 根据 区域 地质 和 动 力 地 质 背 景 的 演 化 历 史 , 笔者认 为, 大 夫 峪 岩 体 的 形 成 时代 , 与 东秦岭地
区的其他 岩体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 均 形成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晚侏罗 世一 早 白垩世 , 与华北克 拉通东 部 以及 华南 、 长江 中下游等 地
2 0 1 5年 4月
Ap r i l ,2 0 1 5
矿
床
地
质
第 3 4卷
第 2 期
MI NERAL DE POS I TS
3 4( 2) :2 3 5 -2 6 0
文 章编 号 : 0 2 5 8 — 7 1 0 6( 2 0 1 5 ) 0 2 — 0 2 3 5 — 2 6
D o i : 1 0 . 1 6 1 1 1 / j . 0 2 5 8 — 7 1 0 6 . 2 0 1 5 . 0 2 . 0 0 3
小 秦 岭 华 山 复 式 岩 基 大 夫 峪 岩 体 锆 石 U— P b 年龄 、 Hf 同位 素 和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张兴康 ~ , 叶会 寿 一, 李正远 2 , 曹 晶2 , 王 小雨1 , 2
高, L R E E富集, L R E E、 HR E E分馏 明显, 有较弱 的负 E u 异常 。此外 , 岩石富集 K、 Rb 、 B a 、 S r 等大离子亲石元 素, 而相
对亏损 N b 、 T a 、 Hf 、 Ti 、 P等 高 场 强 元 素 。粗 粒 黑 云 母 二 长 花 岗岩 的 巳 H f ( t ) 主 要 为 ~2 4 ~ 一l 8 , T呲 主 要 为 2 . 3 ~2 . 7
G a ; 中细 粒 黑 云母 二 长花 岗岩 的 e H f ( t ) 主 要 为 一2 6 - 一1 6 , 其 T 主要为 2 . 3 -2 . 9 G a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和 Hf 同位 素
组成特 征表明 , 岩体主要 由古老下地壳 部分 熔融 形成 , 源区物质 可能 为新太 古宙太华 群, 并在成 岩过程 中有幔源 或
ZHANG Xi n g Ka ng l l 2 YE Hu i S h o u ,LI Z h e n g Yu a n 一,C AO J i n g 2 a n d W ANG Xi a o Yu ,
,
( 1 ML R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e t l a l o g e n y a n d Mi n e r a l A s s e s s me n t ,I n s t i t u t e o f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s, e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C h i n a ; 2 ch S o o l o f E a r t h ci S e n c s e a n d R e s o u r c s, e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