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识字7(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7》
学情分析:本课采用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先由图显示基本字,再配上两首儿歌,为学生识字识词提供了语境,由浅入深,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两个偏旁:羊(羊字旁)、戈(戈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

教参中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两个偏旁:羊(羊字旁)、戈(戈字旁)。

2、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认识1个偏旁。

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一、课前说:
《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

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

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课内悟
(一)导入:
谈话导入,猜谜激趣
1.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听好:小时候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之后三条腿。

打一动物。

2. 生回答。

(人)请你来解释一下这个谜语。

(二)初次看图,自读生字词
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三)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左图(一)
2、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3、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
瞧,这个小朋友的双胞胎哥哥也来了,(出示两个人的图片)看,现在有几个人了呀?这幅图片里也藏着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哦,你能找出来吗?
(幻灯片出示:从)谁来读一读这个字?
指名读,齐读。

(注意,“从”是平舌音)
有一个小朋友在前面走,后面还跟着一个小朋友,这就叫——(幻灯出示“跟从”)
我想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做一做小老师领读这个词语,谁愿意的?
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领读,然后依次回位,让孩子们理解“跟从”。

刚才xxx跟着xxx 后面回位,这就是“跟从”。

如果是一个人要另一个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这就叫“听从”,打仗的时候,士兵都要听从领导的指挥,对不对?
第一排画的是一个小朋友,他走路的样子像“人”字;后两排是一前一后的两个小朋友,揭示了“从”字的字形和字义。

第三排是三个小朋友,上面一个,下面两个,合在一起揭示“众”的字形和字义。

在看图识字的同时,要由字及词,让学生领悟词意。

图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与识字识词密切联系起来。

4、左图(二)(三)教法如上。

5、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习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
(四)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金:前鼻音成:翘舌音,后鼻音
3、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4、读懂儿歌:
“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本句比较抽象,可结合看儿歌旁边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理解,如:拔河。

只要学生心领神会就可以了。

回顾刚才的“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
5、背儿歌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
反馈“变、成、群”的笔顺
3、学新偏旁:“群”:羊字旁
4、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5、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以下字:
众: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的左边的人的一捺要写成一点。

翘舌音
群:君与羊都要写得瘦长些,羊的一竖还要写得长些。

成: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状
6、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

7、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鼓励和启发学生用已学生字记忆。

四、课后练:
1、填空:
成: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变: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2、课文内容填空:
一人单独走是什么字?()
二人结伴走是什么字?()
三人成一群是什么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剩余的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

2、理解第二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诵读短文。

教学准备:插图、生字卡片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背诵第一则短文。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并相机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三、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讨论交流:
这则儿歌你读懂了哪句?说一说。

4、有感情读背短文。

第二首儿歌在学习是可参照第一首儿歌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生字。

1、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用“单、丝、黄、群”口头组词。

3、在书上描红“单、丝”。

4、在习字册上书写“单、丝”。

五、诵读全文,检测效果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2、多听写本课生字词。

六、小结积累运用
1、有关团结的谚语: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人心齐,泰山移。

人多山到,力众海移。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2、有关团结的成语: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万众一心同心一力
团结一致同舟共济
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1. 你还知道哪些“品”字结构的字,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2. 搜集反应“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小故事
板书:识字7
众人一条心,单丝不成线,
黄土变成金。

独木不成林。

团结力量大
教后反思:《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一棵棵树木不断增加,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

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

在教完书上的部分后,我又让孩子们做了一个“我会变”的游戏。

把“月”变成“朋”,把“又”变成“双”,把“口”变成“吕”和“品”;把“日”变成“昌”和“晶”……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识字,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