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和亲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朝和亲初探
崔明德
本文在详细搜寻有关史料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辽与西夏、阿萨兰回鹘、吐蕃、阻卜等政权和亲的动机,探讨了辽朝和亲的特点,论述了辽朝和亲的作用及影响,并对辽与阻卜和亲关系是否成
立等有争议的问题或疑难问题予以辨析,澄清了一些和亲史实。

关键词:辽朝和亲民族关系作者崔明德,烟台大学副校长,教授。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邮
编。

辽朝的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及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都占有突出地位,但迄今为止,
学术界尚无专文进行全面研究,在有关论著中虽涉及到辽的和亲问题,但也只注意了辽与西夏之间的和亲,而忽略了辽朝与其他一些政权的和亲。

其实,除了辽与西夏的和亲之外,辽与阿萨兰回鹘、吐蕃、阻卜和亲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颇有特色。

此外,辽与高丽、大食的联姻对于辽朝的对外关系及经济贸易也产生过一定影响,因这两次联姻与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在性质上并非完全相同,所以在此不作讨论,作者将有专文具体论述。

一、辽与西夏的和亲
辽与西夏共有三次和亲。

关于这三次和亲,已有学者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这里仅就几个学术界注意不够或疑难的问题予以探讨。

(一)关于辽夏第一次和亲的时间在辽与西夏的三次和亲中,对第二、三次和亲的时间,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惟有第一次和
亲的时间,史书中有两种说法:一是《辽史·圣宗本纪二》称,统和四年()十二月,“李继迁
引五百骑款塞,愿婚大国,永作藩辅。

诏以王子帐节度使耶律襄之女汀封义成公主,下嫁,赐马三千匹”。

《宋史·夏国传一》也记载“(雍熙)三年,辽以义成公主嫁继迁,册为夏国王”。

二是《辽史·圣宗本纪三》称统和七年三月,“ 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

两种说法竟然相差两年多的时间。

结合其他一些记载,笔者认为,统和七年的说法比较准确。

《辽史·西夏记》载:“(统和)七年,来贡,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其一,
“(统和四年)冬继迁。

”与《辽史·圣宗本纪三》所载时间相吻合。

其二,《西夏书事》卷载:
十二月,如契丹请婚,契丹许之。

”“(统和七年)三月,贡于契丹,契丹以义成公主嫁之。

”根据以上史料,笔者认为,辽与西夏的第一次和亲,应当是许婚于统和四年,成婚于统和七年。

(二)关于辽夏第一次和亲的动机
关于辽夏第一次和亲的动机,《辽史》和《宋史》中的有关记载,都只注意了一方的动机。

在目前几乎所有论述辽与西夏和亲的文章中,也往往只谈一方的和亲动机。

其实,和亲是双方的
事情,辽与西夏各有自己的用意。

《西夏书事》卷对这次和亲双方的动机都有叙述:“契丹西境直与《辽史》、
《宋史》相比,
对夏州,党项东山诸部臣事者多。

李氏自思恭赐姓,未尝外附。

继迁见部落溃散,谋于众曰:
‘吾不能克服旧业,致兹丧败,兵单力弱,势不得安。

北方耶律氏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
‘河西为图。

’乃遣张浦持重币至契丹请附。

契丹主隆绪(辽圣宗)意未决,西南招讨使韩德威言:
中国右臂。

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共衡刘汉,致大兵援应无功;今李氏来归,国之利也。

宜从其请。

’契丹主纳之。

冬十二月,如契丹请婚,契丹许之。

继迁既受契丹官,兵势稍振,自以五百骑款契丹境,言:‘愿婚大国,永作藩辅。

’时契丹将耶律盼与宋战于泰州,不利。

契丹主欲使
继迁牵制宋兵,许以公主归之。

”以上资料为分析辽和西夏和亲的动机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于西夏来说,向辽求婚的主要动机是借助和亲与辽朝建立起政治和军事同盟,对内巩固
自己的统治地位,发展壮大自身的势力;对外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增加与其他政权较量的砝
码。

从外部环境来看,西夏在与宋朝军队交战中败多胜少,严重制约着西夏的对外发展。

如雍
熙二年()二、三月,李继迁先是取得了诱杀北宋都巡检使曹光实、攻占银州城及攻陷会州
城的战果,但在随后北宋的反击下,李继迁屡吃败仗。

先是浊轮川之战的大败,结果是“继迁
撤抚宁围,拒战,丧失五千余,麾下没邵浪、悉讹及兔头川东、西诸族皆破,遂领蕃部弃银州遁”。

在宋军的追击下,李继迁所署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弟埋乞战死,其三族豪酋折八军等三千
“银、麟等州诸
余众纷纷投靠北宋,助宋击夏。

同年六月,北宋又与夏军交战,夏军损失惨重,
部一百二十五族合万六千一百八十九户皆内附。

三族寨酋豪折御乜穷蹙,弃继迁归命”。


这种情况下,李继迁自然会考虑“请婚以结强援”之事。

!从内部环境来看,李继迁也遇到了很
多困难。

早在年,李继迁鉴于“部下携贰”的严峻局面,就曾对张浦袒露过他的担忧:“我
宗社久墟,蕃众饥敝。

今中国以财粟招抚流民,亲众离散,殆不可支。

”"即使在他占领银州后,
还不无忧虑地说:“自夏州入觐,无复尺疆,今甫得一州,遽尔自尊,恐乖众志。

”#
对于辽朝来说,与西夏和亲既是为了结交军事同盟,同时又想通过和亲壮大西夏的声威,
迅速形成辽、夏、宋三足鼎立的局面,借助西夏的力量牵制宋兵,减轻来自北宋的军事压力。

由于
当时李继迁内部矛盾重重,在其他政权中的声望也不太理想,因此,辽便通过和亲抬高他的地位,扩大其政治影响,使其能够成为牵制北宋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在辽宋泰州交战中辽军失利后,使
辽朝君臣进一步认识到与李继迁和亲使西夏“ 牵制宋兵”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事实证明,辽的这
一决策很快就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辽与西夏和亲之后,李继迁在各部族中的政治威望与号
召力都有较大提升,即《西夏书事》卷中所说的“契丹妻(李继迁)以公主,羌部慑服”。

辽夏
和亲的第二年即统和八年十二月,辽又将李继迁封为夏国王,继续提升他的政治地位,进一步落
实以和亲壮大李继迁所部声威,迅速形成辽、夏、宋三足鼎立局面的战略。

与此
! 以上均见《西夏书事》卷。

" 《西夏书事》卷。

# 《西夏书事》卷。

同时,辽因与宋交战失利,士气低落,又“遣使促继迁进兵”,
“令益困中国(北宋)”。

①另一方面,在辽与西夏和亲不久,李继迁就开始不断地出击北宋。

如统和八年九月,“李继迁献宋俘”;十月,“大败宋军”;十二月,“李继迁下宋麟、鄜等州”。

②李继迁的这些举措,从侧面反映
了辽以和亲缔结军事同盟以及以此扶植西夏使其牵制北宋的意图。

辽与西夏的其他两次和亲,从本质上说,仍然是扶植西夏、扩大西夏政治影响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巩固第一次和亲建
立起来的军事同盟,以西夏牵制宋朝。

(三)关于辽兴宗对元昊的“诘问”
《西夏书事》等书中都有兴平公主死后辽兴宗遣使“持诏诘问”的记载。

生老病《辽史》、
死本是人间的自然规律,而辽为此大做文章就颇耐人寻味。

这件事至少能反映出四个问题:第一,辽朝君臣的居高临下的心态。

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
与西夏相比明显处于优势地位。

所以,辽夏之间的每次和亲都是西夏主动提出,而辽则根据情况
决定是否许婚。

这样,辽朝君臣始终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这正如史家所评论的那样:
“西夏自继迁跳梁,德明款附,虽有逆顺之分,然其心总易视中国,畏视契丹,非唯资其援助,抑
亦惮其兵威也。

契丹知其然,一切不稍假借,故其势常尊。

”③在对待与西夏的和亲问题上,辽朝
君臣更是保持“常尊”的气势。

如辽在册封德明为西平王时,就特别告诫他“善事公主”,德明则
“契丹以兴平公主归元昊”。

“恪遵谕诏,未敢有违也。

”④景福元年()十二月,
向辽保证:
公主出嫁时,辽兴宗“遣兵卫公主至兴州”。

⑤由此可见,在辽与西夏的和亲中,辽朝君臣总有一
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所以,当得知兴平公主抱病而死时,便派使臣前去“诘问”。

第二,元昊的一些做法确实令人生疑。

据史书记载,元昊生性“好色”,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
七位夫人⑤之外,还曾遣使“以重币购中国宫人”数名,“ 纳诸左右”。

①但是,元昊的夫
人并未得到善待,其命运大都很悲惨。

在娶兴平公主之前,元昊已娶卫慕氏、索氏、都罗氏、咩
米氏及野利氏为夫人。

在这五位夫人当中,都罗氏和野利氏不幸早死,卫慕氏被元昊所杀,索
妃自杀。

从卫慕氏和索妃的下场来看,元昊对其夫人是相当残忍的。

《西夏书事》卷载:“ 卫慕,元昊舅氏女也,幼孤,育于惠慈太后。

当后被弑时,氏以大义责元昊,元昊尽诛其族,因氏
怀妊,幽之别宫。

及生子野利氏僭其貌类他人,元昊怒,并子杀之。

”又载:“索氏,元昊第二娶,素无宠。

元昊攻唃厮罗兵败,讹言已死,索氏喜,日娱音乐,益自修容。

既,元昊还,惧罪自杀,
元昊灭其家。

”如果说索氏的自杀与她本人还有一定关系的话,那么,卫慕氏的被杀则完全是元
昊残暴行为的突出表现。

因为元昊毒杀其母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作为儿媳妇的卫慕氏以大
义谴责元昊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但元昊却将卫慕氏本人、孩子及其家族全部杀害,由此也可以
看出元昊的残忍本性。

在此应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内,元昊的亲生母
亲卫慕氏、其妃卫慕氏和索妃分别在重熙三年()十月、四年五月和五年一月被元昊杀害或
被迫自杀,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元昊心理已经变态,或者说他在这时已经成了杀人狂。

①《西夏书事》卷。

②《辽史》卷《圣宗纪四》。

③《西夏书事》卷。

④《西夏书事》卷。

⑤《西夏书事》卷。

⑤《宋史》卷《夏国传一》称,元昊共娶五妻。

此从《西夏书事》卷所载。

①《西夏书事》卷。

辽朝君臣鉴于元昊的这些行为,加之兴平公主之死(重熙七年四月)距三位后妃之死间隔时间
较短,再结合兴平公主死前的一些迹象,他们不能不怀疑西夏所说的兴平公主的死因的确切性。

据史书记载,兴平“公主素与元昊不睦”,①“元昊待之甚薄,因娩被病,元昊亦不往视之”。

②而且,元昊遣使向辽进贡时也不把兴平公主的病情告诉辽朝。

所以,辽便派北院承旨
耶律庶成“ 持诏诘问”。

尽管辽朝很难调查清楚兴平公主之死的真相,但这件事情却成为“ 契丹、西夏开隙之始”,③而且也成了北宋挑拨辽与西夏关系的口实。


第三,这次和亲一开始就为辽朝君臣罩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西夏的日益强大,对辽逐渐采
“元昊以数万骑托言亲迎,留屯府州境。

知州折惟忠率麾
取了不恭的态度。

兴平公主出嫁时,
下备御,戒士卒勿妄动。

一夕风霾,有数诞马走惟忠营,众惊报,惟忠卧不起,徐命擒获之。


昊知不可动,乃退”。

⑤这件事情对辽朝君臣的心理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元昊对兴平公主的冷遇,又加重了辽朝君臣对西夏的不满情绪。

由此也可以认为,辽兴宗对元昊的“诘问”是宣泄
对西夏的不满情绪。

第四,与辽朝和亲的西夏首领都曾得到辽朝的册封,西夏在政治意义上已成为辽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与辽和亲的李继迁、李元昊及李乾顺都成了辽朝的驸马。

这样,辽朝君臣自然会把“诘问”视为内部的事情。

二、辽与阻卜的和亲
“阻卜”一词始见于《辽史》,原是世纪室韦系蒙古语族自称,即“草原游牧民”或“草原游
牧部落”之意,后来,契丹人据此将居住于今蒙古国中、南部及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乌兰察
布大草原上的大大小小室韦系蒙古语族游牧部落统称为“ 术不姑”或“阻卜”。


关于辽与阻卜的和亲,《辽史》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据《辽史·属国表》记载,辽圣
“阻卜酋铁剌里来朝。

铁剌里求婚,许之”。

而《辽史·圣宗本纪五》称:
宗统和二十二年八月,
“庚申,阻卜酋铁剌里来朝。

戊辰,铁剌里求婚,不许。

”那么,辽与阻卜之间是否发生过和亲关
系呢?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够直接支持或否定双方和亲的旁证材料,但从如下三个方面推断,辽与阻卜和亲的可能性较大。

其一,从辽圣宗时期的和亲政策可以看出,辽圣宗非常喜欢广结和亲关系,因此,双方和亲的
可能性较大。

在辽朝位皇帝统治的年当中,共有次和亲,其中辽圣宗在位时就有次(其中一次已许婚,但因其去世,没有完婚,辽兴宗即位不久即完婚),可见他对和亲的重视程
度及其发展和亲关系的迫切愿望。

如果辽圣宗拒绝阻卜的和亲要求,显然与他广结和亲关系
的一贯政策相抵触。

其二,从辽圣宗时期辽与阻卜的关系来看,辽圣宗极有可能与阻卜和亲。

总的来看,辽圣宗
即位前后,双方的关系以战争为主。

如乾亨四年()十二月,辽“讨阻卜”;统和二年十二
①③《西夏书事》卷。

②《西夏纪》卷。

④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⑤《西夏书事》卷。

⑤参见陈佳华等:《宋辽金时期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

月,
“速撒等讨阻卜,杀其酋长挞剌干”。

自统和四年开始,双方由战争转为和好。

是年十一“阻卜遣使来贡”。

①统和八年十月和统和十二年九月,阻卜都曾向辽朝贡。

到统和十五年双月,
(萧)挞凛将轻骑逐之,因讨阻卜方关系又由好变坏。

当时,
“敌烈部人杀详稳而叛,遁于西北荒,
之未服者”,战争以辽胜而告终,从此之后一直到统和二十三年阻卜对辽朝贡不绝,双方“往来
若一家焉”。

②在这段时间内,辽与阻卜的关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阻卜不断遣使朝贡;二是阻
卜酋长在个月之内两次(统和二十一年六月和二十二年七月)亲自到辽朝拜,这在其他少数
民族部落中是比较少见的。

可见,从辽圣宗即位到阻卜向辽求婚的年时间内,辽与阻卜之间
既有兵戎相见,也有友好往来。

从中国古代各个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实践来看,大都是对未服者
予以武力征伐,对宾服者积极笼络,虽然各个朝代的笼络方式不尽相同,但最主要、最常用的则
是和亲。

既然阻卜在当时已经归附于辽而且对辽朝贡不绝,那么,辽圣宗就会通过和亲的方式
予以笼络。

其三,从阻卜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势力来看,辽也有必要与其和亲。

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来看,和亲是缔结同盟的比较有效的方式。

据《辽史》纪、传及《百官志》有关记载,辽代阻卜有
“东阻卜”和“北阻卜”之分。

据专家考证,“西阻卜”分布于今蒙古之西南部,位于
“西阻卜”、
“东阻卜”分布于克鲁伦河上游以南地区,当指札剌亦儿及阴山一代诸部落;“北阻卜”西夏北面;
分布于额尔浑河上游一代,当即《元史》中的克列部。

③这些地区对辽来说相当重要。

如果能够
有效地控制这些地区,这对辽控制整个西北地区特别是制约西夏都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辽圣
宗极有必要以和亲方式羁縻阻卜。

辽与阻卜和亲后,双方的关系反不如从前,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从有关史料来看,主要
是辽朝民族政策失误导致了阻卜反叛。

如辽圣宗太平六年()八月,辽西北路招讨使萧惠
“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立斩以徇。

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
还。

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乌八密以告,惠未之信。

会西阻卜叛,袭三剋军乌
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

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

④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如下问题:阻卜对
辽的随意征兵产生了抵触情绪;支持直剌的阻卜人对辽杀其酋长的做法非常反感与不满,于
是便乘机袭击辽军;辽对阻卜的其他酋长也持不信任态度,自然会加剧辽与阻卜的紧张关系;
萧惠攻打甘州失利,为阻卜叛辽提供了可乘之机,“ 自是阻卜诸部皆叛,辽军与战,皆为所败”。

⑤所以,阻卜与辽关系的恶化,责任在于辽的民族政策的失误,与和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三、辽与阿萨兰回鹘的和亲
阿萨兰回鹘即为高昌回鹘,⑤关于辽与阿萨兰回鹘和亲的具体史实,《辽史》中只有两条记
①《辽史》卷《属国表》。

②《辽史》卷《萧挞凛传》。

③参见陈佳华等:《宋辽金时期民族史》,第页。

④《辽史》卷《萧惠传》。

⑤《辽史》卷《圣宗本纪八》。

⑤参见《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编写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载。

一是辽圣宗统和十四年十一月,“ 回鹘阿萨兰遣使为子求婚,不许”。

①二是重熙十六年()十二月,“阿萨兰回鹘王以(契丹)公主生子,遣使来告”,②说明至迟在重熙十六年年初辽朝公主就嫁给了阿萨兰回鹘王。

辽为什么会在拒婚近五十年之后才同意和亲呢?对此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从相关史实来看,辽与阿萨兰回鹘和亲主要基于如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恢复与阿萨兰回鹘中断近五十年朝贡关系的需要。

据《契丹国志》卷记载,高昌
回鹘向辽朝“三年一次朝贡,进奉玉、珠、乳香、斜合里皮、褐里丝等。

亦有互市”。

在辽太宗、
《景宗本纪》、
《圣
辽景宗和辽圣宗时期,高昌回鹘都曾向辽朝贡。

根据《辽史》之《太宗本纪》、
宗本纪》以及《属国表》的记载,辽太宗天显八年()六月,阿萨兰向辽朝贡;会同三年(),辽朝派人出使阿萨兰。

辽景宗时期,阿萨兰回鹘至少两次向辽朝贡,一次在保宁五年()五月,另一次在保宁六年二月。

辽圣宗时期,从统和六年五月到十三年十一月,阿萨兰回鹘至少到辽朝贡四次,平均两年就有一次,在辽的属国中算是比较殷勤的。

但是,在统和十四年十一月阿萨兰回鹘向辽遣使求婚时,辽朝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

阿萨兰回鹘对辽的拒婚显然很不满意,因此,一连九年没有向辽朝贡,双方关系完全中断,一部分回鹘使者滞留在辽朝。

统和二十三年四月,阿萨兰回鹘“ 遣使来贡”。

③从表面来看,阿萨兰回鹘的这一举措似乎含有改善关系之意。

其实不然。

阿萨兰回鹘的进贡并非向辽示好,只是借此骗取辽的好感及信任,乘机把滞留在辽朝的使者索要回去而已。

同年七月,阿萨兰回鹘就派使者到辽“ 因请先留使者”,④而辽对此没有觉察,便把他们全部放了回去。

从此之后,阿萨兰回鹘与辽朝之间几乎断绝音信。

直到辽兴宗重熙十四年十一月,即在阿萨兰回鹘断绝朝贡近五十年之后,阿萨兰才派遣使臣到辽朝贡。

可能就在这次朝贡期间,阿萨兰回鹘向辽提出和亲的要求,而辽也在反思以往拒婚的后果,并且也有与阿萨兰回鹘恢复朝贡关系的愿望,因此便与阿萨兰回鹘积极和亲。

目前,笔者对辽朝公主出嫁的具体时间并不清楚,只知道她在重熙十六年生下儿子,而且阿萨兰回鹘王遣使到辽报喜。

第二,巩固并发展与西域贸易关系的需要。

《文献通考》卷《四裔考二十三·契丹下》云:“高昌,龟兹,于阗,大、小食,甘州人时以物货至其国交易而去。

”阿萨兰回鹘是丝绸之路的
重要枢纽之一,“当地回鹘商人实际上做了许多东西方贸易的中转工作”。

⑤阿萨兰回鹘“商人
的足迹,东到今陕西、河南、山东,特别是当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燕京(今北京市)和辽上京(今辽宁省昭盟巴林左旗南波罗城),更是他们常到之地。

在国外,他们的足迹远至波斯和印度等国”。

⑤在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上,和亲与互市往往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双方和亲的动机之一,就是推动互市的开展或巩固互市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求婚到和亲公主出嫁的过程中,双方
都有大量的互市活动。

明代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就曾经对和亲与互市的关系做过说明:“互
①《辽史》卷《圣宗本纪四》。

②④《辽史》卷《属国表》。

③《辽史》卷《圣宗本纪四》。

⑤余太山:《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⑤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北方各族简史》,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市者,和亲之别名也。

”①既然阿萨兰回鹘与辽朝既有三年一次的朝贡关系,“亦有互市”,②那么,作为一直有加强与西域各国互市关系愿望的辽朝来说,就会有以和亲巩固并发展与西域贸
易关系的需要。

第三,牢固控制西域的需要。

一方面,阿萨兰回鹘“其地南距于阗,西南距大食、波斯,西
距西天步路涉、雪山、葱岭,皆数千里”。

③地理位置特别重要。

天赞三年()十月,契丹“ 遣兵逾
流沙”,攻拔阿萨兰回鹘境内的浮图城,“ 尽取西鄙诸部”。

④从此,阿萨兰回鹘成了契丹
(辽)的“属国”。

另一方面,阿萨兰回鹘“ 所统有南突厥、北突厥、大众熨、小众熨、样磨、割禄、
黠戛司、末蛮、格哆族、预龙族之名甚众”,而这些民族或部落对于辽朝在此行使统治权也至关重要。

另外,其他政权也想争夺阿萨兰回鹘。

如乾亨元年(),宋朝使者王延德在出使高昌时
就曾离间契丹与高昌的关系。

⑤这些都说明辽极有必要以和亲进一步控制西域。

对于阿萨兰回鹘来说,主动向辽求婚,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结为外援。

如双方结为和亲
关系数年之后的重熙二十二年二月,阿萨兰回鹘为邻国所侵,便遣使到辽求援。

二是发展贸易。

高昌国王亲自与契丹主“ 评价”市场交易就很能说明问题。

四、辽与吐蕃唃厮啰政权的和亲
对辽与吐蕃唃厮啰政权的和亲,《宋史·吐蕃传》云:“嘉祐三年,!罗部阿作等叛厮啰归
谅祚,谅祚乘此引兵攻掠境上,厮啰与战败之,获酋豪六人,收橐驼战马颇众,因降陇逋、公立、
《西夏书
马颇三大族。

会契丹遣使送女妻其少子董",乃罢兵归。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事》卷及《文献通考》卷《四夷考》所记载的史实与《宋史》大致相同。

从上述史料来看,
辽与吐蕃唃厮啰政权的和亲似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其实,只要认真研读有关史料,就不难发
现,辽与吐蕃双方都对这次和亲深思熟虑,都有自己的明确目的。

对于辽朝统治者来说,与吐
蕃唃厮啰政权和亲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以和亲的方式与西夏、北宋争夺吐蕃,而且,这一意图最为明显。

唃厮啰生活的时代与
西夏李元昊及李谅祚执政的时间大致相当。

在这一时期,西夏为了占有河湟地区,总想对吐蕃采
取军事行动。

如重熙四年(),元昊“遣其令公苏奴儿将兵二万五千攻唃厮啰,败死略尽,苏
奴儿被执。

元昊自率众攻猫牛城,一月不下。

既而诈约和,城开,乃大纵杀戮。

又攻青唐、安二、宗哥、带星岭诸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以兵绝归路,元昊昼夜角战二百余日,子罗败,遂取瓜、沙、
肃三州”。

⑤当然,由于西夏在与吐蕃的多次战争中,大都受挫,所以,元昊“ 终不敢深入关中者,
以唃厮啰等族不附,虑为后患也”。

①李谅祚继位后,西夏仍没有放弃控制吐蕃的努力。

据《西夏
书事》卷记载,西夏“自讹庞专国,岁获赐遗,因思专制西蕃”。

清宁四年
()五月“厮罗属下捺罗部阿作率属来投(西夏),讹庞纳之,授以官,使居边要”。

同年六
①《明史》卷《杨继盛传》。

②《契丹国志》卷。

③《宋史》卷《高昌传》。

④《辽史》卷《属国表》。

⑤以上均见《宋史》卷《高昌传》。

⑤《宋史》卷《夏国传上》。

①《宋史》卷《孙甫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