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功 提升素质促夏粮技术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完善苗情监测体系,科学指导夏粮生产
一是在调整优化全市固定的80个市级调查点和3个省级小麦监测点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配置完善GPS 定位仪、便携式土壤墒情速测仪、土壤养分速测仪、高像素数码相机、解剖镜等仪器设备,实现苗情监测精准化。

二是严格按照《河南省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及分类标准》(豫农技总[2010]133号)和《南阳市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标准》要求开展苗情监测和数据整理,实现苗情检测规范化。

三是2018年麦播以来,在认真调查分析全市
80个市级固定调查点和3个省级小麦监测点内的小麦关键生育期内的苗情、墒情、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农情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区调查情况,及时编发
《南阳市2018年麦播技术明白卡》、《冬前小麦苗情
及管理技术意见》、《冬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中后期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等技术资料10余期2万余份。

并于5月8日在实地调查、汇总统计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由全市12个县区农技中心主任、业务主任及市农业局主管局长参加的全市夏粮生产形势
分析座谈会,详细分析了全市小麦生产形势,并从技术角度进行了总结交流形成《南阳市2018年小麦预产情况分析》调研报告,为各级领导正确把握南阳夏粮形势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苗情监测信息使用高效化。

2集成绿色技术体系,夯实夏粮生产基础
2.1抓试验示范,促夏粮生产提质增效
一是在方城县赵河镇鱼池村开展了夏秋一体化绿色高产高效试验示范项目,参加试验小麦品种12个,面积20亩。

经测产和实打得出:平均亩产520kg,小麦籽粒含水量10.4%,容重每升825g。

较周边麦田平均亩产430kg,增产90kg,且病粒率、芽粒率显著减少,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在全市规划建立了小麦高产、高效、绿色示范方1.5万亩,通过集成、推广小麦绿色节本增效技术,以此为载体带动全市小麦生产转型升级。

各示范方通过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扎实做好技术培训,克服了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并涌现出了一批优质高产典型:社旗兴隆镇创建的百亩高产、高效、绿色攻关示范田平均亩产
作者简介:高世宇(1978-),女,本科,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苦练内功提升素质
促夏粮技术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高世宇1王宏豪2邢旭英1
(1.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南阳473000;2.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南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

2018年全市夏粮生产狠抓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和减灾防灾工作落实,通过扎实开展“百战包百家”等科技帮扶活动,稳步提升全市夏粮生产科技水平,克服了小麦播种期雨水较多、灌浆后期遭遇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平均单产368.2kg/亩,总产320.3万t ,保持了南阳小麦生产稳定。

关键词:夏粮;技术推广;新台阶
25--
攻关示范田平均亩产556.3kg。

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2抓技术集成,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南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始终把组装配套小麦绿色、轻简化技术模式作为服务好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8年先后制定发布了“小麦干旱防控技术规程”“彩色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等3项河南省农业地方标准;研发授权了“一种农业用精准施肥装置”“一种生态农业回收处理装置”“一种农业育苗装置”等国家专利6项;获得了“南阳市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河南省科技成果登记1项;出版了《豫西南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技术》农业论著1部;发表了“推进粮食绿色生产的思考与建议”等论文10余篇,有力加速了全市粮食绿色生产科技成果转化。

3创新农技推广方法,提升夏粮生产水平3.1抓组织领导,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在2018年小麦备播期间,推动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三秋”生产工作会议,部署小麦备播工作;印发了《南阳市2018年夏粮生产方案》《强化技术服务科学应对不利天气对麦播生产影响》等文件、资料,科学指导全市小麦生产。

二是在小麦备播、管理的关键时期,组织农技、植保、土肥等相关专家,成立了12个小麦生产督导组,分包各县区进行培训、服务和指导。

三是在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防治的关键节点,推动市政府于4月18日召开了以防控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麦蚜等为主的“一喷三防”现场会;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研判和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扎实开展“一喷三防”工作,确保防治效果。

3.2抓科技支撑,技术指导到位
一方面组织单位全体技术人员一对一的分包农业新型主体。

据统计,在小麦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市县农技人员以“百站包百家”“科技扶贫”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采取试验示范、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损失鉴定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帮扶,服务全市新型经营主体1500余次。

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电视讲座、召开现场会、微信群互动,入户指导、在醒目位置张贴技术明白纸、发放资料等形式指导农民30余万人次,实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

3.3抓减灾防灾,减少损失到位
一是狠抓病虫害防控。

全年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1074.6万亩次,市、县发布病虫情报80期,开展技术培训13.2万人,利用媒体宣传38次,印发技术资料31.86万份,召开工作会议44次,现场会32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积极应对极端天气。

在小麦生产中后期,南阳市持续阴雨天气较多,诱发赤霉病大爆发,为10年来最严重发生年份,早熟田块穗发芽严重;5月17~
21日南阳普降130~200mm暴雨,伴随6~7级大风,导致60万亩小麦不同程度倒伏。

灾害面前,市县农技部门通过下发“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紧急通知”、利用微信指导种粮大户做好应急预案、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发动群众采取防灾减灾等措施减少灾害损失;灾害发生后,广大农技人员积极参加农业保险投保户的受灾勘察及理赔事宜,降低了灾害影响,挽回投保农户损失近亿元。

4抓互联网+,信息服务到位
一方面,以“12316”、短信服务、微信服务、电台讲座、南阳日报开辟专栏等方式开展夏粮生产技术宣传培训,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的防灾减灾增产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尤其是积极宣传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民投入意识,降低灾害风险。

另一方面,利用南阳农技推广网发布通俗易懂、农民易接受可操作的农业适用技术及服务信息;通过专家咨询专栏,实现了农民群众有问题直接咨询,技术服务快捷简便。

5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增强农技推广活力一是组织骨干农技人员参加了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北邢台召开的“全国小麦节水保优生产技术观摩会”、“全省麦播技术现场会”以及在北京农学院举办的“河南省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等高端培训,提升了单位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推了南阳夏粮生产“一稳两转”方针的落实。

二是以北京农学院驻南阳教授工作站在南阳市农技站挂牌成立为契机,双方围绕南阳粮食绿色生产组建了专家团队,共同开展试验示范和交流培训,不断培养南阳本土夏粮生产高层次人才和科研骨干。

三是以承担实施市级重大科技项目为平台,坚持“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技专家为支撑,以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思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
26 --
原则,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南阳农业科技骨干人才。

据统计,2018年南阳市农技站1人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南阳市人民政府特殊精贴、1人获
“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获“南阳市青年科技
奖”、1人“获南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多人获“河南省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荣誉表彰。

粮食的丰收、农民的喜悦见证了南阳农技人的担当和情怀。

新余蜜桔是新余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为巩固和发展新余蜜桔产业成果,推进新余蜜桔产业升级,促进蜜桔产业振兴,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对新余蜜桔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1发展现状
1.1基本情况
新余蜜桔是新余市科技工作者从本地早群体中选育的优良品种,经过40多年的推广与发展,逐步形成规模与市场,成为我国具有特色的地方柑桔品种。

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果品”、“全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中国柑桔产品出口种植基地”、“江西省名牌产品”和“江西省主推柑桔优良品种”,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荣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蜜桔之乡”称号,产品畅销沿海发达地区,出口东南亚。

2019年,全市新余蜜桔果园面积1.14万hm 2,投产面
积0.54万hm 2,2018年总产达17万t,年总产值4.08亿元,带动果农4000多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
带动就业人数达3万余人。

全市注册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果业企业36家,家庭农场1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
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种植面积6.67hm 2以上的大户达300余家,种植明显规模化、集约化。

培育果品营销经纪人40多名。

1.2主要特点1.2.1
新余蜜桔产业特色明显
新余蜜桔是新余农
业经济的优势产业,也是新余市最具代表性的特色
农业名片。

新余蜜桔除保持黄岩本地早原有优良的品质特性外,丰产性和稳产性明显好于原产地,把本地早这个品种做到了几个全面第一,一是面积全国第一,全国70%以上的本地早在新余;二是管理技术先进性全国第一,近几年单产、稳产与品质达到了最高最好。

与新余蜜桔同属本地早系列品种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种是黄岩本地早与华农本地早。

黄岩本地早在浙江黄岩发展面积约670hm 2,华农本地早在
湖北武穴发展面积约460hm 2。

因此新余蜜桔是地方特色鲜明的柑桔品种,与同类系列产品相比,新余蜜桔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化、产业化优势。

1.2.2
蜜桔产业链趋于完善
新余蜜桔产业在市场
化的进程中,产业链逐渐完善,已经形成了科研、苗木繁育、种植、贮藏、商品化处理与销售一整套产业
作者简介:万渊(1984-),男,本科,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

E-mail:wanyuan524@
新余蜜桔产业振兴升级调研与思考
摘要:为巩固和发展新余蜜桔产业成果,推进新余蜜桔产业升级,促进蜜桔产业振兴、农民持续增收,针对新余蜜桔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关键词:新余蜜桔;产业振兴;调研;思考

渊1周京华1简火仔1赖
欢1王丽娟2
(1.新余市果业局
江西新余338000;2.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
江西新余338000)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