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探析
扬州的融合发展大体经历“一体两翼”融合、宁镇扬同城化发展、沿江地区板块融合到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过程,最终形成跨江融合发展的概念。

标签: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1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思考
恩格斯早在1847年就提出了“城乡融合”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关系一般要经历由“混沌”到“分离”到“联系”最终到“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和人类走向完全自由与解放的过程。

2扬州市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其问题
2.1取得的成绩2009年到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从52.90%提高到59.98%,年均提高1.76个百分点,目前扬州市城镇化率位居全省第六、苏中苏北第一。

以实施“四业富民”工程(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和“四保惠农”工程(新农保、新农合、低保、五保)为重点,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超2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8295元提高至142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16元提高至3069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7.84%、14.52%,均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先后实施通达工程、区域供水、环境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等工程,全市行政村全部通达四级公路,34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区域供水完成总投资43亿元,建成区域供水水厂19座,铺设供水管网1.4万公里,日供水能力达159.5万吨,实现市域全覆盖;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2座,涉农乡镇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实现全覆盖。

扬州市举全市之力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履盖,“15分钟就业服务圈”、“15分钟急救圈”基本形成。

2.2存在的问题扬州市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化率有待提高,发展模式比较粗放、质量不够高,产业支撑发展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建设个性特色不够明显,等等。

3扬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3.1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巩固基础产业有产业,城镇发展才有支撑;城镇环境提升了,就能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

要积极推进以产兴城,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南北园区共建、政产学研金合作等途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和打造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坚持走效益导向、节约集约之路,大力鼓励工业集中区通过公共资源共享、建设无围墙工厂、订制标准化厂房等措施,实现各类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要尽快找准自有资源优势、释放各类刚性需求、招引契合城镇特色的服务业项目,积极补足拉长现代服务业这个“短板”。

要大力实施以城促产,较为完善的城镇功能、配套服务、生活环境、市场消费、社会管理等,不仅是集聚产业、集聚人气的需要,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乡镇环境、功能搞好了,也是为产业发展打基础、建平台。

要更大力度地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产业特色是构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要紧扣“一镇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目标,推动乡镇工业集中区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力争做到乡镇因产业特色、品牌而出名。

明年,全市工业集中区获得省、市特色产业基地认定比例达50%以上,到2020年要达80%以上。

3.2要抓住宁镇扬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扬州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加强镇村特色培育。

充分挖掘梳理城镇空间特色资源,彰显城镇特色风貌,提升城镇空间品质,形成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镇村体系。

二是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推进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城镇公共交通、雨水污水管道、污水提升泵站和垃圾处理体系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

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扩容升级,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管理效能。

三是强化城镇产业支撑。

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以产业发展繁荣城镇经济。

进一步加快工业集聚,以沿江开发、“八区二园”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为主平台、主阵地,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带动力,引导企业、项目和产业向园区集中。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创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旅游、职业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做大做强。

四是大力实施重点镇优先发展战略。

通过政策倾斜和多方支持,促进11个重点中心镇尽快向现代小城市转变。

对全市现有自然村庄,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倾良田整理”项目推进集中居住。

年内万顷良田安置5000户。

五是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继续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对于暂时未转籍落户的流动人员,探索实行居住证制度,使其享有就业、社会保险、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社会保障。

3.3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一是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重点打造宝应有机农业、高邮特色水禽、仪征生态农业、江都设施园艺、邗江水产水禽、广陵食品加工等六大50亿元产值的连片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按照县(市、区)抓产业链、镇建产业园、村有示范园的思路,重点建设20个千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积极推进资本密集型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设施渔业5万亩,重点打造1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二是着力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加快提升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水平,培育壮大市区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加快建设蔬菜、花木、莲藕、水产、畜禽等产地专业批发市场。

三是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推广重大项目实施力度,
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鼓励工商、民间和外商资本投入农业科技。

加快建设优势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

3.4突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方式融合一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在加快推进城乡交通、水电、文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著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制订名校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创建省优质园8所,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50所,并着眼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优化提升职业教育质态。

二是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

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双并轨、双接轨”,做到户籍人口符合条件的应参保人员全面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

三是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建设。

继续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实现“每个乡镇和街道均有一所公益性的基层医疗机构”。

通过市级综合医:直接举办、托管、合作等多种方式,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加快推进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方式转变,推进城乡医疗纵向一体化发展。

3.5加强社会治理,创造和维护城乡融合和谐环境一方面,要按面上的统一部署,改革户籍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扬州的实际出发,更加深入地研究“人愿意进城、城能够留人”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户籍制度、落户条件要比苏南宽松,让城乡居民共同创建“幸福扬州”。

参考文献:
[1]陈少牧,熊建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的对策研究[J].求实,2008(S2).
[2]冯兴振.园区化助推城乡一体化———沛县推进“四园一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群众,2010(03).
[3]陈剑.城乡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河北农业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